•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刘保和::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刘保和“抓主症”方汇总

中医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1/10
帖子
1668
获得点赞
254
声望
63
刘保和::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
刘观涛按:
这些年来,我个人最欣赏的、最喜欢的临床大家和中医思想家、教育家,除了冯世纶教授以外,还有几个人我特别推荐。比如,李士懋先生,熊继柏教授。最近刘保和教授的著作在我手里,我一看真是惊为天人,在出版社报批的时候,我对所有的编辑们说,你们看一看,在当代一位临床家能够把自己的全部的干货全都倒出来,非常罕见。所以说像这样的临床大家、思想家,没有几个人,在中国我眼中可能也就四个人、五个人而已。我郑重地向大家推荐刘保和老师的著作《刘保和西溪书屋夜话录讲用与发挥》,建议大家逐字阅读,非常地好!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按照关键词,一个是“经方”、一个是“抓主症”,中间还有个“如何”。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在《扶阳论坛》第二集),冯世纶老师和刘观涛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摘一下,大家听一听:

无数中医学习者、临床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伤寒论》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乃至临床水平难以提高,“效如桴鼓”的境界堪称遥不可及。
我也有此感,我们大家学了《伤寒论》以后,这伤寒方子究竟在什么时候用,是一个大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是个大问题。

举个例说吧,“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人们都说这个病应当用乌梅丸,在这儿大家想一想,你们能在临床上见到几个这种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有几个?这乌梅丸就不能用了吗?可是你再看看叶天士,最善于用乌梅丸。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乌梅丸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用?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你才会用、敢用、广泛地用,否则的话你只能用于“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了。

所以我在这个论文的开始就讲,经方之不易学,就在于该方证的主症不明,可以这样讲,大部分的经方主症不明。所以要想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使经方容易学、容易用,就必须把经方的主症挖掘出来(我用这词——挖掘出来)。我们大家都有这个责任,把它挖掘出来,挖掘出来以后告诉别人,这才是你中医学家的应尽的责任。

你看现在有些病例,说我用某方把某病治好了,他就不说为什么用这个方把这个病治好了,抓住哪个主症用的,不够。
现在我开始讲第一个问题,关于“病”、“证”、“症”的定义。为什么要讲它呢?因为涉及到第三个——症(就是病字旁的症)。现在我说一说“病”:当阴阳失去平衡时,人体出现不正常反应的过程就是病。这里面的关键词是“过程”,它有一个时间段。什么是“证”?当医生面对病人时(只是在面对病人时侯,没面对病人时没这种情况),是谁的意志呢?是医生对病人疾病本质的概括,完全是医生的意志,跟病人没关系。同样,前面的“病”跟病人也没关系,病人知道“我是什么病”吗?得靠医生判断。但是大家看第三,病字旁的“症”!在疾病过程中,病人出现的不正常反应就是症。这个完全是病人的意识、病人的感觉,因此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换句话说不以我们医生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有这个症状就是有这个症状,说它没有,不行的!可是“病”呢?这个医生可以说是这个病,那个医生可以说是那个病,这个医生可以说你是阴虚,那个医生就非得说心肾阳虚,这个东西不行。但是症状的症,是不以医生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它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因“症”而知“病”,从“症”而识“证”,“病、证、症”三者之中,只有病字旁的“症”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因而这三者当中病字旁的“症”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就谈什么是主症。我们顾名思义,主就是主要的意思,在病人的所有症状当中,要把它提炼出来,找出它最主要、最重要的症状。说最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疾病的本质,说最主要是说它不应当多。因为它决定了疾病的本质,所以它是最重要;由于它不多,所以它最主要。不多是多少呢?一到三个,绝对不能超过三个

我们每个人长期临床都知道,我为什么用这个方子?我抓住了一个主症。但是你问问他:“你怎么抓住的?”那就顾左右而言他,因为它太珍贵了,它是秘诀、是诀窍。举例说:补中益气汤和归脾汤怎么分辨?我告诉你们,饿的时候心里空、胃有下坠感这是补中益气汤;饿的时候胃里空、有心慌的感觉是归脾汤。这就叫主症,像类似的东西多了。主症为什么不能超过三个呢?因为我们辨证辨的是什么呢?辨的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因一个、病位一个、病性一个就足够了,不能再超过三个。

再有一个问题,主症是病人感觉最痛苦的吗?恰恰相反,病人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恰恰不是主症,他感觉最痛苦的症状是标不是本。比如这个人头疼,头痛剧烈它是主症吗?它不是,如果我们医生检查,他绕脐痛、多日不大便、脉沉实有力这才是主症。因为这个才代表他的疾病本质,头痛剧烈那是标不是本。因此我这里所说的主症,是指体现疾病本质的症状。所以你抓住了这个,你用大承气一泻,头痛好了,所以头痛不是主症。
我这里边就谈到了,主症是只有医生才能查知出来,是每个临床医生的独得之秘,体现了辨证论治水平,所以把它称作“秘诀”或者叫“诀窍”,一般的是不轻易告诉别人的。张仲景告诉了吗?也没告诉,张仲景也没告诉。有的告诉了,桂枝汤“汗出、恶风、脉浮”告诉了,但是大部分的他没告诉。

我这里边说了一段“火神派”的问题,仅供参考。“火神派”善用附子、四逆汤,说他一生用了几吨附子,说他遇的病人90%都得用四逆汤。可是我们回顾一下四逆汤,它是什么症状?《伤寒论》叙述的:手足逆冷,大便溏甚至下利清谷,脉微细甚至欲绝。如果说“火神派”90%病人都用四逆汤的话,按照《伤寒论》怎么解释?那就证明《伤寒论》这个四逆汤证不是主症,那主症到底是什么呢?我就看了很多“火神派”的书,他也没告诉我,到现在他也没告诉我。你这个用附子、用四逆汤,你不按着《伤寒论》用,你按什么用呢?不说。你说这叫什么事?到底他知不知道?他肯定知道;他疗效好不好?他肯定好。但是他不告诉你啊,你怎么用?你敢用吗?什么病都用四逆汤,你不敢用。只有当他告诉你,用四逆汤他的心目当中的主症的时候,你才敢用,但是他不告诉你。

这就是我们中医界的一个缺点,你看人家西医发现了什么问题了,争先恐后地告诉大伙;而我们中医自己有点东西,千方百计揣在兜里不告诉别人。
下面我们看第三,《伤寒论》有一条最著名的条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一看见这条文,高兴透了,真高兴。那个“症”在《伤寒论》张仲景时代是言字旁,咱们现在应该改为病字旁,这不一样的。张仲景说小柴胡汤证一共九个,叫做柴胡九症,其中你见到一个,你就可以用小柴胡汤,这纯粹胡说,不可能的事。

咱就说说“往来寒热”,逍遥散证往来寒热,达原饮证往来寒热,哪是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肝气不疏的人谁胸胁不苦满?四逆散证、柴胡疏肝散证都胸胁苦满,行吗?“嘿嘿不欲饮食”,逍遥散证三大主症,其中一个就是厌食,它是小柴胡汤证吗?“心烦喜呕”,温胆汤证都心烦喜呕,它是小柴胡汤证吗?这就四大证了。然后加三个,口苦、咽干、目眩又加上了,加上这个几个了?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和喜呕一共五个,现在加上口苦,大家看,你说这人上火了口苦,龙胆泻肝汤证口不苦吗?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口不苦吗?它是小柴胡汤证吗?“咽干”更是说不过去,阴虚的病人谁都咽干,麦味地黄、知柏地黄咽干吗?肯定咽干。“目眩”,肝阳上亢的都目眩,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目眩,它是小柴胡汤证吗?也不行。最后还有人加了一个叫作“脉弦”,它是主症吗?张仲景都说有水饮的脉弦、受寒的脉弦,它是小柴胡汤证吗?所以“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句话是错误的。

我说这个错误的立足点,在于他说他那几个症状见到一个就是,这是错误的。那么到底有没有主症呢?到底什么是小柴胡汤证主症呢?还真有,还真有啊!关键是张仲景没明告诉你。所以我叫挖掘,对于《伤寒论》方证的主症要挖掘
 
第一方:小柴胡汤

现在我们就挖掘挖掘它,张仲景在谈到了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等以外,下一条文就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大家看这里边“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都说了,那么在那九个症状当中,还什么没说呢?下边“藏府相连,其痛必下”,注意这个痛出来了,而且“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两个“痛”字!在此之前还说“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那证明痛在什么地方?在于胁下,这才是主症。

为什么?他说得很清楚啊,他说由于“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然后才出现的“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这就证明,所谓“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那全是标,本在于“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所出现的痛。他又说“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很明显“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都是标,只有那个“痛”才是本,才是导致小柴胡汤证的症结之所在。

那么他痛在胁下肯定之后,为什么痛在胁下呢?他说“血弱气尽腠理开”,这是谁的毛病?说病位在三焦,首先告诉你在血弱、气血不足的情况下,三焦所主的腠理开泄了。大家一定要明白三焦和腠理的关系,“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灵枢·本脏》)膀胱对应着毫毛,三焦对应腠理。所以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下,病邪从毫毛进入腠理、从皮毛进入腠理,进入哪条经呢?手少阳三焦经。因为明指的是三焦。但是有一个问题,手少阳三焦和足少阳胆在人体的颈部和肩部相交,结果病邪随之进入足少阳胆,然后足少阳胆通过缺盆,络肝属胆,进入了胆了。胆在什么地方?如果论病位,确实在右边,但是我们中医不讲这个,我们中医不讲解剖部位,我们就讲他疼究竟是在左边肋弓下疼呢,还是在右边的肋弓下疼?因为胆经是两条,他为什么偏偏在右不在左边?刚才有个同学明白这个道理,原来在右的原因,是因为肺气从右而降。因为肺主皮毛,病邪随着肺气通过上焦,从右边降下去,因此它结于胁下,必然在右胁下而不在左胁下,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在右肋弓下,而不在左肋弓下。

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只要见到疑似小柴胡汤证的病人,用手敲击他的右胠胁,医生敲,不是自己敲,病人感觉右肋弓下疼痛,同时右肋弓下也有压痛者,这个病人100%是小柴胡汤证。

这就是主症!张仲景没明确地告诉你,但是他说出来了。如果要说是“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的话,那谁都不是,只有它是,因为它是疾病的症结所在,也就是病本所在。什么叫本?本就是疾病的症结所在病位,原发病位。“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全是继发病,继发的症状。原发病位是痛,他所体现的症状是痛。因此我们只要按照我刚才的说法,就可以用小柴胡汤了,但是我仅仅说是用小柴胡汤。

如果这人平时强壮,你就去掉党参;如果病兼有剑突下压痛,你就用柴胡桂枝汤;如果病人中脘压痛,你就用大柴胡汤;如果病人在中脘部位,吃饭以后有停滞感,你就小柴胡配平胃散,如此等等,就可以用
关于“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我这里边讲得已经很清楚了,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总之,他说明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痛”才体现了病本,其它那些症状都不体现,因此,抓住这一个症状就可以用小柴胡汤。

下面我病案举例:

第一个,产后发热:

某某,26岁,女,产后第三天就开始高热,39℃~40℃,住我们河北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了一个月,高热不退,但是她有时候热又退了,在一天当中热退了,然后又上来,干脆就不住院了。

把我请到她家去,当时没热,我就怀疑她有小柴胡汤证了,我就按照这个方法,结果她非常吻合。我就开小柴胡汤原方,产后毕竟虚了,正在开方的时候热起来了,再测体温40℃,还是不变,以小柴胡汤一付,好了!再也不发热了。我就说这是主症,不就是个发热吗!

第二个,耳聋:

一个老太太,76岁,感冒一个月,左耳聋,患有纳呆、干哕、口苦、咽干、烘热,确实是有柴胡证,但这不是主症。发现她有这个以后,用小柴胡汤原方,加通草、枳壳、牛蒡子、蝉衣、川芎、连翘,四剂痊愈。

第三个,闭经:

一个农民,29岁,婚后四年,已经四个月没来月经,检查没有怀孕,确有这个主症,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香草汤。我觉得应当把这方子记住,因为闭经非常难治,香草汤里面有香附、益母草、鸡血藤、当归、泽兰、川芎、白芷,是上海一个妇科名家的方子,陈筱宝他的方子。
妇科名医陈筱宝与“香草汤”资料
陈筱宝是浙江海盐人,后移居上海行医,专攻妇科而成名家。与疡科名医顾筱岩、伤科名医石筱山并称为“沪上三筱(筱音晓)”。
宋美龄谎称三姨太是其表妹,来南京探亲,不幸染病,特请先生诊治。问诊时,三姨太称已停经三个月,腹中胀满,曾就医治疗无效。现时局不稳,战事频频,若是有孕请予堕之。陈筱宝诊其形色枯索无泽,脉细弱无力,然而腹痛拒按,对其病情就已了然于胸。他对宋美龄说:“令表妹并非怀孕,而是经闭。她虽外形体健,但因操劳过度,积劳内损,属于外强中干之体质,故不可用药强攻,以免伤及元气,应投以活血行气之剂疏之。”陈筱宝于是开出了一剂药方:
香附3钱,益母草7钱,鸡血藤7 钱,当归5钱,川芎3钱,柏子仁5钱,牛膝3钱,莪术1钱5分,红花2钱,红糖 7钱。水煎服。三姨太服上方三剂后,腹胀消除。再服三剂,月经遂行。
何应钦也略懂中医,特当面请教立方之妙。陈筱宝解释说:此方原出陈素庵的《妇科医要》一书,名为“香草汤”,我只略做加减而已。闭经乃妇科常见之症,一般认为有血枯、血瘀、寒凝、气滞四种情况,治疗亦从补血、行瘀、温中、解郁四法,立出不同类型之方剂。我认为,经闭只需从虚实两因素着手,故方中以香附、益母草、当归、川芎等养血活血,行气化瘀,再随证加减。患者腹有痞块,畏痛拒按,故加牛膝、莪术、红花,活血化瘀而不伤正。但如辨证属虚损痨瘵,先天不足,发育不全者,此方就非所宜了。
何应钦为感谢陈筱宝,曾邀其到政府中任职,但被陈筱宝婉言拒绝。 杏林
桂辛香草汤资料
徐经印,男,1956年出生。现任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病,对癫痫、眩晕、面瘫、胃下垂、原发性痛经等病的治疗颇具效验。对细辛、附子、明矾等药物的应用有独到之处。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组成】 桂枝10克,细辛6~20克,香附10~20克,乳香10克,小茴香10克,益母草2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泽兰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10克。
  【功能】 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 原发性痛经。
  【用法 】 于经前7日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服7日。
【方解】 痛经临床极为多见,其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主要是由气血瘀滞,寒湿凝滞,或气血虚弱,肝肾亏损,胞脉失养所致。据笔者临床观察,以气血瘀滞和寒湿凝滞两型最多见,病机的关键在于瘀滞和寒凝,瘀血阻止胞脉,冲任不调,经血不能顺利排出,不通则痛。其治应着重于温通,宗“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及“通则不痛”之旨而组方。桂辛香草汤中以桂枝、细辛、小茴香温经通脉,暖宫止痛(大剂量使用细辛时宜复方、久煎、饭后服用);香附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配延胡索理气止痛,配益母草化瘀止痛,为调理冲任气血之要药;乳香、当归、川芎、泽兰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共奏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全方温而不燥,理气而无耗气之虑,化瘀而无破血之虞。经前服药,因势利导,“其下者,引而竭之”,使冲任条达,气顺血和,痛经自止。
  【加减】 有热象者加丹皮、赤芍;月经量少痛甚加红花;月经量少色淡,经后腹痛者加黄芪;寒凝湿重加吴茱萸、茯苓;兼肾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
【临床运用 】 临床一般要求服药3个月经周期,痛经重症可连服4~5个月经周期,在治疗期间还应避免寒湿侵袭,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痛经患者由于惧痛精神紧张,肝气素郁以致“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因此,保持情志舒畅,消除紧张,对治疗痛经亦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名方专栏
吃了四付以后,月经就来了,此后转为正常。我在临床上单纯用香草汤,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没效,但是如果病人具有如此主症,配小柴胡汤那是有肯定的疗效,显然增加了香草汤的疗效。什么原因?它通畅三焦。虽然香草汤调和气血,但更重要的则在于小柴胡汤通畅三焦。
下面第四个,头痛、头晕:

一个女孩子,15岁,头痛、头晕两个月,左太阳穴直上,耳上头疼,平常大便偏干,两到三天一次,已经三到四年了。

见到这个主症,以小柴胡汤加当归、川芎、大黄,七付痊愈,再也没有复发。小柴胡汤原方加当归、川芎、大黄。

第五个:尖锐湿疣:

这种病很不好治!一个工人,女,30岁,外阴患尖锐湿疣五年,中西医治疗无效,目前还有一个在外阴,痒感明显,带多黄稠,大便干,三天一次,大便拉不尽,早晨口苦、口干。

虽然有口苦症状,但是我认为并不是主症。发现这一主症以后,而且摁她左少腹有压痛。注意!左少腹,肚脐的左下方有压痛。于是用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注意啊!桂枝茯苓丸的主症就是左少腹压痛。小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加土茯苓、金银花、炮山甲、荆芥、防风、生大黄,连服十四剂痊愈,再没有复发。尖锐湿疣很不好治的。

第六个,早泄、阳痿:

一位男同志,30岁,是一位军官(我在看的时候是1999年)。1988年底他怀疑病毒性脑炎,医院给抽脊髓,从那以后就出现腰疼,躺久了、站久了,腰脊部有顶胀感,但是活动后有所减轻。

1992年第一次结婚,女方对性生活不满意,然后1996年离婚了。从那以后,他就悲观,不想吃饭,也睡不好觉。两年前又再婚,病仍还不好,仍然有早泄、阴茎疲软不坚,虽然能进入阴道,但是一分钟就排精。一个星期还能性交一到两次,性欲还可以。他告诉我他20岁以前有手淫,白天尿频,夜尿两到三次,有尿不尽的感觉。

这种情况给人感觉又像肾虚又像肝郁,所以就用过六味丸、用过逍遥散、用过补中益气,丝毫没有效果。后来我就敲打这个地方,果然如此,而且脐上有压痛。大家注意!脐上有压痛,脐上一寸的部位有压痛。

然后我就用小柴胡汤加化瘀灵和茯苓、泽泻、车前子利尿。小柴胡汤加化瘀灵、茯苓、泽泻、车前子七付,阳痿、早泄改善。原方继服,到4月29日,阳痿、早泄完全痊愈。1999年1月3日看的,中间发生了很多曲折,又用六味地黄、又用逍遥散、又用补中益气都没效,到4月8号才想到用小柴胡汤加化瘀灵,结果到4月15号明显改善,4月29号痊愈。

由此证明,有此主症用小柴胡汤是不可替代的。他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吗?没有啊!都没有!“口苦、咽干、目眩”,没有啊!所以这个才是主症。

第二方:甘麦大枣汤

这在《金匮》里面是个很奇怪的方子。它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什么意思?“妇人”,说这病多发于女同志,就是女人。“脏躁”,脏,是内脏;躁,烦躁,病发于内而导致的躁扰不安。“喜悲伤欲哭”,这病人悲伤、总想哭,是虚还是实?《内经》说“肝虚则悲”,这绝对不是实证了。“数欠伸”,当什么讲?打哈欠、伸懒腰,这里面包括两个问题:一个是打哈欠,一个是伸懒腰,打哈欠是深吸,伸懒腰是伸直你的腹肌,证明病位在肝,为什么?《难经》说“吸入肾与肝”,深吸气是太息,病位在肝;为什么要伸懒腰?因为腹肌拘挛,病位也在肝,那证明这个病病位在肝,而且肝虚。于是肝虚怎么治?《金匮》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后边有很重要的一句话:“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就是当你肝虚的时候你才能补脾,肝不虚绝对不能补脾。什么药才能补脾呀?甘味药(甜的),所以甘麦大枣汤。

但是我们在临床上见得到吗?农村有,偶尔有的讲,妇女突然之间哭起来了,说是有黄鼠狼来觅人了。这病农村有,城市少见。但是在城市少见,你就不用甘麦大枣汤了吗?我们可以看《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最擅用甘麦大枣汤,但是有这症状吗?没有!证明这个不是主症。那么什么是主症呢?两个字——紧张!“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那个“急”就是紧张的意思。什么紧张?情绪紧张!什么表现?病人感觉沉不住气,当别人交给他办什么事的时候,他立刻去办,只要见到这个症状,就是甘麦大枣汤证,而不管他出现什么其他症状,都不管。你见到病人的时候,你不妨问一问,平常脾气怎么样啊?爱紧张吗?比如说别人交给一个事办,是当时就办了,还是待会儿办的?沉不住气,立刻就办,你就用这方子,别的病随之好转。

下面我们举病例:

第一个,咽炎:

男的,37岁,四个月以来,每当喝啤酒和热汤的时候,咽部就有扎疼感,咽干,但是没有异物感,于是就找医生吃药,一直没有效果。他说这个病是由于一次喝热汤烫了嗓子以后,以后只要一喝啤酒、一喝热汤,心情就紧张。我就用甘麦大枣汤原方。

吃了七付以后,病人喝啤酒、喝热汤就再也不扎疼了,但是他说吞咽的时候嗓子还有点干,平常喝豆浆和菊花茶的时候喜欢放糖,那说明阴液还不足,我在这方子里面加了白芍,再七付,各种症状完全消失,这是第一个病例。

第二个,月经淋漓不尽:

一个女的,20岁,是我们中医学院中医系的学生。两个月以来啊,月经淋漓不尽,我们学校的老师给她治疗啊,归脾汤、六味地黄汤加减无效。她感觉饭后胃脘发胀,走路久了脚后跟疼,腰酸,躺卧以后舒服,这不很像六味地黄?但是没效。

于是就问她既往史,她说月经淋漓不尽,时发时止已经四年了,少则一二十天,多则两到三月不止。怎么引起的呢?是在家乡上高中一年级时候,住校以后引起的,当时天不亮就起床出操,学习时间长,休息时间少,课业负担重,于是心情十分紧张。上了大学以后,虽然休息时间多了,但是心情紧张之感未除,遇事着急,必赶紧办好才能使心情缓和下来。而且还有一个症状,我让她躺在床上,两个腹直肌非常敏感,这一摁她敏感,原来很软的,立刻就硬,这就什么啊?那不就拘挛嘛、拘急嘛。肝苦急啊,对不对?

所以用什么方子呢?用王旭高缓肝之法——甘麦大枣汤加陈皮、白芍,七副,患者吃了一付,血即大减,三付完全干净。后来腹直肌仍然有紧张、拘急、敏感的感觉,方子里面重用白芍、当归、黄芪,加强补血的作用,让它柔肝,补血柔肝。后来心情紧张的感觉也没了,让她吃补中益气丸,连服一个月以后,这个病再也没有发生。为什么?要补脾啊,因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肝虚,虚在哪儿啊?肝虚就虚在血,所以用补中益气从中焦化生气血,痊愈。


http://aaaaaa2307.blog.163.com/blog/static/919900502016327566919/


 
第三个,贲门痉挛:

一个老太太,60岁,我那时候在中医学院门诊,由她丈夫搀扶进入诊室,极度消瘦,行动不利(看病的时间1991年10月4号)。她说从1978年开始就患吞咽困难,西医经过钡餐造影,说她贲门痉挛,中西医治疗无效。虽然肚子饿得慌,但是咽不下去,食物到了心口窝以后,就觉得有腹胀感,然后就恶心,就必须吐出去。

当时看病的是10月4号,由于10月1号过节来人多,她这个病情就更加严重,连续三天,每天只能进食一两,最近两天连水也喝不下去,她说胃里边空虚,觉得惙惙地慌。身高1.6米,体重不足30公斤。她说平常心情不好,每当乱心的时候,病情就发作,生气、着急也发作,很有意思。她说更主要的,有时家里什么事也没有,却心里觉得有多大事似的,这是她主诉。左腿觉着烦扰不宁,要求别人必须按压。大家都知道左边属肝,所以用甘麦大枣汤原方,一个不变,不加不减。吃了一付以后,进食阻挡感觉减轻,三剂以后可以正常饮水,能够多喝点儿稀粥了,一天可以进食二两,再也不痛,接着再吃七付,进食已没有阻挡感了,而且能吃少量的固体食物了,比如馒头、米饭,心也不烦了,原来总觉心里悬着,现在这种紧张的感觉也没了。接着再吃,各种症状都好转,进食都正常,一天能吃四两主食,但是脉仍然细弱,就在上方甘麦大枣汤里面加上六君子汤。10月4号看的,到了11月1号,每天可以进主食六两。然后让她再吃原方,到11月11号,一切症状消失,没有再复发。这个病人有没有“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象如神灵所作”呢?哪有啊!所以“紧张”二字是用甘麦大枣汤的主症

第四个,头晕:

男,22岁,2002年4月3号初诊。八九岁时从车上掉下来,以后又被父亲打耳光,打得鼻子出血,十四岁就出现头晕,近两年以来,尤其于午饭后头晕重,心中烦热,睡不着觉。

大家注意,八九岁从车上掉下来,十四岁出现头晕,五年!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外伤以后、生大气以后,恰好五年发病,不管什么病,不多不少五年,既不是四年也不是六年。用什么方子呢?我敲他右胁下引剑突下痛,不是引右肋弓下痛!引剑突下痛,然后就用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汤主症就是这一个,敲击右胁肋引剑突下痛。午饭后头晕明显减轻,心里面不热,而且也能睡会儿了。但是他又告诉我,说平时想起有刺激的事儿,就心慌紧张,刚开始没告诉我这个,后来那个没事,他告诉我这个了,然后我就在这个方子加甘麦大枣汤原方,他心慌紧张感完全消除。后来早晨起来仍然觉着头蒙,遇凉风吹舒服一点儿,在这方上加点菊花,这个病完全治愈。

第三方:四逆散

四逆散证的主症在哪儿呢?在肚脐的左侧,中指同身寸0.5寸,在这地方出现压痛就是四逆散证。什么“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腹中痛,或小便不利……或泄利下重”一概不管,只要遇到这个,你就用四逆散,保证有效。

下面咱们看病例:

第一个,紫癜:

19岁,男,学生,3月18号初诊。元旦以后下肢出现大量紫癜,呈点状、小片状,按之稍微疼痛,不痒不热。曾经服过防风通圣和西药无效,然后检查他具有如此主症,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散七付,紫癜完全消失,再未复发。
资料
用量
金铃子、玄胡各30g。
功用
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脘腹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第二个,入睡难、头胀昏蒙:
这个病人躺下以后,两三个小时睡不着觉,已经一个月了,白天巅顶和太阳穴发胀,病人有血下不去的感觉,头昏蒙,两腿烦扰不宁,喜欢捶打。检查他具有如此主症,用四逆散配合二陈汤,七付以后,头昏蒙和血下不去的感觉消失,两条腿烦扰和入睡难减轻十分之六七,夜间仍然感觉有点烦热,这个方子加丹皮、山栀、知母。9月20号再看,痊愈。
第三个,尿频:


我们学校中西医结合系一个学生,19岁。七岁开始就尿频、尿不尽,每节课后必须要排尿,但是到了厕所又等尿,尿不出来,也尿不干净。腹诊具有刚才说的主症,用四逆散原方七付。3月5号告诉我,可以两节课后排尿,但仍有不尽感,再来七付,3月12号能憋住尿了,可以三节课后排尿了,尿不尽和等尿完全消失。

第四个,痤疮:
女工,26岁,两个面颊满布痤疮5年余,心烦急躁多梦,两条腿烦扰不宁,夜间睡觉两个脚灼热难忍,要把脚伸到被子外头去。平常咽部黏滞不爽,觉着有东西粘着,但是又没有东西咳出去,大便干五六年。检查具有典型的腹诊症状,用四逆散加川楝子、元胡、当归、大贝、苦参、生大黄七付,痤疮大减,没有再生,腿烦消失,夜间睡觉也不伸到外头去,只是嗓子还觉着发黏,这个方子加牛蒡子、射干、知母十四付。三个月以后带着别人来看病,告诉所有疾病完全消失。

第五个,病人常呼叫:

1989年开始社会实践,暑假带着学生到承德县一个村庄的小学,来一个五十岁的农民,坐不到十分钟,突然“啊”地呼喊,问他哪里不舒服,不搭理(不好意思说)。出去骑着自行车狂转,大概半小时以后回来,他以为这样就不嚷嚷了,待不到20分钟,“啊”,又嚷,声音非常大,旁边的病人都瞅他(都知道他得这病已经四年了)。他四年前跟儿子生大气,留下了这个毛病,必须每隔十到二十分钟,要大叫一声才舒服。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十到二十分钟要叫一次,是什么感觉?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看,1989年花了四千多块钱,毫无起色。知道我们来了,要看。我别人先不看,先给他看。我知道这肝气太旺啊,躺下摸摸,恰好典型的主症,就开了四逆散原方,一付药三毛钱,两付。两天以后他到招待所来告诉,“吃了一付以后就不叫了,到现在也没叫,大夫,你这药是麻醉药吧?”他说,“怕你走了我还叫,开七付。”我说:“有学生在承德县,让他来看你。”暑假回来告诉,从那以后再也不叫了。这什么病?就使我想到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掌声)肝气太旺了!

为什么四逆散就有如此大的作用?我给大家讲一讲:少阴病四逆是说手脚凉,同时病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这些或然症都是肝气的冲击,冲到肺就咳,冲到心就悸,冲到脾就腹中痛,冲到肾就小便不利,冲到自己的本经,就泄利下重。那么它把大量的气都往别处冲,剩的元气还能达到末梢吗?于是才出现四逆。所以我们想办法让他的气不集中冲到一处,让它缓慢地散到全身各处,这病不就好了嘛。所以呼喊都是气冲的表现,为了发泄。我们不让它往上发泄了,让它全身发泄,这气不就没了嘛,所以四逆散就起这个作用。

第四方:旋复花汤

旋复花汤更有意思!“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就三味药:旋复花、葱和新绛。如果你按张仲景的话,这方没法儿用。谁闲着没事成天捶着玩?那是大猩猩!但是这个方子在叶天士那儿常用了,辛润通络的代表方剂。我把这个方子略加调整,学习叶天士,一共七味药,大家记下来:旋复花、当归、郁金、桃仁、茜草、泽兰、柏子仁,把它命名为“化瘀灵”。用于什么?主症脐上一寸处压痛(水分穴)。临床只要见到这个症状,无论他发生什么病,一概有效!农村最多见,我觉得在座的农村来的不少。如果发现三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农民,说她是干活的命,只要下地,什么病都没了,一回到家这浑身就难受,就用这个方。40~50%的妇女都是这症状,一概有效。

病例:

第一个,冠心病:

女,57岁。心前区憋闷,头部憋胀,感觉必须出一身汗才舒服。平常心前区刺痛,这病二十年了。怀疑有这个病,按她脐上这个部位,出现明显压痛,就用这个方,七付。吃了以后,心前区就不再憋闷和疼痛了,但是上楼气短而且喘,这个方子就配生脉饮,交替隔日服用,一直到疾病痊愈。这个方法用了两个月,完全治愈。体重增加10公斤。

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治冠心病不一定必须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理气、清热、化痰都行。如果兼证有瘀血的话,不一定要用通经络,只要把肚脐上这一块瘀血给他拿掉,心脏疾病立刻好转,甚至消失。什么原因?我给大家、给病人解释:这地方就像三峡大坝,而这心脏就像重庆,如果这地方堵住,重庆怎么办?万吨巨轮可以直达重庆,重庆这块水都不流了,人受得了吗?我们人的心脏的血不动了,受得了吗?证明疾病的病本没在心脏本身,而在脐上部位瘀血。把这个地方瘀血解决了,心脏本身问题随时解决。

第二个,嗳气:

男,72岁。经常嗳气,嗳气达五年,夜间睡眠因为乱心而醒,就是心里烦,醒来以后,必须嗳气连连,而且声音很大。十年前用力猛拽一棵树,不慎摔倒于地,证明五年外伤发病五年以前发什么病了呢?右大腿疼痛剧烈,西医认为有血栓,用脉通,一直到现在还吃脉通。我按他脐上部位,压痛,用刚才的化瘀灵,七付。夜间睡觉不乱心了,还嗳气一到两声,病人说基本好了,我说你再吃十付吧,结果各种症状完全消失。他夜间嗳气五年了,是因外伤引起的,但是一定要有这个主症。

第三个,呃逆:

80岁,男。曾经患十二指肠溃疡,经过中药治愈以后,一直遗留呃逆,九年不愈。呃逆不是嗳气,是呃逆!呃声断续呈无力状,每天发作十余次,同时呕吐痰涎粘沫,每天晚上还要从嘴里面把那些粘痰掏出来之后才能睡觉,经常感觉有气从剑突下上冲,憋闷欲死,呃逆一发作,流眼泪。

腹诊检查具有如此症状,用化瘀灵加半夏、杏仁三付。第一付呃逆停止,到看病的时候没有发作,但是仍然感觉有气从两胁下向肚脐这个方向聚集,随后就觉得脐腹部有气散开的感觉。嘱咐再吃五付,五付以后呃逆一直没发,停药,再没有复发。

第四个,口腔溃疡:

我们学校的学生,女,21岁。三年来经常发口腔溃疡,这次已经两天了,下唇至齿龈红肿,并且破溃疼痛。近两个月来,每喝水就迅速排尿,尿频,尿过更渴,再喝再尿。摁她这个主症,果然存在。用化瘀灵三付,口腔溃疡痊愈,但是仍然口渴欲饮,喝了水还要尿,尿后还渴,而且饮不解渴,证明是太阳蓄水证。仿照刘渡舟教授的苓桂茜红汤,用五苓散加茜草、红花,七付,“饮水即尿、尿完即渴”症状完全消除,口腔溃疡也没再发作。

我们要想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要想方剂的疗效具有可重复性,注意!可重复性!就必须要抓主症。但是经方的主症欠缺,这就给我们学习经方带来极大困难,所以经方不容易学、不容易用、不容易推广。怎么办呢?这就要求我们群策群力,把经方的主症挖出来,挖出来之后你可以发表文章、你可以写书告诉大伙儿。这样的话,咱们中医水平不就提高了吗?咱这经方就容易用了。

按照我的经验,应该怎么样挖掘呢?就是以原条文所述症状及其方药为基础,联系《内经》、《难经》的有关论述,探讨其病机,最重要的找出其症结所在,以及可能代表其病机、症结的症状。注意!我说这个症状不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说的症状,是指能够代表这个病机、能够代表这个症结的症状,也就是原发病位、原发病机的症状。你发现这个症状以后,见到病人可能是这个方子的主症,有效了;见到另一个病人不妨用一下,然后又有效;这还不行,见到第三个又有效,差不多了;如果连续见到五个都有效,就把它固定下来!这个就是这个方的主症。这就是我在临床上挖掘经方所对应主症的思路和方法,仅供同道参考。(掌声)
刘保和“抓主症”方汇总

1、解郁消愁汤: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陈皮、半夏、香附、酸枣仁、远志、焦三仙、生龙牡、甘草。

临床主症:悲愁、纳呆、少寐三症并见。

2、温经汤:临床主症:经期小腹凉甚,冬日手足凉,唇口干燥。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主症:叩击右胁肋痛并引剑突下疼痛,凡辨证属气血瘀滞见此主症者,皆可用本方。

4、足跟化瘀汤

丹参30克、川牛膝10克。

印会河所传授

主症:两足跟按之痛,初触地行走时痛甚,行走后反渐觉痛减。

5、隔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主症:脐上1寸处痛明显,两关脉尤以右关脉涩象显著。

6、桂枝茯苓丸

主症:左少腹(脐的左下方)按之悸动而痛,脉右寸浮而涩,左关弦细涩。

7、升阳益胃汤

黄芪30克、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白芍、泽泻各10克,羌活、独活、柴胡、防风、炙甘草各6克,黄连、生姜各3克,大枣3枚。

主症:①呼气费力而吸气正常,体力劳动时尤甚;②脉沉细而弱,两寸尤甚,但两尺重按有根;③舌淡红,苔薄白而水滑。

8、七味祛痰汤

紫菀、桔梗、杏仁、陈皮、前胡、枳壳各10克,炙甘草6克。

主证:咳嗽频繁,咳吐白色稀粘痰且不爽,胸部憋闷,尤以天突穴下至10厘米胸骨之间憋闷严重,以致痛苦异常。

9、小柴胡汤

抓主症:,用手敲击他的右胠胁,病人感觉右肋弓下疼痛,同时右肋弓下也有压痛者。

10、甘麦大枣汤

抓主症:紧张——情绪紧张,病人感觉沉不住气,当别人交给他办什么事的时候,他立刻去办。

11、四逆散

抓主症:肚脐的左侧,中指同身寸0.5寸,在这地方出现压痛就是四逆散证。

12、化瘀灵(旋复花、当归、郁金、桃仁、茜草、泽兰、柏子仁)

抓主症:主症脐上一寸处压痛(水分穴)。

13、天麻钩藤饮

抓主症:头晕而胀喜凉爽、失眠或睡眠不实、腰膝酸软三大主症。

14、培土泄木方(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木香、白芍各10克,吴萸、炙甘草各6克)。

抓主症:饥饿时心中(即胃)空虚难受,欲速食,但又不能多食,少食即饱,过一会又觉饿,饭量很小,饮食喜热恶凉。

刘保和:论龙胆泻肝汤证的上与下
“火曰炎上”,在人们的头脑中,对火邪上腾、上炎是容易理解的,但对火邪可以下泻,下迫,则不甚了了。对此,王旭高清楚地告知读者:“肝火燔灼,游行于三焦,一身上下内外皆能为病”。这在龙胆泻肝汤证中看得最为清楚。

1964年夏季,笔者随唐山地区医疗队一个小组在河北省邯郸地区魏县开展巡回医疗工作。一天上午9点,某村一位中年妇女到医疗队员住所,诉说其子突然昏迷不省人事,要求医生迅速往诊。该医疗队小组长系唐山地区医院外科副主任,为了方便治疗,特别招呼笔者一起前往。到病家后,见一20岁男子躺卧在门板上。呼之不应,昏迷不醒。虽然针刺其十宣、人中、涌泉等穴,亦无动于衷。询问其母发病原因,诉早晨8点钟,与邻居因纠纷吵骂,大怒之际,突然大叫一声,大呼头痛,随即倒地昏迷,直至此时。视其身体强壮,面红目赤,触其耳前动脉搏动剧烈,脉浮弦大有力。其口紧闭不开,用力撬开少许,只见舌边尖红赤,舌苔则难以看清。由于是内科疾病,小组长嘱笔者治疗。根据其大怒所致,及现有脉症,予龙胆泻肝汤原方一剂,嘱其母立刻取药(当时是救灾,医药均免费),煎后立即给病人灌服,待午饭后再来复诊。中午12点半,笔者再赴病家,见患者正在吃饭,精神、言语一切正常。其母诉其在10点钟服药,经半小时即清醒。询其除头稍有些胀痛外,别无所苦,遂未再进行任何处置而归。

上述病人,是典型“气有余便是火”的气火上冲之证,由于头痛剧烈,竟致昏迷。可见虽属内伤,头痛亦有如此严重者。中医教材常谓内伤头痛多悠悠而痛,足见其片面,脱离实际,纯属纸面功夫。

本例肝火暴冲于上,王氏云“肝火燔灼,游行于三焦”,是对本证的最佳解释。三焦既是气道,又是水道。肝火随肝气而冲于上,证明三焦是气道;肝火随津液而迫于下,证明三焦也是水道。水液随上、中、下三焦,自上而下,如患者素有水湿之邪,则必以下焦停蓄最多,此时肝火在下焦最易与水湿相合,而呈现湿热之象。方书每称此为“湿热下注”,其实乃肝火与下焦原有之水湿相合也。此时肝火湿热之邪,即可循肝脉熏灼浸淫于宗筋和阴器,导致《素问·痿论》所说的“筋痿”,即阳痿之病。

辨别之法,除其他见症外,最主要的还是脉象。肝火冲激于上,脉应浮弦大数而有力;肝火下迫,与下焦水湿相合,而成湿热之证,脉则沉弦数而有力。后者一旦湿热得祛,如仍遗有剩余肝火,此时火性炎上,脉又可转为浮大,再予清热泻火,旋即和缓如常矣。
经方学堂|刘保和:谈天麻钩藤饮证如何抓主症?
王氏熄风和阳法所选用的羚羊、丹皮、甘菊、钩钩、决明、白蒺藜等品,只适用于“肝风初起,头目昏眩”的症状。而临床常见疾病远较此证为复杂,应当掌握更多方剂以备应用。

就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而言,常用方有羚羊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滋生青阳汤、羚羊角汤等。笔者临床体会,疗效最好、适用范围最广、最容易掌握的方剂就是天麻钩藤饮。

本方首载于《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夜交藤、朱茯神、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组成。

临床只要见到头晕而胀喜凉爽、失眠或睡眠不实、腰膝酸软三大主症,不论任何疾病,用之均有肯定疗效。

本方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

其一为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清泻风火与潜镇肝阳并用,专治头晕而胀喜凉爽;

其二为夜交藤、朱茯神,清心安神,专治失眠或睡眠不实;

其三为益母草、杜仲、桑寄生、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补肝肾、壮腰膝,专治腰膝酸软。

临床所见轻、中度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者,大多并见此三大主症,适用本方的机会很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三大主症必须缺一不可,否则就应考虑选用其他方剂。有很多病人,常以失眠为主诉就诊,即使并非高血压病,只要具备此三大主症,失眠病亦可迅速治愈,而且只有本方才能取得如此佳效。就此类失眠的治疗而言,本方可谓“存在而且唯一”。

病案举例

王某,女,35岁。住石家庄市元北小区。2005年11月15日初诊。

一年来着急则血压可升至140~150/90~100mmHg,现查血压为160/110mmHg。头晕,晕时必须闭眼,否则即觉房屋在旋转。稍过一会儿可晕止。晕甚时又恶心,如吐出少许食物可舒。常觉头顶有堵闷感。有时耳鸣。平时怕热,喜凉爽,头晕时如凉风吹觉舒适。难入睡,且易醒,再难睡。睡时多乱梦,醒后心烦。有时觉心慌,发则伴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深吸气觉气堵于剑突处而再难下行。腰酸腿软,诉如喝醉酒样,头重脚轻,但手足尤以两足却觉冷甚。夜尿3~4次。月经正常,但经行觉小腹发冷。脉寸浮滑数,关尺细数而尺脉无力,呈上实下虚之象。舌暗红,苔白腻。

予平肝熄风合和胃化痰法,以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

天麻、钩藤、夜交藤、桑寄生、茯神、黄芩、川牛膝、杜仲、焦山栀、益母草、地龙、陈皮、半夏、竹茹、槐花各10克,生石决(先煎)、夏枯草各30克。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11月22日。

上述诸症均已大减。今查血压130/90mmHg,头顶已不觉堵闷了。原不能转头,现能转了,但低头时仍觉晕。手足已转温。仍有吸气时堵闷于剑突部位之感。睡眠已转正常,头重脚轻之感已除。

上方加苏子、葛根、制首乌各10克。7剂。

三诊:12月10日。

今陪同其子来看病,诉上方服后一切症状消失,血压已转正常。今测其血压为125/85mmHg。

按:本例患者具典型天麻钩藤饮三大主症。此外其多梦、心烦、时有呕恶,吸气难达于剑下,乃痰热阻滞,故合温胆汤法而取效。

经方学堂|刘保和:谈大定风珠如何抓主症?
学习运用大定风珠,就要熟悉吴氏论述的从加减复脉汤证至大定风珠证全过程的脉症发展变化。可以这样认为,此前诸复脉汤证所列的各种症状,至大定风珠证应为集其大成者。即此前各种症状,在大定风珠证中均可具有。只有这样认识,才能充分体现大定风珠的实用价值,并最大限度地扩展其适用范围。

若论主症,笔者认为,还是应当联系大定风珠的祖方,即仲景的炙甘草汤,从“脉结代、心动悸”,着重体会脉象与心悸的特点。

从脉象看,共有“脉虚大”、“脉尚躁盛”、“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脉沉数”、“脉细促”,直至大定风珠证的“脉气虚弱”以及加减复脉汤仍用参方的“右脉虚数”。

从心悸看,共有“心中震震”、“心中憺憺大动”,最后,大定风珠证还有加茯神、人参、小麦所治之“悸者”。

对脉与悸的综合研究至此,可以明显体会到,大定风珠证的脉象,可大可小,可快可慢,可浮可沉,可粗可细,律可整可不整,但必须“脉气虚弱”,即重按应当是无力的;而心悸则为必备的感觉,并仍然突出一个“动”字,即“心中震震”、“心中憺憺大动”。此与前述炙甘草汤证“心动悸”的症状表现一致。

以上,是大定风珠证所具有的与炙甘草汤证相同的主症,但没有包括与其不同的主症,那就是“口燥咽干”。此症远在加减复脉汤证中即已列出。以后在二甲复脉汤证列出的“舌干齿黑”,是它的进一步发展。直到在大定风珠证病机“热邪久羁,吸烁真阴”的表述,均有包含此症在内之意。

研究至此,即可确定大定风珠证的主症应为:脉虚弱尤以尺脉无力;口燥咽干;安静时觉心前区悸动明显,活动后更加严重,并觉动荡不宁,恐惧不安。

http://aaaaaa2307.blog.163.com/blog/static/919900502016327566919/


 
哪來那麼多神醫
越是苦讀苦練後越發現醫道之難
也才能真正懂得中醫玄奧之處
不會隨意給人亂封神
一般民眾尤其如此
隨意上網查查就自以為掌握核心觀點
 
谢谢楼主分享,辛苦了。
很有参考价值,格式也便于阅读,收藏学习。
 
有所发明,有所偏颇。出发点很好。
 
看病当然是有症状(也就是证)才来就诊的。
西医叫主诉,一定首先明白。然后伴随证、相关鉴别的阴性症,最后确诊。
中医,未尝不然。
主证就是主诉。
然后相关的阴阳寒热表里脏腑推究,是理求。
推理的过程是依据其它伴随证的有无,——这个过程,就是辨证、辨病。
 
在传统医学方面,证、症二字,自古以来,本无别。只是用在病证时,有时俗写作“症”。伤寒、金匮、内经等文本,皆作“證”字。同症。

近60年来的人为区分造成误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