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治疗水气病的一张名方。笔者以本方为主,临证加减,运用于内科诸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择医案4例介绍如下。
1 眩晕
唐某,女,32岁。2000年9月11日初诊。眩晕,呕吐,耳鸣,如立车船,不能睁眼,不敢移动,自觉心下有气上冲于胸。近几年来,每年必发作1次,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甚是痛苦。诊见:头晕目眩,呕吐,耳鸣,出汗,纳差,行走不稳,动则眩晕加重,闭目平卧则稍舒,偶感胸闷,短气。检查:两眼球有水平样震颤,听力正常。心率72次/分钟,血压105/70mmHg。舌质淡、苔白水滑,脉沉弦。辨证为阳虚水饮内阻。治宜温阳健脾,利水降饮,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处方:茯苓30g,桂枝、白术各15g,泽泻18g,制半夏12g,甘草、生姜各6g。连服10余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2 带下
陈某,女,28岁。2001年2月18日初诊。诉近半年来出现白带量多,绵绵不断,色白如涕,纳差,时有腰酸,小腹冷感。诊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少,四肢欠温,大便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弱。辨证为脾虚,湿浊下注,带脉失约。治宜温阳健脾化湿。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处方:茯苓20g,怀山药、杜仲、桂枝各15g,炒白术30g,甘草、黑附片各6g,菟丝子10g,苍术12g。服5剂后带下量大减,腰酸、小腹冷感亦除。原方去黑附片,续服5剂后带下已止。后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调理2月,随访1年未复发。
3 痹证
唐某,女,54岁。2006年11月23日初诊。反复双膝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10余天。阴雨天及受凉后均加重,双下肢重着不欲移动,困乏无力,纳少,大便溏。诊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少,双膝关节肿而不红,重着酸痛,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濡缓。查:双膝关节触诊有摩擦感,压之酸痛。双膝X线正侧位片未见异常;血沉31mm/h。辨证为脾虚湿阻经络。治宜健脾祛湿,通络散寒止痛。处方:炒薏苡仁、茯苓各30g,苍术12g,桂枝、土鳖虫、牛膝各10g,木瓜、鸡血藤、白术各15g,制川乌、制草乌、甘草各6g。5剂后诸证好转,续服10剂痛止肿消,血沉20mm/h,随访至今未复发。
4 胃痛
叶某,男,14岁。1996年4月26日初诊。上腹部疼痛1月余,伴纳差,呕吐清水。曾在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住院治疗,效果不显。诊见:消瘦,神疲纳呆,上腹部疼痛,压痛,痞闷,有振水音,呕吐清水,水入即吐,气短,目眩,口渴不欲饮,手足不温,大便溏。舌质淡、苔白水滑,脉细滑。辨证为脾虚湿阻中焦。治宜温中健脾化饮。处方:茯苓、炒白术、制半夏、党参各30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生姜各10g。5剂后疼痛减轻,稍能饮食,续服15剂后痛止,呕吐清水已除,其余诸证明显好转。嘱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1月,忌生冷刺激性食品。随访1年未见复发。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有健脾渗湿、温阳化饮之功。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温阳降冲,助气化以行水;白术、甘草补脾和中以制水。张仲景原用其治疗太阳病误用吐下所致脾胃阳虚、水停心下之证。“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说明人体水液正常流行的情况。如脾胃运化失常,谷入于胃不能散其精则聚湿生痰,水入于胃不能输化其气,则凝水为饮以致健运失司,导致疾病发生,然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渗湿之功效。所举几个案例中均辨证为脾虚湿聚,因药证相符,故收效甚佳,充分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观点。
本文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作者:刘福生
1 眩晕
唐某,女,32岁。2000年9月11日初诊。眩晕,呕吐,耳鸣,如立车船,不能睁眼,不敢移动,自觉心下有气上冲于胸。近几年来,每年必发作1次,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甚是痛苦。诊见:头晕目眩,呕吐,耳鸣,出汗,纳差,行走不稳,动则眩晕加重,闭目平卧则稍舒,偶感胸闷,短气。检查:两眼球有水平样震颤,听力正常。心率72次/分钟,血压105/70mmHg。舌质淡、苔白水滑,脉沉弦。辨证为阳虚水饮内阻。治宜温阳健脾,利水降饮,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处方:茯苓30g,桂枝、白术各15g,泽泻18g,制半夏12g,甘草、生姜各6g。连服10余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2 带下
陈某,女,28岁。2001年2月18日初诊。诉近半年来出现白带量多,绵绵不断,色白如涕,纳差,时有腰酸,小腹冷感。诊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少,四肢欠温,大便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弱。辨证为脾虚,湿浊下注,带脉失约。治宜温阳健脾化湿。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处方:茯苓20g,怀山药、杜仲、桂枝各15g,炒白术30g,甘草、黑附片各6g,菟丝子10g,苍术12g。服5剂后带下量大减,腰酸、小腹冷感亦除。原方去黑附片,续服5剂后带下已止。后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后调理2月,随访1年未复发。
3 痹证
唐某,女,54岁。2006年11月23日初诊。反复双膝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10余天。阴雨天及受凉后均加重,双下肢重着不欲移动,困乏无力,纳少,大便溏。诊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少,双膝关节肿而不红,重着酸痛,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濡缓。查:双膝关节触诊有摩擦感,压之酸痛。双膝X线正侧位片未见异常;血沉31mm/h。辨证为脾虚湿阻经络。治宜健脾祛湿,通络散寒止痛。处方:炒薏苡仁、茯苓各30g,苍术12g,桂枝、土鳖虫、牛膝各10g,木瓜、鸡血藤、白术各15g,制川乌、制草乌、甘草各6g。5剂后诸证好转,续服10剂痛止肿消,血沉20mm/h,随访至今未复发。
4 胃痛
叶某,男,14岁。1996年4月26日初诊。上腹部疼痛1月余,伴纳差,呕吐清水。曾在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住院治疗,效果不显。诊见:消瘦,神疲纳呆,上腹部疼痛,压痛,痞闷,有振水音,呕吐清水,水入即吐,气短,目眩,口渴不欲饮,手足不温,大便溏。舌质淡、苔白水滑,脉细滑。辨证为脾虚湿阻中焦。治宜温中健脾化饮。处方:茯苓、炒白术、制半夏、党参各30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生姜各10g。5剂后疼痛减轻,稍能饮食,续服15剂后痛止,呕吐清水已除,其余诸证明显好转。嘱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1月,忌生冷刺激性食品。随访1年未见复发。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有健脾渗湿、温阳化饮之功。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温阳降冲,助气化以行水;白术、甘草补脾和中以制水。张仲景原用其治疗太阳病误用吐下所致脾胃阳虚、水停心下之证。“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及“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说明人体水液正常流行的情况。如脾胃运化失常,谷入于胃不能散其精则聚湿生痰,水入于胃不能输化其气,则凝水为饮以致健运失司,导致疾病发生,然苓桂术甘汤具有温阳化饮、健脾渗湿之功效。所举几个案例中均辨证为脾虚湿聚,因药证相符,故收效甚佳,充分体现了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观点。
本文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作者:刘福生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