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为什么《内经》托黄帝之名,而《易经》没有?

丌山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2/14
帖子
114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48
简单说 《内经》系真的有部分就是自黄帝时期有的。
以字载医 。
黄帝合符-“玉板合爻图”
而《易经》则是在《内经》基础上摘了一点东西,糅合点扯蛋的“歪脑仁”做的个骗钱的预测方法技术。

至于八卦 早期八卦就是汉字“甲”的初文,后续自然就是干支。
甲乙丙丁。。。。。;子丑寅卯。。。。。

至于太极图 河图洛书等 就是有无--阴阳 认识的不同变化了的说法
河图洛书其实就是古星图 和 地图。(在古代都是“神”物)

老老实实识字背《内经》,别去看什么“易”,《易》 呵呵 不易啊
没“文”“化”(文化=化成【字】即不识字的)的, 唯心的, 拿易当宝。没事干时瞧一瞧 笑一笑 呵呵 得到(道)

“字在医在”, 自黄帝时代就是如是说的!
呜呼,识字哉?
 
以前的字是繁体字,现在字是简体字,对我们这些简化后的后学们来说,是有些难度哦,看繁体字有时还得查《康熙字典》
 
《内经》之所以托名黄帝,是因为汉代“百家言黄帝”。而且如《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可见,当时的学者为了使自己的学说更容易为世人接受,托名著述成为一种风气。这清楚地说明,《黄帝内经》不过是托名黄帝而已,而且,最可能是汉代成书。
 
《易经》当是西周时期成书。
 
《易经》的成书要早于《内经》。
 
易经是伏羲是爷,黄帝是孙……孙托爷名叫祖传,哪有爷托孙名儿?成何体统?
 
为什么非说内经是后人托名黄帝歧伯呢!除了黄帝歧伯,还有谁写得出这样的书!
 
《内经》中有部分是黄帝时期的内容在汉代的翻译,远早于周。
比如摘录的《太始天元册》等内容
还有 经络 针石等部分。。。

自黄帝合符 既 字定之时所传之事。

而《易》本想做的就是换化阴阳,却不知有无,差层次。
易 大概算是个女儿辈分吧----终究不是接户口本的-----和字母文字同界别还略差!
 
至于今天我们读的书 -----《内经》就是汉代时的古文今(汉代)译。
回到周 看一看到“医”“易”到底何为重。
《易》连三 呵呵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时代不同了,语言有所变化。
 
易经为体,内经为用,诸种变化为相。
体用不分,性相不知……
 
《易》就是八风历而已,见《 九宫八风》。
卫气行第七十六“ 房卯为纬,虚张为经” 说的是大约4500年前左右的天象。
 
《易》就是八风历而已,见《 九宫八风》。
卫气行第七十六“ 房卯为纬,虚张为经” 说的是大约4500年前左右的天象。
学古论最基本是体相用……推理是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或叫逻辑……演易是非逻辑的。现代人不懂易就在于逻辑了。就是古人无法知易,用推八卦方式权宜用之。也步入了逻辑思维。放下逻辑方会知易,原始人只是混然一体,自然而现,此为易……取形于相,取用于具……研究易或内经,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