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管窥各名家对高血压的治疗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先敲一个陈潮祖老先生的

陈某,女,55岁,2003.8.25初诊
突发眩晕2天
刻诊: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额部重胀,心悸不安,呕恶痰涎,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淡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弦。血压180/120mmhg。
阳虚气化不及,水邪上干青阳
化气行水,五苓散加味
桂枝10 茯苓15 泽泻30 猪苓15 白术20 桑寄生15 夏枯草20
3剂

8.28复诊,头晕目眩明显缓解,血压150/100


亮点
1、白术20、泽泻30
2、夏枯草20
 
回复 1# 白头翁


8月28日复诊:头晕目眩明显缓解,血压150/100,但心悸改善不明显,脉细。原方去桑寄生、夏枯草,加人参10补益心气,白芍15缓解筋脉痉挛,3剂。
8月31日三诊,头晕目眩消失,偶有心悸,余无不适,血压135/80,舌淡嫩,苔薄白,脉滑。效不更方,原方7剂。
 
按后评注:桑寄生、夏枯草有降压作用,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夏枯草的药性,大多数认为寒性。用于阳虚之证合适吗?是否又是西医思维?

现在认为:
夏枯草,苦、辛,寒。 ①清火明目:治目赤肿痛、头痛。 ②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 ③散结消肿:治瘰疬、瘿瘤、乳痈肿痛。

考察一下各代本草的论述,原来古人看法很多与现在的认识大不同:

①朱震亨:《本草》言夏枯草大治瘰疬散结气。 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而不言及。 观其退寒热,虚者可使,若实者以行散之药佐之。 外以艾灸,亦渐取效。

②《纲目》:黎居士《易简方》,夏枯草治目疼,用沙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 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 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 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③《本草通玄》: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又能疏通结气。 目痛、瘰疬皆系肝症,故建神功。 然久用亦防伤胃,与参、术同行,方可久服无弊。

④《本草求真》:夏枯草,辛苦微寒。 按书所论治功,多言散结解热,能愈一切瘰疬湿痹,目珠夜痛等症,似得以寒清热之义矣。 何书又言气禀纯阳,及补肝血,得毋自相矛盾平?讵知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气虽寒犹温,故云能以补血也。 是以一切热郁肝经等证,得此治无不效,以其得藉解散之功耳。 若属内火,治不宜用。

⑤《重庆堂随笔》:夏枯草,微辛而甘,故散结之中,兼有和阳养阴之功,失血后不寐者服之即寐,其性可见矣。 陈久者其味尤甘,入药为胜。

⑥《本草正义》:夏枯草之性,《本经》本言苦辛,并无寒字,孙氏问经堂本可证。 而自《千金》以后,皆加一寒字于辛字之下,然此草夏至自枯,故得此名。 丹溪谓其禀纯阳之气,得阴气而即死,观其主瘰疬,破症散结,脚肿湿痹,皆以宣通泄化见长,必具有温和之气,方能消释坚凝,疏通窒滞,不当有寒凉之作用。 石顽《逢原》改为苦辛温,自有至理,苦能泄降,辛能疏化,温能流通,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 凡凝痰结气,风寒痹着,皆其专职。


谁是谁非,如何定论?
 
桑寄生
【性味归经】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 2.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等。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 3. 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有降压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按语中一段对高血压病机的认识也很有意思:
脾肾阳虚,气化不行,水饮停于少阳三焦,血管夹层和其脉外间隙,血管肿胀,官腔变窄,以致血压升高..古谓水饮者,其脉必弦;水邪上逆,上干清阳则眩,既是指此言也
 
【陈潮祖医案】
王某,女,52岁,2004.4.15初诊
头晕头痛伴失眠5年,近加重。
现:头晕而午后较重,头痛绵绵,睡眠较差,血压155/11,时觉心悸气短,乏力,口苦。形体偏胖,舌淡而胖,苔薄润,脉沉弱无力。
五苓散加味
桑寄生20 桂枝15 茯苓20 猪苓20 白术20 川牛膝20 草决明10 白芍15 泽泻30
7剂 日一剂 水煎服

4月22日二诊,头晕头痛减轻,用药4剂血压即在正常范围,现在血压130/80,仍感心悸乏力,口苦,眠差,舌脉同上。
上方去草决明,桑寄生,加生晒参10、五味子10、川芎20 7剂

4月29日三诊,血压稳定在130/80左右,头晕、头痛大有改善,气短乏力亦明显减轻,惟心悸仍存,舌脉依旧。
上方去川芎,五味子,加制附子30(先煎30分钟)、生姜15、大枣10 5剂

5月6日四诊,血压稳定,舌质转红,诸证皆愈。
上方附子减至10g,继续服药2周。
嘱患者如血压增高可服上方数剂。
 
书中按语:
(2):桑寄生、川牛膝、草决明、白芍据中药药理研究显示有良好的降压、降脂作用。
 
决明子
1.《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2.《别录》:疗唇口青。
3.《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4.《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5.《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6.《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7.《医林纂要》:泻邪水。
8.《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10.《本草考汇》:决明,味咸走血,气寒治热,故治青盲肤膜泪出之因热伤血分者,倘系气分及风寒而致目中诸证,非其宜矣。
11.《本草经疏》:决明子,其味咸平,《别录》益以苦甘微寒而无毒。咸得水气,甘得土气,苦可泄热,平合胃气,寒能益阴泄热,足厥阴肝家正药也。亦入胆肾。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故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别录》兼疗唇口青。《本经》久服益精光者,益阴泄热、大补肝肾之气所致也。
12.《本草述》:决明子、青葙子,虽曰其治目同功,然青葙子味,《本经》上云苦微寒,而决明子曰咸平,在《别录》又曰苦甘微寒,是固亦有别也。况嘉谟谓其除肝热,尤和肝气,其主治优于青葙。又先哲谓其和肝气不损元气者,二说岂尽无据欤。余治一十余岁童子,素有目疾已愈,又因衄血久而肝肾虚火俱动,致目赤左眼眦微痛,加减六味丸中入决明,不用青葙,而效甚速。
13.《本草求真》:决明子,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收,眼痛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苦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并可作枕以治头风,但此服之太过,搜风至甚,反招风害,故必合以蒺藜、甘菊、枸杞、生地、女贞实、槐实、谷精草相为补助,则功更胜。谓之决明,即是此意。
14.《本草正义》:决明子明目,乃滋益肝肾,以镇潜补阴为义,是培本之正治,非如温辛散风,寒凉降热之止为标病立法者可比,最为有利无弊。


决明子药性寒凉,有泄泻和降血压的作用,就不适合脾胃虚寒、脾虚泄泻及低血压等患者服用。





上两案的‘降压药’还是有可商榷处的,如果能中西兼顾选用也许更好
 
【李士懋医案】


王,女,44岁,2006.11.24初诊

头胀、心悸、失眠反复发作数年

高血压3年,最高170/110,反复头胀、心悸、臂酸麻,失眠,西药治疗维持。TCD:脑供血不足。脉沉弦,按之拘紧而急,舌可。

寒凝脉痉

温阳散寒解痉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息风解痉之品。

炮附子15 麻黄6 细辛6 桂枝12 干姜6 防风9 葛根15 生姜6片 僵蚕12 蝉蜕9 全蝎10 蜈蚣15条

3剂,水煎服,2到3小时服一煎,啜粥,温覆取汗,汗透止后服,未汗继服。



11.27,未得汗,未心悸,臂麻减轻,他症如前,大便干。

脉弦拘,已不急,血压130/80

上方加肉苁蓉18

14剂 不再刻意发汗。



12.22,降压药减1/3,偶有头晕,无其他不适,脉沉滞,舌可苔白

上方加黄芪40

10剂



2007.1.15,降压药又减1/3,睡眠较差,他无不适。

脉沉拘滞,已有小滑数之象,血压130/90

上方加丹参18 夜交藤30

14剂,嘱停西药



后近春节,未再诊



诊凭脉断。高血压可因外周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高而引发,此与寒凝血脉收引凝泣,出现脉弦紧拘滞的痉脉,机制是相通的,解除寒邪之凝泣,痉脉转为舒缓,推想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虽无远期追踪观察,但短期显效或有效是肯定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