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某某,女,62岁,歙县徽城镇人,2006年3月21日初诊,主诉小便灼热,隐隐作痛,微有便意即急需入厕,憋不住尿。问诊小便色微黄,虽有尿急次数却不多,量亦与平时无异,病发已有多日,入人民医院做尿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唯隐血弱阳性而已。人民医院西医诊断为阴道炎,配金刚藤胶囊等多种中西成药,病人又自配诺氟沙星胶囊、金钱草颗粒等药同服,初二日似有效,继则分毫无效矣。既往有痔疮病史,子宫已切除。望诊面色微红,舌淡红苔薄白根部厚腻,脉细滑。四诊合参,诊为热淋,乃下焦湿热,灼伤血络之证,治宜清热利湿,养阴止血,方用导赤散加味。药用生地15克、木通10克、淡竹叶8克、生甘草6克,因热象较明显,加生栀子10克、滑石20克以增清热之力,又因实验室检查隐血弱阳性,加白茅根30克、小蓟15克以凉血止血。三剂,水煎温服,日两次。3月24日病人来复诊,非常高兴,说服完两剂,症状已完全消失,毫无不适感觉,第三剂不慎煎焦,未曾服用。因其舌苔根部仍厚腻微黄,嘱其再服两剂以巩固疗效,病人欣然遵从。
此例病人用中药治疗疗效良好,关键在于没有受西医诊断束缚,坚持了中医的理法方药,并且选方遣药都比较到位,当然实验室检查也起了一定的提示作用,不过实验室检查本就不该被西医所独占,中医也可用作参考。病人在我处前后两诊共花药费24元,堪称廉价也。
此例病人用中药治疗疗效良好,关键在于没有受西医诊断束缚,坚持了中医的理法方药,并且选方遣药都比较到位,当然实验室检查也起了一定的提示作用,不过实验室检查本就不该被西医所独占,中医也可用作参考。病人在我处前后两诊共花药费24元,堪称廉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