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半身不遂患者。男,64岁,农民,因脑出血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遗留下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的后遗症,出院一个半月后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刻诊:患者左手与左腿全无活动能力,两个人背着进来的,患侧手脚浮肿严重,舌苔白,微腻,脉诊未记录。
治法:针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交替取穴,配合百会、上星、太阳,结合其它症状配中脘、天枢等穴,每日一次,一次行针半小时。第二次给此患者扎针时就感觉到“气”较强,到第五天行针时手一接触针柄就有很强的“气”传来,无论哪一根针都是如此,我的百会,印堂,和太阳穴有强烈的被充满的感觉,我整个人感觉飘飘然、昏昏欲睡,遂问患者有没有瞌睡的感觉,答曰没有。只是行针时患者会有麻、胀感,而且传导较远,酸的感觉很少。
连续扎了五天后由于下大雨冲毁了道路,间隔了9天又继续来扎,扎完第六次后患侧身体就可以活动了,由两个人搀扶着能走路了!
这个病例在短时间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一方面得益于我用传统手法行针而不是用电针,针对每个穴位的不同感觉实行相应的补泻手法,另一方面是因为患者常年参加劳动,体质好,气场强,使经络疏通起来更容易。
给大多数患者扎针我都能感觉到气的存在,只有少数身体较弱的无论怎么专心都感觉不到。治疗的一开始一般是感觉不到”气“的,此阶段行“捻转”、“提插”等手法的时,患者也感觉不到“酸、麻、胀、痛”,经络於阻严重的患者基本没有感觉,他们用一句生动的话描述就是“针好像扎在别人身上了”,而医者的感觉是针捻起来紧、涩,需要用比较大的力才能够捻动这个针,这就是“针下沉紧'的感觉,这时候要用泻法把邪气泻掉。
治疗一两天后有部分经络疏通了,个别穴位捻转起来不再费力,患者有了“酸、麻、胀、痛”的感觉,此时,我可以隐约感觉到一种令人舒服的气通过针柄传到自己的身体里,随着”捻转“、”提插“的动作,气会随着捻转的节奏时强时弱,感觉最明显的穴位是”百会“、”印堂”和“太阳"穴,好像是来自内部的轻柔按摩,随着患者的经络进一步疏通和患者身体的逐步康复,这个“气”会越来越强,患者体质越好,气就越强。
刻诊:患者左手与左腿全无活动能力,两个人背着进来的,患侧手脚浮肿严重,舌苔白,微腻,脉诊未记录。
治法:针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交替取穴,配合百会、上星、太阳,结合其它症状配中脘、天枢等穴,每日一次,一次行针半小时。第二次给此患者扎针时就感觉到“气”较强,到第五天行针时手一接触针柄就有很强的“气”传来,无论哪一根针都是如此,我的百会,印堂,和太阳穴有强烈的被充满的感觉,我整个人感觉飘飘然、昏昏欲睡,遂问患者有没有瞌睡的感觉,答曰没有。只是行针时患者会有麻、胀感,而且传导较远,酸的感觉很少。
连续扎了五天后由于下大雨冲毁了道路,间隔了9天又继续来扎,扎完第六次后患侧身体就可以活动了,由两个人搀扶着能走路了!
这个病例在短时间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一方面得益于我用传统手法行针而不是用电针,针对每个穴位的不同感觉实行相应的补泻手法,另一方面是因为患者常年参加劳动,体质好,气场强,使经络疏通起来更容易。
给大多数患者扎针我都能感觉到气的存在,只有少数身体较弱的无论怎么专心都感觉不到。治疗的一开始一般是感觉不到”气“的,此阶段行“捻转”、“提插”等手法的时,患者也感觉不到“酸、麻、胀、痛”,经络於阻严重的患者基本没有感觉,他们用一句生动的话描述就是“针好像扎在别人身上了”,而医者的感觉是针捻起来紧、涩,需要用比较大的力才能够捻动这个针,这就是“针下沉紧'的感觉,这时候要用泻法把邪气泻掉。
治疗一两天后有部分经络疏通了,个别穴位捻转起来不再费力,患者有了“酸、麻、胀、痛”的感觉,此时,我可以隐约感觉到一种令人舒服的气通过针柄传到自己的身体里,随着”捻转“、”提插“的动作,气会随着捻转的节奏时强时弱,感觉最明显的穴位是”百会“、”印堂”和“太阳"穴,好像是来自内部的轻柔按摩,随着患者的经络进一步疏通和患者身体的逐步康复,这个“气”会越来越强,患者体质越好,气就越强。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