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的顶尖高手不留下专门的脉诀?其实不止脉诊,四诊皆然。
因为中医四诊运用的都是人的感官,而不同人的感觉器官不同,神经中枢也不同,于是人们对相同的事物(脉象、舌象、面色、声音、气味、一般状态等)会有不同的感觉;对相同的感觉也会用不同的词汇去描绘。这就导致中医四诊在交流、传承上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如果师傅对徒弟描绘一种徒弟从来没见过的脉象,那么无论师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多么强,徒弟也很难明白。就象向一个从来没见过雪的人描绘雪一样,无论说得多么清楚,那个人也不会知道雪花飘落在手里是什么滋味。所以中医特别强调悟性。
正是由于四诊都是人的感觉,而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于是那些真正明白中医的人才不在这方面浪费唇舌。正是《灵枢——病传第四十二》“可著之于竹帛,不可传之于子孙。”因为就算勉强写出来了,后人也不会明白它的真实意义。
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医四诊不重要。中医大夫给人看病,首先要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再进行辨证论治。如果四诊不准,那理论水平再高也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可见四诊是中医临床工作中极其重要却又最难精通的部分。所以现实中有许多中医大夫,理论相当高深,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但是疗效却让人失望得很。
而且医生的个体差异对中医四诊也有很大的影响。正是《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明目者,可使机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中医大夫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或者说天赋,在四诊及主治病种中有所取舍,如果能四诊皆精当然最好。
因为中医四诊运用的都是人的感官,而不同人的感觉器官不同,神经中枢也不同,于是人们对相同的事物(脉象、舌象、面色、声音、气味、一般状态等)会有不同的感觉;对相同的感觉也会用不同的词汇去描绘。这就导致中医四诊在交流、传承上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如果师傅对徒弟描绘一种徒弟从来没见过的脉象,那么无论师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多么强,徒弟也很难明白。就象向一个从来没见过雪的人描绘雪一样,无论说得多么清楚,那个人也不会知道雪花飘落在手里是什么滋味。所以中医特别强调悟性。
正是由于四诊都是人的感觉,而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于是那些真正明白中医的人才不在这方面浪费唇舌。正是《灵枢——病传第四十二》“可著之于竹帛,不可传之于子孙。”因为就算勉强写出来了,后人也不会明白它的真实意义。
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医四诊不重要。中医大夫给人看病,首先要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再进行辨证论治。如果四诊不准,那理论水平再高也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可见四诊是中医临床工作中极其重要却又最难精通的部分。所以现实中有许多中医大夫,理论相当高深,引经据典、头头是道,但是疗效却让人失望得很。
而且医生的个体差异对中医四诊也有很大的影响。正是《灵枢--官能第七十三》"明目者,可使机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疾毒言语轻人者,可使唾痈咒病。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痹。各得其能,方乃可行,”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中医大夫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或者说天赋,在四诊及主治病种中有所取舍,如果能四诊皆精当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