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8
- 获得点赞
- 80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抗生素以前被广泛称为抗菌素。因其药用范围广,事实上,其不仅对细菌、霉菌等“菌”类致病微生物具有抑杀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其他致病微生物及恶性肿瘤细胞也有良好的抑杀作用,故而近年提倡将抗菌素改称的抗生系。抗生素系某些微生物生长毓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有由中直接提取者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及部分人工合成(称半合成抗生素)者。
抗生素在具体使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注意抗生素作用的局限性:抗生素虽可对许多致病微生物产生抑杀作用,却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可用其治疗,其对病毒性感染就一筹莫展。诸如肝炎、乙脑及伤风感冒、咽峡发炎、咽喉疼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大多由病毒引起,这类病人使用抗生素则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不仅如此,病人还得承受因滥用抗生素而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见,抗生素用于病毒性感染是有害无益的。
⑵ 注意抗菌谱的限制:可以引起人体病患的致病菌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葡萄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杆菌、炭疽杆菌等革兰阳性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等四大类。一定的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抗菌适用范围,术语将之称为抗菌谱。凡抗菌作用广泛、能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同时产生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称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等;凡抗菌作用仅限于革兰阳性菌或仅限于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则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仅对多数革兰阳性菌有效、多粘菌素仅对多数革兰阴菌有效,等等。实用中,抗生素的选择必须与抗菌谱吻合,否则不仅徒劳无功,而且反倒会培养病菌的抗药性,因此抗生素在这方面的滥用也是十分有害的。
⑶ 避免“预防性用药”及盲目用药:在罹患疾病或身体虚弱时,病人的机体抗病力都会有所下降。此时,寄生在人体的病原菌很可能活跃起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现实生活中,每遇这类情况出现时,常有人主张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例如,患流感或咽炎时,虽然疾病本身并非细菌感染所致,按说不该使用抗生素,但此时人体抗病力弱,于是就有不少医生习惯于开一些抗生素给病人服用,以“预防”细菌感染。这种预防性用药实际上是不明智的,因为不仅可能的细菌感染并不一定会发生,而用药则一定会产生各种寄生菌产生抗药性。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烧,盲目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也同样是不足取的,因其可能掩盖病情、贻误诊治,并可无端使病人身受药害。
⑷ 避免局部使用抗生素:对皮肤、粘膜等体表部位的局部外伤及感染,应尽量不采用供全身使用的抗生素作局部抗感染治疗,因为这类药物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局部使用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细菌的抗药性。局部感染应使用专供局部使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等,对口腔、鼻腔、眼结膜等特殊部位须采用相应的专用药品,不可混用。
⑸ 避免数种抗生素同用:过去,很多人都爱同时使用数种抗生素抗御感染,其原意在希望诸药协同,提高抗菌药效,使疾病得到快速控制。但多年的实践表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确切取得理想疗效的并不多,更兼抗菌药物彼此影响复杂、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加等因素,多药合用常常难以收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各种感染发生时,家庭用药都不主张数药同用,须合并用药者,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并宜住院治疗。
⑹ 禁忌擅自加大药量:抗生素与其他药品一样,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对人体产生种子种危害,而药品剂量的规定都是根据安全、有效的原则制定的,故而即使用药后疗效不理想,也不能擅自加大药量,尤其老人、小儿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更须谨慎。当感染用药久治不愈时,首先应当怀疑的不是药量、服药次数,而是该药是否有效?抗菌谱是否吻合?细菌是否耐药?一般的感染,经3-5天正规服药而丝毫不见好转者,可请医生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抗生素在具体使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 注意抗生素作用的局限性:抗生素虽可对许多致病微生物产生抑杀作用,却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都可用其治疗,其对病毒性感染就一筹莫展。诸如肝炎、乙脑及伤风感冒、咽峡发炎、咽喉疼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大多由病毒引起,这类病人使用抗生素则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不仅如此,病人还得承受因滥用抗生素而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可见,抗生素用于病毒性感染是有害无益的。
⑵ 注意抗菌谱的限制:可以引起人体病患的致病菌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葡萄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杆菌、炭疽杆菌等革兰阳性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等四大类。一定的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抗菌适用范围,术语将之称为抗菌谱。凡抗菌作用广泛、能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同时产生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称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等;凡抗菌作用仅限于革兰阳性菌或仅限于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则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仅对多数革兰阳性菌有效、多粘菌素仅对多数革兰阴菌有效,等等。实用中,抗生素的选择必须与抗菌谱吻合,否则不仅徒劳无功,而且反倒会培养病菌的抗药性,因此抗生素在这方面的滥用也是十分有害的。
⑶ 避免“预防性用药”及盲目用药:在罹患疾病或身体虚弱时,病人的机体抗病力都会有所下降。此时,寄生在人体的病原菌很可能活跃起来,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现实生活中,每遇这类情况出现时,常有人主张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例如,患流感或咽炎时,虽然疾病本身并非细菌感染所致,按说不该使用抗生素,但此时人体抗病力弱,于是就有不少医生习惯于开一些抗生素给病人服用,以“预防”细菌感染。这种预防性用药实际上是不明智的,因为不仅可能的细菌感染并不一定会发生,而用药则一定会产生各种寄生菌产生抗药性。对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烧,盲目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也同样是不足取的,因其可能掩盖病情、贻误诊治,并可无端使病人身受药害。
⑷ 避免局部使用抗生素:对皮肤、粘膜等体表部位的局部外伤及感染,应尽量不采用供全身使用的抗生素作局部抗感染治疗,因为这类药物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局部使用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及细菌的抗药性。局部感染应使用专供局部使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等,对口腔、鼻腔、眼结膜等特殊部位须采用相应的专用药品,不可混用。
⑸ 避免数种抗生素同用:过去,很多人都爱同时使用数种抗生素抗御感染,其原意在希望诸药协同,提高抗菌药效,使疾病得到快速控制。但多年的实践表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确切取得理想疗效的并不多,更兼抗菌药物彼此影响复杂、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加等因素,多药合用常常难以收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各种感染发生时,家庭用药都不主张数药同用,须合并用药者,应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并宜住院治疗。
⑹ 禁忌擅自加大药量:抗生素与其他药品一样,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对人体产生种子种危害,而药品剂量的规定都是根据安全、有效的原则制定的,故而即使用药后疗效不理想,也不能擅自加大药量,尤其老人、小儿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更须谨慎。当感染用药久治不愈时,首先应当怀疑的不是药量、服药次数,而是该药是否有效?抗菌谱是否吻合?细菌是否耐药?一般的感染,经3-5天正规服药而丝毫不见好转者,可请医生换用其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