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唐融儿 于 2016-1-31 16:07 编辑
本文论述的是,风寒感冒以及其变证、兼证引起的发烧。
《伤寒论》中,风寒表证有两种最基本证型,即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其中桂枝汤证由于表虚自汗,发热并不严重;麻黄汤证由于无汗,故发热重。又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悉数依法而治。项背强几者,葛根汤加减。葛根、白芍为对药,调和营卫绝妙,头痛甚者加川芎。寒入少阴者,发热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余亦尝以麻黄汤加当归、陈皮助其发表,得效良好。
伤寒诸热必得汗而解,然有屡服不得汗者,或微汗而热不解,其必有变证、兼证。
1. 太阳表证兼阳明蓄血证。教科书上称之为太阳蓄血证,其实蓄血的是阳明。手阳明大肠经蓄血,首先伤及胃、肝、胆;如果出现心烦不寐、神昏谵语等症状,就已经伤及心与心包。治法:根据表之虚实以麻黄汤、或桂枝汤、或其它一方与桃核承气汤相加减。
另有抵当汤证与桃核承气汤证又不同。桃核承气汤证是病由气分传至营血,病源在气分,故以泻下为主、活血为辅。抵当汤证病源在血分,故以破血为主、泻下为辅;此证当是本有血病之人复感风寒而致。
2.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通常有汗,是由于湿阻而热不得解;体温或许不特高,但持续不退。病程日久或输液治疗,最易引起腹泻。治法:根据表之虚实程度,解表药加五苓散,湿病轻者易之以苓桂术甘汤。在复杂情况下,还有配伍活血药的活血利水法,配伍温阳药的温阳利水法,各需临机应变,恕不赘言。此证当表里双解!时方常配伍羌活、防风,然蓄水在里用此无益,竭阴血太过又不能治其源。
风寒若兼里湿热证,可用滑石、灯心草等。据说有并发湿热黄疸者,加利湿退黄药。蓄血证并发黄疸者,只需泻下救胆,不可用利湿退黄药。
3. 太阳表证兼营热证。常见畏寒、发热、心烦不寐、神昏谵语,而无其它兼证。我见过的都是无汗的表实证。此证只用麻黄汤、葛根汤等无效。治法:解表剂加黄连、栀子。清营热,此乃古人绝招;以今学而论,则所谓抑制免疫亢奋也,然此法需辨证慎用。
生地之类甘寒凉血药不可用,用则引寒入血,最伤肝、肾。余曾以身试药,解表药加生地15g、丹皮10g,只服半剂即头痛,颠顶犹痛甚。退而思其理:苦寒药燥,虽寒凉而能迫血中水外出,故无留寒之虞;甘寒药润,引体液中水补于血,故反引寒入血。
4. 《伤寒论》尚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惜余学识浅薄,未能窥其堂奥。
岁在甲午浏阳黄可清
本文论述的是,风寒感冒以及其变证、兼证引起的发烧。
《伤寒论》中,风寒表证有两种最基本证型,即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其中桂枝汤证由于表虚自汗,发热并不严重;麻黄汤证由于无汗,故发热重。又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悉数依法而治。项背强几者,葛根汤加减。葛根、白芍为对药,调和营卫绝妙,头痛甚者加川芎。寒入少阴者,发热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余亦尝以麻黄汤加当归、陈皮助其发表,得效良好。
伤寒诸热必得汗而解,然有屡服不得汗者,或微汗而热不解,其必有变证、兼证。
1. 太阳表证兼阳明蓄血证。教科书上称之为太阳蓄血证,其实蓄血的是阳明。手阳明大肠经蓄血,首先伤及胃、肝、胆;如果出现心烦不寐、神昏谵语等症状,就已经伤及心与心包。治法:根据表之虚实以麻黄汤、或桂枝汤、或其它一方与桃核承气汤相加减。
另有抵当汤证与桃核承气汤证又不同。桃核承气汤证是病由气分传至营血,病源在气分,故以泻下为主、活血为辅。抵当汤证病源在血分,故以破血为主、泻下为辅;此证当是本有血病之人复感风寒而致。
2.太阳蓄水证。太阳蓄水证通常有汗,是由于湿阻而热不得解;体温或许不特高,但持续不退。病程日久或输液治疗,最易引起腹泻。治法:根据表之虚实程度,解表药加五苓散,湿病轻者易之以苓桂术甘汤。在复杂情况下,还有配伍活血药的活血利水法,配伍温阳药的温阳利水法,各需临机应变,恕不赘言。此证当表里双解!时方常配伍羌活、防风,然蓄水在里用此无益,竭阴血太过又不能治其源。
风寒若兼里湿热证,可用滑石、灯心草等。据说有并发湿热黄疸者,加利湿退黄药。蓄血证并发黄疸者,只需泻下救胆,不可用利湿退黄药。
3. 太阳表证兼营热证。常见畏寒、发热、心烦不寐、神昏谵语,而无其它兼证。我见过的都是无汗的表实证。此证只用麻黄汤、葛根汤等无效。治法:解表剂加黄连、栀子。清营热,此乃古人绝招;以今学而论,则所谓抑制免疫亢奋也,然此法需辨证慎用。
生地之类甘寒凉血药不可用,用则引寒入血,最伤肝、肾。余曾以身试药,解表药加生地15g、丹皮10g,只服半剂即头痛,颠顶犹痛甚。退而思其理:苦寒药燥,虽寒凉而能迫血中水外出,故无留寒之虞;甘寒药润,引体液中水补于血,故反引寒入血。
4. 《伤寒论》尚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惜余学识浅薄,未能窥其堂奥。
岁在甲午浏阳黄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