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畏冷,虚汗等症状,劳烦各位先生诊治。

铁匠_p3TsT

惊鸿一瞥
发帖需要审核会员
注册
2016/01/31
帖子
3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本帖最后由 铁匠_p3TsT 于 2016-1-31 12:33 编辑

一、一般情况:
姓名:铁匠 性别:男 年龄:30 职业:教师 婚否:已婚
身高 :170 体重 :62 胖瘦:偏瘦 面色:黄
籍贯:山东 联系:

二、主要症状
A、现在的最痛苦、最明显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有无其它伴随证状?
怕冷,后背为甚,足冷过膝(四季);颈椎腰部受凉后会疼痛,夏季吹空调会难受多日。
易出虚汗,但汗是凉的,皮肤也是凉的,此症在焦虑紧张时、房事后和睡前三种情况下尤甚。
口干。

伴随症状:原因不明久咳(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内科诊断结果如是,建议预防感冒)。

B、最初是如何引起的? 患病多长时间了?
颈椎怕凉有明确诱因,工作性质导致长期伏案工作,一日酒后穿单衣室外受凉(冬季),次日开始头晕难耐并持续多日。已5年。

C、以前得过什么病?做过那些治疗?有无住院史、家族史、手术史?
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肝胃不和,汤药治疗。
无住院史、家族史;9岁时行扁桃体切除术。

三、现病史:发病情况,因何发病,多长时间;
都做过哪种检查,如心电图,B超,CT,血象化验等等,西医诊断为何病?
治疗经过,所用中西药?见效情况.
迄今未曾针对怕凉、虚汗症状进行任何诊治。

四、 既往史:以前患过哪种疾病?
家族史或遗传史:家族遗传有什么疾病,父母兄妹患病情况.
祖父祖母皆因肺心病去世;
母亲罹患甲亢,治疗后转为甲减。

个人嗜好:嗜烟酒,甜食等等.
不吸烟,偶尔饮酒,不喜甜食。

性格喜恶:内向,外向,暴躁,性急,生气等等.
外向,性急。

五、中医四诊情况:
1、寒热:有无感冒?是否有发冷发热的感觉?畏寒或是发热?热多,寒多?
无感冒。发冷。畏寒。寒多。
2、 出汗:部位?时间早晚?量多少?手心足心出汗,发烧否?
双腿、背部、头部。
躺下睡前,腿部出虚汗,量多,皮肤凉。焦虑紧张时后背出汗较多,皮肤凉。手心足心无出汗现象,不发烧。
3、头痛,头晕?
过度疲劳时颈性眩晕
4、身痛,是否四肢乏力?四肢疼痛酸困与否?
身体局部受凉会酸痛多日。
四肢乏力。
腿部酸痛(小腿肚尤甚)。

5、大小便情况:每日次数,多少,稀稠?颜色?有无不舒服感觉?
大便,日均一次,量可,稀多稠少,颜色较深。会阴不适。

6、饮食:饭量大小?喜嗜何物?胃是否不舒服?口干否?饮水多少?
饭量尚可,喜咸,胃部易酸胀、嗳气,口干,饮水尚可。

7、胸闷,心悸,气短与否?
连续三年,每年冬季不明原因久咳,多白痰,易咳痰。
偶有胸闷、气短。

8、耳聋?鼻塞?
右耳发涨月余
民航医院诊断:咽鼓管功能不良,鼻炎,鼻中隔偏曲

9、睡眠情况:失眠?多梦?嗜睡?
多梦

10、皮肤:颜色?肿胀?疔疖?发痒?干燥脱屑?
无症状

11、舌苔:舌质颜色,性状?舌苔簿厚,苔色?(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下辨认)

12、脉象:左右两边寸关尺各自快慢次数,有力无力,等等.(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下辨认)
 

附件

  • 79.2 KB 查看: 51
附子汤,附子30白术15白芍15茯苓15党参10艾灸关元穴
 
仙鹤草30克、太子参20克、熟地20克、石苇20克、熟附子10克、肉桂10克、葛根20克、白芍20克、茯苓12克、灵芝12克、炙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5克。五付。水煎服。
 
畏寒,虚汗,胃部不适,这是主证。治病要抓住主要症状治疗。
舌暗红 ,苔薄腻。
用附子泻心汤。
炮附子10g先煎1小时,取汁。另以大黄 黄连 黄芩各5g用开水煎了分钟后取汁。然后把两个药汁混在一起。分两三次服一次100mL左右。三剂试服。供参考
 
中医那些事; 说:
中医那些事 发表于 2016-2-1 07:56
畏寒,虚汗,胃部不适,这是主证。治病要抓住主要症状治疗。
舌暗红 ,苔薄腻。
用附子泻心汤。

大黄 黄连 黄芩各5g用开水煎3分钟。
 
铁匠_p3TsT; 说:
铁匠_p3TsT 发表于 2016-2-1 10:05
请问先生,我这是肾阳虚吗?

寒热不调的痞证。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6-2-1 17:37 编辑

大柴胡重生姜.后以鳖甲煎丸.若再不知则以长针导腹中气.
 
本帖最后由 清风佛斜阳 于 2016-2-1 18:27 编辑

冬季肾气王 肾气不足, 肾不纳气
 
此证是阳气虚,卫表不固。舌边齿痕明显,气虚证十分明显。处方:温阳补气、调合营卫。
炙黄芪30、红参(另炖)12、炒白术12、防风9、生麻黄6、桂枝12、羌独活各12、炒白芍15、当归9、制附子6、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日两服,早晚饭后服。服至身热体和后,原方减去麻黄、羌独活3味药,再服3—5付即停。
 
服中药的同时,做全身保健按摩,效果应该明显一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