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1/22
- 帖子
- 5430
- 获得点赞
- 993
- 声望
- 113
- 年龄
- 79
本帖最后由 仁心妙手 于 2016-1-28 21:31 编辑
张XX,男,44岁,本县西兴镇人,在县城打工。2014年10月6日初诊。
左miao部(注)肌肉胀痛麻木近十天,以坐卧时为显,活动后能逐步减轻。左侧肋骨以下至髂骨以上肌肉叩击、按压、揑提有疼痛,痛处前、后都没有超过腋前线和腋后线;双侧肾区及腰脊部都没有按压痛和叩击痛,左侧腹部亦然。舌苔薄白,舌下静脉紫瘀,脉弦涩。
诊断:肌痹。
辨证:外受风湿,劳作日久,损及肌肉,气滞血瘀,络脉痹阻。
治法:行气活血,祛风除湿,通络蠲痛。
药用:当归15g、川芎15g、乳香10g、没药10g、土元10g、地龙15g、狗脊30g、续断30g、鸡血藤30g、木香10g、灵仙20g、甘草10g、穿山龙20g。3剂。
10月14日复诊:miao部疼痛已除,为巩固疗效,处以补肾壮筋汤(熟地15g、当归15g、牛膝12g、山茱萸15g、茯苓15g、续断15g、杜仲15g、白芍15g、青皮6g、五加皮10g)去青皮加白术、党参、甘草3剂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肌痹之名出自《内经•素问•痹论》,指以肌肉症状为主的痹证,临床表现以为肌肉麻木或痠痛无力、或伴见困倦、汗出等症。肌痹多见于四肢、背、腰肌肉较发达,劳作用力的部位,本例单见于左侧miao部,为外受风湿,劳作日久,损及肌肉所致,因病程尚短,针对病因和气滞血瘀、络脉痹阻的病机,三剂症除,再用补肾壮筋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巩固而愈。
注:miao的汉字为月与少的合体字,音秒,电脑打字软件没有这个字,故用拼音。miao部是中医学记载人体体表部位的专用词语,位于腹腰部两侧,相当于第十二肋软骨下方、髂嵴上方肌肉软组织部分。参考文献:中医研究院 广东中医学院合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3年6月版p.62、p.501、p.502
张XX,男,44岁,本县西兴镇人,在县城打工。2014年10月6日初诊。
左miao部(注)肌肉胀痛麻木近十天,以坐卧时为显,活动后能逐步减轻。左侧肋骨以下至髂骨以上肌肉叩击、按压、揑提有疼痛,痛处前、后都没有超过腋前线和腋后线;双侧肾区及腰脊部都没有按压痛和叩击痛,左侧腹部亦然。舌苔薄白,舌下静脉紫瘀,脉弦涩。
诊断:肌痹。
辨证:外受风湿,劳作日久,损及肌肉,气滞血瘀,络脉痹阻。
治法:行气活血,祛风除湿,通络蠲痛。
药用:当归15g、川芎15g、乳香10g、没药10g、土元10g、地龙15g、狗脊30g、续断30g、鸡血藤30g、木香10g、灵仙20g、甘草10g、穿山龙20g。3剂。
10月14日复诊:miao部疼痛已除,为巩固疗效,处以补肾壮筋汤(熟地15g、当归15g、牛膝12g、山茱萸15g、茯苓15g、续断15g、杜仲15g、白芍15g、青皮6g、五加皮10g)去青皮加白术、党参、甘草3剂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肌痹之名出自《内经•素问•痹论》,指以肌肉症状为主的痹证,临床表现以为肌肉麻木或痠痛无力、或伴见困倦、汗出等症。肌痹多见于四肢、背、腰肌肉较发达,劳作用力的部位,本例单见于左侧miao部,为外受风湿,劳作日久,损及肌肉所致,因病程尚短,针对病因和气滞血瘀、络脉痹阻的病机,三剂症除,再用补肾壮筋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巩固而愈。
注:miao的汉字为月与少的合体字,音秒,电脑打字软件没有这个字,故用拼音。miao部是中医学记载人体体表部位的专用词语,位于腹腰部两侧,相当于第十二肋软骨下方、髂嵴上方肌肉软组织部分。参考文献:中医研究院 广东中医学院合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3年6月版p.62、p.501、p.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