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黄芪用量有多大?力大无比数黄芪,黄芪常用药对2则

老虎猫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05/09
帖子
1783
获得点赞
159
声望
63
5:力大无比数黄芪
说起黄芪可能学中医的没有人不知道,如名方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首位君药就是黄芪,然而在临床中我看到很多中医大夫的方子里都有,辨证也无误,但是病人反映却不佳.说吃了几十付了不见动静,病也没见好多少,问题出在哪里呢?
对此问题我十年前就思考过,现在我就谈一谈这个答案。对于黄芪的作用,一般药书都是这样表述的: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气固表,托毒生肌,10---15g,水煎服。我认为这样叙述从理论上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实践中看这样的量根本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很多医生用黄芪辨证不错,疗效不高,问题就出在这里了,用量不足。
黄芪少量力薄,只有大量才能涌出力量。这个认识我在学习《医学衷中参西录》时就有感悟,后在读《医林改错》时认识更加深入。王清任在书中用黄芪的几个方子是这样的: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四两;黄芪桃仁汤,黄芪八两;可保立苏汤,一两五钱;黄芪甘草汤,生黄芪四两,所有用黄芪方子都不低于30g。我在临床上用上述的方子时都是遵照王氏的用量,甚至还要大,效果斐然,大有一剂知,二剂已之形容。
1987年2月我在读《新中医》杂志时看到了,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耕耘集】中的医话,论黄芪一文时更时兴奋不已,终于找到了“模特”,知音。邓老在医话中说到:“王清任善用黄芪,特别是重用黄芪,最重者用八两(240克),我仿其法治一截瘫患者,曾用黄芪十二两(360克),效果不错。”举个咱自己的例子吧。2007年6月间,某研究所刘工,经人介绍到藻露堂瑞和大药房找到我,请我出个诊,给其父亲看个病。我问什么病?答曰:脉管炎。隨后,我坐上来接得车,到家后。看到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刻诊,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子,身体魁梧,说活宏亮,一见面就对我说,你快给我想个办法,疼死我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子弹打到身上都没这疼,都能忍受。
我查看了伤口,在左脚背外侧,有一硬币大溃疡,巳发黑,微量脓液,脉弦滑,舌红苔厚白,余无它证。根据以往我治此病的经验,需托表,益气,解毒,活血。
处方如下:生黄芪180g 当归30g 元参60g 金银花120g 生甘草15g 怀牛膝15g 丹参30g 制乳没各10g 10付 水煎服。并许愿40天治好。
十天以后,二诊,疮面已收小为黄豆大小,色红不黑,上方去掉乳香没药,因巳不疼了,况此二药伤胃难咽。
一月后如期治愈,病人感激不尽。
再举一个最近的例子:病人为一农民工,男性,52岁,姓王。慕名来到我处,拿着检验报告,述曰:前列腺增生,最近小便滴淋难下,而且还有烧灼感,打了一星期点滴了,仍不见好,特请王大夫给尽快解决一下。
刻诊: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隨即出方:生黄芪150g 生甘草15g当归12g苦参10g浙贝母15g白头翁30g怀牛膝15g 五付再诊。
一周后,病人第二次来诊,吃药后,小便已利,但烧灼感还有。上方又加车前草30g白茅根30g川楝子15g五付再诊。
一周后告之,小便已不热了,治愈。嘱常吃济生肾气丸。
上述两案,只所以取得好得疗效,我认为关键在于黄芪用量大,如果改为小量,怀水车薪,绝对效果不好。这是我多年的经验,现公开于众,希望大家去体会。临床上我还用大量黄芪治疗自发性气胸、痈疮,痤疮,高血压,乙肝,等诸多病证,在此略过。需要强调的是黄芪一是大量,二是生用,这既是张锡纯的经验,也是我在临床上感到用蜜制易上火发热,生用则无此弊。

黄芪以10~30g为常用范围,大剂量可达120g,比如用补阳还五汤时,根据治疗需要,黄芪就可用到120克. 有报道甚至可用到500克, 但是用量过大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还是应该"适量"为度。黄芪用量与药物产地,煮药,服药方法,个人体质,疾病有重要关系。

黄芪常用药对2则
□ 伏新顺青海省中医院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功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等证。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常用量9~30克。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黄芪。

黄芪配浮小麦

浮小麦味甘,性凉。入心经。本品为未成熟之小麦,水淘可浮于水面,故名浮小麦。可止汗。黄芪补气升阳,实肤理,固表止汗;浮小麦甘凉益气,清热除烦,养心退热止汗。二药为伍,益气清热,固表实腠理止汗。浮小麦常用量9~15克。

黄芪配升麻

黄芪补气,走而不守,兼可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升麻体轻升散,引药上行,可助黄芪升举之力,鼓舞脾气,使清阳之气得升,浊阴之气得降,以升清降浊,升阳举陷。二药为伍,可升阳举陷,治气虚中气下陷之
 
黄芪量大的确有奇功。
 
嗯,黃芪要大量才有奇效呵!
 
现在中药中的草药都是人工种植的垃圾,只能加倍量,才能有效

怪不得,仙子照書上寫的劑量服用,不覺得有什麼效果囉!哈哈哈哈
 
怪不得,仙子照書上寫的劑量服用,不覺得有什麼效果囉!哈哈哈哈

一般病加倍就可以,疑难杂症甚至要加数倍。但是服法,要变成日服多次,保证安全第一
 
治过子宫内膜异位症。用量达每剂100克。另有数药少佐之。

兄台过谦了。

如果是现在,老师用的黄芪要变成200克了吧
 
一般病加倍就可以,疑难杂症甚至要加数倍。但是服法,要变成日服多次,保证安全第一

老虎貓老師呀,服用大量的黃芪,會不會「中毒」呢?
 
邓老的《耕耘集》,《邓铁涛医话》我看了很多遍,尤其论黄芪的使用,印象特别深刻,真是终身受益。谢谢楼主的文章,写的很好!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