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研经言》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解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80
获得点赞
863
声望
113
本来是一个方子由于证侯变化而出现的两种治法。见大便坚,小便自利,不用桂枝;见大便不坚,小便不利,用桂枝。这种加减用意深奥难明,历代注家的解释也不透彻。徐灵胎先生在《类方》中说桂枝能利小便,又说白术能生肠胃津液,这种解释也难免牵强。进一步解读条文,其中‘身疼’、‘脉虚而涩’,是表虚挟湿,再用脉浮推论此证兼有风邪,而‘不呕’说明没有里症,所以用桂枝解表之风,附子、白术解表之湿。此证能确指有湿邪,全在“不渴”二字上体会出来,所以脉涩作阳虚挟湿来看。不过如果确实有湿,一定是出现大便溏,小便不利的症状;如大便坚,小便自利,则说明不是湿症。既然不是湿症,那么见到的身疼、虚涩之脉,明显是代表阳虚,这时的脉浮,也就是‘平脉法’中所谓‘浮为虚’的那种浮脉,不能再用表证的脉来理解,也就不能再用解表的药,更加损伤本以虚弱的阳气,所以去掉桂枝不用,桂枝去掉而白术、附子就都比较专注的起到温煦阳气的作用。用两个方子的区别,就可以明确的辨别两种证侯间虚实疑似之处。


原文
论曰∶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坚,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坚,小便不利,故加桂。其义深奥难明,注家皆不得之。近徐氏《类方》则云桂枝能利小便,又云白术能生肠胃津液,亦属牵强。绎经意以身疼、脉虚而涩,为表虚挟湿,复以脉浮推得有风,复以不呕明其无里症,故以桂枝解表之风,附、术解表之湿。其可确指为湿者,全在“不渴”二字上勘出,故脉涩作阳虚挟湿论也。然果系有湿,必大便溏,小便不利;若大便坚,小便自利,则非湿症矣。既非湿症,而见身疼、虚涩之脉,是专属阳虚可知。即其脉浮,亦平脉法所谓浮为虚也,不得再用解表之药,以重虚其阳,故决然去桂,桂去而术、附皆转为温煦阳气之用矣。二方之别,所以明二症虚实疑似之辨者至矣。
 

附件

  • 13.3 KB 查看: 26
按:桂枝附子汤见于《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原文为: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擎)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击皮) 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后世有观点认为,风湿相博之证,风重用桂枝附子汤,湿重用白术附子汤,风湿并重则白术、桂枝同用,即甘草附子汤。个人觉得可从。莫氏的解释仅作一家之言来参考可矣。
 
‘乌头’说:桂枝能促进膀胱气化,小便不利用桂枝,小便利去桂枝
也有道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