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中医理论在创新中发展
(文章来源:《健康报》2010年4月28日第5版中医周刊)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中医经典著作主要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中医的四部经典永远是中医的精髓,历代著名医家无不熟读经典,奉为圭臬,至今仍是学习中医的必读教材。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过去是经典的东西,若干年后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内容或许在新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
中医理论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基于其不断的理论变革和创新。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以及现代,各代医家虽有尊经崇古的传统,但也绝非一味因循古人、划地自限,批判和创新的风气也令人欣喜。
《黄帝内经》的贡献在于其吸收阴阳五行以及变易思想,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虽也有临床观察描述,但绝非思想主流。东汉医家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与《黄帝内经》不同,更多地重视临床和实践,确立了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的基本思维路线。金元四大家更是不拘泥传统,针对北宋官家推行的依据张仲景《伤寒论》标准药方,滥用温燥药方医治瘟病的弊端,大胆提出治疗瘟疫的药方和治则,开创了温病新学科。明清时期,革新创新的风气依然不辍,《伤寒论》继续受到质疑,医家继续探索瘟病的诊治法则,终于形成了完整的温病学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经验,并在医学界产生了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的局面。(转引自:周然,李俊.全面把握中医本质实现中医创新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3-29。注:“报纸并无此条转引自”,今补入。因此句是文中内容之核心,有剽窃之嫌疑,特此说明并致歉)
经典之文字终究古奥难懂,特别是《内经》,学习起来非常费劲,系统庞杂,不易掌握和理解。所以依拙见还是应该首读中医高校教材为最佳。因为教材比较系统而全面,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正而合理,是规范的版本、登堂入室的敲门砖、理想的学习工具,不至于走偏。但教材并非尽善尽美,也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所以有每5年一个轮回的教材重新编写。
读了教材,对中医理论有粗浅的了解后,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文化功底再读经典和医史文献。
2010-06-12.
(文章来源:《健康报》2010年4月28日第5版中医周刊)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中医经典著作主要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温病条辨》。中医的四部经典永远是中医的精髓,历代著名医家无不熟读经典,奉为圭臬,至今仍是学习中医的必读教材。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过去是经典的东西,若干年后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内容或许在新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
中医理论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基于其不断的理论变革和创新。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以及现代,各代医家虽有尊经崇古的传统,但也绝非一味因循古人、划地自限,批判和创新的风气也令人欣喜。
《黄帝内经》的贡献在于其吸收阴阳五行以及变易思想,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虽也有临床观察描述,但绝非思想主流。东汉医家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与《黄帝内经》不同,更多地重视临床和实践,确立了中医学的辨证施治的基本思维路线。金元四大家更是不拘泥传统,针对北宋官家推行的依据张仲景《伤寒论》标准药方,滥用温燥药方医治瘟病的弊端,大胆提出治疗瘟疫的药方和治则,开创了温病新学科。明清时期,革新创新的风气依然不辍,《伤寒论》继续受到质疑,医家继续探索瘟病的诊治法则,终于形成了完整的温病学理论体系和有效的临床经验,并在医学界产生了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的局面。(转引自:周然,李俊.全面把握中医本质实现中医创新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10-3-29。注:“报纸并无此条转引自”,今补入。因此句是文中内容之核心,有剽窃之嫌疑,特此说明并致歉)
经典之文字终究古奥难懂,特别是《内经》,学习起来非常费劲,系统庞杂,不易掌握和理解。所以依拙见还是应该首读中医高校教材为最佳。因为教材比较系统而全面,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正而合理,是规范的版本、登堂入室的敲门砖、理想的学习工具,不至于走偏。但教材并非尽善尽美,也有许多缺陷和不足,所以有每5年一个轮回的教材重新编写。
读了教材,对中医理论有粗浅的了解后,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文化功底再读经典和医史文献。
201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