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774
- 获得点赞
- 84
- 声望
- 38
- 年龄
- 44
李克绍
1.从《易》与医的起源谈起
《易》是讲卜筮的书,医是"治病工"(见《说文》)。卜筮和治病,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但在中国古时,却都是"巫"的事,巫,是跳大神的人。《说文》:"祝也,女能事无。"
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按:巫亦包括男巫。《楚吾》:"在男日觋,在女日巫。"《周礼·春官神仕疏》则说:"男,阳,有两称,日巫,曰觋;女,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筮"字从巫。"医"繁体字作作"臀"《集韵》作"璧",亦从巫,可证。
卜筮和治病,虽然都是巫的事,但在分工上也有所侧重,如《吕氏春秋》就说:"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当时虽然有的人信巫,有的人信医(《史记》"病有六不治,""信巫不信医"就是六不治之一),但大多数是巫、医并重,就连贵族中也是这样,如《左传》中晋侯病,就请了桑田巫,同时也请来当时的名医医缓。
学术是不断发展的,卜筮由技术上升为理论,医学由简单到复杂,这就不是巫的事了。这样,不但思想体系二者各有不同的发展,就是作为职业来说,也各自成为专业,在《周礼》,医师隶于家宰,筮人隶于宗伯,实际上已分了家。
2、《易》学的发展及其思想内容
《易》与医虽然分了家,但是易学在哲理方面的发展,至今还明显地与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讲明《易》与医的这种关系,首先要简要地介绍一下《易》的发展及思想内容。
《易》的最初,只有占的形式,以后才逐渐形成哲理。谈哲理有文字可查的是从孔子的"系辞"上下传开始的,尤其到了宋代一些著名的理学家,对《易》的哲理的形成,影响更大,总起来说,"易"有变易之义。《系辞上传》:"生生之谓易。"注:"阳生阴,阴生阳,其变无穷"。也就是说,自然或人事,都不断地变化,有正常的变化,也有不测的变化,《易》就是对这些变化的预测和解释,所以说:"讲易见天心99"天心"亦即自然界的奥秘之意,"见天心"就是发现和解决这些奥秘。
"系辞上传·十二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所谓的"道"和"器",也就是理论和技术的意思。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一百十四爻分阴爻阳爻,揲蓍、灼龟等,都是技术上的问题,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是"形而下"。而从这些卦爻之中,推演到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哲理,这就是"道"。"道"是难用图象作说明的,所以称之为"形而上"。但哲理是从事物现象推演而来,所以形上之道。不能离开形下之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形下之器作依据,是不能升华为形上之道的。
《易》既然从占一的技术发展成一种哲理,于是学《易》者也就形成了两派:一派仍停留在占上,以揲蓍问卦作为职业;一派则推演道理,研究宇宙的变化。因为《易》的卦爻有数也有理,前者重数不重理,必走人唯心论的泥坑;后者则是借数说理,其重在理,就形成了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在祖国的学术思想和文化遗产上,几乎每一领域都受《易》的影响,中医学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医学虽然与卜筮早已分了家,但在哲理方面,甚至其它方面,仍然与《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就有"医易"一篇作了专门的论述,他说:"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一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此外,日本《东洋学会志》[29(2),1978]西泽道允,在其"自然科学与阴阳五行的生理和中医治则"一文中就提到:想真正领会和运用针灸、《伤寒论》、《内经》等的精神实质,就要先读《易经》。这也说明了医易关系的密切。《易》的流派,最初有三家,即《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相传为神农所作,一说夏易《连山》。它是以艮为首,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相传为黄帝所作,也有的说殷易《归藏》的,是以坤为首,象万物归藏于地。《周易》相传为文王、周公、孔子所作。因伏羲所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故于诸经中最为完善。其所以名为《周易》,有人说是因为易的道理周普,无所不备。也有的说,周指歧阳是地名,即"周原朊朊"(《诗·大雅·文王之什·绵九章》)之周,所以别于殷易。《连山》《归藏》均已佚,现只存有《周易》。凡我国文化学术受易学影响的,都是由于《周易》一书。
(1)《周易》简介
现存之《周易》,共分"上经"、"下经"、"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及"杂卦传"等七篇,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每卦之六爻,相传为伏羲所画。卦下所系之辞,称为卦辞,是文王所作,以断一卦之吉凶。每爻下所系之辞,称为爻辞,是周公所作,以断一爻之吉凶。文王所系之辞,孑1子又加以解释与发挥者,称为"彖曰",亦即彖之含义的意思。其解释每卦卦象之辞,称为"象日",亦即"象辞",亦系周公所作。但卦内各爻之"象日"。有人认为是孔子所作。
"系辞上传"十二章,"系辞下传"亦十二章。"系辞"的本意,系指卦下所系之彖辞与爻下所系之爻辞,上下两篇系辞相传都是孔子所作,系综合性地论述彖辞与爻辞的体例,并加以阐发者,因为元经可附,故独立成篇,称为"系 、辞。"这纯属于哲理方面。
"说卦传",是比类推广八卦之象,属于《易》之形而下者。
"序卦传",共上下两篇,解释卦名的涵义与卦之次序。"杂卦传",一篇,简释卦名之意义。
(2)《易》的思想基础
全部《周易》讲的是阴阳。因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的来溅基于太极,太极是阴阳之未分。
所谓"太极",也只是一种抽象概念,它不是指的任何事物,但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太极来解释。譬如天地之未分,就是太极。分了,则轻清者上升而为天,属阳;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属阴。依此类推,任何事物的阴阳未分之时,都有一太极。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就说:"无极而太极,如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也就是说,当我们头脑未作活动的时候,就是一个太极,一旦动起来,或向好处想,或向坏处想,也就是太极分阴阳。又如,一个鸡子,也就是一个太极,孵出小鸡可分雌雄,就生阴阳了。所以太极一分为二,就是阴阳;阴阳合二为一,就是太极。
但阴阳是复杂的,以阴或阳各作为一个太极,则阴阳之中复有阴阳。这样,阴阳就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了。
八卦之上,复各加以八卦,即成六十四重卦。不是简单相加而成,而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依照一分为二的增一倍法,由下至上,阴阳交错而自然形成的。"系辞上传"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邵康节称为"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也就是"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的意思。
外卦加内卦形成六十四个独立的新卦,也有这样一种涵义,即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可以分阶段的。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是属突变,突变可能会有波折。也就是说,分阶段看一切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每一阶段都是渐进的、量变的;而从前一阶段进入后一阶段,则往往是突变的、质变的。
内卦加外卦而定新名,"三多凶,四多惧"("系辞传·第九章"),提示凡事物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困难性与不稳定性。二与五多吉,是得内卦与外卦之中,且已稳定的缘故。
八卦中的三个爻,在某种意义上还有个主爻(六十四卦每卦也同样有个主爻),主爻都是从乾坤二卦而来。乾卦自始至终,自下到上,都是阳爻,得阳之全,故比之为父。坤卦自始至终,自下到上,都是阴爻,得阴之全,故比之为母。震卦是一阳在下,即乾卦的初爻,初是第一的意思,降生的第一个男子,自然是长男了。巽卦是一阴在下,即坤卦的初爻,降生的第一个女子,也自然是长女了。其余坎为中男,艮为少男,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也都是根据阴或阳的主爻,在坤卦或乾卦中所处的位置而言的。主爻之外与主爻阴阳相对立的两个爻,则是画家"烘云托月"之意,都是为主爻定位的。
1.从《易》与医的起源谈起
《易》是讲卜筮的书,医是"治病工"(见《说文》)。卜筮和治病,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但在中国古时,却都是"巫"的事,巫,是跳大神的人。《说文》:"祝也,女能事无。"
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按:巫亦包括男巫。《楚吾》:"在男日觋,在女日巫。"《周礼·春官神仕疏》则说:"男,阳,有两称,日巫,曰觋;女,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筮"字从巫。"医"繁体字作作"臀"《集韵》作"璧",亦从巫,可证。
卜筮和治病,虽然都是巫的事,但在分工上也有所侧重,如《吕氏春秋》就说:"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当时虽然有的人信巫,有的人信医(《史记》"病有六不治,""信巫不信医"就是六不治之一),但大多数是巫、医并重,就连贵族中也是这样,如《左传》中晋侯病,就请了桑田巫,同时也请来当时的名医医缓。
学术是不断发展的,卜筮由技术上升为理论,医学由简单到复杂,这就不是巫的事了。这样,不但思想体系二者各有不同的发展,就是作为职业来说,也各自成为专业,在《周礼》,医师隶于家宰,筮人隶于宗伯,实际上已分了家。
2、《易》学的发展及其思想内容
《易》与医虽然分了家,但是易学在哲理方面的发展,至今还明显地与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讲明《易》与医的这种关系,首先要简要地介绍一下《易》的发展及思想内容。
《易》的最初,只有占的形式,以后才逐渐形成哲理。谈哲理有文字可查的是从孔子的"系辞"上下传开始的,尤其到了宋代一些著名的理学家,对《易》的哲理的形成,影响更大,总起来说,"易"有变易之义。《系辞上传》:"生生之谓易。"注:"阳生阴,阴生阳,其变无穷"。也就是说,自然或人事,都不断地变化,有正常的变化,也有不测的变化,《易》就是对这些变化的预测和解释,所以说:"讲易见天心99"天心"亦即自然界的奥秘之意,"见天心"就是发现和解决这些奥秘。
"系辞上传·十二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所谓的"道"和"器",也就是理论和技术的意思。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一百十四爻分阴爻阳爻,揲蓍、灼龟等,都是技术上的问题,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是"形而下"。而从这些卦爻之中,推演到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哲理,这就是"道"。"道"是难用图象作说明的,所以称之为"形而上"。但哲理是从事物现象推演而来,所以形上之道。不能离开形下之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形下之器作依据,是不能升华为形上之道的。
《易》既然从占一的技术发展成一种哲理,于是学《易》者也就形成了两派:一派仍停留在占上,以揲蓍问卦作为职业;一派则推演道理,研究宇宙的变化。因为《易》的卦爻有数也有理,前者重数不重理,必走人唯心论的泥坑;后者则是借数说理,其重在理,就形成了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在祖国的学术思想和文化遗产上,几乎每一领域都受《易》的影响,中医学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医学虽然与卜筮早已分了家,但在哲理方面,甚至其它方面,仍然与《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就有"医易"一篇作了专门的论述,他说:"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一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此外,日本《东洋学会志》[29(2),1978]西泽道允,在其"自然科学与阴阳五行的生理和中医治则"一文中就提到:想真正领会和运用针灸、《伤寒论》、《内经》等的精神实质,就要先读《易经》。这也说明了医易关系的密切。《易》的流派,最初有三家,即《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相传为神农所作,一说夏易《连山》。它是以艮为首,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相传为黄帝所作,也有的说殷易《归藏》的,是以坤为首,象万物归藏于地。《周易》相传为文王、周公、孔子所作。因伏羲所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故于诸经中最为完善。其所以名为《周易》,有人说是因为易的道理周普,无所不备。也有的说,周指歧阳是地名,即"周原朊朊"(《诗·大雅·文王之什·绵九章》)之周,所以别于殷易。《连山》《归藏》均已佚,现只存有《周易》。凡我国文化学术受易学影响的,都是由于《周易》一书。
(1)《周易》简介
现存之《周易》,共分"上经"、"下经"、"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及"杂卦传"等七篇,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每卦之六爻,相传为伏羲所画。卦下所系之辞,称为卦辞,是文王所作,以断一卦之吉凶。每爻下所系之辞,称为爻辞,是周公所作,以断一爻之吉凶。文王所系之辞,孑1子又加以解释与发挥者,称为"彖曰",亦即彖之含义的意思。其解释每卦卦象之辞,称为"象日",亦即"象辞",亦系周公所作。但卦内各爻之"象日"。有人认为是孔子所作。
"系辞上传"十二章,"系辞下传"亦十二章。"系辞"的本意,系指卦下所系之彖辞与爻下所系之爻辞,上下两篇系辞相传都是孔子所作,系综合性地论述彖辞与爻辞的体例,并加以阐发者,因为元经可附,故独立成篇,称为"系 、辞。"这纯属于哲理方面。
"说卦传",是比类推广八卦之象,属于《易》之形而下者。
"序卦传",共上下两篇,解释卦名的涵义与卦之次序。"杂卦传",一篇,简释卦名之意义。
(2)《易》的思想基础
全部《周易》讲的是阴阳。因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的来溅基于太极,太极是阴阳之未分。
所谓"太极",也只是一种抽象概念,它不是指的任何事物,但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太极来解释。譬如天地之未分,就是太极。分了,则轻清者上升而为天,属阳;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属阴。依此类推,任何事物的阴阳未分之时,都有一太极。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就说:"无极而太极,如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也就是说,当我们头脑未作活动的时候,就是一个太极,一旦动起来,或向好处想,或向坏处想,也就是太极分阴阳。又如,一个鸡子,也就是一个太极,孵出小鸡可分雌雄,就生阴阳了。所以太极一分为二,就是阴阳;阴阳合二为一,就是太极。
但阴阳是复杂的,以阴或阳各作为一个太极,则阴阳之中复有阴阳。这样,阴阳就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了。
八卦之上,复各加以八卦,即成六十四重卦。不是简单相加而成,而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依照一分为二的增一倍法,由下至上,阴阳交错而自然形成的。"系辞上传"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邵康节称为"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也就是"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的意思。
外卦加内卦形成六十四个独立的新卦,也有这样一种涵义,即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可以分阶段的。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是属突变,突变可能会有波折。也就是说,分阶段看一切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每一阶段都是渐进的、量变的;而从前一阶段进入后一阶段,则往往是突变的、质变的。
内卦加外卦而定新名,"三多凶,四多惧"("系辞传·第九章"),提示凡事物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困难性与不稳定性。二与五多吉,是得内卦与外卦之中,且已稳定的缘故。
八卦中的三个爻,在某种意义上还有个主爻(六十四卦每卦也同样有个主爻),主爻都是从乾坤二卦而来。乾卦自始至终,自下到上,都是阳爻,得阳之全,故比之为父。坤卦自始至终,自下到上,都是阴爻,得阴之全,故比之为母。震卦是一阳在下,即乾卦的初爻,初是第一的意思,降生的第一个男子,自然是长男了。巽卦是一阴在下,即坤卦的初爻,降生的第一个女子,也自然是长女了。其余坎为中男,艮为少男,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也都是根据阴或阳的主爻,在坤卦或乾卦中所处的位置而言的。主爻之外与主爻阴阳相对立的两个爻,则是画家"烘云托月"之意,都是为主爻定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