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谈《易》与中医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4
声望
38
年龄
44
李克绍

1.从《易》与医的起源谈起

《易》是讲卜筮的书,医是"治病工"(见《说文》)。卜筮和治病,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但在中国古时,却都是"巫"的事,巫,是跳大神的人。《说文》:"祝也,女能事无。"

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按:巫亦包括男巫。《楚吾》:"在男日觋,在女日巫。"《周礼·春官神仕疏》则说:"男,阳,有两称,日巫,曰觋;女,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筮"字从巫。"医"繁体字作作"臀"《集韵》作"璧",亦从巫,可证。

卜筮和治病,虽然都是巫的事,但在分工上也有所侧重,如《吕氏春秋》就说:"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当时虽然有的人信巫,有的人信医(《史记》"病有六不治,""信巫不信医"就是六不治之一),但大多数是巫、医并重,就连贵族中也是这样,如《左传》中晋侯病,就请了桑田巫,同时也请来当时的名医医缓。

学术是不断发展的,卜筮由技术上升为理论,医学由简单到复杂,这就不是巫的事了。这样,不但思想体系二者各有不同的发展,就是作为职业来说,也各自成为专业,在《周礼》,医师隶于家宰,筮人隶于宗伯,实际上已分了家。

2、《易》学的发展及其思想内容

《易》与医虽然分了家,但是易学在哲理方面的发展,至今还明显地与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讲明《易》与医的这种关系,首先要简要地介绍一下《易》的发展及思想内容。

《易》的最初,只有占的形式,以后才逐渐形成哲理。谈哲理有文字可查的是从孔子的"系辞"上下传开始的,尤其到了宋代一些著名的理学家,对《易》的哲理的形成,影响更大,总起来说,"易"有变易之义。《系辞上传》:"生生之谓易。"注:"阳生阴,阴生阳,其变无穷"。也就是说,自然或人事,都不断地变化,有正常的变化,也有不测的变化,《易》就是对这些变化的预测和解释,所以说:"讲易见天心99"天心"亦即自然界的奥秘之意,"见天心"就是发现和解决这些奥秘。

"系辞上传·十二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所谓的"道"和"器",也就是理论和技术的意思。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一百十四爻分阴爻阳爻,揲蓍、灼龟等,都是技术上的问题,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是"形而下"。而从这些卦爻之中,推演到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哲理,这就是"道"。"道"是难用图象作说明的,所以称之为"形而上"。但哲理是从事物现象推演而来,所以形上之道。不能离开形下之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形下之器作依据,是不能升华为形上之道的。

《易》既然从占一的技术发展成一种哲理,于是学《易》者也就形成了两派:一派仍停留在占上,以揲蓍问卦作为职业;一派则推演道理,研究宇宙的变化。因为《易》的卦爻有数也有理,前者重数不重理,必走人唯心论的泥坑;后者则是借数说理,其重在理,就形成了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在祖国的学术思想和文化遗产上,几乎每一领域都受《易》的影响,中医学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医学虽然与卜筮早已分了家,但在哲理方面,甚至其它方面,仍然与《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就有"医易"一篇作了专门的论述,他说:"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一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此外,日本《东洋学会志》[29(2),1978]西泽道允,在其"自然科学与阴阳五行的生理和中医治则"一文中就提到:想真正领会和运用针灸、《伤寒论》、《内经》等的精神实质,就要先读《易经》。这也说明了医易关系的密切。《易》的流派,最初有三家,即《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相传为神农所作,一说夏易《连山》。它是以艮为首,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相传为黄帝所作,也有的说殷易《归藏》的,是以坤为首,象万物归藏于地。《周易》相传为文王、周公、孔子所作。因伏羲所画八卦,重之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故于诸经中最为完善。其所以名为《周易》,有人说是因为易的道理周普,无所不备。也有的说,周指歧阳是地名,即"周原朊朊"(《诗·大雅·文王之什·绵九章》)之周,所以别于殷易。《连山》《归藏》均已佚,现只存有《周易》。凡我国文化学术受易学影响的,都是由于《周易》一书。

(1)《周易》简介

现存之《周易》,共分"上经"、"下经"、"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传"、"序卦传"及"杂卦传"等七篇,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每卦之六爻,相传为伏羲所画。卦下所系之辞,称为卦辞,是文王所作,以断一卦之吉凶。每爻下所系之辞,称为爻辞,是周公所作,以断一爻之吉凶。文王所系之辞,孑1子又加以解释与发挥者,称为"彖曰",亦即彖之含义的意思。其解释每卦卦象之辞,称为"象日",亦即"象辞",亦系周公所作。但卦内各爻之"象日"。有人认为是孔子所作。

"系辞上传"十二章,"系辞下传"亦十二章。"系辞"的本意,系指卦下所系之彖辞与爻下所系之爻辞,上下两篇系辞相传都是孔子所作,系综合性地论述彖辞与爻辞的体例,并加以阐发者,因为元经可附,故独立成篇,称为"系 、辞。"这纯属于哲理方面。

"说卦传",是比类推广八卦之象,属于《易》之形而下者。

"序卦传",共上下两篇,解释卦名的涵义与卦之次序。"杂卦传",一篇,简释卦名之意义。

(2)《易》的思想基础

全部《周易》讲的是阴阳。因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的来溅基于太极,太极是阴阳之未分。

所谓"太极",也只是一种抽象概念,它不是指的任何事物,但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太极来解释。譬如天地之未分,就是太极。分了,则轻清者上升而为天,属阳;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属阴。依此类推,任何事物的阴阳未分之时,都有一太极。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就说:"无极而太极,如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也就是说,当我们头脑未作活动的时候,就是一个太极,一旦动起来,或向好处想,或向坏处想,也就是太极分阴阳。又如,一个鸡子,也就是一个太极,孵出小鸡可分雌雄,就生阴阳了。所以太极一分为二,就是阴阳;阴阳合二为一,就是太极。

但阴阳是复杂的,以阴或阳各作为一个太极,则阴阳之中复有阴阳。这样,阴阳就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了。

八卦之上,复各加以八卦,即成六十四重卦。不是简单相加而成,而是在八卦的基础上,依照一分为二的增一倍法,由下至上,阴阳交错而自然形成的。"系辞上传"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邵康节称为"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也就是"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的意思。

外卦加内卦形成六十四个独立的新卦,也有这样一种涵义,即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可以分阶段的。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是属突变,突变可能会有波折。也就是说,分阶段看一切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每一阶段都是渐进的、量变的;而从前一阶段进入后一阶段,则往往是突变的、质变的。

内卦加外卦而定新名,"三多凶,四多惧"("系辞传·第九章"),提示凡事物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困难性与不稳定性。二与五多吉,是得内卦与外卦之中,且已稳定的缘故。

八卦中的三个爻,在某种意义上还有个主爻(六十四卦每卦也同样有个主爻),主爻都是从乾坤二卦而来。乾卦自始至终,自下到上,都是阳爻,得阳之全,故比之为父。坤卦自始至终,自下到上,都是阴爻,得阴之全,故比之为母。震卦是一阳在下,即乾卦的初爻,初是第一的意思,降生的第一个男子,自然是长男了。巽卦是一阴在下,即坤卦的初爻,降生的第一个女子,也自然是长女了。其余坎为中男,艮为少男,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也都是根据阴或阳的主爻,在坤卦或乾卦中所处的位置而言的。主爻之外与主爻阴阳相对立的两个爻,则是画家"烘云托月"之意,都是为主爻定位的。
 
3、《易》对中医学的影响

祖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受易学的影响,其流入占卜、星相、堪舆之类的自不必论,就是对于医学,影响也是很大的。如《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日,是谓近女室,疾如蛊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比同物也。"这是以《易》谈医的最早记载。下面再分别从生理、病理、药名、方名等加以陈述。

(1)生理方面

"说卦传·第九章":"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这是"近取诸身",意义不大。

艮有止义,为山,鼻不动,故鼻梁(额)称山根。兑有缺义,为1,故唇上端称兑端。

山雷颐:艮上震下,艮为山,有止义;震为雷,有动义。故颐卦有上止下动之义。颐,又名辅车、牙车、颔车、类车等,即上下颔骨交合处。张口闭时,上颔骨不动,只下颔骨活动,也是上止下动,故名颐。

风地观:巽为风,在上,有动义;坤为地,征下,有静义。观,需用目,目的启闭,就是上睑动而下睑不动。

水火既济:坎为水为上卦,离为火为下卦,水升而火降,为水火既济。在中医学中,水火既济指心肾相交。

(2)病理方面

火水未济:离上坎下,与既济相反,与火水未济,均系心肾不交。

"说卦传·第十一章":"巽其于人也为寡发,坎为忧,为心病,为目痛。"

鼓胀:亦称蛊胀,取义于山风蛊卦。《易》日"蛊,坏极而有事也,""下卑巽而上苟止"。下卦为巽,巽有顺从之义;上卦为艮,艮有静止不前之义。在下者只会顺从,在上者静止不动,就什么事也办不了,所以说"坏极而有事也。"上卦坤,为地;下卦离,为火,称地火明夷。有人解释阳明病三急下证之"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大便难,身微热,"为火人地中,为明夷。

(3)用作药名

如益母草又名坤草,取"坤为母"之意。脐带名坎气,坎气指肾中之阳,震为雷,故雷击木名震烧木,雷公藤名震龙根。

(4)用作方名

交泰丸,取义于地天泰卦。

清宁丸,又名乾坤得一丸,取《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之义。以乾坤代表天地,"一",即纯一不杂之义。

清震汤,震为雷,主治雷头风。方中有荷叶,荷叶有仰盂之象,故名。

巽顺丸,取义于"说卦传"中"巽为鸡"之义,治妇人倒经,药用乌骨白毛鸡、乌贼骨等,以鲍鱼作丸,李时珍日:"乌鸡,益产妇",故以乌鸡为主药作丸,名巽顺丸。丽泽通气汤,《张氏医通》方。治久风鼻塞。药用羌、

防、苍、升、葛、麻、芷、芪、草、葱、椒、姜、枣。取义兑卦彖辞:"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注:"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丽泽通气,即使两鼻孔互相通气之意。一

资生丸,张锡纯方。取义坤卦彖辞:"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承顺天。"

贞元饮,张景岳方。乾卦彖辞有"元亨利贞"之文,"贞元",有贞下起元之义。即到贞完了,又重新从元开始。此外尚有坎离丸、坎宫锭子、坎离既济丸、坎离汤、震泽汤、震蛰丹、兑金丹等,皆是以卦名作方名。

(5)用作书名

《履霜集》,清·臧达德著。是提倡有病早治之书,取义于坤之初六:"履霜,坚冰至"。

《坤元是保》,宋·谢谢宗昂撰。取义于坤为母。坤卦彖辞:"至哉坤元,万物资始乃顺承天。"

《历代医学蒙求》,宋·周守忠撰集。取义于蒙卦彖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6)解释六气

章虚谷云:"六气并非六种不同元素,实不出乎阴阳。"他认为阴或阳之或多或少,或进或退,是形成六气的根本原因。并按《周易》的六十四卦对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进行了系统的解释。

又,《伤寒例》云:"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指地雷复卦);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指天风垢卦)。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也是以卦来解释一年的二十四节气。

以上所列,仅仅是为了帮助初学者领会医易同源的一些浅显的例证,若讲到其深奥处,推论其广泛性,则医学上的一切生理和病理变化,无一不与《易》理相关。举例说:《伤寒论》中戴阳证之"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不也正是坤卦上六之"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道理吗?明白了坤卦初六之"履霜,坚冰至",就会知道"少阴病,脉沉者",为什么要"急温之"了。明白了剥极而复,就会理解厥阴病的阴尽阳生。从此可知《易》者,正如本文前面所说"有变易之义。"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无不变易,就无不与《易》理密切相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