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7880
- 获得点赞
- 863
- 声望
- 113
所谓的伤寒、热病各异。区别在于对病的诊断不同,而表现的一些症状是相同的;二者的治法是有区别的,很多用药却是一样。气盛而觉身寒的,多数为伤于寒;气虚而现身热的,多数是伤于暑,这是诊断上的不同。然而伤寒传变过程中,也会出现身热的症状;伤暑发展到发狂的阶段,也有气盛的证侯,这不正是病虽有别而症却多有相同吗?学识浅薄的人造成误诊,正是由于见到相同的症状,却不能从病的整体不同而进行区别造成的。伤寒病治法多为先汗后下;温热病治法有的却要先下后汗,这是不同疾病有不同治法。不过需要发汗的时候同样可以用麻黄、葛根之类,需要攻下的时候也一样用芒硝、大黄之类;伤寒病的汗、下是用这些药,温热病的汗、下也是用这些药,这不就是用药上没区别吗?由此推论,伤寒虽因于寒,一旦化热,舍去黄连、石膏,还能用什么药去其热?温热虽为热病,如果过度治疗,阳气大衰,舍去干姜、附子,还能用什么药来回阳?人身疾患变化万端,能取用的药物却是有限,药物是可以通用的,有些方剂为何就不能通用?近世有些解读《伤寒论》的人,拿其中的白虎汤、黄芩汤之类的寒剂做证据,说《伤寒论》中也包括温热病治法。他们的这种认识是说伤寒病就始终不能用寒药,温热病始终不能用温药吗?哎!做医生怎么能这么顽固不灵呢?
(伤寒、热病,各自的发生、发展、传变是不同的,即便在某些阶段表现的症状一样,也一定不能混淆而导致误诊。不同疾病的治法也是不一样的,但在一定阶段出现相同证侯的时候,方、药却是可以通用。)
原文:所以谓伤寒、热病有别者,别于诊不别于症,别于法不别于药。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诊之别也。然而伤寒传变,则亦身热;伤暑发狂,则亦气盛,非症之无别者乎?浅人误认,职是故耳!伤寒皆先汗后下;温热或先下后汗,法之别也。然而汗则麻、葛,下则硝、黄;伤寒之汗、下以是,温热之汗、下亦以是。非药之无别者乎?由是推之,伤寒虽因于寒,一经化热,舍黄连、石膏,更用何药以凉之?温热虽已为热,倘或过治,舍干姜、附子,更用何药以温之?人生之患,纵有万端,本草之数,止此一定,药可通用,方何独不可通用?近之解《伤寒论》者,执其中之白虎、黄芩等汤,以证此书之兼出温热治法。彼将谓伤寒病始终不宜寒药,温热病始终不宜温药乎?噫!医可若是之固哉?
(伤寒、热病,各自的发生、发展、传变是不同的,即便在某些阶段表现的症状一样,也一定不能混淆而导致误诊。不同疾病的治法也是不一样的,但在一定阶段出现相同证侯的时候,方、药却是可以通用。)
原文:所以谓伤寒、热病有别者,别于诊不别于症,别于法不别于药。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诊之别也。然而伤寒传变,则亦身热;伤暑发狂,则亦气盛,非症之无别者乎?浅人误认,职是故耳!伤寒皆先汗后下;温热或先下后汗,法之别也。然而汗则麻、葛,下则硝、黄;伤寒之汗、下以是,温热之汗、下亦以是。非药之无别者乎?由是推之,伤寒虽因于寒,一经化热,舍黄连、石膏,更用何药以凉之?温热虽已为热,倘或过治,舍干姜、附子,更用何药以温之?人生之患,纵有万端,本草之数,止此一定,药可通用,方何独不可通用?近之解《伤寒论》者,执其中之白虎、黄芩等汤,以证此书之兼出温热治法。彼将谓伤寒病始终不宜寒药,温热病始终不宜温药乎?噫!医可若是之固哉?
附件
-
271.7 KB 查看: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