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3/23
- 帖子
- 195
- 获得点赞
- 28
- 声望
- 28
- 年龄
- 50
与病人漫不经心的闲聊其实也藏学问
行医这么多年,南来北往,遇上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今儿反正雪夜冷,俺一个人呆宿舍,无红袖添香,闲得无聊,就在微信圈嗑唠几下呕。古人不是有《围炉夜话》的文化典故么,咱今也来段微信夜话。不喜勿喷!
话说我在南方某医院坐诊的时候,某一天,来了位病人,男,三十来岁,当时切诊,其脉象弦,加上一脸的忧郁,长叹短吁,一派肝气不舒之象,也就类似西医所谓的抑郁证吧。按经验,这类的病人除了开药物治疗,还要加以心理疏通,也就有些中医说的意疗吧,否则靠单用药疗很难凑效。要知道抑都症目前中医西医都是较为棘手的难题哟。
交流中,得知病人喜欢文字偏爱上网,一年前,曾在某网站发帖,老被一吧务删贴,他不服,气呀急呀,发展到与吧务对骂而屡遭封帖,当然不止这件事,他性格偏激,嫉恶如仇,不快的事呢,久了便积聚在心,郁而成疾。所以借此机会告诫各位同仁,开心为上,和气生财,健康为首。呵呵!
言归正传,别抖包袱了,接着说那病人吧。
针对他的情况,我就从他最不释怀最不开心的事儿聊起,反正他很健谈,懂的知识也多,恰巧我那会病人也不多,就把他当哥们,当然我更没忘掉自已医者的责任,与其促膝长侃。
我把话题扯得远呐,从广东说到浙江,从网络删贴说到作家鲁迅,一场看似无关漫谈却又有联系。下面就是我对病人侃的谈话内容,录之如下:
不要抱怨删贴了!想想鲁迅先生,你就不会生气了!
60后70后80后的课本上鲁迅的文章真滴多,先生那口拗口的语句真的令当时的我们头痛,为此没少挨过老师的责罚,甚至影响到了我们考试的升学率,那时候的学生们大多数是不太喜欢这位爱抨击社会阴暗面动不动就竖鼻子横眉毛骂人的作家的文章。
从艺术角度来论,一个真正的作家,离不开适应政治,但是如果一味地去抱政治大树的粗腿,那么他的作品的生命就不太长久。不信看看当年那些热捧的红色年代的文化作品,有几个还在人民群众中间长盛不衰?
鲁迅的作品当初就是没有跟风国民党执政路线,老人家抨击时局,狂呐疾呼。在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又被竖立为文艺先锋的一面典型大旗,是因为那个时代需要这种声音,加上当时的共产党人的党风卯得起硬的,与鲁迅的骂也是沾不到边,对不上座。
哈哈!现在嘛,再翻翻鲁迅的书,再看看现在世道,似乎他老人家骂的那些人又多“复活”了,更重要的,先生骂的大多数是政界精英,达官贵人。偏偏现在的这些人行事确实腐败无能,道德败坏,他们能喜欢鲁迅吗?他能睡得心安吗?
不喜欢诤言的你就删你贴子,不喜欢骂人的诤言作家,就删他的文章。古与今看透了,其实是一个熊样。所以鲁迅的文章从教科书上删下来也是必然的情理之中。
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东西确实能给人心情愉悦,但是有些居安思危,针砭时弊的呼声还是有要的。国歌中不是还有特么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时刻刻在警醒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它肿么没改成〞中华民族到了最辉煌的时侯〞?
可见国家和民族有时还是需要诤言这类东西的。
但是一一
不管你说得多正义、正确,总会有那么一部份人会不喜欢你不支持你。鲁迅先生这么伟大的人,反动派、坏人一样会不喜欢他,一样会删他的贴(文章)。我们不是鲁迅,想想这位著名的老先生的遭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那些不值得琐事而耿耿于怀呢?
后来泥?
后来这位病人性情大改,像换了位人似的,不再偏激、纠结、郁闷。
他的病当然也好了。
20151125于和立医馆内部微信圈发言
行医这么多年,南来北往,遇上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今儿反正雪夜冷,俺一个人呆宿舍,无红袖添香,闲得无聊,就在微信圈嗑唠几下呕。古人不是有《围炉夜话》的文化典故么,咱今也来段微信夜话。不喜勿喷!
话说我在南方某医院坐诊的时候,某一天,来了位病人,男,三十来岁,当时切诊,其脉象弦,加上一脸的忧郁,长叹短吁,一派肝气不舒之象,也就类似西医所谓的抑郁证吧。按经验,这类的病人除了开药物治疗,还要加以心理疏通,也就有些中医说的意疗吧,否则靠单用药疗很难凑效。要知道抑都症目前中医西医都是较为棘手的难题哟。
交流中,得知病人喜欢文字偏爱上网,一年前,曾在某网站发帖,老被一吧务删贴,他不服,气呀急呀,发展到与吧务对骂而屡遭封帖,当然不止这件事,他性格偏激,嫉恶如仇,不快的事呢,久了便积聚在心,郁而成疾。所以借此机会告诫各位同仁,开心为上,和气生财,健康为首。呵呵!
言归正传,别抖包袱了,接着说那病人吧。
针对他的情况,我就从他最不释怀最不开心的事儿聊起,反正他很健谈,懂的知识也多,恰巧我那会病人也不多,就把他当哥们,当然我更没忘掉自已医者的责任,与其促膝长侃。
我把话题扯得远呐,从广东说到浙江,从网络删贴说到作家鲁迅,一场看似无关漫谈却又有联系。下面就是我对病人侃的谈话内容,录之如下:
不要抱怨删贴了!想想鲁迅先生,你就不会生气了!
60后70后80后的课本上鲁迅的文章真滴多,先生那口拗口的语句真的令当时的我们头痛,为此没少挨过老师的责罚,甚至影响到了我们考试的升学率,那时候的学生们大多数是不太喜欢这位爱抨击社会阴暗面动不动就竖鼻子横眉毛骂人的作家的文章。
从艺术角度来论,一个真正的作家,离不开适应政治,但是如果一味地去抱政治大树的粗腿,那么他的作品的生命就不太长久。不信看看当年那些热捧的红色年代的文化作品,有几个还在人民群众中间长盛不衰?
鲁迅的作品当初就是没有跟风国民党执政路线,老人家抨击时局,狂呐疾呼。在新中国成立后先生又被竖立为文艺先锋的一面典型大旗,是因为那个时代需要这种声音,加上当时的共产党人的党风卯得起硬的,与鲁迅的骂也是沾不到边,对不上座。
哈哈!现在嘛,再翻翻鲁迅的书,再看看现在世道,似乎他老人家骂的那些人又多“复活”了,更重要的,先生骂的大多数是政界精英,达官贵人。偏偏现在的这些人行事确实腐败无能,道德败坏,他们能喜欢鲁迅吗?他能睡得心安吗?
不喜欢诤言的你就删你贴子,不喜欢骂人的诤言作家,就删他的文章。古与今看透了,其实是一个熊样。所以鲁迅的文章从教科书上删下来也是必然的情理之中。
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东西确实能给人心情愉悦,但是有些居安思危,针砭时弊的呼声还是有要的。国歌中不是还有特么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时刻刻在警醒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它肿么没改成〞中华民族到了最辉煌的时侯〞?
可见国家和民族有时还是需要诤言这类东西的。
但是一一
不管你说得多正义、正确,总会有那么一部份人会不喜欢你不支持你。鲁迅先生这么伟大的人,反动派、坏人一样会不喜欢他,一样会删他的贴(文章)。我们不是鲁迅,想想这位著名的老先生的遭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那些不值得琐事而耿耿于怀呢?
后来泥?
后来这位病人性情大改,像换了位人似的,不再偏激、纠结、郁闷。
他的病当然也好了。
20151125于和立医馆内部微信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