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王教授反击邓铁涛: 此时不写待何时?

九龙神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3/24
帖子
1498
获得点赞
305
声望
63
作者:王教授



邓铁涛老先生曾经多次抱怨说:“中医临床教科书与临床实践脱了节,教科书讲的理法方药,在药房中找不到,看不见,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医临床水平较低甚至很低!当然,这里也有我们的责任”。


邓老先生所说的可是一句大实话。其实,无论是在药房还是在病房或是门诊,何止是临床教科书与临床实践脱了节,那基础理论教科书不都是与临床实践脱了节,以至中医临床水平较低甚至很低!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医的老五院一版统编教材就是由西学中班的同志主持编写的,以后各版则多是其延续和不断增加内容。例如对“气”的解释,195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概论》说:“气的意义,广泛而复杂”,对“气”没有个统一的认识,是说不清道不明。6年之后的1964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北京中医学院的《内经讲义》指出“气的含义有二,一指流通着的微小难见物质……一指人体脏器组织的活动能力”。1978年,又出版了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学基础》,这本书在重复了前面的观点之外,又加上了一句,“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功能表现”,虽说是物质,是功能,却还是找不到看不见摸不着。如今对中医“气”的解释已经不仅仅是哲学意义的“气”和“理”,而且还是现代物理学中的“炁”和“场”了。还有那“宗气”、“中气”、“元气”、“营气”、“卫气”、“五脏六腑之气”……等等几十上百种之“气”。单这“气”到底是什么如何分类?就够你去忙活去猜想去琢磨了的!


时下,中医大学的各类本科和各级各类研究生的教材,以及各种各样的专著,除了在“中医理论”的概念上兜兜圈子之外,为了制造一个似模似样的所谓理论系统,不惜牵强附会。把现代科学的所谓“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什么“老三论”、“新三论”、更新的东西都塞了进来。将什么“黑箱理论”、“模糊数学”、“以太”、“浑沌”等等毫不相干的概念,硬性比附,强加类比。


把古人现代化,把古代的思想现代化,不能不说存有几分攀附心理,也为学界所诟病。这些玩意儿除了可以吹嘘中医经典理论如何高深莫测之外,连自己也没弄个清楚明白到底是什么,却要装腔作势来糊弄人,实在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不过,那些所谓中医理论大师,如不让他们吹嘘这些东西,又能吹出些别的什么东东来能让人信服呢?


可以肯定地说,以往绝大多数中医医生源自于民间,原本有着丰厚的实践意识,有一技之长,并没有那么多的所谓“理论”。他们是不会去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等那些所谓中医经典著作的。只是“家传相承”、“师徒相授”,充其量只是看看《药性赋》、《汤头歌诀》和“师傅真传”什么的,靠经验来看病。希盼能立马见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因而,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经典,更不知道现代中医的什么“传统科学”。所以,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所谓完整独特、博大精深的系统理论,无非是花瓶和摆设罢了,只会对那些想拿个文凭、弄个学位、评个职称、评个大师的神马人士才会有点用,而对民间中医生来说没有丝毫用处。只能说到不能做到,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哪能不与临床实践“脱了节”?


中医的教科书基础的指导不了临床,临床的又不能指导医疗实践,这“脱了节”的事儿早已是不爭的事实,业内人士更是心知肚明。


一位学现代医学的长辈曾说,中医界可以说是乱象丛生。你看看那中医医院的中医生们所写的病历,那里还有什么中医基础理论,不都是学了现代医学那一套,早已找不着北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啥名谁。那所谓“阴阳学说”,虽说是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所催生,实则似乎更象同时代名家邓析那帮人“阴阳两可”玩嘴皮子的诡辩,阴阳互抱,阴阳易位,阴中有阳,阳中又有阴是也。所谓“五行学说”也只不过是阴阳五行家邹衍为了警诫吓唬那帮王公贵族们的把戏,五德终始随方面而服,让他们免于爭斗有所顾忌而相信“五行生克轮回”才是“帝王轮流更替”的天意。可时至今日,却仍然囿于此说,沿袭两千多年前的说辞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说明生命现象!什么民间派、学院派、经典派,还有那荒诞无稽的所谓“各家学说”,简直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那“伤寒家”说是“寒”,“温病家”说是“温”,“寒凉派”说是“火热”,“滋阴派”说“阴不足”,“补阳派”说是“阳不足”,“补土派”说“脾虚”,其实大家谁都没看到那件新衣裳,只是凭自己想当然而作出的不同诠释。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爭辩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不象现代医学,一个新的理论产生后,只要大家都认可,并得到临床实践验证,旧的理论就会被淘汰,而且还要继续不断地探索、追求、发展和扬弃。你不妨大胆去问问那老头,当年儿子、老婆病危时咋不用“中医”?之前怎么就不能“识未病”、“治未病”了?


听到这话,作为中医人心中确实不是滋味,可谓五味杂陈,不可名状。这难道不就是“中医人现状”误中医?难道人家说得都不对都说错了?!人家就不读“诸子百家”书?不究“阴阳五行”理?不留意、不观察、不分析、不对比、不推理、不判断?人家真的就是傻瓜笨蛋一个毫无理智?真不知当下的中医“领军人物”、“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名中医”们听了之后又有何感受?


邓铁涛老先生可是中医世家,又有七、八十年的临床经验,功底深厚,如今的“中医泰斗”、“国医大师”,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着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认认真真担当起历史的重任,编写出一套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用价值高水平的中医临床教科书来,以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典范。可是,邓老先生却十分谦虚,始终未见其动笔,为什么不肯动笔?此时不写待何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稍纵即逝哦!那怕是自己耄耋之年精力有限,只稍动口不动手,弟子们假手代劳也未尝不可哦。实在令大家不可思议,不得不为之感到遗憾和惋惜!。


其实,只要不是少数神人们所具备的那种所谓“也许一个也没有”的“内证能力”,不是“神乎神”的“治未病”。能让人学了之后,治病灵验、临床有用、可以重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经得起“实践检验“和“逻辑检验”,这样的教科书大家自然会去学习之实践之,不管是民间的抑或科班出身的乃至学习现代医学的医生们,都会奉之为经典圭臬,认真学习努力效法。


所以,大家都非常期盼邓铁涛老先生能有这样一套与中医临床实践“不脱节”,能“找得到”,“看得见”的“理法方药”来,真正能“说到做到”,大众化的中医临床教科书刊出,以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和能力,而绝不是什么“理论专著”和“邓老凉茶”哦!

〔 [原创 2010-03-26 21:36:56] 今日有感 整理重发 京且〕。
 
感叹+感慨一下吧:

时至今日,大家也没有看到邓铁涛老先生能写出来一套与中医临床实践“不脱节”,能“找得到”,“看得见”的“理法方药”来吧???!!!
 
教授多如牛毛,别拿教授来唬人
 
先问文言文及格不?
不要问,一问就是要打脸!
有洋医帮忙写了,
那就谢天谢地!
 
医者,意也——以前看到这句话,以为只是哄人的噱头;然而多年后再看这句话,才明白,还真不是瞎说的。

写出一本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不脱节”,能“看得见”的“理法方药”来——能说出这种话的,看来对中医了解还在门外,仍未脱离西方形式逻辑下的理论体系教育的阴影,思想仍被所宥。

古代那些名医如果能做到,早就做了(这可是福泽万世,功秉千秋的好事),但为何找不到?原因就是开头那句话——医者,意也。

不说远的,就说清朝名医叶天士,他还在临终前叮嘱儿子们:“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难道他就不愿意把自己的本身明明白白地传授给自己的儿子们,能让他们学了之后,治病灵验、临床有用、可以重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经得起“实践检验“吗?显然不是。

远了就说唐初的许胤宗,医术非常高明,也是因为这个东西明于心但难用语言说明白,即使说出来,也难以保证别人从字面上理解对。所以别人劝他:“公医术若神,何不著书以贻将来?”他答道:“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且古之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脉之深趣,即不可言,虚设经方,岂加于旧。吾思之久矣,故不能著述耳。”

当然,许胤宗只是从脉的角度来说的,其实用药也是一样的,并不是看了本草就能开方,这种对症用药的思路实际上今天还有人在犯,所以效果不明显,甚至大量出现本论坛“疾病咨询”板块那么多奇怪病的人。
 
医者,意也——以前看到这句话,以为只是哄人的噱头;然而多年后再看这句话,才明白,还真不是瞎说的。

写出一本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不脱节”,能“看得见”的“理法方药”来——能说出这种话的,看来对中医了解还在门外,仍未脱离西方形式逻辑下的理论体系教育的阴影,思想仍被所宥。

古代那些名医如果能做到,早就做了(这可是福泽万世,功秉千秋的好事),但为何找不到?原因就是开头那句话——医者,意也。

不说远的,就说清朝名医叶天士,他还在临终前叮嘱儿子们:“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难道他就不愿意把自己的本身明明白白地传授给自己的儿子们,能让他们学了之后,治病灵验、临床有用、可以重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经得起“实践检验“吗?显然不是。

远了就说唐初的许胤宗,医术非常高明,也是因为这个东西明于心但难用语言说明白,即使说出来,也难以保证别人从字面上理解对。所以别人劝他:“公医术若神,何不著书以贻将来?”他答道:“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且古之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脉之深趣,即不可言,虚设经方,岂加于旧。吾思之久矣,故不能著述耳。”

当然,许胤宗只是从脉的角度来说的,其实用药也是一样的,并不是看了本草就能开方,这种对症用药的思路实际上今天还有人在犯,所以效果不明显,甚至大量出现本论坛“疾病咨询”板块那么多奇怪病的人。
这个说法,显然站不住不住脚
——历史上可以没有课本,因为没有医学院,最多有医疗局这样的机构。
现在是高校给年轻学生上课,这课本是必备的。
再难,也得写出来。这些所谓的“高人”不敢写,是能力不能,而非不为客套!
 
作者有很明显的西医思维。就是模形加流水线。我一直在思考,世上的万物包括全宇宙的所有都能象流水线生产那样复印的无限模式吗?就说人能这样无限复印出完全一模样的人吗?如果可以,那这个世界为何会存在那么多不一样的人?宇宙有无数的恒星,行星,有全部一模一样的吗?现代科学好象总以为万物都可以用完全复制的模式来生产搞定一切,如果真是这样,那宇宙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人类存在又有什么意义?植物分那么多种类干吗?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复制的模式可以存在,而世间万物万象要可以完全复制的话,这是不存在的。完全复制的模式和部分或局部复制的模式是不一样的两种类型。
现代科学把那种能完全复制的模式化流水线称之为科学,不能适用这种模式化的全部称之为不科学。而西医就是这种所谓"现代科学思维"。似乎这种思维换个名字或许更贴切通俗,可叫:懒人思维!
 
○○1楼说得还是挺中肯的。
○○强调一下,科学,不过是分科而学。
○○现在的分科是洋人发起的,所以洋人不知中医这门课,无知无畏,然后狂妄自大,然后就反人类了。
○○不知中医不要紧,洋人分出的洋医这门课不能治病,才最要命。然后加上洋人的狂妄自大,我治不了的病,就是绝症,就是癌症,天下没有人能治好。要有人胆敢说癌症绝症能治好,他肯定就是骗子,要立法抓起来!
○○医,在华夏文明里,基本上伴着人类开始就有。各种救死扶伤的故事代代相传。
○○写教材很难,要懂会换位思考,要知道知识传承规律,儒生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写中医教材,毕竟儒生是偷道家的医学,一直没摸到火门!
 
也不是不能写,只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任何东西都不可持久。
比如我们上学时候拼死记住的多音字现在教材一改,我们以为正确的读音短短几年就变成错误的了,世界就是变化这么快,即使写下金科玉律,过一两代意思就变了
 
也不是不能写,只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任何东西都不可持久。
比如我们上学时候拼死记住的多音字现在教材一改,我们以为正确的读音短短几年就变成错误的了,世界就是变化这么快,即使写下金科玉律,过一两代意思就变了
○○写教材很难,要懂会换位思考,要知道知识传承规律,儒生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写中医教材,毕竟儒生是偷道家的医学,一直没摸到火门!
○○桂枝汤要变吗?医圣几百个方,要变吗?
○○脉浮大沉细微无,要变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