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7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22.1健脑利水丸
【来源】何世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山药、鹿角胶、牛膝、茯苓、黄精、猪苓、茺蔚子、车前子、肉苁蓉、丹皮各10克,当归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备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3岁以下者,每次服半丸。
【功用】补肾填精、益脑健脾利水。
【方解】脑积水,古称“解颅”。是由于肾虚髓海不充、水湿停聚颅内所致。故方用熟地、鹿角胶、肉苁蓉补肾填精;山药、黄精健脾益气,以促进脑的发育;同时以茯苓、猪苓、车前子利水;当归、丹皮、茺蔚子活血,血液流畅,更有利于颅内积水的排出;牛膝一味,既补肾,又活血,还能引颅内之水自下而排出。诸药配合为用,共奏排出积水、促进脑组织发育的功效。
【主治】婴幼儿脑积水。
【疗效】治疗10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超声波检查正常)4例,好转(症状减轻、脑室波缩小)5例,无效1例。
【附记】本方为丸剂,作用较缓,服药要有耐心,一般连服药9个月后收效,亦有长达2年零2个月而完全恢复正常者。若颅内高压十分剧烈,合并感染和胃纳差、舌苔厚腻者,不宜服用本方。
22.2通窍利水汤
【来源】张学文,《陕西中医》(8)1991年
【组成】丹参、川芎、赤芍各5~10克,川牛膝、车前草各6克,白茅根10克,葱白2寸、生姜2片、大枣3枚、茯苓15~30克,麝香0.1克(冲服)、桃仁、红花各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2次以黄酒送服,必要时可同时使用西药利尿剂。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利水。
【方解】颅脑水淤、脑络壅塞是本病之关键,化瘀利水,祛邪通窍又是治疗的关键。故方用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白茅根、牛膝散瘀利水;以车前草、茯苓、葱白、姜、枣健脾利水;麝香芳香通窍。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窍利水之功,故用之每收良效。
【主治】小儿脑积水。
【加减】一般茯苓、川牛膝用量宜重,并可根据病情选用当归、益母草、琥珀等药。如癫象明显者,加三七粉(冲服),或用丹参注射液2~4ml,肌注,每日1次;先天性解颅者,加鹿角胶、寄生;温病后期,毒瘀交加者,加羚羊角(或用山羊角10倍量代之);抽搐者,加钩藤、僵蚕;外伤者,加苏木;治疗后期,加杜仲、桑寄生、鹿角胶、黄芪等补肾益气之品,用量据患儿年龄、病情而定。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著。
22.3补肾益髓汤
【来源】朱国昌,《新中医》(6)1983年
【组成】山萸肉、茯苓、泽泻各3克,怀山药5克,菟丝子、熟地、白术各4克,丹皮2克,肉桂(焗)、制附片各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6剂后病情好转改2日或3日1剂,连服1月,再配服肾气丸,早晚各服10克,连服5日。
【功用】补肾益精、健脾利水。
【方解】本方系金匮肾气丸加菟丝子、白术而成,具有补肾益精髓之功。肾虚髓海不足,故方取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加肉桂、附片少许补水中之火以鼓舞肾气、正合“少火生气”之经旨。加菟丝子补肾精以增六味之功;加白术健脾燥湿以强后天,与茯苓、泽泻、山药相伍,其健脾利水之功尤著。且资气血生化之源,亦合“先天促后天、后天补先天”之意。因药中病所,故投之显效。
【主治】解颅(脑积水)。
【疗效】用本方治疗患儿神识呆滞、头大、神疲、颈软向四侧倾斜、眼睑下垂、眼球外凸、巩膜发蓝、面虚浮……前囟按之约有鸡蛋大小如囊裹水、前胸、脊柱均外凸起、便溏尿频、肢端发冷等证,均获痊愈,健如常儿。
22.4补肾健脑汤
【来源】徐相富,《上海中医药杂志》(4)1985年
【组成】枸杞子、菊花各15克,地黄20克,山萸肉、山药各15克,丹皮、泽泻、云苓各10克,牛膝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连服3个月。同时用肉桂、细辛各15克,干姜3克,共研细末,用人乳或猪胆汁调敷囟门处,药干则换。
【功用】补肾健脑、利水解毒。
【方解】病由肾虚,病位在脑,波及心脾,治之大法,当以补肾治水、益髓健脑为主。考龟得阴精最充,鹿得阳气最足,阿胶(驴皮胶)乃气血双补之品,三胶皆具收敛补益之功,与地黄、枸杞子合用,能补先天、益阴阳、助肾治水健脑,故分型而重用之,颇具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生之妙。山药、云苓、泽泻、白术等物有健脾燥湿、益气而资后天之效;山萸肉、五味子等具有滋阴收敛纳气之能;菊花、车前子有清头风、解毒明目、利颅内积水之效,与丹皮、云苓、泽泻、牛膝相伍,尤有泄火降毒、引上泛积水下行之功;知母、黄柏、黄芩、黄连、栀子、大黄等是滋阴解毒圣药;诸药合用,具有调阴阳、安五脏、益六腑、理气血、补肾健脑、升清降浊、利水解毒,导火邪下行之妙用。若本病发时即治,不失时机,治本带标,明确辨证,法则对证,药必中病,治必有效。
【主治】小儿脑积水(解颅)。
【加减】若阴虚者,加龟板胶、五味子、知母、黄柏、阿胶;伴驼背者,加鳖甲或鳖甲胶;阳虚者,加鹿角胶、轻用龟板胶;阴阳两虚者,三胶合用。气血不足,加红参、鹿茸粉;脾虚,加党参、白术、砂仁;食滞,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减地黄用量;便秘,加当归、首乌;挟瘀热者,加大黄;便稀,加车前子,并增大泽泻、云苓、山药用量,减地黄用量;惊悸,加朱砂、琥珀粉;呕吐,加半夏、竹茹、鲜生姜;伴毒热者,加山栀、黄芩、黄连、大黄;高热惊厥者,加安宫牛黄丸。
【疗效】治疗数例,疗效满意,均告愈出院。
【来源】何世英,《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山药、鹿角胶、牛膝、茯苓、黄精、猪苓、茺蔚子、车前子、肉苁蓉、丹皮各10克,当归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备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3岁以下者,每次服半丸。
【功用】补肾填精、益脑健脾利水。
【方解】脑积水,古称“解颅”。是由于肾虚髓海不充、水湿停聚颅内所致。故方用熟地、鹿角胶、肉苁蓉补肾填精;山药、黄精健脾益气,以促进脑的发育;同时以茯苓、猪苓、车前子利水;当归、丹皮、茺蔚子活血,血液流畅,更有利于颅内积水的排出;牛膝一味,既补肾,又活血,还能引颅内之水自下而排出。诸药配合为用,共奏排出积水、促进脑组织发育的功效。
【主治】婴幼儿脑积水。
【疗效】治疗10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超声波检查正常)4例,好转(症状减轻、脑室波缩小)5例,无效1例。
【附记】本方为丸剂,作用较缓,服药要有耐心,一般连服药9个月后收效,亦有长达2年零2个月而完全恢复正常者。若颅内高压十分剧烈,合并感染和胃纳差、舌苔厚腻者,不宜服用本方。
22.2通窍利水汤
【来源】张学文,《陕西中医》(8)1991年
【组成】丹参、川芎、赤芍各5~10克,川牛膝、车前草各6克,白茅根10克,葱白2寸、生姜2片、大枣3枚、茯苓15~30克,麝香0.1克(冲服)、桃仁、红花各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2次以黄酒送服,必要时可同时使用西药利尿剂。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利水。
【方解】颅脑水淤、脑络壅塞是本病之关键,化瘀利水,祛邪通窍又是治疗的关键。故方用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白茅根、牛膝散瘀利水;以车前草、茯苓、葱白、姜、枣健脾利水;麝香芳香通窍。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窍利水之功,故用之每收良效。
【主治】小儿脑积水。
【加减】一般茯苓、川牛膝用量宜重,并可根据病情选用当归、益母草、琥珀等药。如癫象明显者,加三七粉(冲服),或用丹参注射液2~4ml,肌注,每日1次;先天性解颅者,加鹿角胶、寄生;温病后期,毒瘀交加者,加羚羊角(或用山羊角10倍量代之);抽搐者,加钩藤、僵蚕;外伤者,加苏木;治疗后期,加杜仲、桑寄生、鹿角胶、黄芪等补肾益气之品,用量据患儿年龄、病情而定。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著。
22.3补肾益髓汤
【来源】朱国昌,《新中医》(6)1983年
【组成】山萸肉、茯苓、泽泻各3克,怀山药5克,菟丝子、熟地、白术各4克,丹皮2克,肉桂(焗)、制附片各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6剂后病情好转改2日或3日1剂,连服1月,再配服肾气丸,早晚各服10克,连服5日。
【功用】补肾益精、健脾利水。
【方解】本方系金匮肾气丸加菟丝子、白术而成,具有补肾益精髓之功。肾虚髓海不足,故方取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加肉桂、附片少许补水中之火以鼓舞肾气、正合“少火生气”之经旨。加菟丝子补肾精以增六味之功;加白术健脾燥湿以强后天,与茯苓、泽泻、山药相伍,其健脾利水之功尤著。且资气血生化之源,亦合“先天促后天、后天补先天”之意。因药中病所,故投之显效。
【主治】解颅(脑积水)。
【疗效】用本方治疗患儿神识呆滞、头大、神疲、颈软向四侧倾斜、眼睑下垂、眼球外凸、巩膜发蓝、面虚浮……前囟按之约有鸡蛋大小如囊裹水、前胸、脊柱均外凸起、便溏尿频、肢端发冷等证,均获痊愈,健如常儿。
22.4补肾健脑汤
【来源】徐相富,《上海中医药杂志》(4)1985年
【组成】枸杞子、菊花各15克,地黄20克,山萸肉、山药各15克,丹皮、泽泻、云苓各10克,牛膝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连服3个月。同时用肉桂、细辛各15克,干姜3克,共研细末,用人乳或猪胆汁调敷囟门处,药干则换。
【功用】补肾健脑、利水解毒。
【方解】病由肾虚,病位在脑,波及心脾,治之大法,当以补肾治水、益髓健脑为主。考龟得阴精最充,鹿得阳气最足,阿胶(驴皮胶)乃气血双补之品,三胶皆具收敛补益之功,与地黄、枸杞子合用,能补先天、益阴阳、助肾治水健脑,故分型而重用之,颇具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生之妙。山药、云苓、泽泻、白术等物有健脾燥湿、益气而资后天之效;山萸肉、五味子等具有滋阴收敛纳气之能;菊花、车前子有清头风、解毒明目、利颅内积水之效,与丹皮、云苓、泽泻、牛膝相伍,尤有泄火降毒、引上泛积水下行之功;知母、黄柏、黄芩、黄连、栀子、大黄等是滋阴解毒圣药;诸药合用,具有调阴阳、安五脏、益六腑、理气血、补肾健脑、升清降浊、利水解毒,导火邪下行之妙用。若本病发时即治,不失时机,治本带标,明确辨证,法则对证,药必中病,治必有效。
【主治】小儿脑积水(解颅)。
【加减】若阴虚者,加龟板胶、五味子、知母、黄柏、阿胶;伴驼背者,加鳖甲或鳖甲胶;阳虚者,加鹿角胶、轻用龟板胶;阴阳两虚者,三胶合用。气血不足,加红参、鹿茸粉;脾虚,加党参、白术、砂仁;食滞,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减地黄用量;便秘,加当归、首乌;挟瘀热者,加大黄;便稀,加车前子,并增大泽泻、云苓、山药用量,减地黄用量;惊悸,加朱砂、琥珀粉;呕吐,加半夏、竹茹、鲜生姜;伴毒热者,加山栀、黄芩、黄连、大黄;高热惊厥者,加安宫牛黄丸。
【疗效】治疗数例,疗效满意,均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