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7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18.1益气清解汤
【来源】陈恩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晒参4~8克,麦冬、板蓝根、大青叶各15~20克,金银花、连翘各8~10克,生石膏30~50克,丹皮、知母、竹叶各6~10克,生地10~20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或鼻饲。
【功用】益气扶正、清热解毒。
【方解】本病多实热,又有气阴耗损之候,故遣药宜顾护正气、清热解毒,是方之设即针对此。方中人参、麦冬、甘草益气养阴、顾护正气;石膏、知母大清气分实热;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金银花、连翘、竹叶轻宣泄热;生地、丹皮养阴凉血。故疗效可靠,堪为效法。尤其辨证加减皆能针对病情、用药得体,确较妥帖。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重型和极重型。
【加减】用药同时辅以输液等支持疗法;高热者,生石膏增为60克,加抗热牛黄散1克,或紫雪丹2克,每日2次;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各6~10克;抽搐惊厥,加地龙10~15克,钩藤、僵蚕各6~10克;或用止痉粉(全蝎、蜈蚣、僵蚕等分研末)2~3克鼻饲,每日3次,重者再加羚羊角粉1克鼻饲,每日3次;气阴欲脱者,生晒参改用5~10克;若虚阳外脱者,加附子2~6克;痰浊盛,加胆南星、法半夏各4~6克;腹胀、苔腻,加藿香、厚朴、法半夏各4~6克;便秘不通,加生大黄、玄明粉各3~6克。
【疗效】治疗80例,属邪犯卫气型11例,气营两燔型40例,疫毒内陷型29例。结果临床治愈72例(其中28例于恢复期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品调治),5例留有神呆或失语,吞咽不畅,肢体麻痹等证,3例死亡。有效率为96.25%,平均疗程为8天。
18.2抽薪饮
【来源】李瑞云,《新中医》(5)1981年
【组成】大黄10克,生石膏30~45克,竹叶、金银花、麦冬各15克,钩藤、知母各12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1次口服,或分2次鼻饲。一般1~2剂,大便通畅,排出污黑烂便,体温则开始下降。
【功用】攻逐邪热。
【方解】“乙脑”乃属中医之温病范畴。其特点是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且易伤津,早期如果失治或误治,则邪热旋即入侵气分或营分而很快出现壮热不退,并见神昏抽搐。治宜急下泄热以存阴。故方用大黄攻下,取其釜底抽薪之法而达到急下存阴之目的。石膏辛凉,质重而气轻,不但清热泻火之力强,而且善于排泄内蕴之邪热,合大黄而共奏攻逐邪热之效;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热,又合麦冬养阴;竹叶清热利尿,以助石膏、大黄除胃中实热,并能止渴除烦;甘草助石膏、知母清热而生津。本方配伍,丝丝入扣,恰中病机。急症急治、堪为效法。通过釜底抽薪,邪热从大便而泄,可顿挫病势,则昏迷、惊厥诸症亦随之而解。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证见高热、神昏、抽搐。
【加减】如病情重笃、热深厥深,即使邪热已退,也不能旋即清醒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以荡涤痰浊,清心开窍;如见抽搐频作,则加蝉蜕、地龙、石菖蒲之类以祛风镇痉。
【疗效】临床适当运用本法,对“乙脑”出现的高热、抽搐控制快。治疗12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附记】验之临床,确有捷效。但方中大黄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再随证加减调治,以收全功。
18.3镇心涤痰汤
【来源】陈树庄,《浙江中医杂志》(3)1988年
【组成】龙齿、鲜生地各30克,琥珀5克,半夏(竹沥拌炒)、天竹黄各12克,陈胆星9克,石菖蒲8克,辰麦冬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豁痰开窍、滋阴熄风、宁心安神。
【方解】“乙脑”治后留有神志痴呆、表情淡漠、耳聋失语、手足抽搐,甚至瘫痪等后遗症。治疗颇感棘手。遵“百病多由痰作祟”、“痉病多痰”之训,治宜从豁痰开窍入手。故方用龙齿、琥珀镇心安神而定惊,俾心宁神安则精神振而神识转清、痴呆消失而举止复常;以陈胆星、竹沥、半夏、天竹黄、石菖蒲豁痰开窍,使语言通利而耳聋复聪;麦冬、鲜生地养阴滋液,阴液复则内风自灭、抽搐自止。诸药合用,共奏豁痰开窍、滋阴熄风、宁心安神之功,用治乙脑后遗症可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主治】乙脑后遗症。
【加减】痰浊蒙窍、精神神志症状偏重者,加礞石滚痰丸,中病即止;气阴不足、余热留恋者,加北沙参、焦山栀、地骨皮;津耗过度、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加鲜石斛、玄参、生首乌;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手足拘挛或蠕动者,加知母、鳖甲、玳瑁;肝肾不足、髓海空虚、耳鸣耳聋者,加龟板、枸杞子、五味子。
【疗效】治疗11例,结果全部治愈。
18.4通络健脑汤
【来源】关幼波,《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丹皮、石斛各10克,全蝎3克,蜈蚣1条,僵蚕3克,钩藤4.5克,茯神12克,佩兰4.5克,木瓜10克,生石决明18克,赤白芍各10克,忍冬藤15克,炒知母、炒黄柏、丝瓜络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育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解痉。
【方解】原发中毒性痢疾,系因湿热为患,而且湿热俱盛,弥漫三焦,蒙闭心包,故见高热神昏,经治虽愈,但由于热盛灼津炼液,湿盛黏滞胶固,湿热交阻而成痰,痰阻经络,筋脉失养,而致中毒性脑炎后遗症,证见左上下肢痿软,右上肢屈曲僵硬,手指拘急,握拳不能伸张,时有痉挛、神疲乏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舌根强直、语言謇涩、说话不清。苔薄白、脉沉滑稍数。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由于湿热炽盛、津液大伤,水精不能四布,筋脉失于濡润,则为拘、为痿、舌根强直、语言謇涩。所以治以育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解痉为法。方中生地、白芍、木瓜、知母、石斛育阴缓急舒筋;黄柏、忍冬藤清热燥湿、解毒通络;赤芍、丹皮、丝瓜络凉血活血通络;钩藤、全蝎、蜈蚣、僵蚕熄风化痰通络;茯神、生石决明宁心安神、平肝潜镇;佩兰芳香醒脾、化湿助运,以防痰湿再生。诸药合用,以育阴清热、生津增液,以化结痰、濡润筋脉,气血流畅,水精四布,使拘挛者急缓舒展,废痿者强力复用。
【主治】中毒性脑炎后遗症(中毒性痢疾后)。症见左上下肢痿软、右上肢屈曲僵硬,手指拘急,握拳不能伸张,时有痉挛、神疲无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舌根强直、语言謇涩、说话不清。苔薄白,脉沉滑稍数。
【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一般服药3剂见效,20剂即获痊愈。
【来源】陈恩树,《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生晒参4~8克,麦冬、板蓝根、大青叶各15~20克,金银花、连翘各8~10克,生石膏30~50克,丹皮、知母、竹叶各6~10克,生地10~20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或鼻饲。
【功用】益气扶正、清热解毒。
【方解】本病多实热,又有气阴耗损之候,故遣药宜顾护正气、清热解毒,是方之设即针对此。方中人参、麦冬、甘草益气养阴、顾护正气;石膏、知母大清气分实热;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金银花、连翘、竹叶轻宣泄热;生地、丹皮养阴凉血。故疗效可靠,堪为效法。尤其辨证加减皆能针对病情、用药得体,确较妥帖。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重型和极重型。
【加减】用药同时辅以输液等支持疗法;高热者,生石膏增为60克,加抗热牛黄散1克,或紫雪丹2克,每日2次;神志昏迷,加石菖蒲、郁金各6~10克;抽搐惊厥,加地龙10~15克,钩藤、僵蚕各6~10克;或用止痉粉(全蝎、蜈蚣、僵蚕等分研末)2~3克鼻饲,每日3次,重者再加羚羊角粉1克鼻饲,每日3次;气阴欲脱者,生晒参改用5~10克;若虚阳外脱者,加附子2~6克;痰浊盛,加胆南星、法半夏各4~6克;腹胀、苔腻,加藿香、厚朴、法半夏各4~6克;便秘不通,加生大黄、玄明粉各3~6克。
【疗效】治疗80例,属邪犯卫气型11例,气营两燔型40例,疫毒内陷型29例。结果临床治愈72例(其中28例于恢复期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品调治),5例留有神呆或失语,吞咽不畅,肢体麻痹等证,3例死亡。有效率为96.25%,平均疗程为8天。
18.2抽薪饮
【来源】李瑞云,《新中医》(5)1981年
【组成】大黄10克,生石膏30~45克,竹叶、金银花、麦冬各15克,钩藤、知母各12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1次口服,或分2次鼻饲。一般1~2剂,大便通畅,排出污黑烂便,体温则开始下降。
【功用】攻逐邪热。
【方解】“乙脑”乃属中医之温病范畴。其特点是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且易伤津,早期如果失治或误治,则邪热旋即入侵气分或营分而很快出现壮热不退,并见神昏抽搐。治宜急下泄热以存阴。故方用大黄攻下,取其釜底抽薪之法而达到急下存阴之目的。石膏辛凉,质重而气轻,不但清热泻火之力强,而且善于排泄内蕴之邪热,合大黄而共奏攻逐邪热之效;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热,又合麦冬养阴;竹叶清热利尿,以助石膏、大黄除胃中实热,并能止渴除烦;甘草助石膏、知母清热而生津。本方配伍,丝丝入扣,恰中病机。急症急治、堪为效法。通过釜底抽薪,邪热从大便而泄,可顿挫病势,则昏迷、惊厥诸症亦随之而解。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证见高热、神昏、抽搐。
【加减】如病情重笃、热深厥深,即使邪热已退,也不能旋即清醒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以荡涤痰浊,清心开窍;如见抽搐频作,则加蝉蜕、地龙、石菖蒲之类以祛风镇痉。
【疗效】临床适当运用本法,对“乙脑”出现的高热、抽搐控制快。治疗12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附记】验之临床,确有捷效。但方中大黄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再随证加减调治,以收全功。
18.3镇心涤痰汤
【来源】陈树庄,《浙江中医杂志》(3)1988年
【组成】龙齿、鲜生地各30克,琥珀5克,半夏(竹沥拌炒)、天竹黄各12克,陈胆星9克,石菖蒲8克,辰麦冬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豁痰开窍、滋阴熄风、宁心安神。
【方解】“乙脑”治后留有神志痴呆、表情淡漠、耳聋失语、手足抽搐,甚至瘫痪等后遗症。治疗颇感棘手。遵“百病多由痰作祟”、“痉病多痰”之训,治宜从豁痰开窍入手。故方用龙齿、琥珀镇心安神而定惊,俾心宁神安则精神振而神识转清、痴呆消失而举止复常;以陈胆星、竹沥、半夏、天竹黄、石菖蒲豁痰开窍,使语言通利而耳聋复聪;麦冬、鲜生地养阴滋液,阴液复则内风自灭、抽搐自止。诸药合用,共奏豁痰开窍、滋阴熄风、宁心安神之功,用治乙脑后遗症可获得十分满意的疗效。
【主治】乙脑后遗症。
【加减】痰浊蒙窍、精神神志症状偏重者,加礞石滚痰丸,中病即止;气阴不足、余热留恋者,加北沙参、焦山栀、地骨皮;津耗过度、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加鲜石斛、玄参、生首乌;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手足拘挛或蠕动者,加知母、鳖甲、玳瑁;肝肾不足、髓海空虚、耳鸣耳聋者,加龟板、枸杞子、五味子。
【疗效】治疗11例,结果全部治愈。
18.4通络健脑汤
【来源】关幼波,《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丹皮、石斛各10克,全蝎3克,蜈蚣1条,僵蚕3克,钩藤4.5克,茯神12克,佩兰4.5克,木瓜10克,生石决明18克,赤白芍各10克,忍冬藤15克,炒知母、炒黄柏、丝瓜络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育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解痉。
【方解】原发中毒性痢疾,系因湿热为患,而且湿热俱盛,弥漫三焦,蒙闭心包,故见高热神昏,经治虽愈,但由于热盛灼津炼液,湿盛黏滞胶固,湿热交阻而成痰,痰阻经络,筋脉失养,而致中毒性脑炎后遗症,证见左上下肢痿软,右上肢屈曲僵硬,手指拘急,握拳不能伸张,时有痉挛、神疲乏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舌根强直、语言謇涩、说话不清。苔薄白、脉沉滑稍数。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由于湿热炽盛、津液大伤,水精不能四布,筋脉失于濡润,则为拘、为痿、舌根强直、语言謇涩。所以治以育阴清热、活血化痰、通络解痉为法。方中生地、白芍、木瓜、知母、石斛育阴缓急舒筋;黄柏、忍冬藤清热燥湿、解毒通络;赤芍、丹皮、丝瓜络凉血活血通络;钩藤、全蝎、蜈蚣、僵蚕熄风化痰通络;茯神、生石决明宁心安神、平肝潜镇;佩兰芳香醒脾、化湿助运,以防痰湿再生。诸药合用,以育阴清热、生津增液,以化结痰、濡润筋脉,气血流畅,水精四布,使拘挛者急缓舒展,废痿者强力复用。
【主治】中毒性脑炎后遗症(中毒性痢疾后)。症见左上下肢痿软、右上肢屈曲僵硬,手指拘急,握拳不能伸张,时有痉挛、神疲无力、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舌根强直、语言謇涩、说话不清。苔薄白,脉沉滑稍数。
【加减】临床运用,可随证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一般服药3剂见效,20剂即获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