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03/24
- 帖子
- 1498
- 获得点赞
- 340
- 声望
- 63
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中医心、肝、肾三脏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释“早泄其本在肾,其制在肝,其源在心”的发病机理,且就安心神法在早泄中的应用,介绍导师陈德宁教授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早泄 安心神 名医经验 陈德宁
陈德宁教授博士毕业,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男科主任、男科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男科临床30余年,学验具丰,见解独到。在早泄的论治上,陈师尊古而不泥古,擅用安心神法,对安心神药物的运用更是颇具匠心。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30-70%的男性一生中都出现过PE[1]。传统中医学无“早泄”这一病名,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鸡精”范畴,《秘本金丹》说:“男子玉茎包皮柔嫩,少一挨,痒不可当,故每次交欢,阳精已泄,阴精未流,名曰鸡精。”基于对PE的深刻认识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陈德宁教授认为其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密切,其中又以心为最,倡导PE论治贵在安心神。
一、早泄的发生与心、肝、肾三脏密切相关
《景岳全书》云:“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肾藏精,心主神,心在性事活动中具有主宰始终之功。《辩证录》所谓:“心喜宁静,不喜过劳,过劳者心动,心动则火起而炎上,火上炎则水火相隔,心之气不能下交于肾,肾之关大开矣,盖肾之气必得心气相通,而始能藏精而不泄,今心不能慑肾而精焉得而不走乎。”进一步说明了早泄发病与心的关系密不可分。
早泄与肝脏的密切关系,缘于精液排泄通畅有度,需受命于肝之疏泄功能。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说明男子精液的贮藏与施泄,是肝、肾二脏之气的闭藏与疏泄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此外,肝之疏泄功能除了表现为调畅情志之外,还直接作用于男子排精。情志抑郁、暴怒伤肝、思虑过度等均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肝之疏泄失司,则宗筋失养,开阖失常发为阳痿、早泄。当代著名男科专家徐福松教授更是强调:“男科疾病勿忘肝郁” [2],因此,从肝论治早泄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内经》云:“足厥阴肝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足厥阴之别)循胫上睾,结于茎”,则是从脏腑经络学说的角度说明了男科疾病与肝脏的内在联系。
古今医者大多推崇“病早泄者,多责之于肾”这一观点,古往今来也不乏从肾论治早泄之人。《圣经总录》记载虚劳失精言:“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盖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气盛则输泻有常。”说明精藏于肾,要发挥其生理效应而不无故流失,得依赖于肾气的闭藏和激发作用的协调。倘若肾气亏虚,则易使精液施泄无常,正如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肾气虚弱,故精溢出,见闻感触,则劳肾气,肾藏精,令肾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液溢出。”可见,肾脏功能正常发挥与否与早泄的发病关系亦十分的密切。
二、早泄治疗贵在安心神
古之诸大医者,皆认为“早泄其本在肾,其制在肝,其源在心。”吾师亦尝谓:“早泄的发病可以基于心、肝、肾三者中的任何一脏受损,也可是三者同时受殃,但其根源还是在于心。”如《石室秘录》云:“见色倒戈者,关门不守,肾无开合之权矣,谁知心君皆虚。”沈金鳌更是在《杂病源流犀烛》提出: “遗泄属心”这一论断,并对其加以详细论证。陈世铎也在《辩证录》中提到:“男子滑精之极,一到妇女之门,即便泄精,……人以为天分之弱,谁知心肾两虚乎。夫入房可以久战者,命门火旺也。然作用虽属于命门之火,而操权实在于心官之火。”心作为 “藏神之脏、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着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及生命活动。而性事活动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无不例外得听命于心,受心神的调控与支配。精液藏摄、疏泄有常,是心、肝、肾三脏共同作用的结果;肾主藏精,肝主疏泄,一泄一藏而又全在于心的神志所系。正如朱丹溪所言:“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心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射精的生理过程受大脑中枢调节,是在神经指导下完成的精神肉体上的高级活动,与人的精神、情志关系密切。PE的发生是由于病人的性神经中枢过于敏感和兴奋,性刺激的耐受性差,大脑射精中枢的刺激阈值太低,从而导致无法控制射精。这与祖国医学提出的忧思、焦虑、抑郁致心神不宁、神不守舍、精失闭藏,而发为早泄有着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抗抑郁药物广泛应用于PE的治疗,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进一步为治疗早泄贵在安心神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三、导师用药经验及体会
PE临证错综复杂,导师陈德宁教授认为应抓住其主要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对于一些症见心神不宁、焦虑不安、不寐多梦病于心者,治疗上应以安定心神为法则;至于一些症见性情暴躁、烦躁易怒、腰膝酸软病在肝、肾者,在疏肝、固肾的同时,也不忘适当地投以安定心神之品,达治病求本之目的。吾师将安定心神作为主题思路贯穿于PE治疗的始终,其用药特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清心热、安心神:灯心草、淡竹叶、川木通
明代医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云:“心为君火,肾为相火,而相火奉行君火之命令,故其病虽在肾,而其本责之于心。心主乎神,神有所动,则精泄。”灯心草、淡竹叶、川木通三味药皆归心经,具有清心热(火)、通水道的功效。吾师尝谓:君火清,则心神宁,不治泄而泄自止。故对PE伴有心烦不寐、口舌生疮、舌前尖红、小便涩痛,病于心经火热炽盛者,常用上述三味药,以收既清心火(热),又安心神,更治遗泄之功。
2、镇惊恐、宁心志:龙骨、牡蛎、磁石
龙骨、牡蛎、磁石三味药归心经,被誉为镇静安神固涩之要药,吾师常将这三味药用于惊恐伤肾、心肾不交、精关不固之PE患者。龙骨、牡蛎相须为用治疗PE的理由有二:一者龙骨、牡蛎质重走心经,具备镇静安神的功效;二者其味咸走肾经,具有固肾涩精之功,且煅后其固摄能力更加突出。古籍对龙骨、牡蛎治疗泄精早有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龙骨为治泄之要药,火煅为末,或散,或丸服之。”《种杏仙方》对牡蛎用于治梦遗、滑精记录为:“牡蛎砂锅煅,醋淬其次,为末,醋糊为丸,如同梧桐子大,每空心盐酒下。”磁石用于PE伴有耳鸣耳聋、心悸失眠、视物眼花者,往往能达到心肾同治的目的;焦树德在《用药心得十讲》里这样评价磁石:“磁石镇纳少阴上浮之火,使心肾相交而定神志。”吾师常将磁石与神曲一起配伍使用,一方面取磁石交通心肾以安心神之功,另一方面借神曲健胃消食之力来助脾胃运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骨、牡蛎、磁石具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能够抑制神经的兴奋性。
3、滋阴血、养心神: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
吾师认为对于PE伴有心神恍惚、面色无华、失眠梦多、心悸健忘者,当从滋阴养血、安神定志着手论治。《药品化义》中记载 “枣仁,仁主补,皮赤类心,用益心血,其气炒香,……得温以助心神。”夜交藤又称首乌藤,功能补益精血,养心安神;《饮片新参》中指出该药有:“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之功。”吾师常将酸枣仁与夜交藤相须为用于阴血亏虚、心神不宁的PE患者。酸枣仁专注于滋心阴、养肝血,而夜交藤除了补益肝血之外,还擅于生精填髓。二者配伍使用,不仅能滋阴养血以养心安神,还能益血填精达“精血同源”。柏子仁既养心神又交心肾,吾师常将其与补益心肾的天、麦冬一起配伍使用。三者合而用之,一方面可以养血以安心神;另一方面又可滋阴降火达水火既济。陈世铎在《本草秘录》里亦指出:“柏子仁尤宜与补心、肾之药同用,则功用尤神。”
4、豁痰浊、交心肾:远志、石菖蒲
痰浊既可直接上行于心窍蒙蔽心神,也可蕴久化热扰乱心志。心神不宁,君相失位,则精液闭藏无权病为早泄。《神农本草经》谓石菖蒲“通九窍”,久服“不忘,不迷惑”;谓远志“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二者均有安神定志、化痰开窍之功,石菖蒲善于芳香化浊,醒脑开窍,远志则长于安神益智。合而用之,其豁痰开窍、醒脑益智、宁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力大增,临床运用在名方桑螵蛸散(《本草衍义》)里已有详细的记载。吾师常将这一经典药对用于痰浊内阻或痰热扰心之PE患者。对于PE伴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头眩心悸、不寐多梦者,常以二陈汤为基础,加远志、石菖蒲。一来豁痰浊以助脾运,二来交心肾以安心神;痰湿除,心神宁,精液自然施泄有常。若PE伴有狂燥易怒、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者,则在黄连温胆汤的基础上加远志、石菖蒲、牡蛎、龙齿等药,涤痰热,交心肾。
5、涩精血、安心神:莲须、莲子、莲子心
莲子、莲须、莲子心,三者同出于一物,都具固涩精血、清心安神之功,但细而分之莲子涩中兼补,莲须涩中兼清,莲心清中兼涩。临床上,吾师通常将莲子与莲须、或莲子心相须为用于肾虚精亏,症见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的PE患者。一方面缘于二者可以固精涩血以止遗泄;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能清君火以熄相火引君相归位。这与莲须、莲子在“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里面的配伍寓意不谋而合。鉴于莲子心性味苦寒,虑其口感不佳,苦寒伤胃,故吾师认为:“莲子心一般以3—5g入药即可。”
6、疏肝郁,悦心神:合欢皮、合欢花、郁金、素馨花
合欢皮、合欢花都取材于豆科植物合欢树,两者的性能、功效基本相识,都归心、肝二经且具有疏肝郁安心神的作用,合欢花尤长于解肝郁、悦心神。合欢皮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基于早泄发病其制在肝、其源在心,吾师在临床上遇到PE伴有情绪抑郁、失眠多梦、胸闷烦躁者,常投以合欢皮、合欢花、素馨花、郁金等既能疏解肝郁,又可愉悦心神的药。一方面这些药能解肝郁达肝气,使肝脏疏泄有度,则精液闭藏,施泄有常;另一方面这些药具备欢悦心志的作用,心神安宁精液自然可固。吾师在合欢皮使用的剂量上通常比常规的处方剂量要高出一倍之多,大致在30G左右。亦如黄宫秀之意:“合欢,气缓力微,用之非止钱许可以奏效,故必须重用久服,方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矣。”素馨花又称为玉芙蓉、素馨针,它不仅具有疏肝郁、悦心神之功效,还善于行气止痛。吾师见PE伴有胃脘痞满、小腹胀痛,不寐纳差者,通常将其同一些行气止痛(香附、川楝子、延胡索等)及固护脾胃(砂仁、麦芽、炒谷芽等)的药配伍使用。这样不仅可以疏肝行气以止疼痛,还能健脾运胃使精血生化有源,痛祛神宁达标本同治。由于郁金还入血分具有行血凉血的功效,临证用于肝郁兼有血瘀的PE患者,其效果尤佳;临床上亦有文献报道大剂量的郁金具有抗抑郁的作用,用治早泄效果显著。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各种负性社会生活事件的刺激,人类的精神心理压力在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精神心理疾病、性功能障碍疾病的增加。“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驾驭精神意识思维的能力及主宰生命活动的“君主”地位不可忽视。可见,在早泄的治疗中强调安心神的思路是必须而且重要的。古之圣贤曾云:“医者之用药,犹大将之用兵。兵不得力,将罔克成功;药不得力,病罕有起色。”目前,在PE的临床用药上,西医青睐于抗抑郁药的使用,而中医用药则见仁见智,各有特色;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故管窥吾师临床用药之经验,希翼能为同道论治PE有所借鉴。
关键词 早泄 安心神 名医经验 陈德宁
陈德宁教授博士毕业,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男科主任、男科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男科临床30余年,学验具丰,见解独到。在早泄的论治上,陈师尊古而不泥古,擅用安心神法,对安心神药物的运用更是颇具匠心。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30-70%的男性一生中都出现过PE[1]。传统中医学无“早泄”这一病名,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鸡精”范畴,《秘本金丹》说:“男子玉茎包皮柔嫩,少一挨,痒不可当,故每次交欢,阳精已泄,阴精未流,名曰鸡精。”基于对PE的深刻认识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陈德宁教授认为其与心、肝、肾三脏的关系密切,其中又以心为最,倡导PE论治贵在安心神。
一、早泄的发生与心、肝、肾三脏密切相关
《景岳全书》云:“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肾藏精,心主神,心在性事活动中具有主宰始终之功。《辩证录》所谓:“心喜宁静,不喜过劳,过劳者心动,心动则火起而炎上,火上炎则水火相隔,心之气不能下交于肾,肾之关大开矣,盖肾之气必得心气相通,而始能藏精而不泄,今心不能慑肾而精焉得而不走乎。”进一步说明了早泄发病与心的关系密不可分。
早泄与肝脏的密切关系,缘于精液排泄通畅有度,需受命于肝之疏泄功能。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说明男子精液的贮藏与施泄,是肝、肾二脏之气的闭藏与疏泄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此外,肝之疏泄功能除了表现为调畅情志之外,还直接作用于男子排精。情志抑郁、暴怒伤肝、思虑过度等均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肝之疏泄失司,则宗筋失养,开阖失常发为阳痿、早泄。当代著名男科专家徐福松教授更是强调:“男科疾病勿忘肝郁” [2],因此,从肝论治早泄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内经》云:“足厥阴肝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足厥阴之别)循胫上睾,结于茎”,则是从脏腑经络学说的角度说明了男科疾病与肝脏的内在联系。
古今医者大多推崇“病早泄者,多责之于肾”这一观点,古往今来也不乏从肾论治早泄之人。《圣经总录》记载虚劳失精言:“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盖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气盛则输泻有常。”说明精藏于肾,要发挥其生理效应而不无故流失,得依赖于肾气的闭藏和激发作用的协调。倘若肾气亏虚,则易使精液施泄无常,正如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肾气虚弱,故精溢出,见闻感触,则劳肾气,肾藏精,令肾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液溢出。”可见,肾脏功能正常发挥与否与早泄的发病关系亦十分的密切。
二、早泄治疗贵在安心神
古之诸大医者,皆认为“早泄其本在肾,其制在肝,其源在心。”吾师亦尝谓:“早泄的发病可以基于心、肝、肾三者中的任何一脏受损,也可是三者同时受殃,但其根源还是在于心。”如《石室秘录》云:“见色倒戈者,关门不守,肾无开合之权矣,谁知心君皆虚。”沈金鳌更是在《杂病源流犀烛》提出: “遗泄属心”这一论断,并对其加以详细论证。陈世铎也在《辩证录》中提到:“男子滑精之极,一到妇女之门,即便泄精,……人以为天分之弱,谁知心肾两虚乎。夫入房可以久战者,命门火旺也。然作用虽属于命门之火,而操权实在于心官之火。”心作为 “藏神之脏、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着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及生命活动。而性事活动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无不例外得听命于心,受心神的调控与支配。精液藏摄、疏泄有常,是心、肝、肾三脏共同作用的结果;肾主藏精,肝主疏泄,一泄一藏而又全在于心的神志所系。正如朱丹溪所言:“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心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射精的生理过程受大脑中枢调节,是在神经指导下完成的精神肉体上的高级活动,与人的精神、情志关系密切。PE的发生是由于病人的性神经中枢过于敏感和兴奋,性刺激的耐受性差,大脑射精中枢的刺激阈值太低,从而导致无法控制射精。这与祖国医学提出的忧思、焦虑、抑郁致心神不宁、神不守舍、精失闭藏,而发为早泄有着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抗抑郁药物广泛应用于PE的治疗,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进一步为治疗早泄贵在安心神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三、导师用药经验及体会
PE临证错综复杂,导师陈德宁教授认为应抓住其主要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对于一些症见心神不宁、焦虑不安、不寐多梦病于心者,治疗上应以安定心神为法则;至于一些症见性情暴躁、烦躁易怒、腰膝酸软病在肝、肾者,在疏肝、固肾的同时,也不忘适当地投以安定心神之品,达治病求本之目的。吾师将安定心神作为主题思路贯穿于PE治疗的始终,其用药特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清心热、安心神:灯心草、淡竹叶、川木通
明代医家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云:“心为君火,肾为相火,而相火奉行君火之命令,故其病虽在肾,而其本责之于心。心主乎神,神有所动,则精泄。”灯心草、淡竹叶、川木通三味药皆归心经,具有清心热(火)、通水道的功效。吾师尝谓:君火清,则心神宁,不治泄而泄自止。故对PE伴有心烦不寐、口舌生疮、舌前尖红、小便涩痛,病于心经火热炽盛者,常用上述三味药,以收既清心火(热),又安心神,更治遗泄之功。
2、镇惊恐、宁心志:龙骨、牡蛎、磁石
龙骨、牡蛎、磁石三味药归心经,被誉为镇静安神固涩之要药,吾师常将这三味药用于惊恐伤肾、心肾不交、精关不固之PE患者。龙骨、牡蛎相须为用治疗PE的理由有二:一者龙骨、牡蛎质重走心经,具备镇静安神的功效;二者其味咸走肾经,具有固肾涩精之功,且煅后其固摄能力更加突出。古籍对龙骨、牡蛎治疗泄精早有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龙骨为治泄之要药,火煅为末,或散,或丸服之。”《种杏仙方》对牡蛎用于治梦遗、滑精记录为:“牡蛎砂锅煅,醋淬其次,为末,醋糊为丸,如同梧桐子大,每空心盐酒下。”磁石用于PE伴有耳鸣耳聋、心悸失眠、视物眼花者,往往能达到心肾同治的目的;焦树德在《用药心得十讲》里这样评价磁石:“磁石镇纳少阴上浮之火,使心肾相交而定神志。”吾师常将磁石与神曲一起配伍使用,一方面取磁石交通心肾以安心神之功,另一方面借神曲健胃消食之力来助脾胃运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骨、牡蛎、磁石具有镇静、抗惊厥的作用,能够抑制神经的兴奋性。
3、滋阴血、养心神: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
吾师认为对于PE伴有心神恍惚、面色无华、失眠梦多、心悸健忘者,当从滋阴养血、安神定志着手论治。《药品化义》中记载 “枣仁,仁主补,皮赤类心,用益心血,其气炒香,……得温以助心神。”夜交藤又称首乌藤,功能补益精血,养心安神;《饮片新参》中指出该药有:“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之功。”吾师常将酸枣仁与夜交藤相须为用于阴血亏虚、心神不宁的PE患者。酸枣仁专注于滋心阴、养肝血,而夜交藤除了补益肝血之外,还擅于生精填髓。二者配伍使用,不仅能滋阴养血以养心安神,还能益血填精达“精血同源”。柏子仁既养心神又交心肾,吾师常将其与补益心肾的天、麦冬一起配伍使用。三者合而用之,一方面可以养血以安心神;另一方面又可滋阴降火达水火既济。陈世铎在《本草秘录》里亦指出:“柏子仁尤宜与补心、肾之药同用,则功用尤神。”
4、豁痰浊、交心肾:远志、石菖蒲
痰浊既可直接上行于心窍蒙蔽心神,也可蕴久化热扰乱心志。心神不宁,君相失位,则精液闭藏无权病为早泄。《神农本草经》谓石菖蒲“通九窍”,久服“不忘,不迷惑”;谓远志“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二者均有安神定志、化痰开窍之功,石菖蒲善于芳香化浊,醒脑开窍,远志则长于安神益智。合而用之,其豁痰开窍、醒脑益智、宁心安神、交通心肾之力大增,临床运用在名方桑螵蛸散(《本草衍义》)里已有详细的记载。吾师常将这一经典药对用于痰浊内阻或痰热扰心之PE患者。对于PE伴有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头眩心悸、不寐多梦者,常以二陈汤为基础,加远志、石菖蒲。一来豁痰浊以助脾运,二来交心肾以安心神;痰湿除,心神宁,精液自然施泄有常。若PE伴有狂燥易怒、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者,则在黄连温胆汤的基础上加远志、石菖蒲、牡蛎、龙齿等药,涤痰热,交心肾。
5、涩精血、安心神:莲须、莲子、莲子心
莲子、莲须、莲子心,三者同出于一物,都具固涩精血、清心安神之功,但细而分之莲子涩中兼补,莲须涩中兼清,莲心清中兼涩。临床上,吾师通常将莲子与莲须、或莲子心相须为用于肾虚精亏,症见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的PE患者。一方面缘于二者可以固精涩血以止遗泄;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能清君火以熄相火引君相归位。这与莲须、莲子在“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里面的配伍寓意不谋而合。鉴于莲子心性味苦寒,虑其口感不佳,苦寒伤胃,故吾师认为:“莲子心一般以3—5g入药即可。”
6、疏肝郁,悦心神:合欢皮、合欢花、郁金、素馨花
合欢皮、合欢花都取材于豆科植物合欢树,两者的性能、功效基本相识,都归心、肝二经且具有疏肝郁安心神的作用,合欢花尤长于解肝郁、悦心神。合欢皮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基于早泄发病其制在肝、其源在心,吾师在临床上遇到PE伴有情绪抑郁、失眠多梦、胸闷烦躁者,常投以合欢皮、合欢花、素馨花、郁金等既能疏解肝郁,又可愉悦心神的药。一方面这些药能解肝郁达肝气,使肝脏疏泄有度,则精液闭藏,施泄有常;另一方面这些药具备欢悦心志的作用,心神安宁精液自然可固。吾师在合欢皮使用的剂量上通常比常规的处方剂量要高出一倍之多,大致在30G左右。亦如黄宫秀之意:“合欢,气缓力微,用之非止钱许可以奏效,故必须重用久服,方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矣。”素馨花又称为玉芙蓉、素馨针,它不仅具有疏肝郁、悦心神之功效,还善于行气止痛。吾师见PE伴有胃脘痞满、小腹胀痛,不寐纳差者,通常将其同一些行气止痛(香附、川楝子、延胡索等)及固护脾胃(砂仁、麦芽、炒谷芽等)的药配伍使用。这样不仅可以疏肝行气以止疼痛,还能健脾运胃使精血生化有源,痛祛神宁达标本同治。由于郁金还入血分具有行血凉血的功效,临证用于肝郁兼有血瘀的PE患者,其效果尤佳;临床上亦有文献报道大剂量的郁金具有抗抑郁的作用,用治早泄效果显著。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各种负性社会生活事件的刺激,人类的精神心理压力在逐渐加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精神心理疾病、性功能障碍疾病的增加。“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驾驭精神意识思维的能力及主宰生命活动的“君主”地位不可忽视。可见,在早泄的治疗中强调安心神的思路是必须而且重要的。古之圣贤曾云:“医者之用药,犹大将之用兵。兵不得力,将罔克成功;药不得力,病罕有起色。”目前,在PE的临床用药上,西医青睐于抗抑郁药的使用,而中医用药则见仁见智,各有特色;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故管窥吾师临床用药之经验,希翼能为同道论治PE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