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治小儿肺炎秘方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7
声望
10
年龄
54
8.1肺炎汤(一)

【来源】黎炳南,《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①麻黄、杏仁、桔梗,大青叶、蚤休、毛冬青、苡仁、甘草。②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陈皮、龙骨、炙甘草(此两方剂量可随年龄,体质,病情酌定)

【用法】随证选用。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①清热宣肺,化痰通络;②气阴双补,祛除余邪。

【方解】小儿肺炎,初起重点在于痰,热,瘀,闭,即使外感风寒,亦可骤转化热,痰热闭肺。故方①用麻黄,杏仁,桔梗宣肺开闭,化痰定喘;大青叶,蚤休,毛冬青清肺泻火,其中毛冬青兼能祛瘀通络,止咳化痰。蚤休尚可止咳平喘,熄风定惊,以防闭厥之变。苡仁利湿而健脾扶正,共奏清热宣肺,化痰通络之功。而在肺炎后期,邪衰正气亦虚,故方。②用四君子汤(参、术、苓、甘)健脾益气;麦冬、五味子、龙骨敛阴生津;陈皮理气化痰。诸药合用,有气阴双补,祛除余邪之功。方分为二,治分初终,其效卓著。

【主治】小儿肺炎(方①主初期,方②主后期)。

【加减】方①加减法:若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痰盛者,加苏子,葶苈子,另加猴枣散冲服;若痰热壅盛、最易蒙蔽心包,内陷厥阴,可早投“温病三宝”,以挫其病势,防邪深入;因肺朝百脉,肺气郁闭,血脉亦随之涩滞;而致心血瘀阻,所以应早投毛冬青,丹参等通络活血之品;若见面白,肢冷,自汗,唇紫,应投参附汤,并加桃仁,丹参,红花以益气扶阳,祛瘀通脉。

方②加减法:偏阴虚者,加天花粉,沙参,青黛,海蛤粉;偏阳气不足自汗者,加桂枝,白芍,法半夏;喘促而余热留恋者,加青蒿,鳖甲、毛冬青。

【疗效】临床屡用,分期辨治,疗效满意。

【附记】黎氏分期施治可资效法。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8.2腺病毒肺炎汤

【来源】蔡化理,《中西医结合儿科试用新方》

【组成】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各15克,桔梗、生地、麦冬、甘草各6克,车前子12克,胆南星1克,玄参9克。

【用法】水煎服,1~1.5岁,每日服半剂,1.5~3岁,每日服1剂。共煎两次,分4次服,每6小时服1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痰平喘。

【方解】方中以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蚤休清热解毒、并有抑制细菌和病毒的作用;蚤休,胆南星,桔梗宣肺祛痰,止咳平喘;生地、麦冬、玄参养阴泻火;车前子利水止咳;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祛痰平喘之功。临床用以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小儿病毒性肺炎,确具较好疗效。

【主治】小儿病毒性肺炎。

【加减】治疗158例,服药7~28剂,治愈率为96.2%。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多例,均愈,疗效确实。



8.3苦降辛开汤

【来源】刘弼臣,《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黄连1克(或用马尾连3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川郁金各5克,莱菔子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苦降辛开,豁痰宣闭。

【方解】本方以芩连之苦降,治疗肺胃郁热,解除内闭之邪;姜夏之辛开,祛除胸中痞满,宣通内郁痰浊;枳壳,郁金,莱菔子逐痰水,破痰实,直导胸中之滞,使里结客邪,无所依附而自解,每收开中焦痰实,通宣肺气之闭的功效。

【主治】小儿肺炎,症见高热,喉中痰鸣,咳逆喘急,胸满腹胀,痰壅泛吐,舌苔白腻,脉象弦滑等。

【加减】当小儿肺炎出现痰壅泛吐,胸满腹胀,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属于痰热内羁的指征,方可应用本方。如果喘咳痰鸣,面色青紫,泛吐痰沫,脉象沉细,则属寒痰上泛,法专温振胃阳,化痰除饮,就非本方适应证了。临床运用时,还要注意不宜过量,因为大苦沉寒能使脾胃受伤,辛温大热,有导致口燥咽干之弊。所以“临证指南医案”,谆谆告诫我们:“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其主要关键在一“微”字。使用本方时,若能同时根据临床,不同证情,分别酌加杏仁、山栀、炙杷叶,南沙参,地骨皮,桑白皮,黛蛤散,生姜等药,灵活配伍,辨证论治,往往可获更佳疗效。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一般5剂见效或痊愈。



8.4宣肺化痰汤

【来源】王静安,《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炙麻绒12克,荆芥6克,炙百部12克,炙旋覆花15克,芦根30克,灵前胡12克,橘络15克,黄连6克,桔梗9克,山楂,神曲各10克,枳壳9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上药用温开水浸泡15分钟,待药煎沸后,用文火再煎5~10分钟,滤药取汁,每日服4~5次,适量。

【功用】宣肺透邪,降气化痰。

【方解】临床上小儿咳嗽的致病因素很多,但不论何种原因,咳嗽总不离乎肺。肺气壅遏,宣降失常为产生咳嗽的主要机制,因此对咳嗽的治疗强调宣降肺气。方中炙麻绒其性较麻黄缓和,但宣肺止咳功效不变,并具有解表祛邪之功。据现代药理研究,麻黄碱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为方中主药;荆芥祛风解表,其性平和、使表邪去,咳嗽自平;配以百部,旋覆花,前胡降气止咳,则止咳力量更强;用山楂,神曲,枳壳健脾开胃,调五脏,止呕逆,消痰(《日华子本草》)具有消食导滞通腑,以增强纳食,使腑气通畅之功。肺气赖六腑以通气,六腑通则肺气亦降,是六腑以通为用,肺气以降为和,肺气顺降咳自平矣。此即通腑所以泻肺之理也;小儿乃纯阳之体,感邪易于化热,故兼热者多见,方中芦根,黄连以清热泻肺;枳壳,桔梗,橘络相配,理气化痰。以上诸药配伍,共奏宣肺透邪,降气化痰之效。治疗小儿咳嗽疗效确佳。

【主治】小儿肺炎咳嗽。

【加减】本方组成以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宗旨,以何种咳嗽总离不开肺为契机。概言之肺失清肃是咳嗽产生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应重在宣肺顺气化痰,用药应考虑小儿肺脏娇嫩特点,相机行之。兼见厌油者,去黄连,加紫苏;咳嗽痰黄,大便秘结者,去黄连,加黄芩、石膏;热痰甚者,加瓜蒌,配合中成药,蛇胆陈皮末,咽喉红肿,干咳不断,舌质红者,加射干,腊梅花、金银花、去枳壳;久咳伤阴,干咳痰少,少苔者,去芦根,黄连,枳壳,加沙参,桑叶,天花粉,麦冬,炙杷叶;咳喘气急痰多者,加胖大海、苏子、葶苈子、丝瓜络;久咳痰少,数月不止,加配草药五皮草、青蛙草、肺经草、六月雪、兔耳风,炙杷叶各15克;舌苔厚腻,属湿热者,加冬瓜仁,木通,滑石;咳嗽声嘶者,加射干,金银花,蝉蜕;兼吐者,加苏梗,姜制竹茹;脾虚便溏者,去芦根、枳壳,加陈皮,兼发疹者,去枳壳,加金银花,丹皮,蝉蜕,大青叶,不一而足,堪称辨病用药精细。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一般服2~3剂见效,4~6剂可愈。

【附记】小儿咳嗽系常见病,多发病。本方立意缜密全面,已为临床所印证,亟待剂型改革以造福于患者。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若需用中成药“蛇胆陈皮末”,用温开水调服,每日一支,两次分服;若需配草药,先将草药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放入热水锅内加30克蜂蜜炙,然后与他药共煎。



8.5清气汤

【来源】沙星垣,《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生石膏30克,(?NB037?细、先煎)豆豉、连翘、杏仁、金荞麦各9克,甘草3克(小儿剂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气透表,解热消炎。

【方解】方中以豆豉,连翘透表解热;重用石膏清气解热;杏仁润肺止咳;金荞麦清热解毒;甘草解毒和中。方药证合,收效甚捷。

【主治】大叶性肺炎。

【加减】热重者,生石膏可加至120克;表证重者,可加荆芥,薄荷、桑叶各6克;气分热,可加黄芩、知母各9克,竹叶6克,金银花30克;咳多,加桔梗,牛蒡子各6克,痰稠如脓,加芦根,鱼腥草各30克,苡仁9克;痰中夹血者,加白茅根30克,藕节9克。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甚捷。



8.6蚤休汤

【来源】黄星垣,《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蚤休30克,黄芩18克,虎杖、败酱草、瓜蒌各20克,芦根30克(成人量,儿童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平喘。

【方解】急性肺炎,热、痰、喘三大证、均系热毒之变。故方用蚤休、黄芩、虎杖,败酱草,大青叶,鱼腥草清热解毒;桃仁,茜草活血化瘀,化痰平喘;瓜蒌宽胸理气,善于化痰;芦根善清肺热,专于利窍。守以重剂。高热,咳喘,脓痰诸多证能较快得到缓解。

【主治】急性肺炎(春温)。

【加减】治疗156例,3天内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明显缓解者67例。

【疗效】笔者曾临床验证数例,均以本方随证进退加减,均获痊愈。且奏效甚捷。



8.7六二清肺汤

【来源】魏长春,《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桑叶,枇杷叶各9克,鲜芦根,白茅根各30克,知母、浙贝母、苦杏仁、冬瓜仁各9克,北沙参、南沙参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轻清宣泄、祛邪保津、化痰利肺。

【方解】本方系从千金苇茎汤,泻白散,清燥救肺汤化裁而来。专为阴虚而设(若体实证实或出现营血分证候时,则须另选他方)。故方用桑白皮,地骨皮清泄肺热;桑叶解表;枇杷叶下气止咳;浙贝母清化痰热;知母泻火润燥;芦根,茅根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兼能凉血止血;杏仁宣肺平喘;冬瓜仁涤痰排脓;北沙参、南沙参清润养肺,止咳祛痰。诸药随证加减、灵活变通,可使方证合拍,药中病所,故而用之多效。

【主治】风温,冬温,肺热咳喘。适用于元虚邪实,阴虚气弱,风热犯肺,肺气上逆,发热咳喘,痰中带血,神志清楚,大小便通调,舌红燥,苔薄白,脉滑数。可用大叶性肺炎。

【加减】若舌苔黄腻者,可去二参,加黄芩,焦山栀各9克,以清降肺火;痰中带血者,可去二叶、加二草(仙鹤草、旱莲草各9克);津亏舌绛者、可用玄参易南沙参,去二叶加二冬(天冬、麦冬各9克),生地12克,石斛9克;大便干结者,可去杏仁,加瓜蒌仁9克或生大黄6克。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甚佳。又《浙江中医杂志》(2)1988年报道:用本方治疗小儿肺炎,热甚者,加生石膏,黄芩,痰中带血或鼻衄者,去桑叶,枇杷叶、加藕节、旱莲草;大便不通兼高热者、加生大黄、喘甚者,加葶苈子。治疗46例,随证加减,获痊愈。平均服药10剂。



8.8清热解毒方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5克,金银花15克,大青叶30克,菖蒲6克,连翘9克,黄连4.5克,麦冬9克,钩藤12克,鱼腥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剂,日服2~4次。或小儿频服,剂量酌减。

【功用】清热开窍。

【方解】大叶性肺炎,热陷神昏,病属危候,安危之机,在于顷刻。故必须救治及时,方可挽危亡于紧急。故方用生石膏,黄连清气热;金银花、连翘、鱼腥草、大青叶清热解毒;元参、麦冬清热生津;菖蒲开窍治神昏,钩藤定风除抽搐。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开窍之功。

【主治】大叶性肺炎(热陷神昏)、证见神昏嗜睡,谵语狂躁,或抽搐动风,目直视,舌红少津,脉数。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验之临床,本方甚为灵验。若用之得当,及时,多可转危为安。每获佳效。

【附记】临床应用,应宜随证灵活加减,救治及时,尤为关要。不过病人危候,必要时须协同西医进行抢救。



8.9痰热咳喘方

【来源】何天有,《陕西中医》(8)1991年

【组成】金银花5~10克,荆芥、薄荷、黄芩、陈皮、枳壳、桔梗、前胡各3~10克,鱼腥草、白茅根各5~20克,甘草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4次服。

【功用】清热解毒,宣肺降气,止咳定喘。

【方解】方中金银花,黄芩,荆芥,薄荷清热解毒,驱邪外达;陈皮,桔梗宣降肺气,平喘止咳;前胡、鱼腥草、白茅根、甘草清化肺中痰热。诸药合用,可使邪热外达、痰热内清,肺气通利,诸证自可消失。故用之效佳。

【主治】小儿肺炎。

【加减】发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咳嗽痰多,加桑白皮,杏仁,贝母;喘促重,加地龙、苏子;腹胀消化不良者,加炒莱菔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瓜蒌;咽喉肿痛,加山豆根、牛蒡子。

【疗效】治疗180例,结果痊愈148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8%。治愈病例用药10天以内,则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听诊或胸透恢复正常。



8.10轻宣利肺汤

【来源】王香菊,《辽宁中医杂志》(2)1989年

【组成】金银花,鱼腥草各5~15克,连翘、百部、桔梗、紫菀、蚤休、橘红各5~10克,杏仁、车前子各3.5~10克,薄荷、甘草各3.5~7.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日分4次服,6小时服1次,每日1剂。

【功用】宣肺透邪,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方解】小儿为稚阳之体,易感外邪,邪气侵袭,每易化热,热灼津液成痰,痰热壅盛、肺失肃降而致咳喘。故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以清热解毒;杏仁,桔梗,甘草宣肺止咳,利咽化痰;橘红、紫菀疏利肺气;百部润肺化痰;蚤休镇痉止咳平喘;车前子清肺热利水;薄荷散风热,利咽喉,合用共奏宣通肺气透邪,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平喘之功,再用少饮频服的方法而具有吸收快,疗效好的特点。

【加减】咳嗽痰多,加莱菔子;喘促重,酌减紫菀,加地龙,麻黄,蝉衣;腹满不食,消化不良,加神曲,麦芽;大便稀溏,加焦白术、茯苓;便结溲黄,加大黄。

【疗效】治疗150例,多数经西药治疗效果不显,或反复发作。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为13岁,3~20天。结果,全部痊愈,其中服药3天以内热退,症状明显好转,5天以内肺部干湿啰音吸收者90例(占60%);7天以内肺部干湿啰音吸收者55例(占36.6%);10天以上治愈5例(占3.4%)治愈率达100%。



8.11健脾益肺汤

【来源】郭孝月,《山东中医杂志》(6)1986年

【组成】茯苓12克,黄芪15克,白术,蝉蜕各9克,半夏、陈皮、防风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若肺内啰音较多者,加用抗生素短期治疗。

【功用】健脾益肺固表,化痰止咳。

【方解】间质性肺炎,属中医的久咳,多由急性感冒发展而来,或因失治,误治及护理不当所致。西医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本方由二陈汤,玉屏风散加蝉蜕而成。方用二陈汤健脾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调气机,和表里;玉屏风散具有补气,固表,止汗之功,且固表而不留邪,驱邪而不伤正。蝉蜕一药、有开宣肺窍,祛风胜湿,清热解毒之用。合而用之,共奏健脾燥湿,益气固表,化痰止咳之功。临床观察,本方有增强食欲,强壮身体,改善贫血之功效。

【主治】间质性肺炎(久咳)。

【加减】气虚重者,加党参,太子参;有热痰者,加黄芩、桑白皮;复感外邪兼风热表证者,加金银花、连翘;腹胀、纳呆者,加焦三仙,鸡内金,怀山药;有瘀血者,加丹参、赤芍、红花;咳剧痰多者、加紫菀、款冬花。

【疗效】治疗27例、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叩诊及听诊正常、X线摄片病变吸收)18例(占66.66%);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肺部叩诊,听诊基本正常或进步,X线检查摄片示肺部病变未完全吸收)6例(占22.22%);好转(症状又上述检查有改善)2例(87.42%);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多数服20~40剂,最少15剂,最多服60~100剂。



8.12肺炎汤(二)

【来源】张志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芩、连翘、麻黄、杏仁、麦冬、玄参、紫菀、菊花、桑叶、甘草、虎杖(以上药物剂量需要根据年龄计算酌定,其中黄芩,连翘可重用,2岁可用10~15克,2~5岁用20~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祛痰平喘,养阴润肺。

【方解】方中的黄芩,连翘,虎杖清热解毒活血;菊花,桑叶疏风解表,紫菀、麻黄祛痰平喘;玄参,麦冬养阴润肺。临床观察,本方对症状较轻的风温闭肺型疗效显著,对重证痰热蕴肺型及恢复期的肺虚邪恋型疗效略差。

【主治】各型小儿肺炎。

【加减】太阳经证为主时加桂枝,芍药;少阳经证者,加柴胡,半夏;对心衰有阴虚证象者加生脉汤,有阳虚证象者与参附汤相伍,并酌加丹参、桃仁;正虚邪恶者,加沙参,川贝母。

【疗效】治疗118例,治愈95例(占80.55%),有效21例(占7.7%)无效2例(占1.7%)。总有效率为98.3%。其中,风温闭肺型68例,治愈61例,痰热蕴肺型22例、治愈15例;肺虚邪恋型28例,治愈19例。



8.13钩藤竹黄汤

【来源】邓启沅,《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钩藤、天竹黄各9克,全蝎3克,僵蚕、莱菔子各9克,大黄6克,黄芩、车前子各9克,麻黄4.5克,地龙干9克,生石膏30克,知母9克,木通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宣肺平喘。

【方解】方中以钩藤,天竹黄、全蝎、僵蚕清热平肝,熄风止痉,豁痰;车前子,莱菔子,大黄,黄芩、知母清热解毒,止咳化痰,通利二便;麻黄,地龙干宣肺止咳平喘;生石膏清肺热。综观全方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宣肺平喘。

【主治】各型小儿肺炎,尤以痰热型肺炎更为适用。

【加减】发热较高重用大黄,石膏;咳喘甚者稍重用麻黄、地龙干。

【疗效】治疗166例,服药后1日内退热者17例,2日61例、3日68例、4日20例,咳喘证状消失,2日内17例,3日41例、4日71例、5日20例,6日17例。治愈率达100%。



8.14益气活血汤

【来源】张淑仙,《江苏中医》(1)1989年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麦冬各9克,黄芪、丹参各15克,甘草、赤芍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

【功用】益气活血。

【方解】小儿肺炎迁延日久,终致气虚血瘀之证,治以益气活血为法,故方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且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的作用,以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麦冬养阴润肺。益气药与活血药同用,能改善微循环,增强纤溶活性,提高免疫功能。配合中药外熨法,可使药物经皮肤循经络传导而发挥作用,且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故用之多效。

【主治】小儿迁延性肺炎(咳喘)、证见面色㿠白、出汗、纳呆、咳嗽、舌淡,苔薄白。

【加减】同时配用中药外熨方(白芥子,香附子,莱菔子,葶苈子各30克,食盐150克,生姜适量,混合炒热)外熨背部,1日2次,每次熨10~15分钟。

【疗效】治疗48例,结果痊愈4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8.15补气养阴汤

【来源】石呈峰,《中西医结合杂志》(2)1988年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黄精、丹参、沙参、熟地、五味子、仙灵脾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煎至200毫升。乳儿每次服20毫升,幼儿每次服30毫升,学龄前儿童每次服40毫升,学龄儿童每次服50毫升,1日服2次。7天为1疗程。

【功用】益气润肺,养阴固本。

【方解】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多属虚证。以气虚为主,累及肺、脾、肾三脏,治宜补虚为主,增强机体免疫力。方用党参、黄芪、黄精补气,且兼补肺脾之虚。沙参有清肺热,养肺阴,补肺虚的作用;熟地、沙参、黄精、五味子滋阴;仙灵脾温补肾阳。通过补肺,脾、肾之虚,益气润肺,养阴生津、扶正固本,调节全身机能,尤其调节免疫功能,从而防止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复发而收全功。

【主治】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疗效】治疗36例,服药后(1~4疗程)随访观察1年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27例未再复发(占75%),复发1次5例(占14%),复发2次4例(占11%)。临床观察,服药后患儿精神食欲,体力均明显好转,不仅复发次数(未治疗前每年复发住院3次以上)减少,症状减轻,同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补体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并能维持半年以上。



8.16清肺化痰汤

【来源】郭中元,《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板蓝根20克,黄芩、浙贝母、橘红各10克,天竹黄15克,元参12克,炒杏仁、白前各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轻者,日服1例,早晚2次分服;重者,日服2剂,分4~6次服完。

【功用】清热化痰,降逆止咳。

【方解】本方系从《千金方》苇茎汤,《温病条辨》桑菊饮,《清太院配方》太极丸化裁制成。方中以芦根、板蓝根,天竹黄三药为君;芦根性味甘寒,清肺胃之热,生津止渴,并能透邪外去;板蓝根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近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其对多种革兰阴性,阳性细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天竹黄性味甘寒,为清热化痰要药,对于痰热壅盛的喘咳尤为擅长;辅以黄芩、元参、鱼腥草清肺泻火;紫菀、杏仁、白前降逆止咳;浙贝母清热化痰;橘红理气化痰;甘草泻火和中。全方用药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降气止咳之品,邪热得清,肺金清肃,气机通畅,咳喘自宁,故适用于温邪犯肺之咳喘。随证加减得当,常获卓效。

【主治】温邪犯肺所致的咳喘(风温、春温、冬温)。凡症见咳嗽气喘、声高痰涌,痰液浓稠或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大便或干或秘,小便短赤,舌苔中心黄腻,脉滑数者,即为本方的适应证。

【加减】若病初起具有表证者,应根据发热情况酌加解表药,使邪从外解,如发热轻、微恶风寒、有汗,加薄荷、蝉衣、芥穗,疏风解表;如发热较重,少汗、口苦,加柴胡、葛根,发表解肌;如连日阴雨、天气潮湿,表为湿郁,热虽不甚,但肢体疲乏拘急,加浮萍、桑枝,解表祛湿;邪入气分后,高热汗出而热不解,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清气透热;痰热壅肺、高热喘促,加生石膏,麻黄,清热宣肺平喘;如病人汗多,或平素肝阳上亢、不宜使用麻黄,加地龙、桑白皮,泻肺平喘;热邪灼液痰稠不易咳出,加桔梗、海浮石,祛痰软坚;热邪伤津,口干欲饮,加天花粉、麦冬,生津润肺;如肺移热于大肠,肠腑热结,大便数日不通,加大黄,元明粉、瓜蒌、泻热通便;肺与大肠相表里,腑结通,热得外泄,肺热亦常随之减轻。

【疗效】屡用屡验,疗效卓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