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舌诊是判断病症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lqs1944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0/08
帖子
1025
获得点赞
896
声望
113
所在地
辽宁锦州 qq564205486
四诊合参是判断疾病运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至古以来沿用至今。舌诊也是诊断疾病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舌诊是通过舌质、舌苔的观察,了解脏腑发生病变,而且是判断脏腑性质不可多得的好方法。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
舌和脏腑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联系起来的。心开窍于舌,又为脾之外候,五脏六腑之经脉又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通,所以,舌象的变化与脏腑,经络病症直接相关。《灵柩·经脉篇》曰:“手少阴之别……循经于心中,系舌本》”又曰:“肝者,筋之和也。筋者,聚之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灵·柩经别篇》曰:“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贯舌中。”《素问·奇病论篇》曰:“少阴之脉,贯系舌本。”这说明脏腑的精气可上营于舌,脏腑的病变亦可从舌象变化反映出来,因而望舌可以诊察脏腑的病变。
二、脏腑在舌面上的分布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前人发现舌的一定部位与一定脏腑相联系,并反映相关脏腑的病理变化。《医镜》曰:“凡病俱见于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舌鉴辩证》曰:“舌根主肾、命、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间属肺,舌尖主心,心包络,舌边左边主肝,右边主胆。”这种以舌的分布诊断脏腑病因的方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舌诊内容
在临床上,舌象的变化能客观地反映人体气血盛衰病情的进退,病症的寒热,以及病邪的深浅等。如《辨舌指南》曰:“辩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观六淫之深浅。”如苔薄多为疾病初期,病位上浅;苔厚则病邪多以深入里;舌质绛,多为热入营血等。同时,不同性质的病邪,可常在舌上反映不同的变化。如,黄苔多表示热邪内盛;舌质有瘀点或瘀斑,往往是瘀血和征象。如果舌色变化则可表示病势进退。如,舌苔由白转黄变里,多可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由轻转重;若舌苔内燥转润,由厚变薄,则属津液渐复,病邪渐退之象。
1、舌苔
舌苔是胃气所生,常人只有一层薄白苔,干湿适中。察苔,主要是察苔色,苔质两个方面。
1、苔色
苔色主要有四种:白、黄、灰、黑。苔色的变化,主要反应病邪深浅及病邪及病邪性质。
1)、白苔:多主表证、寒证、风寒表证,舌苔薄白而舌边、舌尖偏红。外感燥邪,常见苔薄白而干。外感湿邪,多见舌苔薄白而滑或蔌腻。
2)、黄苔:主里证。黄苔为热邪熏灼所致。一般黄苔越黄,反应热邪越重。淡黄为轻热,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极。
3)、灰苔:主里证,见于里热证或寒热证。灰色即浅黑色,灰苔和黑苔常同时并见。灰苔滑润,为寒邪内阻,或痰饮内停。
4)、黑苔:主里证,主热极或寒盛。黑苔多由灰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黑苔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黑苔滑润,多为阳虚寒盛。
2、苔质
1)、厚薄:反映病邪轻重及病情时退。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为病邪在里,病情较重。舌苔由薄转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舌苔由厚转薄,是邪气由里出表,病情由重转轻。
2)、润燥:正常舌苔是滋润的,舌苔的润燥,反映津液的盈亏,舌燥,精糙起刺,为津液亏耗;舌苔滑湿,多为水湿内停。
3)、腐腻:腐是苔如腐渣,楷之即去,是胃中浊腐之气上升;腻是粘腻,舌面多有一粘液,腻苔剥之不去,是阴阳阻遏阳气,多为痰饮湿浊食积。
4)、剥脱:指舌苔消失。舌苔消失不再复生,为光剥舌,是胃气大伤所致。
2、舌质
察舌质包括察色,舌质颜色和舌体形态。正常舌质呈淡红色而润泽舌体柔软灵活。
1颜色
患病时舌质颜色的异常改变常见有淡白色、红色、绛色、紫色舌。
1)、淡白色:舌苔较正常浅深,称淡白舌。因气血亏虚,血少不能上荣于舌;或因阳气衰,运血无力为气血两亏所致。
2)、红舌:舌色深于正常,称红舌。是多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主热证,有虚实之分,舌鲜红,舌苔黄燥者属实热;舌鲜红而苔厚腻,为湿热邪盛;舌尖红者为心火亢盛;舌边红者,为肝胆火旺。
3)、绛舌:较红舌更深的红色舌,称为绛舌。多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血热充斥于舌。内伤杂病,则见于久病,重病之人。
4)紫舌:舌色暗红呈紫色,或舌上有青紫色斑块,瘀点,称紫舌。绛紫而干,为邪热亢盛阴津耗伤,气血郁滞之症。淡紫或青紫而湿润,为阴寒内盛,血脉瘀滞。
2、舌形
舌形,是观察舌体胖瘦、老嫩、有无裂纹齿痕,以及舌体运动形态等,舌体润泽为荣,舌体干瘪为枯。
1)、胖大舌:舌体胖大。舌体胖大而嫩,舌质色淡,齿痕明显,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阴滞所致。舌体肿胀满口,舌质色红,多属心脾热盛。
2)、裂纹舌:舌上可见有明显裂纹,多为津血亏损,舌体失于滋润。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为热盛津伤;舌质谈白而有裂纹,则为血虚。
3)、齿痕:舌底边侧,印有牙齿痕迹。多因舌体胖大被牙齿压迫所致。所以,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并见,多数脾虚。
4)、芒刺:舌象乳头增生和肥大,高起芒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多为热盛。芒刺多见于舌之边尖部分,亦可全舌皆有。是因脏腑热极,热入营血,营热郁结所致。根据芒刺部位,可分辨邪热所在脏腑。如舌尖有芒刺,则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则多数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则主胃肠热极。
5)、舌强:舌体强硬不灵活,不能转动,致使语言蹩涩,称为舌强。多因外感邪热亢盛,均伤阴津,舌脉失养;或因内伤痰浊蒙蔽心窍,舌失其主;见于内伤杂病,则多为中风征兆。
6)、舌歪:舌体不正,伸舌时偏斜于一侧称为舌歪。多因凤邪中络或风痰阴络所致。病在左偏向右;病在右偏象左,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7)、缩舌:舌体卷缩不能伸出口外,称缩舌。无论因虚因实,皆属危重证候。舌淡湿润而缩,多为塞凝筋脉;舌质红干缩短,为热病伤津;舌胖而缩短,为痰湿内阻。
8)、舌颤:舌体在运动或不适动时不自主的战抖,称舌颤。久病舌颤,为气血而虚,或肝风内动;舌绛红而颤,多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
望舌是诊断疾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望舌可以判断很多疾病,但它最主要的是判断病症的性质,这是望舌的独到之处。别小瞧望舌这种简单的方法,在对待难症的判断上,有时确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一位女士,就因病症性质判断有误,使病情止步不前,然后,仅仅根据望舌对病症性质做出新的判断,才使病症发生急剧性的变化。这个病情还得从头说起。
这位女士有一个时期经常怕冷、怕风,即使在炎热夏天,连自然风都承受不了。不管天气怎么热,一回到家里门窗紧闭,睡觉时不仅盖棉被,而且脚也要单独用小棉被捂的严严实实的。白天都要穿着羊毛裤,长袖的衣服等等,根本无法在有空调的商场里面上班。
来我处诊治之前,曾到中医院里的一位名医看过,这位名医认为,怕风的病症属于寒症,开了不少祛风补阳的中药,结果吃了几副病情根本不见好转,后来到我处诊治。因为有名医治疗在前,所以,我在诊脉上非常慎重,在询问病情后,经诊脉,为脾胃脉虚,而余脉平,脉象说明,病因在脾胃,虚脉当然要补,这位名医对病因的判断和用药也应该是正确的。但我在想,脉象诊断的无误,服药后病症为什么会没有发生变化呢?很有可能是在病症性质上判断有问题,于是我特意观察一下舌苔,果然真不出我所料,舌苔红而干涩,怕风这种病症的性质并不是虚症,是热症。虽然在脉象上属于虚脉,但在舌苔上反映出来的是热症、热为实证、为火,所以,治疗上不应该运用补法,而是应该运用泻法,泻去脾中之火。治疗无效果的原因是出在病症的性质的判断上,我对此病的判断正确与否,还要看治疗后的疗效,疗效的最好的证明。
我根据确诊的病因,运用经络调整法,首先调整脾经、胃经,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又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调整了肺经、大肠经相泻,第二天来诊时,穿着焕然一新,穿上了夏季应时衣服。这位女士高兴的对我说,你治疗后的当晚,身体上就没有原来那么怕风,早晨起来后身体的各项症状均感觉好多了。此病症共治疗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恢复了正常的生理状态。
这些年怕风的病症曾治愈多例,其中有男、有女、有本地、有外地,为他(她)们看病的有资深的老中医,还有有名医的亲传弟子。为他(她)们怕风的病症没有得到治愈,其共同原因是对脏腑患病的性质判断有误,均认为是寒症,而且长时间不改用药处方,更有甚者二年中服用大量的热药进补,结果补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事实胜于雄辩,这些医者的粗心大意,把脏腑的热症看成的寒症,是医者的一时失误使得脏腑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怕风是女性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前一定要注意观察舌苔上的变化,判断脏腑患病的寒热性质,不要轻易进补,通过广泛临床验证,舌苔是判断机体怕风性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由版主最后编辑:
热极生寒,系根据自然界阴阳转化的规律,阳热的病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阴寒的病证。一般由热转寒多因正气耗伤,属病情逆转。
 
舌诊是叶桂特别推祟诊法之一,我曾特別相信。在实战中,始知其伪说。观内,难,伤等经极少以舌诊为依据,真是伪说横行,毒害世人,奇哉怪也,怪也奇哉。灵枢开篇宗义点明,知终始,毕矣。实指病从何经而生,到何经而终。哈哈,还是要回归六经论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