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2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11.1健脾和胃饮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党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3克,淡竹茹、法半复各9克,苏梗2.4克,砂仁3克(冲)、炙枇杷叶9克,煅石决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健脾和胃化痰、平肝降逆止呕。
【方解】妊娠恶阻,多系肝气上逆犯胃,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所致。故方用党参、白术补气,气充则脾健而胃强;竹茹、枇杷叶能清肺和胃,肺金清则肝气易平;砂仁、苏梗行滞利气;陈皮、半夏、茯苓化痰止呕;石决明之重以平肝降逆。如此则肝逆得降、肺得清肃,恶阻自可除矣。
【主治】早孕恶阻。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捷。
11.2安胃饮
【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藿香9克,苏梗、川厚朴、砂仁各6克,竹茹、半夏、陈皮、茯苓各9克,生姜计20滴兑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妊娠恶阻,一般多因胃气虚弱、胃气不能下行反而随逆气上冲所致。方中不用苦寒之品,而以辛香和胃兼用降逆止呕之药,使胃气平和,逆气下降,则吐止胎安。本方系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以藿香正气散,橘皮竹茹汤加减变化而成。方用藿香、苏梗辛温芳香,理气和胃而除湿;厚朴宽中、降气、和胃止呕;茯苓渗湿益胃;砂仁、橘皮辛香理气和胃;竹茹辛凉和胃、降逆止呕;生姜汁味辛理气和胃而止吐;半夏辛苦微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方中诸药多具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其中尤以生姜汁及半夏之效果最为显著。生姜为止呕圣药,味辛主开主润,不寒不热,不入煎剂而兑服、其药性具存。盖辛以散之,呕乃逆气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故能止呕。捣汁用主治呕逆不能下食,散烦闷、开胃气,其效更速。半夏降逆止呕之功显著,可用于多种呕吐,但《本草纲目》中记载半夏堕胎,孕妇禁忌,因此妊娠恶阻应当慎用。但刘氏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方入半夏从未发现有堕胎者,而且疗效甚好。半夏虽为妊娠慎用药,因为“有病则病挡之”,所以方中用半夏,既能降逆止呕,又不影响胎气,所以用药在个人之妙用。
【主治】胃虚气失和降所引起的妊娠恶阻。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颇多,疗效显著。
11.3祖传定呕饮
【来源】何子淮,《何子淮妇科经验集》
【组成】当归9克,炒白芍、桑叶各12克,焦白术、子芩各9克,苏梗6克,绿梅花、玫瑰花、砂仁(带壳)各3克,煅石决明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以致肝胃不和,呕吐随作。方用清降之煅石决明为主药,清肝潜阳,降逆重镇而不损下元,砂仁带壳和气、降逆、安胃兼顾;桑叶清养头目而凉肝;归身、白芍养阴血、滋肝体;焦白术、子苓、苏梗清热强胃、宽中止呕;绿梅花、玫瑰花养阴柔肝。诸药合用,共奏平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盖孕妇冲任之血养血,储血日减,阴不足阳越横逆而犯胃,以致呕吐心烦。《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法以降逆平肝,和胃止呕之方疗之,效果颇佳。待吐定胃纳转香,即宜清补以养胎元而善后。
【主治】肝胃不和之妊娠恶阻。
【加减】腹痛,加木香;腰痛,加杜仲、川断;挟痰,加枇杷叶;便秘,加瓜蒌仁等。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疗效颇佳。
11.4健降止呕汤
【来源】朱小南,《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组成】焦白术9克,姜半夏、姜竹茹、橘皮、砂仁(后下)各6克,淡子苓9克,乌梅1枚,苏梗6克,左金丸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宽中、降逆清热。
【方解】恶阻由胎气上逆,影响脾胃而引起,治以健脾胃宽中,降逆清热为主。方用焦白术、橘皮、砂仁、苏梗健脾宽中;辅以姜半夏、姜竹茹、淡子芩、乌梅、左金丸降逆清热;诸药合用,降逆止呕之功颇著。
【主治】妊娠恶阻。
【加减】胃寒,去子芩,加生姜、伏龙肝;胃热,酌加姜川连、活水芦根;兼有呕血,加鲜生地、藕节炭以凉血止血,兼有腰酸,加杜仲、续断以固肾壮腰。
【疗效】屡用颇验。
11.5化浊安中饮
【来源】唐吉父,《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藿香叶、老苏梗、姜半夏、大腹皮各6克,伏龙肝12克,老生姜3片、建兰叶3张、白蔻仁2克,新会皮6克,白茯苓9克,左金丸2克(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芳香化浊,和中降逆。
【方解】妊娠恶阻,一般分四型,其中以痰湿内留型为多见。方中以藿香、建兰芳香逐秽;陈皮、半夏、茯苓利湿化痰;伏龙肝、苏梗温中降逆;蔻仁宽中化湿而止呕吐,复以左金丸调和肝胃,故可使胃和而胎安。
【主治】妊娠剧吐,尤适于伴有倦怠嗜卧、渴不引饮、尿少便停、口甜等症状。
【疗效】治疗31例,痊愈30例,1例无效。治愈率为96.7%。一般于服药后1~2天即能见效,90%以上在7~10天内消除症状。少数患者愈后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因素,偶有复发。
11.6温中和胃饮
【来源】耿胎超,《千家妙方·下》
【组成】苍术、砂仁各6克,厚朴、藿香梗、桔梗各5克,陈皮、木香各6克,小茴香、益智仁各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汁,少饮频服,以不吐为度。
【功用】辛温化浊,温中和胃。
【方解】妊娠初期,肾精之阴济养胎元,肝失肾养,肝气姿横,胃气不降,故不食而吐。又肝脏之脉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故恶阻之症多兼有寒热、口苦、胸胁胀满,少腹痛等症状。故方中以平胃散料以和胃降逆,加桔梗、木香以升清降浊;益智仁、小茴香辛香化下焦之浊气;砂仁、藿香梗以健胃止呕,诸药合用,能温化下焦,使清升浊降,中焦之气化健运,肝气而不上逆,其病自愈。
【主治】妊娠反应(呕吐)。
【加减】有热者,加黄芪;寒盛者,加吴茱萸;胎动不安者,加苎麻根;子宫少量出血者,加苎麻根炒炭用;腹痛者,加酒炒杭芍。
【疗效】临床验证多年,无论轻重,均可应手取效。
11.7妊阻汤
【来源】程爵棠,《百病中医集验高效良方》
【组成】紫苏梗、姜半夏、制香附各9克,伏龙肝(先煎)、旋覆花(包煎)各15克,川黄连3克,生姜、大枣冬5克。
【用法】每日1剂,方中伏龙肝加水适量煎20~30分钟去渣取汁,再纳诸药入煎,沸后再煎(文火)10分钟,再如法煎1次,二汁混匀,少量频饮。
【功用】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方中以苏梗、制香附、川黄连、大枣理气和胃,且川连有清热止呕之功;再入姜半夏、伏龙肝、旋覆花、生姜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主治】妊娠剧吐。
【加减】临证应用,一般以本方即可,若兼证重者,亦可随证加减。
【疗效】多年使用,奏效颇捷,屡用效佳。
【附记】服药后,呕吐止即停服,不可过剂。待吐止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理善后,巩固疗效。
【来源】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
【组成】党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3克,淡竹茹、法半复各9克,苏梗2.4克,砂仁3克(冲)、炙枇杷叶9克,煅石决明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健脾和胃化痰、平肝降逆止呕。
【方解】妊娠恶阻,多系肝气上逆犯胃,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所致。故方用党参、白术补气,气充则脾健而胃强;竹茹、枇杷叶能清肺和胃,肺金清则肝气易平;砂仁、苏梗行滞利气;陈皮、半夏、茯苓化痰止呕;石决明之重以平肝降逆。如此则肝逆得降、肺得清肃,恶阻自可除矣。
【主治】早孕恶阻。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捷。
11.2安胃饮
【来源】刘奉五,《刘奉五妇科经验》
【组成】藿香9克,苏梗、川厚朴、砂仁各6克,竹茹、半夏、陈皮、茯苓各9克,生姜计20滴兑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妊娠恶阻,一般多因胃气虚弱、胃气不能下行反而随逆气上冲所致。方中不用苦寒之品,而以辛香和胃兼用降逆止呕之药,使胃气平和,逆气下降,则吐止胎安。本方系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以藿香正气散,橘皮竹茹汤加减变化而成。方用藿香、苏梗辛温芳香,理气和胃而除湿;厚朴宽中、降气、和胃止呕;茯苓渗湿益胃;砂仁、橘皮辛香理气和胃;竹茹辛凉和胃、降逆止呕;生姜汁味辛理气和胃而止吐;半夏辛苦微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方中诸药多具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其中尤以生姜汁及半夏之效果最为显著。生姜为止呕圣药,味辛主开主润,不寒不热,不入煎剂而兑服、其药性具存。盖辛以散之,呕乃逆气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故能止呕。捣汁用主治呕逆不能下食,散烦闷、开胃气,其效更速。半夏降逆止呕之功显著,可用于多种呕吐,但《本草纲目》中记载半夏堕胎,孕妇禁忌,因此妊娠恶阻应当慎用。但刘氏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方入半夏从未发现有堕胎者,而且疗效甚好。半夏虽为妊娠慎用药,因为“有病则病挡之”,所以方中用半夏,既能降逆止呕,又不影响胎气,所以用药在个人之妙用。
【主治】胃虚气失和降所引起的妊娠恶阻。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颇多,疗效显著。
11.3祖传定呕饮
【来源】何子淮,《何子淮妇科经验集》
【组成】当归9克,炒白芍、桑叶各12克,焦白术、子芩各9克,苏梗6克,绿梅花、玫瑰花、砂仁(带壳)各3克,煅石决明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以致肝胃不和,呕吐随作。方用清降之煅石决明为主药,清肝潜阳,降逆重镇而不损下元,砂仁带壳和气、降逆、安胃兼顾;桑叶清养头目而凉肝;归身、白芍养阴血、滋肝体;焦白术、子苓、苏梗清热强胃、宽中止呕;绿梅花、玫瑰花养阴柔肝。诸药合用,共奏平肝和胃、降逆止呕之功。盖孕妇冲任之血养血,储血日减,阴不足阳越横逆而犯胃,以致呕吐心烦。《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法以降逆平肝,和胃止呕之方疗之,效果颇佳。待吐定胃纳转香,即宜清补以养胎元而善后。
【主治】肝胃不和之妊娠恶阻。
【加减】腹痛,加木香;腰痛,加杜仲、川断;挟痰,加枇杷叶;便秘,加瓜蒌仁等。
【疗效】临床反复验证,疗效颇佳。
11.4健降止呕汤
【来源】朱小南,《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组成】焦白术9克,姜半夏、姜竹茹、橘皮、砂仁(后下)各6克,淡子苓9克,乌梅1枚,苏梗6克,左金丸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宽中、降逆清热。
【方解】恶阻由胎气上逆,影响脾胃而引起,治以健脾胃宽中,降逆清热为主。方用焦白术、橘皮、砂仁、苏梗健脾宽中;辅以姜半夏、姜竹茹、淡子芩、乌梅、左金丸降逆清热;诸药合用,降逆止呕之功颇著。
【主治】妊娠恶阻。
【加减】胃寒,去子芩,加生姜、伏龙肝;胃热,酌加姜川连、活水芦根;兼有呕血,加鲜生地、藕节炭以凉血止血,兼有腰酸,加杜仲、续断以固肾壮腰。
【疗效】屡用颇验。
11.5化浊安中饮
【来源】唐吉父,《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藿香叶、老苏梗、姜半夏、大腹皮各6克,伏龙肝12克,老生姜3片、建兰叶3张、白蔻仁2克,新会皮6克,白茯苓9克,左金丸2克(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芳香化浊,和中降逆。
【方解】妊娠恶阻,一般分四型,其中以痰湿内留型为多见。方中以藿香、建兰芳香逐秽;陈皮、半夏、茯苓利湿化痰;伏龙肝、苏梗温中降逆;蔻仁宽中化湿而止呕吐,复以左金丸调和肝胃,故可使胃和而胎安。
【主治】妊娠剧吐,尤适于伴有倦怠嗜卧、渴不引饮、尿少便停、口甜等症状。
【疗效】治疗31例,痊愈30例,1例无效。治愈率为96.7%。一般于服药后1~2天即能见效,90%以上在7~10天内消除症状。少数患者愈后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因素,偶有复发。
11.6温中和胃饮
【来源】耿胎超,《千家妙方·下》
【组成】苍术、砂仁各6克,厚朴、藿香梗、桔梗各5克,陈皮、木香各6克,小茴香、益智仁各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汁,少饮频服,以不吐为度。
【功用】辛温化浊,温中和胃。
【方解】妊娠初期,肾精之阴济养胎元,肝失肾养,肝气姿横,胃气不降,故不食而吐。又肝脏之脉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故恶阻之症多兼有寒热、口苦、胸胁胀满,少腹痛等症状。故方中以平胃散料以和胃降逆,加桔梗、木香以升清降浊;益智仁、小茴香辛香化下焦之浊气;砂仁、藿香梗以健胃止呕,诸药合用,能温化下焦,使清升浊降,中焦之气化健运,肝气而不上逆,其病自愈。
【主治】妊娠反应(呕吐)。
【加减】有热者,加黄芪;寒盛者,加吴茱萸;胎动不安者,加苎麻根;子宫少量出血者,加苎麻根炒炭用;腹痛者,加酒炒杭芍。
【疗效】临床验证多年,无论轻重,均可应手取效。
11.7妊阻汤
【来源】程爵棠,《百病中医集验高效良方》
【组成】紫苏梗、姜半夏、制香附各9克,伏龙肝(先煎)、旋覆花(包煎)各15克,川黄连3克,生姜、大枣冬5克。
【用法】每日1剂,方中伏龙肝加水适量煎20~30分钟去渣取汁,再纳诸药入煎,沸后再煎(文火)10分钟,再如法煎1次,二汁混匀,少量频饮。
【功用】理气和胃、降逆止呕。
【方解】方中以苏梗、制香附、川黄连、大枣理气和胃,且川连有清热止呕之功;再入姜半夏、伏龙肝、旋覆花、生姜降逆止呕。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
【主治】妊娠剧吐。
【加减】临证应用,一般以本方即可,若兼证重者,亦可随证加减。
【疗效】多年使用,奏效颇捷,屡用效佳。
【附记】服药后,呕吐止即停服,不可过剂。待吐止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调理善后,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