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彭怀仁教授治疗肿块类疾病的组方及成功案例,指出了肿块形成的病因病机治则立方。以及他对白头翁、连翘功效的独特理解。
【关键词】 彭怀仁 肿块 天丁消块汤 攻坚散 山甲留行汤 白头翁
彭怀仁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方剂学家,在临床用药上有其独特的经验。
验方简介
现介绍彭老常用的三则治疗肿块类疾病的小验方。
天丁消块汤(彭老自创方):白头翁10g,昆布10g,海藻10g,浙贝母15g,生牡蛎15g(先煎),玄参10g,白芥子10g,连翘15g,半夏10g,陈皮6g,白茯苓10g,独活10g,牛膝10g,皂角刺10g。
攻坚散:夏枯草30g,玄参30g,生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2g,姜半夏12g,青陈皮各9g,三棱6g,莪术6g。
山甲留行汤(彭老自创方):柴胡6g,香附6g,橘核10g,橘叶10g,穿山甲6g,王不留行10g,皂角刺10g,青陈皮各6g,生牡蛎15g(先煎),大贝母10g,连翘壳10g,炙甘草3g。
天丁消块汤方中除化痰软坚药之外,清热解毒药占有较大比重。全方立意于清热解毒、化痰消肿。多用于炎性包块、增生性病变。方中牛膝和独活具有引药下行的功效,故对内、妇科下半身的囊性增生、炎症包块类疾病更具疗效。从古至今,白头翁在临床多发挥其清肠解毒功效,用治菌痢、阿米巴原虫痢疾,然彭老根据《神农本草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疠”,《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疠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等前贤记载及他人用治瘰疬、痈疖等经验,认为本品解毒散结、消肿化痰作用甚为突出,用治肿块疗效确凿,故在天丁消块汤中作为主药出现。连翘,“主寒热,鼠瘘瘰疠,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神农本草经》)用治痰火郁结,瘰疠痰核;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本草纲目》)“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隔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本草经疏》)《药品化义》更言本品“横行甚捷……通行甚锐,专开结痰,痰属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彭老据此认为白芥子在化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攻坚散中的三棱、莪术为破血行气逐瘀药,此方具有破血逐瘀之功能。可用于治疗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卵巢囊肿等肿块病。方中青、陈皮具有破气散结之功效。因而可以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性的肿块。
山甲留行汤主要以行气破气、软坚散结为主,且有柴胡和香附两味疏肝解郁,多用于治疗女性肝郁气滞所致的积聚病,如胁肋部的肿块。
三方组成各有特色,但共同点都使用了化痰软坚散结药物,如白芥子、半夏、大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玄参,说明痰为肿块主因。正如中医所云:“病皆由痰作祟”。肿块涉及病种很多,但彭老认为:从中医角度来看,病因不外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所伤,与《金匮翼·积聚统论》提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立。,然痰食气血,非得风寒,未必成积。风寒之邪,不遇痰食气血,未必成积”有异曲同工之意,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气交阻,因而可以用以上验方加减化裁来治疗。彭老用此三首验方灵活加减治疗淋巴腺结核、乳腺纤维瘤、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全身各处淋巴结核及脂肪瘤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病案举例
病例一:汤××,女,36岁,首诊时间:2004年6月24日,两乳房发现肿块,疼痛,少腹疼痛,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白带光亮清稀,胃纳少,舌苔薄白,脉缓。证属气滞痰凝,宜行气止痛,化痰散结:处方: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0g,乳香3g,没药3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木香5g,神曲10g,党参10g,黄芪12g。复诊:2004年6月29日。乳房肿块变软变小,右侧已无,左侧亦好转,疼痛亦减,舌苔薄白,脉缓。处方: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1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夏枯草10g,连翘10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2g,乳香3g,没药3g,延胡索10g,青陈皮各6g,木香5g。继续服用一段时间,肿块基本消失。
按:彭老治疗这位病人是以行气止痛、化痰软坚为主,同时“酌补元气,即邪深积锢,务令脾胃气旺乃可消磨坚结”,故方中有神曲、党参、黄芪,此方汇行气化痰健脾药为一炉,其主导药物在于软坚散结,行气止痛,辅以健脾药以为佐使,取效甚捷。
病例二:王××,42岁,初诊日期:2004年6月29日,两乳房肿块数年。现按之则硬,经前两乳胀痛,性急易燥,舌苔薄白,脉缓。证属血瘀痰凝,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用:柴胡6g,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炒白芥子10g,昆布15g,海藻15g,延胡索10g,皂角刺10g,三棱6g,莪术6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7剂。二诊:7月6日,两乳房肿块变小,证已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炒白芥子12g,玄参10g,山甲片3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当归10g,乳香3g,没药3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皂角刺12g,白芍10g,7剂。7月15日三诊:乳房肿块变小,疼痛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大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夏枯草10g,连翘10g,乳香3g,没药3g,当归10g,白芍10g,皂角刺12g,延胡索10g。坚持服用1月余,肿块消失。
按:此方在行肝气、活血逐瘀之时不忘软坚散结,所以彭老使用了香附、青陈皮、乳香、没药行肝气之药;海藻、昆布、山甲片化痰软坚;当归、白芍活血化瘀;连翘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煅牡蛎等同用,在方中共奏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效。
病例三:耿××,男,51岁,左膝弯处有肿块,诊断为囊肿。方用:白头翁15g,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连翘10g ,煅牡蛎15g(先煎),皂角刺12g,陈皮6g,独活10g,牛膝12g,玄参10g,浙贝母10g,姜半夏10g,穿山甲3g,白茯苓10g,5剂。复诊:左膝肿块缩小变软。方用:昆布15g,海藻15g,炒芥子12g,连翘12g,白头翁15g,煅牡蛎10g(先煎),皂角刺12g,陈皮6g,独活10g,牛膝10g,玄参10g,大贝母10g,木香5g,三棱10g,莪术10g。继续服用数月,肿块逐渐消失。
按:首诊彭老以化痰软坚为主,选用了姜半夏、穿山甲等一系列化痰活血软坚药。复诊则偏于破血行气,因而使用了三棱、莪术来破血行气。针对病变的部位,方中有牛膝和独活两味引经药。而方中白头翁的使用则是本方的一大特色。
讨 论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肿块类疾病,主要包括腹腔内积聚、?瘕,如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内脏息肉、炎症包块、纤维瘤、皮脂腺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慢性淋巴结肿大、女性的乳腺纤维瘤、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彭老认为,肿块类疾病的病因多与气、痰、瘀、食、寒等有关;病机方面,主要责之肝脾功能失调,继则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而致气滞血瘀痰凝。病位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治则“必理血分,兼通络瘀,搜瘀之中,酌补元气。即邪深积锢,务令脾胃气旺乃可消磨坚结,否则专事攻削,正气益衰,积聚何由去乎?”提出了应用化瘀通络搜逐药物治疗肿块类疾病。然面对每位病人之时,不可同方而与治之,须辨证论治。案一与案二均属乳房肿块,但在组方上却不甚相同,前者病变偏在气分,因而注重行气止痛,代表药物如川楝子、乳香、没药;后者偏于血分,药物上选用了三棱、莪术,重在破气行血。病案三则又略有不同,首诊方偏重于软坚化痰,复诊方则偏于破血行气。彭老治疗肿块方均用软坚散结、化痰活血药物,但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而有所化裁,比较集中反映了彭老的临证特色。
【关键词】 彭怀仁 肿块 天丁消块汤 攻坚散 山甲留行汤 白头翁
彭怀仁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方剂学家,在临床用药上有其独特的经验。
验方简介
现介绍彭老常用的三则治疗肿块类疾病的小验方。
天丁消块汤(彭老自创方):白头翁10g,昆布10g,海藻10g,浙贝母15g,生牡蛎15g(先煎),玄参10g,白芥子10g,连翘15g,半夏10g,陈皮6g,白茯苓10g,独活10g,牛膝10g,皂角刺10g。
攻坚散:夏枯草30g,玄参30g,生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2g,姜半夏12g,青陈皮各9g,三棱6g,莪术6g。
山甲留行汤(彭老自创方):柴胡6g,香附6g,橘核10g,橘叶10g,穿山甲6g,王不留行10g,皂角刺10g,青陈皮各6g,生牡蛎15g(先煎),大贝母10g,连翘壳10g,炙甘草3g。
天丁消块汤方中除化痰软坚药之外,清热解毒药占有较大比重。全方立意于清热解毒、化痰消肿。多用于炎性包块、增生性病变。方中牛膝和独活具有引药下行的功效,故对内、妇科下半身的囊性增生、炎症包块类疾病更具疗效。从古至今,白头翁在临床多发挥其清肠解毒功效,用治菌痢、阿米巴原虫痢疾,然彭老根据《神农本草经》“主温疟狂易寒热,?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金疮”,《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疠”,《本草备要》“治秃疮,瘰疠疝瘕血痔偏坠,明目,消疣”等前贤记载及他人用治瘰疬、痈疖等经验,认为本品解毒散结、消肿化痰作用甚为突出,用治肿块疗效确凿,故在天丁消块汤中作为主药出现。连翘,“主寒热,鼠瘘瘰疠,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神农本草经》)用治痰火郁结,瘰疠痰核;白芥子,“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本草纲目》)“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隔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本草经疏》)《药品化义》更言本品“横行甚捷……通行甚锐,专开结痰,痰属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彭老据此认为白芥子在化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攻坚散中的三棱、莪术为破血行气逐瘀药,此方具有破血逐瘀之功能。可用于治疗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卵巢囊肿等肿块病。方中青、陈皮具有破气散结之功效。因而可以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性的肿块。
山甲留行汤主要以行气破气、软坚散结为主,且有柴胡和香附两味疏肝解郁,多用于治疗女性肝郁气滞所致的积聚病,如胁肋部的肿块。
三方组成各有特色,但共同点都使用了化痰软坚散结药物,如白芥子、半夏、大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玄参,说明痰为肿块主因。正如中医所云:“病皆由痰作祟”。肿块涉及病种很多,但彭老认为:从中医角度来看,病因不外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所伤,与《金匮翼·积聚统论》提出“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立。,然痰食气血,非得风寒,未必成积。风寒之邪,不遇痰食气血,未必成积”有异曲同工之意,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气交阻,因而可以用以上验方加减化裁来治疗。彭老用此三首验方灵活加减治疗淋巴腺结核、乳腺纤维瘤、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全身各处淋巴结核及脂肪瘤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病案举例
病例一:汤××,女,36岁,首诊时间:2004年6月24日,两乳房发现肿块,疼痛,少腹疼痛,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白带光亮清稀,胃纳少,舌苔薄白,脉缓。证属气滞痰凝,宜行气止痛,化痰散结:处方: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0g,乳香3g,没药3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木香5g,神曲10g,党参10g,黄芪12g。复诊:2004年6月29日。乳房肿块变软变小,右侧已无,左侧亦好转,疼痛亦减,舌苔薄白,脉缓。处方: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1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夏枯草10g,连翘10g,炒白芥子10g,蒲公英15g,皂角刺12g,乳香3g,没药3g,延胡索10g,青陈皮各6g,木香5g。继续服用一段时间,肿块基本消失。
按:彭老治疗这位病人是以行气止痛、化痰软坚为主,同时“酌补元气,即邪深积锢,务令脾胃气旺乃可消磨坚结”,故方中有神曲、党参、黄芪,此方汇行气化痰健脾药为一炉,其主导药物在于软坚散结,行气止痛,辅以健脾药以为佐使,取效甚捷。
病例二:王××,42岁,初诊日期:2004年6月29日,两乳房肿块数年。现按之则硬,经前两乳胀痛,性急易燥,舌苔薄白,脉缓。证属血瘀痰凝,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用:柴胡6g,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炒白芥子10g,昆布15g,海藻15g,延胡索10g,皂角刺10g,三棱6g,莪术6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7剂。二诊:7月6日,两乳房肿块变小,证已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炒白芥子12g,玄参10g,山甲片3g,浙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当归10g,乳香3g,没药3g,夏枯草10g,连翘12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皂角刺12g,白芍10g,7剂。7月15日三诊:乳房肿块变小,疼痛减轻。方用:香附10g,青陈皮各6g,玄参10g,大贝母10g,煅牡蛎30g(先煎),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夏枯草10g,连翘10g,乳香3g,没药3g,当归10g,白芍10g,皂角刺12g,延胡索10g。坚持服用1月余,肿块消失。
按:此方在行肝气、活血逐瘀之时不忘软坚散结,所以彭老使用了香附、青陈皮、乳香、没药行肝气之药;海藻、昆布、山甲片化痰软坚;当归、白芍活血化瘀;连翘与夏枯草、浙贝母、玄参、煅牡蛎等同用,在方中共奏清肝散结、化痰消肿之效。
病例三:耿××,男,51岁,左膝弯处有肿块,诊断为囊肿。方用:白头翁15g,昆布15g,海藻15g,炒白芥子10g,连翘10g ,煅牡蛎15g(先煎),皂角刺12g,陈皮6g,独活10g,牛膝12g,玄参10g,浙贝母10g,姜半夏10g,穿山甲3g,白茯苓10g,5剂。复诊:左膝肿块缩小变软。方用:昆布15g,海藻15g,炒芥子12g,连翘12g,白头翁15g,煅牡蛎10g(先煎),皂角刺12g,陈皮6g,独活10g,牛膝10g,玄参10g,大贝母10g,木香5g,三棱10g,莪术10g。继续服用数月,肿块逐渐消失。
按:首诊彭老以化痰软坚为主,选用了姜半夏、穿山甲等一系列化痰活血软坚药。复诊则偏于破血行气,因而使用了三棱、莪术来破血行气。针对病变的部位,方中有牛膝和独活两味引经药。而方中白头翁的使用则是本方的一大特色。
讨 论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肿块类疾病,主要包括腹腔内积聚、?瘕,如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内脏息肉、炎症包块、纤维瘤、皮脂腺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慢性淋巴结肿大、女性的乳腺纤维瘤、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彭老认为,肿块类疾病的病因多与气、痰、瘀、食、寒等有关;病机方面,主要责之肝脾功能失调,继则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而致气滞血瘀痰凝。病位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治则“必理血分,兼通络瘀,搜瘀之中,酌补元气。即邪深积锢,务令脾胃气旺乃可消磨坚结,否则专事攻削,正气益衰,积聚何由去乎?”提出了应用化瘀通络搜逐药物治疗肿块类疾病。然面对每位病人之时,不可同方而与治之,须辨证论治。案一与案二均属乳房肿块,但在组方上却不甚相同,前者病变偏在气分,因而注重行气止痛,代表药物如川楝子、乳香、没药;后者偏于血分,药物上选用了三棱、莪术,重在破气行血。病案三则又略有不同,首诊方偏重于软坚化痰,复诊方则偏于破血行气。彭老治疗肿块方均用软坚散结、化痰活血药物,但又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而有所化裁,比较集中反映了彭老的临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