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8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83.1益气解毒饮
【来源】张琪,《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黄芪30克,党参20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冬、地骨皮各15克,黄芩、蒲公英各10克,车前子、生地、甘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气滋阴,清热解毒。
【方解】淋证日久,必伤气阴,出现气阴两亏之证候。表现为腰酸膝软、气短乏力、五心烦热、小便淋沥、遇劳即发,经年累月不愈。其气阴两虚为病之本。湿热毒邪为病之标。治疗必须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标本兼顾,方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方以黄芪、党参益气;以生地、地骨皮、麦冬滋阴。共奏补气养阴固本之效;柴胡、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甘草清热解毒,以除湿热之毒邪;车前子利水通淋。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而无伤正之弊、益气滋阴固本而不恋邪,恰中劳淋正虚恋邪之病机。
【主治】小便涩痛,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时作时止,腰酸气短、乏力、五心烦热、舌红苔白、脉弱或细数无力。此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小便不利,加瞿麦20克,竹叶15克;腰痛甚加山萸肉、枸杞子各15克;血尿加白茅根30克,小蓟20克;小腹凉加茴香10克,肉桂7克。
【疗效】多年应用,屡用屡效。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确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之佳方。
83.2珍风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云茯苓各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利湿,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83.3疏肝益气汤
【来源】黄星恒,《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柴胡24克,莲肉、党参各15克,黄芪30克,地骨皮10克,麦冬、茯苓各15克,车前草30克,炙远志、菖蒲各1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守方1个月,多可收到症状消失,不易复发的良好远期效果。
【功用】利水通淋,扶正祛邪。
【方解】劳淋之症、属正气已伤、湿热未尽之虚实兼夹之证。治疗上宜以扶正祛邪、虚实兼顾为法,标本同治。故方用党参、黄芪、茯苓、甘草补中益气,用以固本;用柴胡、车前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麦冬、地骨皮滋阴以清虚热;远志、菖蒲清心安神。诸药协同,有补有通、固其根本、灭其余焰,定其神志,故临床用之、可收良效。
【主治】劳淋。适用于腰痛时作,困倦乏力尿,有刺激症状常遇劳而发,反复出现尿菌阳性的肾盂肾炎。
【加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下列清热解毒药2~3味,用量宜重,并坚持守方1至2个月,则菌尿转阴率可以明显提高。
忍冬藤、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败酱草、黄芩、黄柏、栀子、黄连、苦参、土茯苓、半枝莲、金钱草、白茅根、马齿苋等。
【疗效】多年使用,屡用屡效,若能坚持服药(守方1个月)、多获痊愈。
83.4益肾温化汤
【来源】任继学,《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虎杖15克,海金砂20克,(包煎)、牛膝25克,荔枝核、盐茴香、肉桂、威灵仙各15克,蒲公英50克,扁蓄、瞿麦各15克,仙茅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肾化气、渗湿解毒。
【方解】慢性淋证多由急性淋症失治误治而来,医中误用寒凉之品,或病久未愈、肾气受伤、肝失疏泄、膀胱气化不周。湿毒盘踞下焦之俟。加之久而未愈,正气必伤,遵明·张景岳“久疾必虚,穷必及肾”之理论,参合临证所见,可悟出:肾气受伤,命门火衰,相火不达、肝失疏泄、膀胱气化不周,湿毒盘踞之致病机理。故方取肉桂、盐茴香、牛膝补肾益火,治其本;仙茅启命火、温肾阳为其助也。大队海金砂、蒲公英、扁蓄、瞿麦,渗湿解毒以祛其邪,虎杖通降五淋齐捣穴宅;荔枝核疏肝达气,威灵仙通达十二经之气化。诸药协同,共奏温肾化气、渗湿解毒之功。
【主治】慢性淋证(尿路感染),证见淋证日久、小便频急、小腹坠胀、腰酸乏力、尿有余沥,颜面青黄而暗、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或少,脉多沉弦无力或沉虚。
【加减】尿血者,重用牛膝;尿痛者,加雷丸、甘草稍;尿浊湿甚者,加土茯苓、泽泻;病本消渴者,重用螺丝、熟地、山药;症状消失,而尿化验仍异常者,当久服延龄长春丹以巩固疗效。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83.5芙蓉清解汤
【来源】李丹初,《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芙蓉花15克,忍冬藤、蒲公英各20克,板蓝根、紫花地丁、车前草、泽泻各15克,黄柏12克,扁蓄15克,连翘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解毒、清热、利湿。
【方解】尿路感染,属于祖国医学“淋证”范畴。急性发作期类似“热淋”、“血淋”,慢性发作类似“劳淋”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正如《景岳全书》中指出:“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尿培养阳性,多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生长,菌落计数>10万/mm?3。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明显增多。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膀胱湿热和毒邪壅滞所致。本方即是针对了湿热毒邪为患的根本原因,故疗效显著,实验结果亦证实该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利于消除尿道炎症。方中芙蓉花、忍冬藤、连翘、蒲公英、地丁、板蓝根解毒祛邪,择用芙蓉花为主,其功凉血解毒,通涩消肿;与忍冬藤、蒲公英、板蓝根等合用,以增强解毒祛邪的功能,配伍车前草、泽泻、扁蓄、黄柏、木通等清热利湿之品,以达到解毒清热利湿的目的。
【主治】尿路感染。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
【加减】尿检脓细胞增多在(++)~(+++)以上,伴小便涩痛,则重用芙蓉花;红细胞增多者,加丹皮,重用生地、生地榆凉血解毒;兼有少阳证候,加柴胡、青蒿;若膀胱湿热明显,重用忍冬藤、连翘、黄柏;如有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配用导赤散清心泄热。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83.6金黄汤
【来源】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
【方解】病因肾脏中有弥漫性的炎症浸润、肾实质有大小不等的肿胀,这些病理可能为中医称之为“瘀滞”的实质。故方用丹皮、泽兰、丹参、赤芍、大黄活血化瘀,并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更加金钱草利湿通淋。诸药协同,能改善微循环的障碍,扩张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病灶局部的营养状况。此方投用并不易形成抗药性,且抗菌谱广,故用之多效。
【主治】肾盂肾炎。
【加减】膀胱湿热型,加知母、黄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黄芩、柴胡、枳壳、黄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板、生地。
【疗效】治疗30例,痊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
83.7内托生肌汤
【来源】岳美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5克,甘草9克,乳香、没药各6克,杭白芍9克,丹参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内托生肌。
【方解】方用黄芪益气托毒,白芍敛阴柔肝,合黄芪扶正以助内托之功;乳香,没药,丹参活血通经。诸药合用,共奏内托生肌之功。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疲乏无力,重用丹参、黄芪;溲频而混,加茅根、通草、车前子;腰酸腰痛,加牛膝、续断、当归、首乌、巴戟肉或龟板胶、鹿角胶;面肿腿肿、加薏苡仁、防己、冬瓜皮;蛋白尿、脓尿及血尿,加龙骨、牡蛎、生地炭、茜草、黄柏、海螵蛸、阿胶或重用花粉;头痛,加枸杞、菊花;纳呆、脘胀,加黄连、砂仁、菖蒲、陈皮、枳壳;并发尿毒症用独参汤、外台茯苓饮、真武汤。
【疗效】临床运用多例,疗效满意。
【附记】本方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正气已虚,但瘀滞肾络、湿热留恋、肾络受伤时,岳氏借用外科治疗疮疡之经验,首用托毒生肌之法,以冀受损之肾组织得到新生、修复。本方实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另辟蹊径。
83.8益肾通淋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熟地15~25克,山萸肉、怀山药、肉苁蓉、鹿角霜各10~15克,黄芪20~30克,冬葵子10~30克,茯苓、石韦各15~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用】益肾健脾,淡渗通淋。
【方解】本证多因脾肾两虚,湿热毒邪内藏所致。故方用熟地、山萸肉滋肾阴;肉苁蓉、鹿角霜温肾阳;黄芪、茯苓益气健脾;茯苓配冬葵子、石韦淡渗通淋。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健脾,淡渗通淋之功。
【主治】劳淋迁延证。证见腰酸隐痛,时有小便频数,尿意不尽,少腹坠胀,时缓时急,遇劳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可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兼阳虚寒凝者,小腹坠胀,会阴部冷痛,加桔梗,炒小茴香以温化湿浊通淋;兼气滞血瘀,湿热不净者,小腹坠胀刺痛,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舌下络脉淡紫粗长,加乌药、海金砂、丹参理气化瘀,清热通淋;脾虚气陷者,倦怠少气,夜尿不尽,点滴而出,少腹坠胀,迫注肛门,加党参、白术、升麻补中益气,升阳通淋;湿热明显者,小便涩痛,淋漓不断,选加萹蓄、瞿麦、赤小豆、蒲公英、海金砂;尿菌培养细菌难消者,加土茯苓、败酱草、连翘、马齿苋、白茅根等。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效验。
【来源】张琪,《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黄芪30克,党参20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麦冬、地骨皮各15克,黄芩、蒲公英各10克,车前子、生地、甘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气滋阴,清热解毒。
【方解】淋证日久,必伤气阴,出现气阴两亏之证候。表现为腰酸膝软、气短乏力、五心烦热、小便淋沥、遇劳即发,经年累月不愈。其气阴两虚为病之本。湿热毒邪为病之标。治疗必须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标本兼顾,方能提高临床疗效。本方以黄芪、党参益气;以生地、地骨皮、麦冬滋阴。共奏补气养阴固本之效;柴胡、黄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甘草清热解毒,以除湿热之毒邪;车前子利水通淋。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而无伤正之弊、益气滋阴固本而不恋邪,恰中劳淋正虚恋邪之病机。
【主治】小便涩痛,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时作时止,腰酸气短、乏力、五心烦热、舌红苔白、脉弱或细数无力。此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小便不利,加瞿麦20克,竹叶15克;腰痛甚加山萸肉、枸杞子各15克;血尿加白茅根30克,小蓟20克;小腹凉加茴香10克,肉桂7克。
【疗效】多年应用,屡用屡效。
【附记】据临床观察,本方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确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之佳方。
83.2珍风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太子参15克,白术、云茯苓各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利湿,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显著。
83.3疏肝益气汤
【来源】黄星恒,《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柴胡24克,莲肉、党参各15克,黄芪30克,地骨皮10克,麦冬、茯苓各15克,车前草30克,炙远志、菖蒲各1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守方1个月,多可收到症状消失,不易复发的良好远期效果。
【功用】利水通淋,扶正祛邪。
【方解】劳淋之症、属正气已伤、湿热未尽之虚实兼夹之证。治疗上宜以扶正祛邪、虚实兼顾为法,标本同治。故方用党参、黄芪、茯苓、甘草补中益气,用以固本;用柴胡、车前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麦冬、地骨皮滋阴以清虚热;远志、菖蒲清心安神。诸药协同,有补有通、固其根本、灭其余焰,定其神志,故临床用之、可收良效。
【主治】劳淋。适用于腰痛时作,困倦乏力尿,有刺激症状常遇劳而发,反复出现尿菌阳性的肾盂肾炎。
【加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下列清热解毒药2~3味,用量宜重,并坚持守方1至2个月,则菌尿转阴率可以明显提高。
忍冬藤、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败酱草、黄芩、黄柏、栀子、黄连、苦参、土茯苓、半枝莲、金钱草、白茅根、马齿苋等。
【疗效】多年使用,屡用屡效,若能坚持服药(守方1个月)、多获痊愈。
83.4益肾温化汤
【来源】任继学,《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虎杖15克,海金砂20克,(包煎)、牛膝25克,荔枝核、盐茴香、肉桂、威灵仙各15克,蒲公英50克,扁蓄、瞿麦各15克,仙茅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肾化气、渗湿解毒。
【方解】慢性淋证多由急性淋症失治误治而来,医中误用寒凉之品,或病久未愈、肾气受伤、肝失疏泄、膀胱气化不周。湿毒盘踞下焦之俟。加之久而未愈,正气必伤,遵明·张景岳“久疾必虚,穷必及肾”之理论,参合临证所见,可悟出:肾气受伤,命门火衰,相火不达、肝失疏泄、膀胱气化不周,湿毒盘踞之致病机理。故方取肉桂、盐茴香、牛膝补肾益火,治其本;仙茅启命火、温肾阳为其助也。大队海金砂、蒲公英、扁蓄、瞿麦,渗湿解毒以祛其邪,虎杖通降五淋齐捣穴宅;荔枝核疏肝达气,威灵仙通达十二经之气化。诸药协同,共奏温肾化气、渗湿解毒之功。
【主治】慢性淋证(尿路感染),证见淋证日久、小便频急、小腹坠胀、腰酸乏力、尿有余沥,颜面青黄而暗、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薄白或少,脉多沉弦无力或沉虚。
【加减】尿血者,重用牛膝;尿痛者,加雷丸、甘草稍;尿浊湿甚者,加土茯苓、泽泻;病本消渴者,重用螺丝、熟地、山药;症状消失,而尿化验仍异常者,当久服延龄长春丹以巩固疗效。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83.5芙蓉清解汤
【来源】李丹初,《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芙蓉花15克,忍冬藤、蒲公英各20克,板蓝根、紫花地丁、车前草、泽泻各15克,黄柏12克,扁蓄15克,连翘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解毒、清热、利湿。
【方解】尿路感染,属于祖国医学“淋证”范畴。急性发作期类似“热淋”、“血淋”,慢性发作类似“劳淋”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正如《景岳全书》中指出:“淋之为病,小便痛涩滴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尿培养阳性,多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生长,菌落计数>10万/mm?3。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明显增多。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膀胱湿热和毒邪壅滞所致。本方即是针对了湿热毒邪为患的根本原因,故疗效显著,实验结果亦证实该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利于消除尿道炎症。方中芙蓉花、忍冬藤、连翘、蒲公英、地丁、板蓝根解毒祛邪,择用芙蓉花为主,其功凉血解毒,通涩消肿;与忍冬藤、蒲公英、板蓝根等合用,以增强解毒祛邪的功能,配伍车前草、泽泻、扁蓄、黄柏、木通等清热利湿之品,以达到解毒清热利湿的目的。
【主治】尿路感染。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
【加减】尿检脓细胞增多在(++)~(+++)以上,伴小便涩痛,则重用芙蓉花;红细胞增多者,加丹皮,重用生地、生地榆凉血解毒;兼有少阳证候,加柴胡、青蒿;若膀胱湿热明显,重用忍冬藤、连翘、黄柏;如有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配用导赤散清心泄热。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83.6金黄汤
【来源】李汉俊,《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钱草30克,丹皮、泽兰各9克,丹参12克,赤芍、大黄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
【方解】病因肾脏中有弥漫性的炎症浸润、肾实质有大小不等的肿胀,这些病理可能为中医称之为“瘀滞”的实质。故方用丹皮、泽兰、丹参、赤芍、大黄活血化瘀,并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更加金钱草利湿通淋。诸药协同,能改善微循环的障碍,扩张血管,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病灶局部的营养状况。此方投用并不易形成抗药性,且抗菌谱广,故用之多效。
【主治】肾盂肾炎。
【加减】膀胱湿热型,加知母、黄柏、瞿麦、扁蓄、滑石;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黄芩、柴胡、枳壳、黄柏;心火亢盛型,加导赤散;脾肾虚弱型,加补中益气汤;肾阳虚衰型,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菟丝子、旱莲草、龟板、生地。
【疗效】治疗30例,痊愈27例,有效2例,无效1例。
83.7内托生肌汤
【来源】岳美中,《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15克,甘草9克,乳香、没药各6克,杭白芍9克,丹参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内托生肌。
【方解】方用黄芪益气托毒,白芍敛阴柔肝,合黄芪扶正以助内托之功;乳香,没药,丹参活血通经。诸药合用,共奏内托生肌之功。
【主治】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疲乏无力,重用丹参、黄芪;溲频而混,加茅根、通草、车前子;腰酸腰痛,加牛膝、续断、当归、首乌、巴戟肉或龟板胶、鹿角胶;面肿腿肿、加薏苡仁、防己、冬瓜皮;蛋白尿、脓尿及血尿,加龙骨、牡蛎、生地炭、茜草、黄柏、海螵蛸、阿胶或重用花粉;头痛,加枸杞、菊花;纳呆、脘胀,加黄连、砂仁、菖蒲、陈皮、枳壳;并发尿毒症用独参汤、外台茯苓饮、真武汤。
【疗效】临床运用多例,疗效满意。
【附记】本方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正气已虚,但瘀滞肾络、湿热留恋、肾络受伤时,岳氏借用外科治疗疮疡之经验,首用托毒生肌之法,以冀受损之肾组织得到新生、修复。本方实为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另辟蹊径。
83.8益肾通淋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熟地15~25克,山萸肉、怀山药、肉苁蓉、鹿角霜各10~15克,黄芪20~30克,冬葵子10~30克,茯苓、石韦各15~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用】益肾健脾,淡渗通淋。
【方解】本证多因脾肾两虚,湿热毒邪内藏所致。故方用熟地、山萸肉滋肾阴;肉苁蓉、鹿角霜温肾阳;黄芪、茯苓益气健脾;茯苓配冬葵子、石韦淡渗通淋。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健脾,淡渗通淋之功。
【主治】劳淋迁延证。证见腰酸隐痛,时有小便频数,尿意不尽,少腹坠胀,时缓时急,遇劳加重,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可用于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盂肾炎。
【加减】兼阳虚寒凝者,小腹坠胀,会阴部冷痛,加桔梗,炒小茴香以温化湿浊通淋;兼气滞血瘀,湿热不净者,小腹坠胀刺痛,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舌下络脉淡紫粗长,加乌药、海金砂、丹参理气化瘀,清热通淋;脾虚气陷者,倦怠少气,夜尿不尽,点滴而出,少腹坠胀,迫注肛门,加党参、白术、升麻补中益气,升阳通淋;湿热明显者,小便涩痛,淋漓不断,选加萹蓄、瞿麦、赤小豆、蒲公英、海金砂;尿菌培养细菌难消者,加土茯苓、败酱草、连翘、马齿苋、白茅根等。
【疗效】临床屡用,颇有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