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8808
- 获得点赞
- 67
- 声望
- 10
- 年龄
- 54
75.1三宜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藿香12克,广木香9克,厚朴、苏梗、苍术、茯苓各12克,清半夏9克,前胡12克,生姜、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芳香化浊、宣肺祛痰。
【方解】此方由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化裁而成。方中藿香芳香化浊、行气和中,为君药;苏梗、生姜理气健胃消食;厚朴、广木香行气宽中消胀;前胡、半夏祛痰止咳;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共为臣药;黄芩清热燥湿,为佐使。合而用之,共奏芳香化浊、宣肺祛痰之功。可治积食便溏、积食便秘、积食咳嗽三证,故名“三宜”。
【主治】因饮食所伤,而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吐,或兼咳嗽、咯白泡沫痰,或大便溏泻,或大便秘结,舌苔白滑或白黄滑等症。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临床用本方治疗以腹胀为主症者,常依本方去苍术、前胡、黄芩,加焦三仙、枳壳等以加强化食消胀之力,验之临床,疗效颇佳。
75.2解秽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木香10克,侧耳草30克,茵陈10克,通花根20克,鱼鳅串、水灯芯各30克,石菖蒲20克,佛手12克,猪苓20克,炒小茴香3克,茯苓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消积健脾,理气止痛。
【方解】本方为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剂。方中广木香行肠胃之滞气,侧耳草清热解毒、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茵陈除湿清热退黄;通花根行气利水消食;鱼鳅串除湿利水;消食积饱胀;灯芯清心热、利小便;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佛手平肝胃气痛、化痰;猪苓、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安中;小茴香理气止痛、调中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因积食、积水而致脾失健运、肝胃不和、证见脘腹胀满、恶心、嗳气或矢气、食则胀甚、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稀,脉细弦、舌苔白腻或黄腻。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方中侧耳草,即鱼腥草,草药名蕺菜;鱼鳅串,即马兰,草药名路边菊。
75.3排气排便汤
【来源】李志辉,《新中医》(6)1991年
【组成】党参、金银花各20克,厚朴、枳壳、木香、陈皮、桃仁、赤芍、大黄(后下)各1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每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备用。具体方法:即术前做肠胃道准备者,一般术前2天开始口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2天。同时免除术前洗胃、灌肠、口服抗生素及胃肠减压之胃肠道手术准备。2术后治疗:术后12小时开始口服本方药液50毫升,2小时1次。儿童酌减。不论排气、排便迟早,连服3~5天,每日1剂。大便次数每日超过3次者,则减去大黄。同时根据不同手术种类,给予少量流汁或半流汁饮食,后逐渐增量,改至半流汁饮食或普食,并给减量输液,或不输液。
【功用】浊气引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清热解毒。术前服用,可使胃肠道排空,有利于手术操作,且有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术后服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抑菌、抗炎、有利于组织愈合及防治感染。
【方解】剖腹术后患者因手术创伤、原发病炎症的刺激和麻醉、等对腹腔脏器的干扰、以致术后产生胃肠麻痹、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证属中焦气闭、腑气壅滞、气虚血瘀、气滞感染蕴热等。治宜理气行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佐以清热解毒为法。故方用大黄,既可推陈致新、泻腑通滞,又可活血祛瘀,修复手术所致之气血、经络损伤,取其“快药下之”通因通用之理;厚朴、枳壳、陈皮、木香宽中理气、消胀除满,辅大黄通腑导滞,增强推荡之力、升降气机;桃仁、赤芍入血分以下气、破散通利、行血中之滞,既可助大黄活血逐瘀,亦助厚朴、枳壳等行气导滞,气血同调;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攻其蕴结之瘀热,控制炎症的发展;党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诸药合用,共奏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胃肠功能、促进康复、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控制感染等作用。对促进和恢复胃肠蠕动,加速排气排便和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大有好处。本方适用于各种体质、不同年龄和病种的剖腹术后患者。
【主治】各类剖腹术后患者,证见术后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
【疗效】治疗245例〔在B组(单纯两项治疗)基础上加服本方〕,全部近期痊愈。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提前27小时,排便时间提前37.2小时,平均住院天数缩短4.5天,切口感染率降低7.5%,明显优于B组(664例)。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附记】治疗时应注意:①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和有严重腹膜炎者应禁用或慎用;②术后按时服用中药,要特别注意饮食,应从少量多次逐渐增加;③有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较严重的腹泻,可能系大黄的攻下作用和肠道毒素的刺激作用引致。应及时减去大黄、腹泻便可缓解。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藿香12克,广木香9克,厚朴、苏梗、苍术、茯苓各12克,清半夏9克,前胡12克,生姜、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芳香化浊、宣肺祛痰。
【方解】此方由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化裁而成。方中藿香芳香化浊、行气和中,为君药;苏梗、生姜理气健胃消食;厚朴、广木香行气宽中消胀;前胡、半夏祛痰止咳;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共为臣药;黄芩清热燥湿,为佐使。合而用之,共奏芳香化浊、宣肺祛痰之功。可治积食便溏、积食便秘、积食咳嗽三证,故名“三宜”。
【主治】因饮食所伤,而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吐,或兼咳嗽、咯白泡沫痰,或大便溏泻,或大便秘结,舌苔白滑或白黄滑等症。
【疗效】屡用效佳。
【附记】临床用本方治疗以腹胀为主症者,常依本方去苍术、前胡、黄芩,加焦三仙、枳壳等以加强化食消胀之力,验之临床,疗效颇佳。
75.2解秽汤
【来源】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组成】广木香10克,侧耳草30克,茵陈10克,通花根20克,鱼鳅串、水灯芯各30克,石菖蒲20克,佛手12克,猪苓20克,炒小茴香3克,茯苓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消积健脾,理气止痛。
【方解】本方为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剂。方中广木香行肠胃之滞气,侧耳草清热解毒、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茵陈除湿清热退黄;通花根行气利水消食;鱼鳅串除湿利水;消食积饱胀;灯芯清心热、利小便;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佛手平肝胃气痛、化痰;猪苓、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安中;小茴香理气止痛、调中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消积健脾、理气止痛之功。
【主治】因积食、积水而致脾失健运、肝胃不和、证见脘腹胀满、恶心、嗳气或矢气、食则胀甚、小便短赤、大便或溏或稀,脉细弦、舌苔白腻或黄腻。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方中侧耳草,即鱼腥草,草药名蕺菜;鱼鳅串,即马兰,草药名路边菊。
75.3排气排便汤
【来源】李志辉,《新中医》(6)1991年
【组成】党参、金银花各20克,厚朴、枳壳、木香、陈皮、桃仁、赤芍、大黄(后下)各10克,蒲公英30克。
【用法】每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备用。具体方法:即术前做肠胃道准备者,一般术前2天开始口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连服2天。同时免除术前洗胃、灌肠、口服抗生素及胃肠减压之胃肠道手术准备。2术后治疗:术后12小时开始口服本方药液50毫升,2小时1次。儿童酌减。不论排气、排便迟早,连服3~5天,每日1剂。大便次数每日超过3次者,则减去大黄。同时根据不同手术种类,给予少量流汁或半流汁饮食,后逐渐增量,改至半流汁饮食或普食,并给减量输液,或不输液。
【功用】浊气引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清热解毒。术前服用,可使胃肠道排空,有利于手术操作,且有抑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术后服用,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血液循环、抑菌、抗炎、有利于组织愈合及防治感染。
【方解】剖腹术后患者因手术创伤、原发病炎症的刺激和麻醉、等对腹腔脏器的干扰、以致术后产生胃肠麻痹、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证属中焦气闭、腑气壅滞、气虚血瘀、气滞感染蕴热等。治宜理气行气通下、扶正破瘀活血,佐以清热解毒为法。故方用大黄,既可推陈致新、泻腑通滞,又可活血祛瘀,修复手术所致之气血、经络损伤,取其“快药下之”通因通用之理;厚朴、枳壳、陈皮、木香宽中理气、消胀除满,辅大黄通腑导滞,增强推荡之力、升降气机;桃仁、赤芍入血分以下气、破散通利、行血中之滞,既可助大黄活血逐瘀,亦助厚朴、枳壳等行气导滞,气血同调;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攻其蕴结之瘀热,控制炎症的发展;党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诸药合用,共奏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胃肠功能、促进康复、增强机体抵抗力及控制感染等作用。对促进和恢复胃肠蠕动,加速排气排便和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大有好处。本方适用于各种体质、不同年龄和病种的剖腹术后患者。
【主治】各类剖腹术后患者,证见术后腹胀痛、恶心呕吐、不能排气、排便。
【疗效】治疗245例〔在B组(单纯两项治疗)基础上加服本方〕,全部近期痊愈。术后平均排气时间提前27小时,排便时间提前37.2小时,平均住院天数缩短4.5天,切口感染率降低7.5%,明显优于B组(664例)。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无明显副作用。
【附记】治疗时应注意:①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和有严重腹膜炎者应禁用或慎用;②术后按时服用中药,要特别注意饮食,应从少量多次逐渐增加;③有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较严重的腹泻,可能系大黄的攻下作用和肠道毒素的刺激作用引致。应及时减去大黄、腹泻便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