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规方集锦
1.凉血解毒汤治疗急劳髓枯温热型(急性再障)
组成:羚羊角粉0.5~1.0g(冲),牡丹皮10~15g,赤芍10~15g,生地黄25g,麦门冬20~25g,茜草10~15g,板蓝根10~15g,黄芩10~12g,贯众10~12g,地肤子10~25g,生龙牡各25g,三七粉2.0g(冲),琥珀粉0.5~1.0(冲),辛夷10g,苍耳子10g,甘草10g。
主治:急劳髓枯温热型再障,起病急骤,病程短,面色苍白,低热常见,或高热不退,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行动艰难,全身泛发紫癜,齿鼻衄血,尿血便血,妇女月经多或淋漓不断,口内血腥味,汗出热不退,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苔黄白腻,脉洪大数疾。
方解:本证为本虚标实,方用羚羊角粉、牡丹皮、生地黄、麦门冬滋阴补肾,凉血止血;贯众、黄芩、板蓝根、地肤子清热疏风解毒;茜草、三七、琥珀止血以收标本兼顾之功。
加减法:在上方为主治疗基础上,若高热不退,属温热外感,热入营血,配合紫雪散、安宫牛黄丸治疗,皮肤黏膜出血明显者重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止血,上部实热出血选用大黄止血方(大黄、代赭石、甘草等)降逆止血,上消化道出血内服四味止血散(蒲黄炭、白及、阿胶珠、汉三七等)以活血收敛止血。(江杨清主编.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513)
2.生血增白汤治疗血劳(慢性再障)(梁贻俊)
组成:人参10~20g,白术15g,当归10g,首乌20g,仙灵脾20g,菟丝子20g,肉桂3~6g,枸杞子20g,女贞子20g,赤芍30g。
主治:虚劳、血劳。症见面色苍白、身倦懒言,动则气短,食少便溏,腰脊酸冷,两足痿弱。
方解:本方是根据《内经》"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肾主骨生髓","肾藏骨髓之气"及后世谓"骨髓之液谓之精",既藏生殖之精,又藏五脏六腑之精与骨髓之精。骨髓之精可以化血,有赖于骨髓之气,骨髓之气源于肾阳,故欲生血,首当补肾之阴阳,故立本方,以仙灵脾、菟丝子、肉桂为君,温补肾阳,促其功能旺盛使精可化血;首乌、枸杞子、女贞子为臣,滋补肝肾之阴,补充化精血之物质;人参、白术为佐,补脾肺之气,以利后天营卫化生和精血之间转化;当归、赤芍为使,养血活血,将化生之血能迅速运达诸脏。全方据营出中焦、卫出下焦、精血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理论而制定。三药补肾阳,三药补肾阴,使肾中之精气充盛,髓气旺盛而化血,用人参、白术补后天之本,脾肺之气增强,精血化生有源。
血劳一证乃疑难重证,常药难以收效,方中人参重用应予重视。临床上多以党参代之,一般疾病尚可,而于本病则断不可。临床表明,用人参往往收效快捷,不易"滑坡",疗效容易巩固。对此,不可忽视。(张丰强等主编.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209~210)
3.益气补血汤治疗气血阴阳两虚型再障(周信有)
党参20g,黄芪20g,黄精20g,山茱萸20g,女贞子15g,仙灵脾15g,巴戟天20g,丹参15g,鸡血藤20g,龟甲30g,鹿角胶9g(烊化),大枣10枚,生地黄15g。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阴阳两虚者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严重的血液疾患。西医认为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贫血。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再障贫血,主要是由于脾肾虚损,气血化生无源,故致气血虚损不足。故本方的设计,突出增补脾肾、益气养血这一基本原则。根据《内经》"阳生阴长"的理论观点,培补脾肾,补益气血,又当以温阳益气为先。故本方把健脾益气之党参、黄芪、黄精与补肾助阳之仙灵脾、巴戟天、山茱萸、鹿角胶等作为基本药于疾病之全过程。据临床观察,这类药对红细胞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这与中医观点是一致的。同时,根据"血以和为补"的原则,加入功兼补血与和血作用的丹参、鸡血藤,这类药有改善循环及清除病损处代谢谢障碍的作用;加入干地黄滋阴补肾凉血,大枣健脾益气,共奏补脾肾、益气血之功。
再障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药能改善症状、纠正西药之副作用。至于中药的选用原则以补药为主,本方除重在温补脾肾之外,尚辅以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有祛瘀生新之意,与众不同,对指导临床处方用药颇有启示。(张丰强等主编.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密方精选.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6.212~213)
4.参鹿长血汤治疗虚劳(慢性再障)(吴翰香)
组成:鹿角12~15g,补骨脂12~15g,白术12~15g,生地黄12~15g,炙甘草9~12g,陈皮9~12g,山茱萸9~12g,棉花根30g,红参3~6g(研粉吞服)。
主治:虚劳血虚之再生障碍性贫血,属脾肾两虚,阴阳气血亏乏者。
方解:再障多属中医虚劳和血证范畴。其发病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尤以脾、肾两脏为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化血;脾肾虚损,则气血化生无源,精血化生乏能,则见贫血等一系列征候,故多从温补脾肾治疗,本方则着眼于脾肾之阴阳气血。方以红参,棉花根,白术,炙甘草,陈皮益气健脾,山茱萸,补骨脂,鹿角,生地补肾助阳,生精填髓。因本方偏于温补,故阴虚内热较著及有出血和感染者忌服。
加减法:阴虚血亏较重者可选加当归、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等。(杜怀棠主编.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60~261)
5.刘氏益气补血汤治疗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刘济群)
组成:太子参30~60g,黄芪30~60g,茯苓30~60g,白术15~30g,怀山药15~30g,炙甘草10~15g,何首乌15~30g,当归15~30g,枸杞子15~30g,阿胶15~30g(烊化),五味子10~15g,桑椹子15~30g,九香虫10~15g。
主治:虚劳血虚之再生障碍性贫血,证属气血两虚型,症见头晕,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质淡,脉虚数或细弱或结代者。
方解: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红骨髓显著减少,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病症。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大多属于中医虚劳和血证之范畴。本方取归脾汤之意,结合长期临床经验拟定,方以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茯苓等益气以生血,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何首乌、枸杞子、阿胶、桑椹子、五味子等滋肝肾,养阴血;九香虫理气止痛,温中壮阳。全方旨在益气补血,故以益气补血汤命名,应用于上述病症。
加减法:若出血或皮肤紫斑者加旱莲草、白茅根、槐花、地榆、大黄、仙鹤草以凉血止血;若发热、咽痛、咳嗽、舌红苔黄者加芦根、生石膏、杏仁、金银花、连翘、黄芩、鱼腥草等清泄肺热,利咽止咳;如阴虚潮热者加生地黄、麦门冬、沙参、知母、地骨皮等滋阴清热;肾虚者加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等补肾济阳。在服用本方时须禁房事,节劳养神,忌食油煎炙烤之品和一切燥热之品。(杨思澍主编.中国现代名医验方荟海.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64)
6.解毒补托汤治疗虚劳血虚(慢性再障)(刘大同)
组成:黄芪30g,白花蛇舌草30g,女贞子30g,虎杖25g,党参25g,旱莲草25g,连翘25g,当归20g,丹参20g,柴胡15g,葛根15g,陈皮15g。
主治:热毒内陷,骨髓枯竭,血生乏源,气阴两伤型慢性再障。
方解:再障的主要病因乃为热毒,系热毒内陷,灼血阻络,伤精耗髓,致精髓枯竭,血生乏源。故方中以白花蛇舌草、虎杖、连翘等清热解毒,力挫热毒燔灼营血之势;柴胡、葛根以托举入髓之热毒外出,达攘外安内之功;黄芪、党参补耗散之气,助托毒之力;女贞子、旱莲草填精益髓,以补耗损之阴血;当归、丹参化髓道之瘀;陈皮健脾行气,以运中焦斡旋之地,疏散凉药、补药之壅滞。诸药和合,共奏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托邪外出之功。
加减法:阴虚重者加何首乌、生地黄、阿胶;阳虚重者加菟丝子、桂枝、鹿角胶;气虚重者加太子参、黄精、白术;血瘀重者加莪术、桃仁、红花;高热者加石膏、知母、大青叶;低热者加白薇、银柴胡、地骨皮;出血重者加仙鹤草、茜草、白茅根。
本方长期服用,不见病人高热、出血之症状复起,实见血象稳步上升之良效,诚为毒出髓健,精旺血生之结果。(刘大同,郭京丽,王冠军,等.解毒补托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74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4,(5):18~20)
7.大菟丝子饮
组成:菟丝子、女贞子、枹杞子、制首乌、熟地黄、山萸肉、旱莲草、桑椹子、补骨脂、肉苁蓉。
功效:滋阴补血,益精养血。
方解:根据肾主骨生髓造血理论,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补肾比补血、补脾疗效好。方中女贞子、旱莲草、枹杞子、首乌、熟地黄、山萸肉、旱莲草、桑椹子滋补肾阴,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等壮肾阳。
诸药相合,避免了阴盛碍阳,阳盛伤阴之弊,使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统,阴阳互根,共奏补肾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虚型,适应证较广泛,肾阴虚及肾阳虚皆可用,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其他肾虚患者亦可用。(周霭详,庄杰盾,邓成珊,等.大菟丝子饮为主补益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69例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华血液学杂志,1986,7(8):492)
8.补肾泻肝方
组成:熟地、生地、首乌、当归、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虎杖根、水牛角、丹皮、黄连、大青叶、女贞子、怀山药、白术、苏梗。
功效:补肾生血,滋阴助阳,泻肝凉血,清泄瘀热。
主治:心慌气短,乏力头晕,并有手足心热,盗汗自汗,怕冷,口渴不思饮,纳呆便溏,心烦易怒,舌淡苔白,脉细数。
方解:熟地黄滋肾为君。"精血同源"血为真阴所化,故配合首乌、当归养精生髓,化气生血;女贞子、生地黄补肾抑肝为佐。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取巴戟天、补骨脂、仙灵脾温补肾阳,化生精髓,以促生血;合用虎杖补中寓泻,以泻瘀热;因肝火失制,热伏阴血,内耗精气,故配合黄连、丹皮、水牛角、大青叶泻肝凉血,清泄伏热,护生精髓,此泻火即生血之意;因肝木侮土,脾失健运,怀山药、白术扶脾助阳,以辅气血之化源;苏梗降逆制火,调和肝脾。全方共奏补肾生血、滋阴助阳、泻肝凉血、清泄瘀热之功。
临床应用:用于阴阳两虚型兼肝旺侮脾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黄振翘,黄韬,周永明,等.补肾泻肝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4(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