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3/30
- 帖子
- 195
- 获得点赞
- 7
- 声望
- 0
- 年龄
- 36
颈肩痛主要痛点在肩关节周围,故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凝肩、漏肩风或冻结肩。其主要症状为颈肩持续疼痛,患侧上肢抬高、旋转、前后摆动受限,遇风遇冷感觉有沉重隐痛。该病多见于50 岁左右的中年人,故又称“五十肩。病情迁延日久,不易治疗。故将历代名医大家治疗方法或有效方剂摘录如下:
一、指迷茯苓丸治疗肩周炎历代应用极广
指迷茯苓丸出自《全生指迷方》,有姜半夏二两、茯苓一两、枳壳五钱、风化硝二钱半组成。将上药共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主治中脘停痰,臂痛难举,或肩背酸痛,脉沉细,及产后作喘、四肢浮肿。
历代医家应用极广,《医学心悟》中说“肩背痛,古人主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痰饮随风走入经络而肩背肿痛治无不效。”《医方集解》说“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燥湿,茯苓渗水,枳壳行气,风化硝软坚(去坚痰),生姜制半夏之毒而祛痰,使痰气痛而臂痛自止矣。”又说“喻嘉言曰:痰药虽多,此方甚效,流入四肢,令人肩臂酸痛,两手疲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张聿青医案》在治疗肩臂背痛时也经常使用。
二、朱丹溪治疗臂痛的经验
《金匮钩玄.痛风》治臂痛。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茯苓五分 苍术一钱半 威灵仙三分 酒黄芩一钱 白术一钱 甘草少许,炒 南星一钱 香附一钱
三、熊继柏教授治疗气血瘀滞证型痹证的经验
熊继柏教授治疗根据痹证"久病入络"、"病久必瘀"的特点,采用黄芪虫藤饮治疗气血瘀滞证型的痹证,每获良效。黄芪虫藤饮由黄芪、全蝎、地龙、僵蚕、蜈蚣(去头足)、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或可用勾藤、忍冬藤)、甘草所组成。主治痹证日久,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之证。症见痹证日久不愈,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舌紫或暗红、舌边有瘀点,脉细或弦。因“久病必虚”、“气为血之帅”,故方中重用黄芪,取“气行则血行”之义。虫类药搜风剔络,善深入经隧驱邪外出,方中全蝎、地龙、僵蚕、蜈蚣等虫类药物,善走窜通达,均可搜风通络止痛。其中地龙通络、清热,适于痹证肢节不利之兼热者;全蝎尤善通络,治顽痹疼痛颇佳;蜈蚣力猛,善走窜通痹,其止痛之力较好;僵蚕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可兼治痰瘀交阻于络。藤类药则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鸡血藤行血养血,舒筋活络,“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海风藤“行经络,和血脉”,有祛风除湿通络功效;络石苦寒燥湿,祛风通络,“专于舒筋络”。再加甘草调和诸药且解药中之毒。各药配伍,共成益气、活血、通络之剂。
四、李可老中医治疗肩凝重症的经验
灵石成都酒家老板马天保,54岁,1999年5月因肩臂痛求治。其症:右肩臂剧痛,手不能抬举、后展年半,百治不效。境遇不顺,近年发胖。近来受凉加重,抬肩痛如撕裂,自己不能穿衣,苦不堪言。
本病又名“五十肩症”,属老年性、退行性病变,颇难治。唯《傅山男女科》载一方,有捷效。傅山先生论曰:“肩臂痛,手经病,肝气郁。平肝散风,去痰通络为治”,方为:
当归、白芍各90克,陈皮、柴胡各15克,羌活、秦艽、白芥子(炒研)、半夏各9克,附子3克。
煎服法:水6碗,煎3沸,取汁1碗,入黄酒服之,一醉而愈。
细玩先生之意,大略肩臂乃于少阳、于阳明二经所过。肝气郁则本来克土,脾主四肢,脾气虚则痰湿内生,流于关节,故肢体为病。加之,五十岁后气血渐衰,复加风霜雨露外袭,日久,乃成本病。余师先生意,原方加生芪120克益气运血,加桂枝尖15克载药直达病所。加止痉散(全虫3克、蜈蚣4条)研粉冲服入络搜剔,更加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经。患者海量,令水与黄酒各半煎之,热服取汁,以开表闭,逐寒凝,3剂。
6月13日遇于街头,据云:服第一剂后得微汗,当夜安然入睡,次日顿觉大为松动,数月来开始穿衣不需人助。不料,服第2剂后,竟暴泻粘稠便10余次,而臂痛亦减轻十之八九。因畏泻,剩一剂未服。10月9日又遇于分店,据云服后又腹痛作泻5~6次,右肩上举、后展已如常人。
考致泻之由,一是当归富含油质,大剂量难免滑肠;二是温药消溶痰湿,由大便而去。
煎服法未遵先生法度,药量大,3沸难以充分溶解有效成份。故改为冷水浸泡l小时,急火煮沸半小时,对入黄酒,2次热服。
因尊重原作者故改动较小,仅作学习参考!
一、指迷茯苓丸治疗肩周炎历代应用极广
指迷茯苓丸出自《全生指迷方》,有姜半夏二两、茯苓一两、枳壳五钱、风化硝二钱半组成。将上药共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姜汤送下。主治中脘停痰,臂痛难举,或肩背酸痛,脉沉细,及产后作喘、四肢浮肿。
历代医家应用极广,《医学心悟》中说“肩背痛,古人主以茯苓丸,谓痰饮为患也痰饮随风走入经络而肩背肿痛治无不效。”《医方集解》说“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燥湿,茯苓渗水,枳壳行气,风化硝软坚(去坚痰),生姜制半夏之毒而祛痰,使痰气痛而臂痛自止矣。”又说“喻嘉言曰:痰药虽多,此方甚效,流入四肢,令人肩臂酸痛,两手疲软,误以为风,则非其治”。《张聿青医案》在治疗肩臂背痛时也经常使用。
二、朱丹溪治疗臂痛的经验
《金匮钩玄.痛风》治臂痛。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茯苓五分 苍术一钱半 威灵仙三分 酒黄芩一钱 白术一钱 甘草少许,炒 南星一钱 香附一钱
三、熊继柏教授治疗气血瘀滞证型痹证的经验
熊继柏教授治疗根据痹证"久病入络"、"病久必瘀"的特点,采用黄芪虫藤饮治疗气血瘀滞证型的痹证,每获良效。黄芪虫藤饮由黄芪、全蝎、地龙、僵蚕、蜈蚣(去头足)、海风藤、鸡血藤、络石藤(或可用勾藤、忍冬藤)、甘草所组成。主治痹证日久,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之证。症见痹证日久不愈,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舌紫或暗红、舌边有瘀点,脉细或弦。因“久病必虚”、“气为血之帅”,故方中重用黄芪,取“气行则血行”之义。虫类药搜风剔络,善深入经隧驱邪外出,方中全蝎、地龙、僵蚕、蜈蚣等虫类药物,善走窜通达,均可搜风通络止痛。其中地龙通络、清热,适于痹证肢节不利之兼热者;全蝎尤善通络,治顽痹疼痛颇佳;蜈蚣力猛,善走窜通痹,其止痛之力较好;僵蚕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可兼治痰瘀交阻于络。藤类药则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鸡血藤行血养血,舒筋活络,“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海风藤“行经络,和血脉”,有祛风除湿通络功效;络石苦寒燥湿,祛风通络,“专于舒筋络”。再加甘草调和诸药且解药中之毒。各药配伍,共成益气、活血、通络之剂。
四、李可老中医治疗肩凝重症的经验
灵石成都酒家老板马天保,54岁,1999年5月因肩臂痛求治。其症:右肩臂剧痛,手不能抬举、后展年半,百治不效。境遇不顺,近年发胖。近来受凉加重,抬肩痛如撕裂,自己不能穿衣,苦不堪言。
本病又名“五十肩症”,属老年性、退行性病变,颇难治。唯《傅山男女科》载一方,有捷效。傅山先生论曰:“肩臂痛,手经病,肝气郁。平肝散风,去痰通络为治”,方为:
当归、白芍各90克,陈皮、柴胡各15克,羌活、秦艽、白芥子(炒研)、半夏各9克,附子3克。
煎服法:水6碗,煎3沸,取汁1碗,入黄酒服之,一醉而愈。
细玩先生之意,大略肩臂乃于少阳、于阳明二经所过。肝气郁则本来克土,脾主四肢,脾气虚则痰湿内生,流于关节,故肢体为病。加之,五十岁后气血渐衰,复加风霜雨露外袭,日久,乃成本病。余师先生意,原方加生芪120克益气运血,加桂枝尖15克载药直达病所。加止痉散(全虫3克、蜈蚣4条)研粉冲服入络搜剔,更加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经。患者海量,令水与黄酒各半煎之,热服取汁,以开表闭,逐寒凝,3剂。
6月13日遇于街头,据云:服第一剂后得微汗,当夜安然入睡,次日顿觉大为松动,数月来开始穿衣不需人助。不料,服第2剂后,竟暴泻粘稠便10余次,而臂痛亦减轻十之八九。因畏泻,剩一剂未服。10月9日又遇于分店,据云服后又腹痛作泻5~6次,右肩上举、后展已如常人。
考致泻之由,一是当归富含油质,大剂量难免滑肠;二是温药消溶痰湿,由大便而去。
煎服法未遵先生法度,药量大,3沸难以充分溶解有效成份。故改为冷水浸泡l小时,急火煮沸半小时,对入黄酒,2次热服。
因尊重原作者故改动较小,仅作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