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我写的五行干支脏腑应象篇,专博来一笑。

活人活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08
帖子
1194
获得点赞
34
声望
38
五行干支应象脏腑篇

甲,胆也,阳木。在人身属腑,其传也,自乙而变化出,如树枝干,乙木成材变化作甲,人身以胆象之,其液色青,属木,其象甲,自肝出,传于胆府,入谷道,应甲象。甲,阳木也,生居上而性喜下,五行之理,自府出而下谷道,入小肠,小肠者,丙火也,以甲木下降而生丙火,五行相生之顺义,其入小肠也,克消因摄食而入之后天谷精,五谷者,土也,甲克土中之戊以消粗化精为己,小肠者,丙火温化,水谷精微上蒸,精微上奉,赖丙温化,甲为其母,助丙生化。胆液下行,入于大肠,甲入大肠,是为囚绝,五行甲绝于申,是以见庚则败,故胆液甲木行至庚地,其迹已消,其效几无,为往亡也,前时于丙火之地以为其子泄耗亡尽,若非子病,甲难入庚地也。



(写得不理想,用字意思欠准确表达,待改)


未写
丁,戊,己,,,辛篇未下笔。。
壬,癸,已稿,欠理想。
 
哎?甲对的不是肉么?胆应该归乙吧?
 
全都是自学的; 说:
全都是自学的 发表于 2015-8-19 23:43
哎?甲对的不是肉么?胆应该归乙吧?

先来笑一笑,不笑不足为道。你说甲对肉,胆归乙,没错。但你总得投其所好,顺其性情,因而所为,否则内经就不必搞那么麻烦,你悟性高可以甲对肉,但人要分好几档,下根之人你要他甲对肉一定吼死你。甲对胆,乙对肝,古人既然发明了这样的表达式,现成的,省心省时间,拿来主义就是。
 
活人活; 说:
活人活 发表于 2015-8-20 06:00
先来笑一笑,不笑不足为道。你说甲对肉,胆归乙,没错。但你总得投其所好,顺其性情,因而所为,否则内经

这个这个俺就是看到和我理解不一样,来问问您老人家是怎么理解的,没别的意思哦。出门在外,火车上坐等高见。喷子和口水已经准备好了,楼主你快点写。
 
全都是自学的; 说:
全都是自学的 发表于 2015-8-20 09:12
这个这个俺就是看到和我理解不一样,来问问您老人家是怎么理解的,没别的意思哦。出门在外,火车上

你不怕我把你吹坏?看好了,最后发一篇乙篇,余下的不写了。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8-22 07:17 编辑

乙 乙,肝也,阴木。在身居脏,其传也,应甲所求,如枝长叶也,又如苗,人身有两叶而象之。其寄血道,受精血所养,运血中之精上荣丁火,血中精阴者,所象于癸,五谷之精归癸肾也,后天水谷之精为阴,内有五行之质精微,合肺气汇综,充于血脉,养五脏,余者藏精于肾为真癸,后天阴精出于饮食,汇综于肺,宣于皮毛,其浊者,养发肤,其清者,归太阳以变化作癸露,此阴精自肺辛出而变化癸水也,癸如雨下,入地化壬而归膀胱,其未入下焦化壬时,感浊变化,清浊不分,得中焦以泌别,所谓中焦如枢也。血入于肝,肝象乙而内孕藏甲(胆液象甲,未成前出于肝,其象谓乙),乙藏之内,血之浊、毒得甲木相克以解,血之精华得乙木化生而愈清,然亦忌甲之太过,入血脉而逆传于心,甲木过旺而丁化丙象,甲入血脉,脉由心主,相火相随,上于舌窍,受其苦味,苦者,少阳相火之味也,经云火味苦,言相火之过也,盖口苦根源,实责于甲木之逆,甲木之逆,丁亦化丙。乙木之性,专克消己土,已土者,太阴湿土也,临未谓燥,燥其过者化毒,临丑谓湿,湿其过者谓浊,湿之根源,在失其位,长夏土王,本居在未。己失位,化浊与毒,乙木阴柔,不畏土燥,柔能克刚,阴能制阳,庚金不惧,尤怕土湿,是以乙从午中生而在丑中衰也,此前人宣示五行之义理,未尝不合其象也。
 
那个那个能把筋爪眼等也分个甲乙不。毕竟这些病也多。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8-21 06:48 编辑

之合筋,其荣爪”。“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两句出于《内经》,五味中,辛味属金,细致再分,辛味属辛金,似辛而腥之味则属庚金。筋属木,内经将之归属乙木,如“青当肝”,“青当筋”。那么以此取象,甲木应属节:“诸筋者皆属节。”“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言金多则伤木气。(这里可以举一反三,筋急,最著名的药方是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二味药治筋急病,为什么芍药要配甘草,土甘缓是一种理解,换另一个角度以阴阳平行来看,金味辛,多食则金多,金旺,一行偏胜,旺则先克木,次则泄耗母,后则劳伤火,属五行生克传化规律所现现象之先后通则。辛金旺,则乙木伤,己土亦受累,此五行生克理法通则,即规律,金旺则两伤,伤木,伤土,再严重的,还要伤火,制方用两补,补酸,补甘,五行上就叫补木补土,此属救急制方法,直入主题,严重时可能要兼顾到阴血,因心主血脉,血归火象,如伤寒论治风邪入厥阴的痉病是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当归用到四两,方中最重。缓法可能又要兼顾多金旺水相,金旺火衰,及体内五行偏差不一,下药混杂等一系列问题。)
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同象而不同用,言其气象变化不同而形式多样,一象多变,亦必有形相相配。象学利用的是同气相应,同气相求等天人合一一类的规律现象,肝色青,自然界药物有色青入肝,木味酸,制中药时,有要醋炒的方法,又有治肝中药,如白芍,味酸入肝,又有用根,用茎,用须等四气五味及用形用象的方法,其实就是应用了阴阳五行的象学思维及宇宙一些天人合一规律,五行细分到十天干、十二地支,再后就是六十甲子,以后再也没有无限度地去细化,在六十甲子后还有一个用时间组合的四柱分法,即年月日时的微分法, 可惜这类微分法古人仅应用在研究穷通寿夭一类命运的实践中,没有能将它引入人体作微观细分法,尽管言命运之术已完备,然言人体这方面属空白,仅有内经有片言只语作规范。
结语:阴阳五行的象学思维对指导中医实践影响甚大。
 
全都是自学的; 说:
全都是自学的 发表于 2015-8-20 21:17
那个那个能把筋爪眼等也分个甲乙不。毕竟这些病也多。

上学顺利了吧,报到后不忘回来吹吹,学校教不坏你来这里我会教坏你。
 
活人活; 说:
活人活 发表于 2015-8-22 06:53
上学顺利了吧,报到后不忘回来吹吹,学校教不坏你来这里我会教坏你。

饿9月多才报道呢,听说是为了省事要半军事化管理,悲催了我已经接触很多中医药大学学生和老师和毕业生了,已然确定进去了必须装好一名合格的傻白弱,不然就巴黎圣母院了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8-23 07:35 编辑

丙,小肠也,阳火。在身属腑,其传也,自中宫戊土而入,承甲木之母,受接胆液,象木生火之传也。其经络自手少阴心经接入,下络于小肠也。夫五行之性,阴居上而阳向下,乾坤颠倒,地上天下卦名曰泰,心以丁阴象而居胸上,小肠以丙阳象而寄于腹下,此阴阳互藏也,上阳而藏阴,下阴而寄阳,阴极阳生,阳极阴生,本自然之理。其后天传化,受戊土而接甲木,名曰受盛,上受戊土下传之水谷食饮及甲木下行之胆液,于此中消化与吸收,受而盛也。土含四象之气,食物之谷精能充养五脏六腑,然土非甲不能化,非酸不能消,盖酸属木,甲乙为其象,酸虽出于胃而非土象,酸小者,乙木之味,以戊土忌阳木不畏阴木故,是以戊胃可受微酸,然假若犯病,戊虚而木强,戊土不受其酸也,盖戊虚则形如己土,酸强亦状如甲木,土不胜木力也。丙火烈炎,性阳而求阴,壬水见之,互为冲和,是以小肠膀胱相通互表里(太阳,象丙也,手太阳小肠经象丙为主,足太阳膀胱经象壬相从,水火互济),小肠经接膀胱经也,手足太阳交通。丙火见戊而燥愈燥,勾陈失位,贱若糟粕,是以六腑为阳,性反求下,夫五行未成,则顺其本性以求成,及至生成,则五阳皆以降为求,五阴皆喜升作乐,是以君子谦下,而小人攀上,此自然物性,脏腑莫不如是。己土得丙火,以小人而得志,塍蛇无足而飞天,己土者谷食之精微者也,入小肠得丙火之助,离丑方,入未位,出下北,上南天,化黔黄之气,为四象之母,化坤德也。
 
我的疑问一,药物的五行属性,如桂属木,是否与经络中的肝胆相符?疑问二,桂味辛,是属金还是木?如属木,是甲还是乙?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8-23 21:35 编辑

还是木?如属木,

我的疑问一,药物的五行属性,如桂属木,是否与经络中的肝胆相符?疑问二,桂味辛,是属金还是木?如属木,是甲还是乙?
--桂,药书如下记载:
【性味】 辛、甘,温。

【归经】 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我的解释可能与一些药书上有出入,仅当一笑。按次序来辨别 1形:樟科中等大乔木,中药材桂枝是肉桂的干燥嫩枝,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黑褐色,有纵向细条纹,略被短柔毛,当年生枝条多少四棱形,黄褐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灰黄色短绒毛。以形辨,有甲木特征,直纹属木,横纹属金,一般的植物符合该类型几乎都有相类似的功效(现在用分科,其实同科的植物有很多功用是近类的,但因个体差别也还含其他特性,用五行的五分法要省去很多麻烦),还要兼顾其它生长特征,如肉桂喜温暖气候,适生于亚热带地区无霜的环境,肉桂喜湿润,忌积水,要求雨量充沛,相对湿度70%,以上说明了它符合甲木的特性,甲木向阳,乙木喜阴,如果是乙木要长在遮阳点的地方,甲木的喜湿跟乙木的喜湿不一样,乙木不忌积水,甲木则忌积水,因为积水属癸水,流动的水象壬水,甲木喜壬水,不喜癸水,甲木见癸水易腐,这是五行规律特征。为什么定它属木,植物喜水是木的特性,水生木,如果植物长在干旱高地,不需要多少水份可以生长的如松,这类属金象为主,这类针形叶,本身是金象,金象必然有金的征候,与风有关的作用,比如袪风除湿,金特性还有消肿解毒等,要看整枝植物来区分功效大小,如松针可以作消肿袪风湿用。桂的叶是互生,互生属阳,对生属阴,叶近披针,说明它还藏有金象一些特性还能对金象产生作用,如归经到肺大肠等,,,这要解释很多东西,略,
2.色象,青属木,植物都要青,这个在很多时候要以它的花、果等来定,叶也可以分,如青中带苍,青中带绿,青中带红,等等,可能里面就含着某个五行,但一定要统一在它的某一个收成生长期内定。如夏天开花的,则在夏天定,春天长叶的要在春天定,不要等到秋天叶黄了。
3.气,4味。辛,甘。辛,五行属肺金的味,肺主气,肝主血,辛能散气,甲木性温(温是阳气的特性),带辛味的甲木能温阳散气,甘是己土的味,脾主肌,如果按主次,这合起来用机械的文字表述就是,有温而上行的甲木之气(主),兼了辛散的金气(次),要向脾归象的肌表(次)发散。
回到问题找答案:
桂属木,(这个分法一定要与辅行诀的分法区分开,内经与辅行诀药性侧重点不同,其实是体用角度问题。)归象属甲木为主,(五行形迹互含,植物不可能是只有一种五行特性,这样的植物很少,)辅有金象,土象,它的归经,是以它含象的成份而来,如辛归肺经,它可以用来宣肺发汗,如甲木归少阳经,它有表理互通,一定的份量后,它能通三焦,能入厥阴肝,它的温性,本身是少阳之气,属相火,即丙火,可以宣壬水,药书将它归在膀胱经也是有道理的,归厥阴是有道理,不应写成归心,归心不大恰当,尽管手厥阴是心包,阳气壮心火,,但它是先表达在足厥阴为主,看它在伤寒厥阴篇的作用就应当清楚。因为它是以上面两个特征为主,一点的甘味,根本归不到土脏去(除非一定的方和量,如小建中汤),单味药甘性会被前两种药性发散往太阳经属脾土所统管的肌中,仲景先生讲桂枝汤为解肌用,与它主药的本性也有一定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8-24 07:22 编辑

内经,伤寒,本是一宗,五行,六气实属一体,,里面理法已完备,如根,如典,废了它,歪曲宏改,就如砍了中医的根,这不仅是文化侵略,是改换基因,倚寄魔道的,献出灵魂的无知愚蠢,家中宝法不会用,贵价乞求速死法。诗曰:
福祸无门人自招,
大道深广奸诈生,
圣心慈悯传法道,
众生愚顽难教化,
六根不净业来缠,
索命元君贴随身,
乱宏改典毁法宝,
教得医人无处寻,
根苗花果瞧清楚,
莫在果中梦思思,
肯把心力植入根,
悉心护苗终结果。
 
比较正统的道家阴阳之学。老哥要多写写哦。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5-8-25 18:20 编辑

这些东西,胸中了了,笔下难言,且文字功底浅,离当年玉楸子的见识差十万八千里,也罢,趁你跑进来,把己篇捅了出来,记得给我更正五行法理上错误的地方。

己篇

己,脾也,阴土。在身属脏,其传也,与戊相并,开气路之户,谷精入肺汇宗,以化血源之所司也,是以脾统血。其经络接胃经,出心经。夫中焦二脏,分左右而成枢(经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枢,下焦如渎),统司气血也,是以肝右生,藏血而司气,最忌气郁;脾左寄,司精而统血,最怕精败,谷精败亡,痰因食生,阻塞气路,久久化浊,挟热成脓,皆己土之亡败变化也。己土者,后天之母,为先天所生,太极之内,先天一气盘中结,分化阴阳,产出四象,土为后聚而居中气左右,五行随中气布施,万物化生。今人知后天中气布施,化阴阳戊己而分四象,不知五行之初,先天元气渺冥,无始无际,似无实有,及至质成,聚而向中,先别轻重,分作阴阳,以为天地,次以阴阳各自先后分化,以阳极阴生,天一生水,次以阴极阳生,地二生火,次以阴中育阳,天三生木,后以阳中育阴,地四生金,四象生成,随轻重而寄结向中,结聚之后,四象偏离,土气近中,土成结于最后,与中气为伴,其数五。是以中气之内,得土多而四象少,缘因中气乃后天之君,引领聚质,土气最重,结其中,四象轻清,本来无结,杂以土气相藏,分布四周。太极图中,天布十干,五行各有二,戊己居中央,此其气也。地布十二支,土多二支,各拘四象以布方圆,中央为天心道根也,五行随转,不离其中。是以脾司谷精,中气为其母,谷精败亡,中气必陷,仲景治中之法有理中丸也,人参一味补中气之陷,白术理湿化痰,使谷精不败,干姜除寒,盖气路忌寒,血尤怕燥,甘草轻清补中除燥也。心中无道,举手徬徨,法从道生,可以御病,变化无穷,总有一缕相牵,药无内外,不分古今,唯能神妙其用为至道也。

有诗证曰:

杂说纷纭障耳目,
巧言丽笔改圣典,
不识廉耻自欺心,
美其名曰为创新,
阴阳未识自矛盾,
五行不分耍聪明,
言必失道自封圣,
语不怪异不罢休,
强揉怪论混一糊,
泥浆七彩抹满脑,
不知圣言言合道,
玄机洞彻理通天,
无破无绽号真理,
纵是贤人亦得理,
理理合道如禅机,
那知世人投机巧,
一糊泥浆搅又搅,
搅拌泥浆又混水,
混来混去混耳目,
混得水来可摸鱼。
 
写东西花心力啊,特别这些东西,胸中了了,笔下难言,且文字功底浅,离当年玉楸子的见识差十万八千里,

免误人子弟,此贴于此封笔,留诗结尾,咱赶脚梦游去也,,,,,,
 
可惜呀,继续继续。误人子弟滴太多了,咱写写聊聊,别人能得几分,在个人。好东西,就需要分享滴噻。
 
俺对【数】的东西很不敏感,河图洛书,俺实在是学不透。九宫八卦也是混混沌沌。呵呵,木法子。所以在涉及术数、运气之类的,都是俺的大弱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