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冯世纶医案精选——咳嗽

余泽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2/31
帖子
1226
获得点赞
46
声望
48
第六节、咳嗽
案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宋某,男,59岁,2007年1月15日初诊。
感冒后咳嗽、口苦、咽干,胸满闷,咯黄痰,口服板蓝根冲剂、急支糖浆及各种抗生素等,但疗效不明显,大便已经3日未行。舌白腻厚,脉弦细略数。
舌白腻厚,胃内有浊气之明证。此少阳欲变阳明也。与小柴胡加芒硝汤法:
柴胡24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5克,芒硝12克(分冲),桔梗10克。
二诊,上药服一煎,大便即通畅,服完一剂,胸满闷、口苦等显减,咳嗽也减少,唯下肢略乏力,苔白根略腻,脉象弦细。
仍在少阳。见下肢乏力,于是加白术、陈皮既可化痰,又可益气。与前方加减:
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0克,生石膏45克,陈皮30克,白术15克,莱菔子10克,桔梗10克。
结果:又服两剂,诸证皆平。
按:咳嗽一症,临床最为复杂。一些医家往往惯用麻、杏、桑、贝等止咳化痰的套药,但收效者甚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从治疗过程来看,柴胡这味药的剂量随着病症的变化是较大,这也是值得我们临床医生推敲的。
读后感悟:感冒咳嗽伴见口苦咽干、胸满、咯黄痰,脉弦,为少阳病小柴胡汤证;大便3日未行,苔白厚腻,脉数,是少阳邪将入里,欲转阳明。用柴胡加芒硝汤和解少阳,缓泄阳明;桔梗化痰止咳。二诊是药后病好转,随证用药。好案!
案2、支气管炎
金某,男,34岁,1984年10月5日就诊。
咳嗽、咳痰两月余。患者两月前往新疆旅途后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咳痰等症,就诊于某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西药退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热退,但遗留有咳嗽症状。前医予清热宣肺药数十剂,甚则一天服2剂亦不效,后慕名而找冯老诊治。
症见:咳嗽、咳痰,痰色白,咽中干,不欲饮,恶寒无汗,鼻塞、头痛,精神差,全身疲乏无力,躺在床上,不想移动,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
该患者病至两月余,虽然有咳嗽、咳痰,但仍有鼻塞、头痛、恶寒、无汗等表证。故首先判定患者的病位在表。而其病性,根据《伤寒论》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分析,该患者无发热、烦躁、口渴等阳性证,而仅有恶寒精神差、全身疲乏无力等阴性证,又见口干不欲饮,故辨证为少阴病挟饮。予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6g,附子6g,细辛6g。1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完第一煎半小时,觉心跳剧烈,后全身微汗出而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服完药后,出现了一时的心跳剧烈之症,此是胡希恕先生反复讲到的服药瞑眩状态。瞑眩是久病不愈服药后发生效验的反应,看似惊人,少时即好,而且所患之病必随之而愈。故《尚书?说命》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读后感悟:感冒而见咳嗽、咳痰,痰色白,咽干不欲饮,为寒饮上逆;(无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神倦乏力(但欲寐),舌淡苔白腻,脉沉弦,为少阴伤寒。按我辈常规分析:本案属少阴伤寒夹太阴寒饮上逆,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解少阴伤寒,半夏厚朴汤散太阴寒饮。冯老却弃太阴寒饮于不顾,单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直解少阴伤寒,一汗而感冒、咳嗽均解。分析其高明之处在于饮邪之起是因于少阴阳虚感寒,寒起饮聚。治疗只须直散少阴寒邪,少阴伤寒主症一解,寒邪去则饮邪自散也。
案3、支气管炎
段某,男,5岁。2004年12月2日就诊。
家长告知患儿自2001年春季患感冒之后,每逢冬春季节较易感冒,咳嗽难愈,近日又感冒,咳嗽、鼻流清涕、时喘,服用阿莫西林、琥乙红霉素等抗菌药,效果均不佳。尤其服用琥乙红霉素后,呕吐,停药后,呕吐渐止,但仍咳,时喘,吐白痰,汗出恶风,苔白,脉弱。
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
患者素有咳喘之痰,而病为太阳表虚证,《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当桂枝汤原方加厚朴、杏子宣降肺气止咳定喘。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杏仁10g,厚朴10g,生姜10g,大枣4枚。
结果:上方每剂服用一天半,连服三剂后,咳喘减轻,又继服六剂,诸症消失。
若病在表(太阳),属太阳夹饮。与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是降逆化痰的代表方,临床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咽痒、咳逆、胸满疗效十分显著。
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2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苏子10克,桔梗10克,炙枇杷叶10克,浙贝母10克,诃子肉6克,牛蒡子10克。
二诊,三剂后,头痛已,仍有咽痒,咳嗽,但痰不多。
乃表解里未和,与半夏厚朴汤法调理:
半夏厚朴汤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的代表方。
清半夏15克,厚朴10克,苏子10克,茯苓12克,生姜18克,射干10克,诃子肉6克,远志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炙枇杷叶10克,桔梗10克。
按:病邪初感,以在表的机会为多,但兼夹变证尤多,故仲景原书谆谆告戒,反复辨证。本例属外邪夹饮,所以必须在解表的同时兼化其饮,如书中五苓散、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皆是此类,临床需留意。
读后感悟:分析此案应是两个医案,一案是太阳表虚兼宿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一诊而愈。二案是太阳表虚兼太阴寒饮,无头无案,无端冒出一张处方,即桂枝汤去枣合半夏厚朴汤加杏仁、桔梗、杷叶、贝母、诃子、牛子,视其方义应为太阳表虚证兼喉痒咳嗽,痰量不多,咽喉不利,微带音哑。可能是收集者抄写医案是将一诊案例抄丢了。
 
读后感就让人有获!
 
学习了,谢谢余老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