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试论艾滋病和乙肝病理机制

寒心冰血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7/15
帖子
172
获得点赞
1
声望
18
本帖最后由 寒心冰血 于 2015-6-27 09:42 编辑

艾滋病和乙肝有共性也有区别。
共性:都是微小病毒,具有移动性,都具有生命性。传染方式接近。都损伤免疫系统。
区别:乙肝作用于肝脏,艾滋病专攻骨髓系统的cd4细胞,或者说攻击肾膀胱系统。乙肝病毒比艾滋病毒大。


寒心认为:1.乙肝病就是《易经》第十八卦 山风蛊 艮上巽下 。
搜索百度蛊,则有很多解释:蛊,病名。
①泛指由虫毒结聚,络脉瘀滞而致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参见虫臌条。
②少腹热痛,溺白浊的病证。《素问·玉机真藏论》:“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
③指房事过度成疾。见《左传·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蛊。”“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在《周易》,妇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④古代用毒虫所制的一种毒药。《诸病源候论·蛊毒候》:“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

2.艾滋病则是第十二卦 地天否 乾上坤下 。
《易经》如此注解否之含义。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 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

综合之,寒心认为:

艮为丙火,发展为乾纯阳。纯阳为阳终。
坤为癸水,阴之始,至柔之卦。乾变坤。而坤又发展为巽。巽为风。


从《易经》卦看得知:坤在上,乾在下,为天地交。巽在上艮在下,为风山渐。也就是说,阴在上、阳在下,则是天地交。否则为否。

所以,乙肝和艾滋病都是天地否而不交。人之衰败加速也。

乙肝属于艾滋病的前身,艾滋病属于后期。因此,对于天地否而言,艾滋病更加危险。

从卦象可得知:
乙肝和艾滋病都是阴在下,即在里,外为阳,即阳在外。同时是阳衰变发展为阴。
坤和巽为小,坤为至柔,更小。是以为微生物体在里部发展渐进。

换一句话说:这两种病都是内寒外热。逐渐啃食阳体,再聚合硬化自身体。阴来则聚。

由于下为地,为寒。而免疫系统细胞则是寒阳。与病毒外部阳同气,同时与里部阴寒同,是以免疫系统误认为是同类。导致坤巽阴毒消耗里部的震乾(震庚与巽辛为夫妻,乾与坤为夫妻)。


在中医,巽为辛,辛为散。是以辛在外为阴来,在里则阴寒,而制约酸乙木。
坤为咸血水,在外为阴来天地交泰,在里则为寒,而制约肾苦丁火。

咸,为生命之始。在下则寒。在上为来。

是以,咸辛在外为有益,在里则为阴毒。

为便于理解,上传图片以及适当注解。



此图是根据战国末期出土物《清华竹简》易理而得。
图中人体则是《清华简》八卦原图与人体躯干对应图。

乾,甲壬,大明终始(《易经》彖辞);
艮,丙;
坎,戊;
震,庚。

坤,乙癸;
巽,辛;
离,己;
兑,丁。

外表为天,即乾震艮坎为天,其中艮为外,震为里,坎为中。
里为地,即坤巽离兑,其中巽为外,离为中,兑为里。

以坎离为中,则卯辰巳午未申为阳,为上;酉戌亥子丑寅为阴,为下。

是以:图中本位,离巽坤艮,为上,为阳,其中艮为阳中阳,离巽坤为阳中阴。
兑乾震坎为下,为阴,其中乾震坎为阴中阳,兑为阴中阴。

根据传统五行,甲乙为木,丙丁为火,壬癸为水,戊己未土,庚辛为金。

再结合卦象以及五行药物属性,即:

巽为风,坤为至柔,离为起,坎为陷,震为雷、兑为泽、艮为山。以及木酸收敛,咸软,苦坚,辛散、甘缓。


根据《易经》彖辞曰:坤,万物滋生;乾,万物滋始。可知坤道即地道主生死,乾道即天道主长杀。
 

附件

  • 778.7 KB 查看: 68
根据易理,天道顺行,地道逆行原理。则:阳由下而上,即升。是以戌——子——寅——辰——午——申,是逐渐伸的过程。而阴则由上而下,即降。是以未——巳——卯——丑——亥——酉,是由上而下的过程。

所以:坤巽在上,为来;在下则为往。而离兑在下则为来,在上则为往。同理,艮坎在上为来,在下为往;震乾在下为来,在上为往。


由此得知:

艾滋病和乙肝病毒,是坤巽在下,为小来大往。

——————————————————————————————
为何确定艾滋病一定就是上乾下坤(否)或者上艮下坤(剥)呢?

因为:1.艾滋病毒在血液中和体液中能存活,脱离体液则在水中、空气中几分钟则死,而在未干枯的血液和体液则遇到骨髓细胞复活。
2.艾滋病细胞57度则十几分钟杀死,而寒冷70度才失去活力,如果在37度内加上消毒物质则死。
3.艾滋病专供骨髓,骨髓乃肾膀胱主之。咸水在上为巳,在下为亥。亥则是肾之地,肾主骨。

所以,艾滋病毒就是坤咸阴毒在地,生的生命物质。同时,这种物质逆地道行之,与天道运行方向一致,即由里向外出,逐渐以数量到质量改变,就是数量道一定程度,血液不是逆时针方向,而是与气同行顺时针方向,导致血破裂外出。

这种导向物质必定是阳性,即不是艮丙就是乾甲。

同理,乙肝病毒则不是上艮下巽蛊就是上乾下巽姤。
也是因为:
1.乙肝病毒作用于肝脏,或筋膜。
2.乙肝病毒同样是逆转地道运行方向与天道一致。


——————————————————————

因此,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都是根植于艮丙小肠脉或乾甲三焦毛。随着血液流注于根基肝脏和骨髓。病毒细胞结合免疫系统细胞分裂产生新的毒细胞,随着数量增多,免疫细胞损失殆尽,地道反转顺行,血液外出破裂。

为什么说免疫细胞一定是寒阳?

免疫细胞是从肺开始、肾、肝为主,成熟于脾的发展过程。

其中肺功能为免疫细胞之始,骨髓为生成之基,其次是粘膜(肝胆主之),再次是脾脏,达到旺盛。

而肾是丁火,生大一天壬水。天地同构律,即丁火生成的同时释放大一壬寒水。

大一壬,就是髓,膀胱主之。人之中枢神经就是大一壬。骨则是肾主之。
肾主冬,为寒。

壬一主表。为天。

所以天阳壬一就是免疫系统的根基,即寒阳。

同理天九胆粘膜,为冬至。
天七胃酸液,为立春。

是以,所谓免疫系统就是寒阳或寒天主之。杜绝热毒干扰损之。

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就是有阳带动阴毒浸入寒阳领地,而寒阳与寒阴又为夫妻关系。

寒心发帖试论过:

乾甲和坤乙互为夫妻;
乾壬和坤癸互为夫妻;
艮兑丙丁互为夫妻;
震巽艮辛互为夫妻;
坎离戊己互为夫妻。

所以,坤地十咸血癸水与乾天一髓壬水互为夫妇。

是以,免疫系统视为自家人,不会杀死艾滋病毒。

而乙肝病毒也是如此。巽辛金和震庚金互为夫妻,震庚金粘膜不会杀死乙肝病毒,反而相合就是此理。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呢?

首先要把与巽或坤结合的艮或乾玻璃开来。

上贴说过:艾滋病毒不是上乾下坤天地否,就是上艮下坤山地剥。乙肝病毒则不是上艮下巽山风蛊就是上乾下巽天风姤。

艮和乾为阳,为气。
巽和坤为阴,为血。

这两种组合,形成血带气入脏地。

《黄帝内经》说,气入脏则死。

因此,这种结合的物质称之为病毒,害死人也。

是以: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其根不在艮丙小肠脉,就在乾甲三焦毛。

乾为纯阳之气,艮发展为乾。

而乾甲和坤乙为夫妻,因此:对于乙肝病毒和艾滋病毒,如果是乾为主导,则酸温是首先。
乾甲为阳木,为阳气;而坤乙为阴木,为阴血。酸主收,甲主至柔纯净。坤酸和乾甲腥结合为夫妻,则剥离坤或巽。

同理,如果是艮丙主导,则艮和兑是夫妻。那么苦丁是首先。

——————————————————————

同样,还要考虑坤或巽,要让其升,或返还。

热则升,寒则降。

咸和辛在下就是降,返则归位。不返则为毒。

如何使其返?

1.坤为万物滋生,即坤巽主生。乾为万物滋始,即艮乾为长。

2.返,就是遏制其生。巽在下为丑,为春,巽动则春风生。而坤是巽之母。

是以,要扼杀其巽在下之动。

3.酸收苦坚,主藏杀。是以酸苦是推动巽坤返的动力之源。尤其以酸温为上。温则返。

为何地道温则返?

因为地道逆行。

坤癸咸水由上而下是温降寒。

而坤乙木则是由下而上寒升温。

这就是由地道本质决定的。是以:酸苦温使咸辛寒返而升。

或者说酸苦藏杀咸辛生长。
因此:

图中天道顺行,地道逆行是中医的根本大法。

天道绝对不允许逆行入地道,也绝对不允许地道顺行入天道。

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其最终目的就是牵引天道艮乾入地道,又在气的作用下使地道逆转顺行。

之所以为病毒,就是阻碍人正常运行而已。

不仅仅是艾滋病毒、乙肝病毒,所有病毒都是如此,只是毒性程度不同而已。
 
本帖思路绝对是原创,应用和引用请注明作者张延朋。创作来之不易,拿出来分享更是要心怀天下病人!

提一提甘温。

从图中得知,甘主脾。

脾为离在卯。

而:六阴中,坤心咸为阴始,巽心包为阴入,离肺为阴动,兑肾则为阴极生阳,坤乙则阳进阴退,卯离己则是阴绝阳起。

是以:甘温是杀病毒阴性之要药。

同理,申坎戊土为阳绝变阴。是阴病毒的源头。

所以,甘温己土与戊土合为夫妻,互相制衡,很关键。

同时,甘温也是返阴之根基。

是以:补地道之甘温、酸温和苦温,则制约阴毒,使咸辛腻顺地道逆行,藏杀病毒。

请注意:

如果病毒侵扰脉血、毛气和皮毛细,即这三者为病变,则一定是血入气病,称之为阴毒病。
如果病毒侵扰骨髓、筋膜、肉津,即这三者为病变,则一定是气入血病,称之为阳毒病。

————————————————————————————————

何为有此一说?
因为:
1.心小肠、心包三焦、脾和大肠为阳,而肾膀胱、肝胆、肺胃为阴。

2.为阳者,阳在外,即表,阴在里为潜伏。而为阴者,则阳潜伏在里,阴在外。
如:血和脉的关系,血在里,脉在外。脉硬化厚实,则是阴毒病,即阴在外静而制约阳动。骨和髓的关系,髓在里,阳潜伏,骨在外。骨髓化气,则是阳毒病,即阳在里骚动而不止息。

来个小结。

综上所述,凡是有生命的病毒,都是阴作怪。
并且阴毒大量消耗阳气。致使阳不密,外来物侵犯,并以阳作为能量源泉,使人体快速消亡。

阴的出入失律,导致阳升降失律。

即阴在外而不降,则阳入里。形成天地反道。即天顺行反为逆行,地逆行反为顺行。

在地道六脏中,形成一个封闭式周期。

涩肺、苦肾、酸肝为阴中阴;
咸心、辛心包、甘脾为阴中阳。

——————————————————————————————————

地道六味药性中,只有甘味为纯阳,是不会产生毒性的,反而是解毒之要药。

所以,阳密乃古。就是此理。
 
为什么上述如此分类?

实质上:中医的阳,是指表,即易理的天道。本质是气。称之为柔道。
中医的阴,是指里,即易理的地道。本质是质,称之为刚道。

但习惯上,把天地混谈,笼统称之为阴阳。

再加上天地是同构律。即地道变化产生天道变化,换一句话说:质体变化产生温度变化。

质体变化或虚实变化就是地道;而温度变化或阴阳变化就是天道。

所以,中医五行只需论证地道系统变化,可以省略天道变化。比如天太阳不足,只需论证地道少阴就行。

因此:地道六味药性归类五行,再分阴阳,就是一个系统论。

——————————————————————

实质上,《易经》早已指出,易以刚柔为本。是以地道或者中医的六脏就是万物根本。

因此地道前面不必加阴注明地道,则六味药性可以分为阴阳,即甘咸辛为阳,苦涩酸为阴。
同时还可以再细分,即酸为阴中阳,辛为阳中阳,涩为至阴,甘为至阳,苦为阴中阴,咸为阳中阳。

对应脏,则肝为阴中阳,主春;心包为至阳,主春分,标志阳起;心为阳中阳,标志阳升;心包为阳中阴,标志阳退阴进,肺为至阴,标志阴入;肾为阴中阴,标志阴降。

明白了上述易医理,就可以分析除了甘味以外的五个地阴属性的毒性。

即:咸、辛、涩、苦、酸都有毒性。唯独甘味没有毒性。

——————————————————————————————————

要理解五味药的毒性变化机制,非《易经》原理不可。

我们把六味药性对应八卦,根据寒心所创之图的卦与药味属性对应,再结合《易经》六十四卦位置分析。则:
阳密乃固。
乾为纯阳,坤为纯阴。
咸心血对应艮,辛心包气对应巽,涩肺毛细对应离,苦肾骨对应兑,肝酸筋对应震,脾甘肉对应坎。

简化之:乾坤为纯,以静为主,艮咸、巽辛、离涩、兑苦、震酸、坎甘。

结合阳密乃固的思维,即凡是利于乾纯阳的则为固。

我们看《易经》六十四卦位置关系。
《易经》认为,位正则荣,失位则卑。
根据寒心的图:艮咸、巽辛,为上;坎甘、涩离位中,兑苦、震酸位下。
再结合阴阳,则艮巽位上,主热;震兑位下,主寒。坎离为中,主平。即春分和秋分。

什么情况下位置有利于乾?

且看《易经》:
上震下乾,大壮,即利乾;
上乾下震,无妄,不利乾;
上坎下乾,需,等待时令;
上乾下坎,讼,不亲,不利乾;
上艮下乾,大蓄。利于乾;
上乾下艮,褪,不利乾;
上乾下乾,健,利于乾。

上坤下乾,泰,天地交,利于乾;
上乾下坤,否,天地不交,不利于乾;
上巽下乾,小蓄,利于乾;
上乾下巽,姤,女强欺男,即不利乾;
上离下乾,大有,利于乾;
上乾下离,家人,利于乾;
上乾下兑,履虎尾不蜇人,无咎无誉于乾;
上兑下乾,決,即刚绝柔也,不利于阳乾柔。

因此,综合归纳之:

苦在上失位,咸辛在下失位,涩在上时令不对。

因此:苦毒,是指苦在脉、毛、皮太盛,而厚积绝柔,使乾纯阳气薄。苦毒是地道阴毒之罪魁祸首。
咸毒和辛毒,是指咸辛在髓、膜太盛作祟,而剥离阴。其中咸是地道阳毒之罪魁祸首。

所以:上兑下乾,是典型的苦毒在上,而诀乾纯阳之柔。
上乾下艮,则是褪,是典型的咸阳在下剥夺坤纯阴,使阳气褪,即蓄积在下。

因此:咸和苦毒性最大。

同时,震酸在上为大壮,因此,酸应该温而外出。
巽辛在下,则姤,是以巽不宜长期留在下位。

上位者,热也。下位者,寒也。

一一对应,则震上,酸温;震下,酸寒。
巽上,辛温;巽下,辛寒。

同理,艮下为咸寒,艮上为咸温;
兑上为苦温,兑下为苦寒。

是以:易理之道,善莫大焉?

明易之道,岂能不明医乎?

明白了上述道理,治理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就不难。
即:

1.着重清理苦涩表毒。用咸之腐、辛之腥温,不得用咸之腐、辛之腥寒。酸温、甘温外出帮助阳,合力清除上兑之苦毒。

这是借助:上巽下乾小蓄、上艮下乾大蓄、上震下乾大壮、上离下乾大有属性决定的。

注意:乾艮震为气。震气为臊,即胆气。艮气为小肠气,即咸之腐气。乾之气为腥气,即三焦之气。而离和巽则为质,即甘味和辛味。离巽再上,则甘辛为温。

由于巽盛则有阴毒,是以着重用甘温,辅以辛温,咸适当。

2.着重清理咸辛里毒。用苦寒、酸凉,不得用咸寒、辛凉清除。

这是根据《易经》:上坤下震复、上坤下兑感决定的。因为坤纯阴,需用震来复,兑来感应。

地道为纯阴,阳易潜伏。还可以适当辅以淡味,即涩之淡。

这两招下去,清除了表实和里虚,使天地交泰,阳密乃固,阴纯乃静。则无论什么病毒都可以除之!!!!!

切记切记!!!!
 
本帖最后由 寒心冰血 于 2015-6-26 20:47 编辑

初步理了一方:

1.紫草30克
2.威灵仙30克
3.甘草20克
4.黄芪20克
5.杜仲20克
6.柴胡15克
7.桂枝15克
8.五味子20克
9.白芍15克
10.金钱草15克
11.茯苓15克
12黄柏20克
13.黄芩10克
14.葛根15克
15.黄连10克
16.生姜4片。

——————————————————————————————————
药方分析:
一、升阳之药,清除外之阴毒。
紫草威灵仙为主药,主要目的是清除苦在外的阴毒。心主血,小肠主脉络。即脉络为表,血为里。紫草和威灵仙目的就是通脉络。一寒一热互为均衡,防止过热。
取坤上为泰。
葛根、甘草、黄芪、杜仲,甘温,为主药。是纯阳之药,清除阴毒。帮助阳升。体现离上为火天大有。

桂枝甘辛,通阳化气。去除三焦阴毒。取巽辛上为小蓄。

柴胡、生姜,酸之臊味,为温胆经药。胆气升则帮助阳升,即助咸、辛往返而升。

五味子,取酸温,帮助阳升。体现震上为大壮。
二、降阴之药,清除里部阳毒。

白芍酸凉,取震下坤上,即地雷复。
黄柏、黄连、黄芩苦寒,取兑下,即上坤下兑,感卦。
苦寒制下咸,酸凉制下辛。

金钱草、茯苓取淡味,天降雨而清除地阳热。

淡为天坎,取上坤下坎之意,即地水师卦。

酸苦淡固阴。
 
经查阅资料,上述16味药,除黄柏、桂枝、葛根、金钱草、威灵仙未知以外,皆能有效遏制艾滋病毒复制和激活。
 
主要思路:

考虑咸辛主生,其根在上。即阳环境阴毒太盛,阻碍阳运行机制,使其返转逆行,而入地道。进入骨髓。

因此,理顺阳路机制,使其顺行,而不入地道。病毒失去根子,最终灭亡。

事实上:艾滋病遇到血液就能复活。其主要就是咸辛为其根。
当然,传统中医认为苦为心,咸为肾。这都是误解。咸软苦坚,血软骨坚,才是事实。

咸(钠)下入肾,需要肾排除,这也是事实。苦上行入脉,则脉厚而脆。咸入骨,则骨软化疏松。
 
呵呵。易学是易学,医学是医学。
中医是中医,西医是西医。
全懂是博学,精深是专家。
 
可否分析一下非典,禽流感,中东呼吸终合症。。
 
本帖最后由 寒心冰血 于 2015-6-27 11:02 编辑

寒心认为:

1.凡是有生命的病毒,必定具有传染性。并且一定是艮丙阳、乾甲阳气入地道,说白了就是夏咸、和秋辛、涩进入失位。不返还上位置。

2.凡是没有生命的病毒,或者说不具备传染性的毒,一定是苦毒在上作祟。


因为:咸辛为阳,内含阴性。在上为正位,在下为失位。阳主长,阴主生。也就是说:咸辛为脏味,咸之腐、辛之腥为腑味。腐和腥具有生长作用。如果不能从外部出去,即皮表排毒,则反转逆行进入里部地道骨髓、肉津、筋膜,而产生生命,再生长。

而酸苦,则收藏。其只是萧杀,不会产生有生命的病毒。他会使人体萎缩、消瘦、甚至硬化、增厚等。

所以,先生所说病种可归类之,但治理方向不变,即保证天道顺行外出,地道逆行外出。

说白了就是保证咸辛从大肠排出,而不是从膀胱排出。

皮毛与大肠同功。

气毛开,则咸辛出。否则,气毛鼻塞,则夏秋产生的咸辛必反。

要不咸在人体外表结晶,这就是皮毛排毒旺盛的作用了。
 
推荐一文章,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曲冰同志的实际治疗经验智慧结晶。

文章地址:http://www.doc88.com/p-2813755667145.html
文章名称:试论艾滋病的病机病理
 
该同志认为:

邪毒伏于膜源,随三焦气机出入和血液流动至周身,逐渐侵蚀脏腑及气血津液,渐至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衡,其中尤以脾胃虚弱,肺卫不固,肾阴肾阳两虚,痰湿、淤血为患的临床多表现。
 
曲冰同志的这一经验总结,及其重要。

与寒心分析如出一辙。

且看寒心易理图。

三焦为午,胆为子。
三焦主络(或称毛细血管),胆主膜。

三焦为腥,辛之腥,为天道,主长。坤咸血水,主生,小肠脉主长。是以咸之腐、辛之腥,为长。而咸和辛为生。

从天道运行看,天道腐和腥应从大肠排出,或者从络和毛排出。但因络和毛气孔受阻,致使大肠和气毛无法拍完毒甚至不能排毒。
最终经三焦反转至脉血、肉津、筋膜、骨髓。

咸辛存留筋膜或骨髓,开始咸与髓或辛与膜相合为夫妻,剥夺骨或胫的生成之源,致使肾骨衰,不能逆行生肺。从而导致地道不能生血。
 
因此,解决脉络和毛畅通机制,是治理所有具有生命传染病毒的必须手段。

一定要借助脾己土甘温与大肠戊土合为夫妻打通毛孔、肝乙酸木升与三焦甲腥合为夫妻通络。再辅以咸温通脉。脉络毛气孔一开,病毒不再反转。

第二招就是固阴杀生长之辛咸气。
 
为什么艾滋病毒发病症状多表现在暑湿的夏季?

是因为:

1.夏季心盛,阳起。即咸生腐。
2.夏季多雨,人体外表毛孔易受潮或寒而闭塞。

两点结合起来:就是腐气不能随毛孔或大肠排出。最终逆行入地道。
 
本帖最后由 寒心冰血 于 2015-6-28 13:08 编辑

用增加箭头版更容易直观。

图中举例:

肝胆三焦和心包关系,以及与肾膀胱和心小肠关系的区别?

肝气生胆气,胆气开三焦气,三焦气纯净后降生心包,心包气返还肝气。形成一个循环。
辛气则生小肠气,小肠气生成膀胱气,膀胱气再生肾气,肾气生心气。

少阳和厥阴路径,是厥阴经闭合,少阳经开。
如果胆气不足,则不足以打开三焦经,那么小肠排出的赌气不能顺三焦再途径大肠经排出,或者不能从络排出。
同理,三焦经不开,则浊气从三焦经进入心包,再进入肝经,肝逆行进入少阴肾经。浊气就在少阴肾经作祟,吞噬骨细胞。
继而骨损而血少。

少阴经和太阳经,则是太阳经为开,少阴经为闭合的枢纽。
如果心气不足,太阳经小肠弱,则膀胱经不开。那么天之阴气不降肾。阴气不降,则肾地阳气不死。(阳主生长,阴主杀藏)。

——————————————————————————————————————————————

其余同理类推。

从图中可知:酸、甘、咸都是主开。即酸之臊胆开三焦、甘之香胃开大肠、咸之腐小肠开膀胱。

有同理:肺涩闭合脾、肾闭合心、心包闭合肝。

一开一阖为之变,反腐无穷谓之通。

因此:开阖之机,尽在箭头之中。

能闭,则外来物不侵犯。能开则内部毒气不存。
 

附件

为什么酸主开呢?

因为:从太极图不难看出,酸为阴中阳,阳进之地。脾甘为阳中,心为阳中阳。

即子丑卯寅辰巳,是阳进阴退。午未申酉戌亥,是阴进阳退。

所以,阳主开,阴主闭。
 
欣赏的说。
 
10:37:32
【国士】寒心冰血 2015-6-28 10:37:32

为了防止误导,一个微弱的错误也不允许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28:30
所以反复上传,请下载的理解。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28:53
到不管怎么说:修改地方越来越少了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29:23
有时候是一个箭头方向,有时候是甘涩位置的纠结

【国士】寒心冰血 2015-6-28 10:37:59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1:03
所以反复修改。
这次确定涩在脾、甘在肺。

根据是:咸甘辛为阳,酸涩苦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1:30
心心包肺在上,为阳;
肾肝脾在下,为阴。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1:36
如此而已。
10:32:33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2:33
以前反复纠结人头在北还是在南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3:27
终于找到依据,《黄帝内经》的阳不足西北,是以右耳不如左耳,阴不足东南,是以左腿不如右腿。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3:39
由此确定足南、头北。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4:00
圣人面南而立,就是如此理解而已!
10:35:15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5:15
左腿为东南,右腿为西南;
左耳为东北,右耳为西北。
头北,股南。左手为东,右手为西。


【活跃】易理学:易理 2015-6-28 10:36:23
这就便于理解左为阳,右为阴。阳大阴小,是以左大右小,男左女右由此立也!

【国士】寒心冰血 2015-6-28 10:39:29

濮阳45号墓盖图,就是臀股南、头北。
10:40:08
【国士】寒心冰血 2015-6-28 10:40:08

这次修正终点是修正肾膀胱和小肠心箭头

【国士】寒心冰血 2015-6-28 10:40:32

这次终于理解,心念淫邪,则泄精的规律。

【国士】寒心冰血 2015-6-28 10:41:58

心盛,即阳盛。阳反转打开肾精膀胱,是以精液出。如果没有心邪念,则膀胱寒精封存,增强护卫功能。
 

附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