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4/29
- 帖子
- 173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16
近读冷庐医话一遍。个人以为言其乃医话之翘楚,当不为过,甚为喜欢,几度停下,不忍读完。书内金玉,俯拾不尽。现择其自认为精彩者,有益于医患者,以飨同道,共赏。期间少与间附己见而小按之。
1:徐灵胎名医不可为论,谓名医身价甚高,轻症不即延治,必病势危笃,医皆束手,然后求之,于是望之甚切,责之甚重。若真能操人生死之权者,如知病之必死,亦以死期而辞去,犹可免责。若犹有一线生机,用轻剂以塞责,致病人万无生理,则于心不安。用重剂以背城一战,万一有变,则谤议蜂起,前人误治之责,尽归一人。故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倍难。愚按:余亲见一人治其至亲,疗效甚佳。但其亲总以琐事责之医者,不时以停药为要挟。凡重症多以七情致五脏受损,本难愈病,而况以人情干扰之,想要病愈,不亦远乎。想来名医尚且如此,俗医更难逃离藩篱耳。
2:是以为名医者,当自揣每日可诊几人,限以定数,苟逾此数,今就他医。庶几可从容诊疾,尽心用药,不至误人性命。
3:医非博物,不能治疑难之症。(看原著所附验案即明,下同)
4:余谓误信庸医,由于不谙方书,不能不救援于医耳。所可恨者,为医而不深究医理,强作解人,以致误事而不自知也。
5:医贵专门。曽见有人患風痧,医视为漆咬而误用清药。又有患火焰疔者,医视为热疮而误用发散诸品,几致不治,此皆不专门故也,可不慎哉!
6:治痈疽之法,不可轻用刀破脓,针疾之法,必先精究穴道,一或不慎,适以伤人。
7:北方人所眠火炕,南方人用之,体质阴虚者,多深入火气,每致生疾。
8:凡从高坠下而晕厥者,慎勿移动,俟其血气复定而救之,有得生者。若张皇扶掖以扰之,百无一生。
9:凡中风,中寒,暴厥,俱不得妄动以断其气。《内经》名言气复返则生,若不谙而扰乱,其气不得复,以致夭枉者多矣。愚按:当前所谓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猝死是否与此类症状相似。抢救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纲领才好。
10:《伤寒论》六经提纲,大半是凭乎问着。
1:徐灵胎名医不可为论,谓名医身价甚高,轻症不即延治,必病势危笃,医皆束手,然后求之,于是望之甚切,责之甚重。若真能操人生死之权者,如知病之必死,亦以死期而辞去,犹可免责。若犹有一线生机,用轻剂以塞责,致病人万无生理,则于心不安。用重剂以背城一战,万一有变,则谤议蜂起,前人误治之责,尽归一人。故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倍难。愚按:余亲见一人治其至亲,疗效甚佳。但其亲总以琐事责之医者,不时以停药为要挟。凡重症多以七情致五脏受损,本难愈病,而况以人情干扰之,想要病愈,不亦远乎。想来名医尚且如此,俗医更难逃离藩篱耳。
2:是以为名医者,当自揣每日可诊几人,限以定数,苟逾此数,今就他医。庶几可从容诊疾,尽心用药,不至误人性命。
3:医非博物,不能治疑难之症。(看原著所附验案即明,下同)
4:余谓误信庸医,由于不谙方书,不能不救援于医耳。所可恨者,为医而不深究医理,强作解人,以致误事而不自知也。
5:医贵专门。曽见有人患風痧,医视为漆咬而误用清药。又有患火焰疔者,医视为热疮而误用发散诸品,几致不治,此皆不专门故也,可不慎哉!
6:治痈疽之法,不可轻用刀破脓,针疾之法,必先精究穴道,一或不慎,适以伤人。
7:北方人所眠火炕,南方人用之,体质阴虚者,多深入火气,每致生疾。
8:凡从高坠下而晕厥者,慎勿移动,俟其血气复定而救之,有得生者。若张皇扶掖以扰之,百无一生。
9:凡中风,中寒,暴厥,俱不得妄动以断其气。《内经》名言气复返则生,若不谙而扰乱,其气不得复,以致夭枉者多矣。愚按:当前所谓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猝死是否与此类症状相似。抢救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纲领才好。
10:《伤寒论》六经提纲,大半是凭乎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