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2/28
- 帖子
- 2022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36
本帖最后由 神机定通 于 2015-6-6 01:43 编辑
非典是不是虚症
“方案”把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提出了质疑,如何辨证?广大中医工作者都在苦苦探索,寻找出路,正如何绍奇教授2003年6月16日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的《非典引发的思考》文中所说:“对于非典这个至今还难识其真面目的敌人,在开始接触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广东同道也不例外。”
我们静下心来,用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来辨证一下SARS,中医有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八纲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表里辨证:SARS患者临床出现恶寒发热,可辨为表里同病,又因为患者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汗出恶风,汗出而热不解等症状,故辨证为表里俱虚证。
2、寒热辨证:SARS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为发热,这里需要辨证是实证发热,还是虚证发热?因患者临床出现精神萎颓,形体倦怠,气短喘咳,大便溏泄,口渴不欲饮等虚证症状,可辨证为虚证发热,是真寒假热证。患者出现的高烧,可视为“至虚有盛候”。
3、虚实辨证:SARS患者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虚证证侯,即可辨证为虚证。
4、阴阳辨证:阴主静、主寒、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故精神萎靡不振,SARS患者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恶寒便溏等症状,故可辨证为阴证。因此SARS是一个典型的虚证,而不是一个实证。因患者临床出现神疲乏力,肢体倦怠,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等症状,故可辨证为脾气亏虚证。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土不生金,母病及子,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
《中医杂志》2003年8期594页,刊登署名王莒生、王伏声、王洪、杜万君的论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00例证侯学分析》,“困倦乏力在本次SARS病程中表现较为突出,在有些病例则成为首发或早期唯一的症状,在病证的极期随发热、喘憋、胸闷等症状的发展而加重,患者主诉极度的虚弱乏力,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直至恢复期第四周后仍有40%的发生率,是SARS重要症状之一”。李东垣在叙述“内伤病”的这种症状时谓之“虽妇人女子亦能辨之,岂有医者反不能辨之乎?”。
对待如此虚弱的SARS患者,“方案”组方用药,竟把生石膏为其首选药物,在初期三个处方中有两个使用生石膏,在中期的四个处方中有三个处方中使用生石膏,就是在极期,也有一个处方中使用生石膏,生石膏属大寒之品,在使用注意事项中标明:①凡气虚、阴虚,无实热者,忌用;②寒凉之品,一般中病即止,否则中阳败衰,病作不已。对于SARS患者这种气、阴两虚证,生石膏无疑是一味毒药。再剖析“方案”推荐的第一个处方,组成药物:麻黄、炒杏仁、生石膏、生甘草、银花、连翘、牛蒡子、黄苓、鲜芦根、苏叶、羌活,防风。
麻黄:①发汗作用较强,有耗气、伤阳、劫阴之弊,凡表虚自汗、气虚咳喘、阴虚喘咳等症,当慎用;②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用之易致眩晕、鼻衄、咳痰带血;
炒杏仁:脾虚便溏、阴虚阳亢者,忌用;
生石膏:凡气虚、阴虚,无实热者,忌用;
牛蒡子:①寒凉之品,非热症、实证、不可滥用;②有滑肠通便、伤脾败胃之弊,脾虚腹胀腹泄,忌用;
黄苓:脾肺虚热、血虚腹痛、肾虚溏泄,慎用或忌用;
鲜芦根:凡脾胃虚寒、或寒咳呕吐者,忌服;
苏叶:有耗气伤阴之弊,气弱表虚及阴虚发热者,慎用;
羌活:温病、血虚动风、阴虚发热者,忌用;
防风:本品有耗气伤血之弊,血虚动内、慢惊风、慢脾风、阳虚自汗、脾虚腹泻,慎用。
12味药中有9味药对SARS患者都是忌用或慎用的。这种处方,对SARS患者,只能是雪上加霜。(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均摘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药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1月)。
非典是不是虚症
“方案”把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提出了质疑,如何辨证?广大中医工作者都在苦苦探索,寻找出路,正如何绍奇教授2003年6月16日刊登在《中国中医药报》的《非典引发的思考》文中所说:“对于非典这个至今还难识其真面目的敌人,在开始接触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实践中探索,广东同道也不例外。”
我们静下心来,用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来辨证一下SARS,中医有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八纲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表里辨证:SARS患者临床出现恶寒发热,可辨为表里同病,又因为患者有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汗出恶风,汗出而热不解等症状,故辨证为表里俱虚证。
2、寒热辨证:SARS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为发热,这里需要辨证是实证发热,还是虚证发热?因患者临床出现精神萎颓,形体倦怠,气短喘咳,大便溏泄,口渴不欲饮等虚证症状,可辨证为虚证发热,是真寒假热证。患者出现的高烧,可视为“至虚有盛候”。
3、虚实辨证:SARS患者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虚证证侯,即可辨证为虚证。
4、阴阳辨证:阴主静、主寒、虚寒内生,阳气不足,故精神萎靡不振,SARS患者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恶寒便溏等症状,故可辨证为阴证。因此SARS是一个典型的虚证,而不是一个实证。因患者临床出现神疲乏力,肢体倦怠,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等症状,故可辨证为脾气亏虚证。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无源,土不生金,母病及子,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
《中医杂志》2003年8期594页,刊登署名王莒生、王伏声、王洪、杜万君的论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00例证侯学分析》,“困倦乏力在本次SARS病程中表现较为突出,在有些病例则成为首发或早期唯一的症状,在病证的极期随发热、喘憋、胸闷等症状的发展而加重,患者主诉极度的虚弱乏力,甚至对治疗丧失信心,直至恢复期第四周后仍有40%的发生率,是SARS重要症状之一”。李东垣在叙述“内伤病”的这种症状时谓之“虽妇人女子亦能辨之,岂有医者反不能辨之乎?”。
对待如此虚弱的SARS患者,“方案”组方用药,竟把生石膏为其首选药物,在初期三个处方中有两个使用生石膏,在中期的四个处方中有三个处方中使用生石膏,就是在极期,也有一个处方中使用生石膏,生石膏属大寒之品,在使用注意事项中标明:①凡气虚、阴虚,无实热者,忌用;②寒凉之品,一般中病即止,否则中阳败衰,病作不已。对于SARS患者这种气、阴两虚证,生石膏无疑是一味毒药。再剖析“方案”推荐的第一个处方,组成药物:麻黄、炒杏仁、生石膏、生甘草、银花、连翘、牛蒡子、黄苓、鲜芦根、苏叶、羌活,防风。
麻黄:①发汗作用较强,有耗气、伤阳、劫阴之弊,凡表虚自汗、气虚咳喘、阴虚喘咳等症,当慎用;②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用之易致眩晕、鼻衄、咳痰带血;
炒杏仁:脾虚便溏、阴虚阳亢者,忌用;
生石膏:凡气虚、阴虚,无实热者,忌用;
牛蒡子:①寒凉之品,非热症、实证、不可滥用;②有滑肠通便、伤脾败胃之弊,脾虚腹胀腹泄,忌用;
黄苓:脾肺虚热、血虚腹痛、肾虚溏泄,慎用或忌用;
鲜芦根:凡脾胃虚寒、或寒咳呕吐者,忌服;
苏叶:有耗气伤阴之弊,气弱表虚及阴虚发热者,慎用;
羌活:温病、血虚动风、阴虚发热者,忌用;
防风:本品有耗气伤血之弊,血虚动内、慢惊风、慢脾风、阳虚自汗、脾虚腹泻,慎用。
12味药中有9味药对SARS患者都是忌用或慎用的。这种处方,对SARS患者,只能是雪上加霜。(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均摘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药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