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从《辅行诀》探讨方剂的君臣。

226291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07
帖子
68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28
从《辅行诀》探讨方剂的君臣。

基础理论:

1.四气五味:
四气-是指药物的温热凉寒。
五味---是指药物的性味,即辛 咸 甘 酸 苦。

2.体用:
体:味辛皆属木,味咸皆属火,味甘皆属土,味酸皆属金,味苦皆属水。例如桂 附子 细辛 生姜 干姜这些味辛属木,这是讲体。

用:是指体味相同药物的不同的五行属性。例如桂,体为木,用为木。附子体为木,用为土

3.君:帝王也,父母也。众所周知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事君者也。对君药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先说说常用君臣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他变化以后再谈)

味必须相同:如桂枝 干姜 川芎 当归 附子 生姜这些都是辛味。代赭石 旋复花 大黄 厚朴 葶苈子 泽泻 车前 这些都是咸味,麦冬 五味子 山茱萸 芍药 乌梅 枳实这些都是酸味。黄连 黄芩 地黄 竹叶 苍白术这些都是苦味。

气必须相同:如桂枝 干姜气都热,川芎 当归气都温,芍药 枳实气都凉,大黄 葶苈子气都寒。

总之就是气味必须相同。

气味相同的两位药都可以做君臣吗?如桂枝和 附子,不是的,还必须满足用是生,而不是克。还是举个例子吧,桂枝为木中木,附子为木中

土,干姜为木中水,生姜为木中火。这些药都是气味辛热的,但不是随便选两味都可以为君臣,我们看到桂枝 干姜的用为水生木,是为君臣,桂枝为君,干姜为臣。附子 生姜的用为火生土可以为君臣,附子为君,生姜为臣。

其他可以做君臣的药对:代赭石 旋复花。 人参 炙甘草 ,麦门冬五味。地黄竹叶。枳实 芍药。黄连黄芩。厚朴大黄(或芒硝大黄)。茯苓、生甘草。道理都和以上相同。

小结:常用做君臣的药对必须满足:气味相同,且用相生。

当然还有其他变化,以后慢慢谈。

有兴趣者,先参看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80567
其中就有君臣之理。细悟自明。
 
由版主最后编辑:
有的是单味治病,君臣佐使怎么来
 
干姜为木中水?先生看的是哪个版本的辅行决?我看的版本是写干姜是木中土啊?
 
感觉你这为了把话说圆满,竟然把原文都修改了,为了契合自己的理论。这个
 
干姜为木中水?先生看的是哪个版本的辅行决?我看的版本是写干姜是木中土啊?

你可以把小补方全部排在一起,小泻方全部排在一起,就会发现干姜是木中水而不是木中土,还会有其他发现,除非辅行诀的方剂本身有错误。
 
乾薑的確是木中土,只是你不懂後面的作用機理
 
感觉你这为了把话说圆满,竟然把原文都修改了,为了契合自己的理论。这个

没改原文,奥!你说的可能是药物的五行互含吧。把方子排在一起,相信你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桂枝 干姜 五味 大枣

代赭石 旋复花 竹叶 豆豉

人参 炙甘草 干姜 白术

麦门冬 五味 旋复花 细辛

地黄 竹叶 炙甘草 泽泻

看看君药排列为木火土金水。

臣药应该为水木火土金。

佐药应该是土金水木火。

使药应该是木火土金水。

只有这样的五行排列才符合《辅行诀》原意。

那么干姜只能是木中水了。其实在《辅行诀》和《伤寒论》中,常有干姜 生姜 炙甘草 甘草用错的地方,本该是生姜的却用了干姜,可能传抄久了就发生错误。
 
226291; 说:
226291 发表于 2015-4-28 20:00
没改原文,奥!你说的可能是药物的五行互含吧。把方子排在一起,相信你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桂枝

桂枝干姜这样的组方,原理是同气相求,你在说的异气相生,搭错弦了。
 
感谢分享。
我觉得辅行诀的君臣以味分,如小泻肝酸味枳实芍药为君,辛味生姜为臣。
 
不太了解,学习!
 
《辅行诀》中药五味中的再细分五味,如附子又为木中土,干姜为木中水等,这种再细分确定的药味,不知根据是什么?好象该书中没谈这个问题。

药的五味,有《神农本草》为据,不论确否,但总算有一个出处。而陶弘景在《辅行诀》提出每一味中再又能细分五味,这说法,有没有来源、依据呢?
 
《辅行诀》中药五味中的再细分五味,如附子又为木中土,干姜为木中水等,这种再细分确定的药味,不知根据是

据陶弘景说是根据《桐君采药录》而来,说其“形色花叶”,可惜已经失传,今人无缘得见了!
 
感谢分享。
我觉得辅行诀的君臣以味分,如小泻肝酸味枳实芍药为君,辛味生姜为臣。

“事君者为臣”。也就是能够辅助君药加强其功效。枳实芍药味酸属金,生姜味辛属木,此为相克,于君臣之义相悖。
 
据陶弘景说是根据《桐君采药录》而来,说其“形色花叶”,可惜已经失传,今人无缘得见了!
先生,我是个外行,考虑问题就比较天马行空。我认为药材的五行属性就是根据五行学说给药材分配的,与五行用于其它任何物体五行属性一样。就好比人参这味药,我就算是个门外汉也认为这个药材是土属性。桂枝这味药应该归入木属性。有些药物的属性也许开始并不清楚,但是慢慢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就弄明白他的属性了。同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体验,也可能出现对某种药物归属不同的属性的争论。但是陶真人等历代高人应该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认识过程,对这些药物做了归类应该是精妙绝伦了。故而经方就是如此精当。按照这种推理,肯定有部分其它药材没有被归类或者被淘汰了,因为另外的药属性或者说偏性不那么精确的适合组方或者说适应人体。如此可见老祖宗们是经历了多少历练才得到了如此的精华啊。现在还有人居然怀疑辅行诀是假的。呜呼哀哉!经方就是主干。其它的药物可以作为补充加入,只要符合五行组方法则,而且又有某些更加特殊的偏性。就如奇经八脉一样,辅助十二经脉。这样就可以圆融的建立中医用药的框架了。后世医家要做的工作就是再添加经方没有的药物的五行属性。同时也可以按照五行法则对药物的组方法则进行研究,推广或者研究新的组方的五行法则。例如有些药物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是木属性,但是在某些条件下又成为了水的属性等等。有些药物还具有超越五行的特殊属性,比如麻醉剂,具有直接作用于精神魂魄等层面。
 
医学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风气和社会一样。不是说赋都是词藻浮华空洞,所谓社会名流都是只看表面之人。记得历史上所谓的美貌男子都是这个时期的,还有好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这说明了一些问题。
实践完了,归纳,但是发现归纳出来的这个规律不规矩,不美,咋办?
后来到了唐,就开始出现大量的方子集锦书,算是一种物极必反吧。经历了宋元明清的锤炼再也没有这样的为了好看华丽而形成的理论了。
还是那句话,因为中医它复杂,不完美,所以它才是完美的,能够长存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