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少阳篇

白术

声名远扬
管理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880
获得点赞
863
声望
113
少阳篇有十条条文,不算多,但真正读懂也非易事。

逐条搬出来做些讨论,还是希望知道者指教: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病性不外阴与阳。伤寒病亦分阴阳,而阴阳又各分为三,三阳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某某之为病的条文,都被看作是某经提纲。

太阳病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在表,可汗解。
阳明病是胃家实。在里,可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也是作为少阳病提纲来看待。于理位于表里之间,处在虚实之界,当和

问题来了:
口苦,咽干,目眩三症,既然作为少阳病的提纲,如何体现少阳病(证)的特点的?能全面概括少阳病(证)吗?
 
某病与某证是有区别的,

阳明病可以有麻黄证,太阴病也可有桂枝证……

再比如,师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没说:伤寒、中风有少阳病……。
 
口苦咽干目眩是阳气上逆的表现.三症提示气满于阳.少阴禁汗.下.汗者鼓阳即加强阳气.本就满.故禁.下者伤阴.阴伤则阳更无以入阴.间接导致满.故又禁.
 
口苦咽干目眩是阳气上逆的表现.三症提示气满于阳.少阴禁汗.下.汗者鼓阳即加强阳气.本就满.故禁.下者伤阴.阴

口苦、咽干、目眩是少阳胆经郁热上蒸,布于空窍而致。

貌似还不足以概括少阳病全部.
 
病有分类,经也有分类。都用了三阴三阳作为一个方法,但不能因此说病就是经。
概念搞清,就好办。
 
口苦,咽干,目眩三症,既然作为少阳病的提纲,体现少阳病的特点。有别于太阳病和阳病,也有别于三阴病。

如何体现少阳证的特点的?
能全面概括少阳证吗?
——病、证宜明辨。
 
口苦,咽干,目眩三症,既然作为少阳病的提纲,体现少阳病的特点。有别于太阳病和阳病,也有别于三阴病。

呵呵,

谢谢老师指证

前面鹰兄指出了,没改彻底.现修正过来了
 
在对少阳提纲三症的解释中,柯琴的一段话很有意思:

口、咽、目三者能开能合,开之可见,合则不见,恰如枢机之象。
苦、干、眩三者为火走空窍之症


所以口苦,咽干,目眩正是少阳病证
 
晒晒我读《伤寒》的主要参考书

读《伤寒》在大多数时候确实觉得枯燥、乏味

但你偶尔发现在一些条文上实际这些‘伤寒大家’也是意见不一,如果能抱着一个旁观‘打架’的心态去看,也是非常好玩的
 

附件

  • 3.1 KB 查看: 42
  • 2.8 MB 查看: 49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264)

前面学过有太阳中风,有阳明中风

此为少阳中风,为邪入少阳

风有温热之性,郁热循经上扰,出现耳聋、目赤,胸中满闷而烦的症状。

胸满而烦,要与热扰胸膈的栀子豉汤证鉴别,也要与阳明实证鉴别。误用吐下,伤及无病之处,就会损伤正气、津液,正气、津液不足则神失所养,更加热扰则悸而惊。

此条说明少阳病,不可吐、下。

误治后出现悸而惊的治疗可以参考107条: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5)

头痛发热,脉浮,属太阳,邪在表;
头痛发热,脉大,属阳明,邪在里;
此条突出少阳之脉--弦细。

少阳病,不可发汗,发汗就会出现谵语;
为何误汗则谵语?是发汗伤了胃中的津液,胃中不和的缘故,胃不和,热入里还会出现烦而悸的症状。
胃不和,调胃承气汤小和之?大柴胡汤?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267)

这三条的重点是说明少阳病禁吐、下、汗。而对少阳病的诊断,这些见证还不够全面,还要结合相关条文裁定。也就是说提纲条文中的问题,还要慢慢来找答案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016)

太阳病,少阳病都可出现‘坏病’,对应的方法就是随证治之,因‘坏病’变化较多,无一定之规,视其脉证论治。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266)

一般来说伤寒病的传变规律是: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

还有的是从太阳直接传入少阳,这也是一种传变规律。

病渐入里,传到那里,凭借的是脉、证。提纲条的口苦、咽干、目眩;前面的耳聋、目赤、胸中满而烦是少阳的症;脉弦细,是少阳的脉。此条还有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也是少阳的症。少阳的症还有哪些,在后面我们可以把整个《伤寒》中的少阳病相关条文做个整理

这条说见了少阳的症,并且没有经过吐、下的误治,前面的脉弦细是少阳脉,这里的脉沉紧,与弦细比较,此脉沉而搏指有力,但脉、证合参,还是少阳病范畴,与小柴胡汤,不是主之,言下之意,细微处也当有些变通。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268)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219条也是三阳合病,不能下,也不能汗,三阳热盛,用白虎汤主之。
268条貌似差不多,是否也用白虎汤主之呢?
脉浮大,上关上--是三阳热盛的表现。
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总想睡觉,虽没达到少阴‘但欲寐’,也说明神气有些不足,出现盗汗,与阳明自汗出比较,热势相对还不是非常厉害。
这种情况,白虎汤就未必恰当了,条文中虽没给出方子,但从少阳介于半虚、半实之间来考虑,是否也可以从少阳和解来治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269)
伤寒六七天,没什么热象了,病应该好了
患者还有烦躁的症状,是人体正气已虚,病证开始从三阳病转化为三阴病
这条在这里说明,少阳病再进一步发展,就会进入三阴病范围。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270)
按照一般规律,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来说,三天过去,病情发展上应该是进入三阴病的阶段了。
但规律是死的,而看病是活的,如果患者饮食很好,吃了东西也没出现呕吐等问题,说明胃气旺盛,里面的正气很充足,还没有受到病邪的侵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之谓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271)
三阳病,一种发展是进入三阴。还有一种转归就是病愈。
少阳病的弦脉没有了,就剩下脉小,说明邪气已衰,是病愈的征象。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272)
六病欲解时,做参考。
 
六病欲解时,并列来看,有意义。
只是勿拘于具体的天文实际时辰,知阴阳多少之愈,可观察所见就行了。
如拘,则成呆矣。
 
少阳之为病,离卦之应象也。离为南方,南方生火,火生心,其味苦,心脉循咽,目为离卦之类象。
 
心为阳,阳中之阳,其首灌阳明,阳明分出两支,太阳,少阳。太阳为大,少阳为小,太阳为阳气的主要释放区,少阳为较小,同时时作为调节的余地,少阳若无余地了,阳气也就满了,满则上逆,故人体最上部的三症为提纲,少阳脉本身也在头部,以侯少阳。阳满则必内伐于阴。故少阳的用药以治阴护阴为主。柴胡半夏生姜等都是作用于阴的,药性看本经原文。
 
阳气从心至阳明为第一波,至太阳为第二波,至少阳为第三波,到少阳本应小了。少阳病就是第三波的少阳阳气都很多了,
 
少阳之为病,离卦之应象也。离为南方,南方生火,火生心,其味苦,心脉循咽,目为离卦之类象。

少阳病是心经病?
 
心为阳,阳中之阳,其首灌阳明,阳明分出两支,太阳,少阳。太阳为大,少阳为小,太阳为阳气的主要释放区,



没看懂
 
六病欲解时,并列来看,有意义。
只是勿拘于具体的天文实际时辰,知阴阳多少之愈,可观察所见就行了。



等通读完《伤寒》,再专门琢磨琢磨 欲解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