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圆运动视角看伤寒论(二):太阳病条文之一

原熙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6
帖子
11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今天还是分享下条文架构,不过这之前大家有没什么想法?对伤寒论?或者希望。我们这次就采用彭子归纳的伤寒论,分上中下篇的那个。
上次说到圆运动里认为的简单结构:营卫,少阳,脏腑,大家记得不?我觉得只要路子对,大家都会有点感悟,上次讲的是读法总纲的内容
还得跟大家说一下“伤寒”这两个字的含义,这是一个最初步的概念,我觉得很多朋友其实都没注意到这两个字,那就很容易迷失在注解浩淼的典籍中去。
大家觉得这两字有什么高深的含义吗?这个是原则。伤寒,这两个字,伤就是受,感的意思,“寒”真的是寒气的意思,就是这么简单,它的最终指向就是治疗寒疫,因为寒为气之最厉者。大家把焦点缩成这个点,就很好理解。不要云里雾里,什么都来
伤寒论,因为受寒,但因体质各异,病程不同,所以就形成了各个症状,也就是伤寒论要解决的问题。
有人引用难经的“寒”说是伤寒论的寒囊括了六气,是治六气的,这是理解上云里雾里的问题,学得偏了。
为什么伤寒论里可以推导出很多治疗里病的治疗方法呢?因为人体的受病机制基本一致的缘故,所以学习伤寒,对人体,对理解其他疾病非常有帮助。但伤寒的重点只有一个“风寒”。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留意过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很可能最初的那个样子会走偏了。
下面是上篇的内容,彭子把伤寒论的太阳病,也就是表病部分揉成了一篇来谈及。我在想,如果把一些条文再加以筛选会更好点,更明确点,把里面的门道搞清楚,大家治疗伤寒,把握性就极强了。但是不是说包治,因为还是有很多没有推演到。
太阳病,有两种,中风与中寒,桂枝汤与麻黄汤之分。之前也已经讲过。中风,其实更全面的说是,中风兼寒。中寒,更全面的是中寒兼风。只是所感轻重,营卫受病深浅而已。
中风和中寒的共同点:都发热脉浮,都可能头痛。区别:中风脉缓,恶风,汗出,中寒脉紧无汗恶寒。
这是两者的区分,也就是中风病卫,中寒病营。这个最是简单。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是表病,太阳病的总体概括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这两条是中风伤寒的症状总纲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这两条是中风伤寒的治疗总纲
其他太阳病的条文都是从这两线上衍生出来。也就是起着补充作用。
比如“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这个就是一种推演,对吧,大家看看
恶风,发热,脉浮缓,都在这个范围内,只是因为个人体质不同,出现了一些粗看不同的症状。如果单看症状,似乎不同,其实都是在中风这个圈里发生的症状。
今天先说到这,把表病的结构先列一列,下次继续推演下去。条文的理解需要功夫,需要了解假设条件,前提条件。
 
无论什么视角,《伤寒》还是《伤寒》

《伤寒》的经典地位是难以取代的

感谢分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