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木葫芦 于 2015-4-13 07:22 编辑
求医问诊单
性别 女
年龄 48
职业:教师
身高:156
体重:35kg
主要病症:
十年前因子宫肌瘤手术引起严重的肠粘连,此后,因为肠道功能障碍引起过分消瘦虚弱而致肠下垂(西医影像检查结果)、肠蠕动缓慢(除大肠经当令时,上午蠕动比下午更缓慢)。
主要体征:
肠道总胀气、肠子里哗啦啦一片水声,大便黏腻解出困难,便后不爽,舌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如今虚寒怕冷(下半身尤甚)乏力多汗。尤其乏力,连话都不能多说,已无法工作。
曾经的治疗情况:
因为气虚乏力实在厉害,医生一般都开的消补兼施方,总有人参、干姜、黄连、厚朴等,似为“连理汤”加减,或“四君子+柴胡桂枝汤”等等,有时也开一点附子,但效果都不太好。最近自己心一横,用“肉桂、吴茱萸、厚朴、枳壳、半夏、冰片”打成粉敷脐,同时口服用“肉桂、厚朴、砂仁”煮的水,如此2天后,情况稍微好点,但已经开始感觉到气虚乏力多汗有所加重,想是如此攻伐之下,伤了元气。
求诊目的:
询问有关使用附子的问题,若能得到解答,或有哪位老师能给开个处方,不胜感激!
各位老师好!本人这十多年来,一直被严重的肠粘连、肠下垂、肠蠕动缓慢引起的湿热气滞所困扰。肠道总胀气、肠子里哗啦啦一片水声,大便黏腻解出困难,便后不爽。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如今虚寒怕冷乏力多汗。因为气虚乏力实在厉害,医生一般都开的消补兼施方,总有人参、干姜、黄连、厚朴等,似乎为“连理汤”加减,或“四君子+柴胡桂枝汤”等等,有时也开一点附子。
今春,因潮湿多雨,我又开始有严重的气滞湿困,并常身感阵阵寒意,舌苔白滑。这次的湿困很严重,服了不少中药,脾运化能力仍改善不大。不得已,只好自己用“肉桂、吴茱萸、厚朴、枳壳、半夏、冰片”打成粉敷脐,同时口服用“肉桂、厚朴、砂仁”煮的水,情况只稍微好点,但已经开始感觉到气虚乏力多汗有所加重,想是如此攻伐之下,伤了元气。不得已,从昨天起停止原药,去医院开了一种免煎的“淡附片”颗粒昨天3克冲水喝,今天用了5克附子、1克干姜同服,目前身上的阵阵寒意少一些了,脾运化也有一些改善。
平时看过一些有关书籍,也在网上阅读一些帖子,知道附子干姜必须与补阴、补血药同用才好,否则伤血伤阴,尤其有位先生的贴中说“附子仅有去阴寒功效,久服亦损阳气”。还说“其是一个动阳的过程,抽其元气攻其除寒邪湿邪”。但补阴补血之药往往滋腻,哪怕与附子干姜同用我也运化不了,只会徒增湿热,因此现在我想请请教老师:我就如果每天用5克附子2克干姜泡水可否?像这样小剂量的长期服用,会否也会伤气伤血伤阴?可否配点人参?如果可以服用,是否加一点盐入肾更好些?
因为吃水蒸蛋都吸收不不好,在自做无油无辣椒的豆腐乳,感觉比鸡蛋好吸收一些。以前是在泡豆腐乳的水中放肉桂和白酒,那能否加一点附子干姜水呢?附子与白酒是否相克?若相克就不加白酒了。
若能得到哪位老师的指点,本人感激不尽啊!先在此谢谢您!
求医问诊单
性别 女
年龄 48
职业:教师
身高:156
体重:35kg
主要病症:
十年前因子宫肌瘤手术引起严重的肠粘连,此后,因为肠道功能障碍引起过分消瘦虚弱而致肠下垂(西医影像检查结果)、肠蠕动缓慢(除大肠经当令时,上午蠕动比下午更缓慢)。
主要体征:
肠道总胀气、肠子里哗啦啦一片水声,大便黏腻解出困难,便后不爽,舌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如今虚寒怕冷(下半身尤甚)乏力多汗。尤其乏力,连话都不能多说,已无法工作。
曾经的治疗情况:
因为气虚乏力实在厉害,医生一般都开的消补兼施方,总有人参、干姜、黄连、厚朴等,似为“连理汤”加减,或“四君子+柴胡桂枝汤”等等,有时也开一点附子,但效果都不太好。最近自己心一横,用“肉桂、吴茱萸、厚朴、枳壳、半夏、冰片”打成粉敷脐,同时口服用“肉桂、厚朴、砂仁”煮的水,如此2天后,情况稍微好点,但已经开始感觉到气虚乏力多汗有所加重,想是如此攻伐之下,伤了元气。
求诊目的:
询问有关使用附子的问题,若能得到解答,或有哪位老师能给开个处方,不胜感激!
各位老师好!本人这十多年来,一直被严重的肠粘连、肠下垂、肠蠕动缓慢引起的湿热气滞所困扰。肠道总胀气、肠子里哗啦啦一片水声,大便黏腻解出困难,便后不爽。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如今虚寒怕冷乏力多汗。因为气虚乏力实在厉害,医生一般都开的消补兼施方,总有人参、干姜、黄连、厚朴等,似乎为“连理汤”加减,或“四君子+柴胡桂枝汤”等等,有时也开一点附子。
今春,因潮湿多雨,我又开始有严重的气滞湿困,并常身感阵阵寒意,舌苔白滑。这次的湿困很严重,服了不少中药,脾运化能力仍改善不大。不得已,只好自己用“肉桂、吴茱萸、厚朴、枳壳、半夏、冰片”打成粉敷脐,同时口服用“肉桂、厚朴、砂仁”煮的水,情况只稍微好点,但已经开始感觉到气虚乏力多汗有所加重,想是如此攻伐之下,伤了元气。不得已,从昨天起停止原药,去医院开了一种免煎的“淡附片”颗粒昨天3克冲水喝,今天用了5克附子、1克干姜同服,目前身上的阵阵寒意少一些了,脾运化也有一些改善。
平时看过一些有关书籍,也在网上阅读一些帖子,知道附子干姜必须与补阴、补血药同用才好,否则伤血伤阴,尤其有位先生的贴中说“附子仅有去阴寒功效,久服亦损阳气”。还说“其是一个动阳的过程,抽其元气攻其除寒邪湿邪”。但补阴补血之药往往滋腻,哪怕与附子干姜同用我也运化不了,只会徒增湿热,因此现在我想请请教老师:我就如果每天用5克附子2克干姜泡水可否?像这样小剂量的长期服用,会否也会伤气伤血伤阴?可否配点人参?如果可以服用,是否加一点盐入肾更好些?
因为吃水蒸蛋都吸收不不好,在自做无油无辣椒的豆腐乳,感觉比鸡蛋好吸收一些。以前是在泡豆腐乳的水中放肉桂和白酒,那能否加一点附子干姜水呢?附子与白酒是否相克?若相克就不加白酒了。
若能得到哪位老师的指点,本人感激不尽啊!先在此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