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我这已经是第三年学针灸了,马上就要毕业了,时间真的是匆匆而过啊!我心里非常感激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他们每一位都认真、热心、无私地教了我很多知识,我也非常感激我的同学们,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交流,并肩走过了这将近3年,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鼓励和支持。还有我们论坛上的老师和各位版主以及其他粉丝们,能够同时结识这么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朋友,在我学习期间鼓励支持我,启发我,我觉得自己真的是非常幸运。
也因为学了三年了,在学习方面方法和态度上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自己总结了些算不上经验的经验吧,在这里跟各位初学者交流一下,希望能够给论坛里初学的朋友提供一个思路。
通常讲“跟师学艺”都是以师徒制为代表的,我是学院派的,我所说的“跟师学艺”,是专门针对在校学习的学生们如何在校园环境里学习。
1. 通常在校学生和老师间的关系远不如师徒制中师徒间的关系紧密,而且学校的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也远远少于师徒制中徒弟对师父的。这个对学生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更快更容易,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思路和理念。但是在校生没办法挑老师,都是学校安排。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遇到几个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搞到自己很烦躁。
其实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特色和长处,老师也不是完人,难免没有缺点。但是做学生首先是不要把自己的水平放得过高,自己的瓶子已经满了,老师也无从给你加水。在情绪上有一个“喜欢”、“不喜欢”,甚至出现看不起某些老师,这一下子就把自己学习的路子堵了,因为情绪一上来,就是老师说的有用的东西自己都听不进去(或者根本没有听见)。所以凡是自己老师,学生首先要有尊敬心,无论如何要把自己的傲气放下,虚心才能有得。我知道这个不容易做到,而且越是年纪大的学生越难做到,因为年龄大了,自己有自己的思维定式,一旦老师的方式方法和自己的不符,就可能很快下结论:这老师不行。但问题还是自己心胸太小,傲气太重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看老师也要会看老师的“优势”,每个老师的长处都不同,要放下心里的傲慢,看老师的长处而不挑剔老师的短处(其实自己的短处是最多的,这样想就比较好),多学老师的优势。
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不但能够多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而且也容易和老师相处,自己在校的时间也会更加快乐,学习进步也就更快了。
2. 跟老师也要有技巧。中医里门派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路数,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的爱好倾向。要想跟老师学好,也要会看老师的长项,会分析老师的思路。千万不要抱着自己的思路不放,这就意味着在校生可能同时需要适应不同老师的思路和逻辑。比如知道张老师喜欢补土,就多从补土的思路和老师去讨论;知道李老师喜欢扶阳,就多和李老师研究扶阳的技巧。而不要专门拿了扶阳的思路去挑战张老师,而又拿了补土的路数去难为李老师。或者自己抱着自己固有的思路,去和老师争执。中医的理论和门派很多,不是说一个是对的,另一个就是错的。尤其是对刚入门的学生,还未入到门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惯性思维,抱着自己的思路不放,就哪一派也学不到手了。不是说学生不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刚刚入门,还是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多看多学各家学说,每一家都去深入研究一下,而不是自己稍稍接触就产生抵触情绪。等将来自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毕业后自己在实践中还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对知识的应用有所取舍。
3.多问。老师同时教很多学生,大家的水平都不同,老师无法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自己想学,就在课后多问问题。根据我2中提到的注意事项,问问题要谦虚,诚心诚意去请教,而不是去挑战老师。无论老师所给的答案自己是否满意,都要对老师心存感激。很多时候发现老师给的答案自己当时不明白,过一段时间以后才知道其中含义,都是因为自己基础和经验不到的缘故。所以不要轻易否定老师的答案。
4.有时间多和老师聊聊天,拉近一下感情。当然老师未必有时间跟你闲聊,就聊中医方面的东西,包括业界的发展和新闻等都可以找机会和老师聊聊。和老师在感情上越接近,自己越容易从老师那里学到东西。而且通过闲聊,也多些对老师的了解,甚至会改变自己对老师的认识和看法。(这个方面,师徒制是大有优势)。要会把给自己代课的老师都当成自己的师父一样,在心里有尊重和亲近感,自己学起知识来就快捷多了。
学生学生,现在能够放得下傲慢心的不多,就我自己也是很难做到。不过就谈点自己的体会而已,而且我在国外是小班教学,和国内的大院校不同,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能够和老师课下交流的机会也更多。就说说自己一点想法,还请大家各抒己见吧。
也因为学了三年了,在学习方面方法和态度上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自己总结了些算不上经验的经验吧,在这里跟各位初学者交流一下,希望能够给论坛里初学的朋友提供一个思路。
通常讲“跟师学艺”都是以师徒制为代表的,我是学院派的,我所说的“跟师学艺”,是专门针对在校学习的学生们如何在校园环境里学习。
1. 通常在校学生和老师间的关系远不如师徒制中师徒间的关系紧密,而且学校的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也远远少于师徒制中徒弟对师父的。这个对学生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更快更容易,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思路和理念。但是在校生没办法挑老师,都是学校安排。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遇到几个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搞到自己很烦躁。
其实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特色和长处,老师也不是完人,难免没有缺点。但是做学生首先是不要把自己的水平放得过高,自己的瓶子已经满了,老师也无从给你加水。在情绪上有一个“喜欢”、“不喜欢”,甚至出现看不起某些老师,这一下子就把自己学习的路子堵了,因为情绪一上来,就是老师说的有用的东西自己都听不进去(或者根本没有听见)。所以凡是自己老师,学生首先要有尊敬心,无论如何要把自己的傲气放下,虚心才能有得。我知道这个不容易做到,而且越是年纪大的学生越难做到,因为年龄大了,自己有自己的思维定式,一旦老师的方式方法和自己的不符,就可能很快下结论:这老师不行。但问题还是自己心胸太小,傲气太重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看老师也要会看老师的“优势”,每个老师的长处都不同,要放下心里的傲慢,看老师的长处而不挑剔老师的短处(其实自己的短处是最多的,这样想就比较好),多学老师的优势。
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不但能够多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到知识,而且也容易和老师相处,自己在校的时间也会更加快乐,学习进步也就更快了。
2. 跟老师也要有技巧。中医里门派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路数,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的爱好倾向。要想跟老师学好,也要会看老师的长项,会分析老师的思路。千万不要抱着自己的思路不放,这就意味着在校生可能同时需要适应不同老师的思路和逻辑。比如知道张老师喜欢补土,就多从补土的思路和老师去讨论;知道李老师喜欢扶阳,就多和李老师研究扶阳的技巧。而不要专门拿了扶阳的思路去挑战张老师,而又拿了补土的路数去难为李老师。或者自己抱着自己固有的思路,去和老师争执。中医的理论和门派很多,不是说一个是对的,另一个就是错的。尤其是对刚入门的学生,还未入到门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惯性思维,抱着自己的思路不放,就哪一派也学不到手了。不是说学生不可以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刚刚入门,还是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多看多学各家学说,每一家都去深入研究一下,而不是自己稍稍接触就产生抵触情绪。等将来自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毕业后自己在实践中还是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对知识的应用有所取舍。
3.多问。老师同时教很多学生,大家的水平都不同,老师无法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自己想学,就在课后多问问题。根据我2中提到的注意事项,问问题要谦虚,诚心诚意去请教,而不是去挑战老师。无论老师所给的答案自己是否满意,都要对老师心存感激。很多时候发现老师给的答案自己当时不明白,过一段时间以后才知道其中含义,都是因为自己基础和经验不到的缘故。所以不要轻易否定老师的答案。
4.有时间多和老师聊聊天,拉近一下感情。当然老师未必有时间跟你闲聊,就聊中医方面的东西,包括业界的发展和新闻等都可以找机会和老师聊聊。和老师在感情上越接近,自己越容易从老师那里学到东西。而且通过闲聊,也多些对老师的了解,甚至会改变自己对老师的认识和看法。(这个方面,师徒制是大有优势)。要会把给自己代课的老师都当成自己的师父一样,在心里有尊重和亲近感,自己学起知识来就快捷多了。
学生学生,现在能够放得下傲慢心的不多,就我自己也是很难做到。不过就谈点自己的体会而已,而且我在国外是小班教学,和国内的大院校不同,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能够和老师课下交流的机会也更多。就说说自己一点想法,还请大家各抒己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