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12/31
- 帖子
- 1226
- 获得点赞
- 46
- 声望
- 48
病例6、唐某,女,40岁,病案号81486。
初诊日期:1980年3月11日。自去年3月出现哮喘,经服中西药治疗不缓解,前医曾按三阳合病与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38剂不效。近期症状: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精神不佳,思睡,背恶寒,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舌苔薄黄,脉弦细沉。变态反应检査:对尘土、螨、花生、芝麻、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血流变学检査:全血比粘度6.25mPa.s,血浆比粘度1.98,全血还原粘度11.17,红细胞电泳16•70/S,红细胞压积47%。免疫球蛋白检査:1gG1.24g/L,1gA1.10g/L,1gM1.38g/L。血乙酰胆碱44.9μg%。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少阴表寒挟饮。治以温阳强壮化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钱,制附子二钱,细辛二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鼻塞明显好转,头痛减轻,渐增加附子用量至四钱,经服两月,喘平。复査血流变学:全血比粘度4.86mPa、s,血浆比粘度1.94,全血还原粘度9.74,红细胞电泳15.03/S,红细胞压积40%。免疫球蛋白:IgG2.34g/L,IgA0.99g/L,IgM2.11g/L。血乙酰胆碱63.60μg%,经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是虚寒性哮喘,前医因辨证不仔细而误认为三阳合病,故服了38剂汤药而不见效。患者长期有鼻塞流涕、头痛等症,可知病在表。但有背恶寒、精神不佳、白天思睡,当知表不属太阳而应属少阴。又据脉沉弦细、喉中痰鸣、咳嗽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等,当判定为少阴挟饮,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适应证,故谨守病机,治疔两月而喘告愈。
读后感悟:本案按语把辩证要点点的很清:1、素有长期鼻塞流涕、头痛,为病在表;2、又见背恶寒、精神不佳、思睡,脉沉细弦等证,当属少阴阳虚兼表。3、喉中痰鸣、咳嗽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是挟有寒饮。据此三点,虽见大便干,舌苔薄黄的少许热象,仍可辩为少阴阳虚挟饮之虚寒性哮喘,麻附细辛汤正为对证,故收捷效。俗有“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之说,是说哮喘病难治。但是中医各代仁人志士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知难而上,不断总结治疗经验,使一个个哮喘难证不断被攻克。这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中医洽疗哮喘是前人几代、几十代、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胡老正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生不辍。从以上六个病例可看出,治疗哮喘所用方药都是经方,用古方治今病疗效卓著。这里说明,在继承前人经验上,胡老的功夫深,在临床实践上胡老的功夫更深。从病例6还可以看到,临床辨证必须仔细,稍有疏漏,则功溃在即。本是少阴病,判为三阳病,治疗时不可能收效,服38剂药不见效,服50剂药也不会见效,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是也。而辨证、辨方证正确后,服三剂即见显效。这里也说明,哮喘症状复杂多变,因之治疗不易,但仍是有方药可医的,只是治疗时不能用一方一药,其治疗有效与否,取决于辨证准确与否,更取决于辨方证的准确与否。也可知,胡老认为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胡老首先在中医界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决非虚言,而是一生心血的总结。
读后感悟:总结的好!学习了。
初诊日期:1980年3月11日。自去年3月出现哮喘,经服中西药治疗不缓解,前医曾按三阳合病与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38剂不效。近期症状: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精神不佳,思睡,背恶寒,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舌苔薄黄,脉弦细沉。变态反应检査:对尘土、螨、花生、芝麻、大豆等八种物质过敏;血流变学检査:全血比粘度6.25mPa.s,血浆比粘度1.98,全血还原粘度11.17,红细胞电泳16•70/S,红细胞压积47%。免疫球蛋白检査:1gG1.24g/L,1gA1.10g/L,1gM1.38g/L。血乙酰胆碱44.9μg%。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少阴表寒挟饮。治以温阳强壮化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二钱,制附子二钱,细辛二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鼻塞明显好转,头痛减轻,渐增加附子用量至四钱,经服两月,喘平。复査血流变学:全血比粘度4.86mPa、s,血浆比粘度1.94,全血还原粘度9.74,红细胞电泳15.03/S,红细胞压积40%。免疫球蛋白:IgG2.34g/L,IgA0.99g/L,IgM2.11g/L。血乙酰胆碱63.60μg%,经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按:本例是虚寒性哮喘,前医因辨证不仔细而误认为三阳合病,故服了38剂汤药而不见效。患者长期有鼻塞流涕、头痛等症,可知病在表。但有背恶寒、精神不佳、白天思睡,当知表不属太阳而应属少阴。又据脉沉弦细、喉中痰鸣、咳嗽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等,当判定为少阴挟饮,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适应证,故谨守病机,治疔两月而喘告愈。
读后感悟:本案按语把辩证要点点的很清:1、素有长期鼻塞流涕、头痛,为病在表;2、又见背恶寒、精神不佳、思睡,脉沉细弦等证,当属少阴阳虚兼表。3、喉中痰鸣、咳嗽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是挟有寒饮。据此三点,虽见大便干,舌苔薄黄的少许热象,仍可辩为少阴阳虚挟饮之虚寒性哮喘,麻附细辛汤正为对证,故收捷效。俗有“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之说,是说哮喘病难治。但是中医各代仁人志士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知难而上,不断总结治疗经验,使一个个哮喘难证不断被攻克。这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中医洽疗哮喘是前人几代、几十代、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胡老正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生不辍。从以上六个病例可看出,治疗哮喘所用方药都是经方,用古方治今病疗效卓著。这里说明,在继承前人经验上,胡老的功夫深,在临床实践上胡老的功夫更深。从病例6还可以看到,临床辨证必须仔细,稍有疏漏,则功溃在即。本是少阴病,判为三阳病,治疗时不可能收效,服38剂药不见效,服50剂药也不会见效,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是也。而辨证、辨方证正确后,服三剂即见显效。这里也说明,哮喘症状复杂多变,因之治疗不易,但仍是有方药可医的,只是治疗时不能用一方一药,其治疗有效与否,取决于辨证准确与否,更取决于辨方证的准确与否。也可知,胡老认为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胡老首先在中医界提出“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决非虚言,而是一生心血的总结。
读后感悟:总结的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