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12/31
- 帖子
- 1226
- 获得点赞
- 45
- 声望
- 48
(一)以痰饮为主因的哮喘证治
外邪内饮,为常见的一种证。即是说,其人素有水饮、痰浊潜伏于体内,一旦遭受外邪侵袭,外邪激动里饮,壅逆于肺,则发为哮喘。即呈《伤寒论》所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之证。治宜发汗解表,温化水饮。其中具体证治又分以下几种:
1、射干麻黄汤方证:恶寒,身痛,痰多,喉中痰鸣,射干麻黄汤主之。口干、舌燥、心烦者,宜更加生石膏。
2、小青龙汤方证:恶寒,身痛,无汗,咳逆,倚息不得卧,咳唾白泡沫痰,小青龙汤主之。若见咽干、烦矂者,宜更加生石膏。
3、葛根合小陷胸汤方证:项背拘急,胸满闷或痛,发热恶寒而喘,葛根汤合小陷胸汤主之。若心烦明显者,亦宜加生石膏。
4、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证:咳逆,喘满,唾白泡沫痰,口中和,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主之。
5、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恶寒,无汗,或背恶寒,四逆,精神疲惫,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二) 以瘀血为主因的哮喘证治
原有瘀血潜伏于体内,一旦外感或伤食或七情变化,诱使瘀血变化,上犯肝肺而发哮喘。若不祛瘀,则哮喘经久不愈,故凡哮喘不论寒暑经年不巳者,多属瘀血为患。具体常见方证如下:
1、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胸胁苦满,呼吸困难,心下急,口苦咽干,大便干燥。
2、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方证:上证又见腹胀满,大便难通者。
以上二方证,若见口干舌燥或烦渴者,均宜加生石膏;若上证复有外感,发热恶寒而无汗者,则宜葛根汤,依证选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或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三方合主之,见咽干烦躁者,亦宜加生石膏;若上证见汗出而喘明显者,则宜麻杏石甘汤,依证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三方合方主之。
(三) 痰饮瘀血二因俱备的哮喘证治
既有外邪内饮,复有瘀血在里的哮喘也屡有所见。如常见有小青龙汤方证,复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方证者(证见前),即以小青龙汤、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三方合方主之。大便难通者,可易桂枝茯苓丸为桃核承气汤;若现射干麻黄汤方证者,即以射干麻黄汤为主,依证选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或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三方合方主之。以上各方证,若见口舌干燥或烦躁者,均宜加生石膏。
读后感悟:以痰饮为主的哮喘,多因外邪而诱发,发时咳逆喘满,痰量多而清稀起泡沫,多兼风寒表证,时发时止;以瘀血为主的哮喘,不论寒暑,经年不已,但感呼吸困难而痰量不多,多因外感、伤食、情志变化而加重,并伴有少阳阳明郁热症状。
外邪内饮,为常见的一种证。即是说,其人素有水饮、痰浊潜伏于体内,一旦遭受外邪侵袭,外邪激动里饮,壅逆于肺,则发为哮喘。即呈《伤寒论》所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之证。治宜发汗解表,温化水饮。其中具体证治又分以下几种:
1、射干麻黄汤方证:恶寒,身痛,痰多,喉中痰鸣,射干麻黄汤主之。口干、舌燥、心烦者,宜更加生石膏。
2、小青龙汤方证:恶寒,身痛,无汗,咳逆,倚息不得卧,咳唾白泡沫痰,小青龙汤主之。若见咽干、烦矂者,宜更加生石膏。
3、葛根合小陷胸汤方证:项背拘急,胸满闷或痛,发热恶寒而喘,葛根汤合小陷胸汤主之。若心烦明显者,亦宜加生石膏。
4、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方证:咳逆,喘满,唾白泡沫痰,口中和,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主之。
5、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恶寒,无汗,或背恶寒,四逆,精神疲惫,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二) 以瘀血为主因的哮喘证治
原有瘀血潜伏于体内,一旦外感或伤食或七情变化,诱使瘀血变化,上犯肝肺而发哮喘。若不祛瘀,则哮喘经久不愈,故凡哮喘不论寒暑经年不巳者,多属瘀血为患。具体常见方证如下:
1、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胸胁苦满,呼吸困难,心下急,口苦咽干,大便干燥。
2、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方证:上证又见腹胀满,大便难通者。
以上二方证,若见口干舌燥或烦渴者,均宜加生石膏;若上证复有外感,发热恶寒而无汗者,则宜葛根汤,依证选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或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三方合主之,见咽干烦躁者,亦宜加生石膏;若上证见汗出而喘明显者,则宜麻杏石甘汤,依证选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三方合方主之。
(三) 痰饮瘀血二因俱备的哮喘证治
既有外邪内饮,复有瘀血在里的哮喘也屡有所见。如常见有小青龙汤方证,复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方证者(证见前),即以小青龙汤、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三方合方主之。大便难通者,可易桂枝茯苓丸为桃核承气汤;若现射干麻黄汤方证者,即以射干麻黄汤为主,依证选用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或大柴胡汤、桃核承气汤三方合方主之。以上各方证,若见口舌干燥或烦躁者,均宜加生石膏。
读后感悟:以痰饮为主的哮喘,多因外邪而诱发,发时咳逆喘满,痰量多而清稀起泡沫,多兼风寒表证,时发时止;以瘀血为主的哮喘,不论寒暑,经年不已,但感呼吸困难而痰量不多,多因外感、伤食、情志变化而加重,并伴有少阳阳明郁热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