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人原有太阳人,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四类,在中原地区尤其武汉的分布基本是太阴和少阴两种较为常见,故将这两类人作一论述。
脏局总论(以下摘自《东医寿世保元》卷一·脏腑论)
谷自胃脘而入于胃,自胃而入于小肠,自小肠而入于大肠,自大肠而出于肛门者,水谷之都數。停畜於胃而薰蒸为热气,消导於小肠而平淡为凉气,热气之轻清者,上升於胃脘而为温气,凉气之质重者,下降於大肠而为寒气。
胃脘通於口鼻,故水谷之气上升也。大肠通於肛门,故水谷之气下降也。胃之体,广大而包容,故水谷之气停畜也。小肠之体,狭窄而屈曲,故水谷之气消导也。
肺以呼 肝以吸 肝肺者 呼吸气液之门户也。
脾以纳 肾以出 肾脾者 出纳水谷之府库也
水谷温气,自胃脘而化津,入于舌下,为津海。津海者,津之所舍也。津海之清气,出于耳而为神,入于头脑而为髓海,髓海者,神之所舍也。髓海之髓汁,清者内归于肺,浊滓外归于皮毛。故胃脘、舌、耳、头脑、皮毛皆肺之党也。
水谷热气,自胃而化膏,入于膻间兩乳,为膏海。膏海者,膏之所舍也。膏海之清气,出于目而为气,入于背膂而为膜海。膜海者,气之所舍也。膜海之膜汁,清者内归于脾,浊滓 外归于筋。故胃、兩乳、目、背膂、筋皆脾之党也。
水谷凉气,自小肠而化油,入于脐,为油海。油海者,油之所舍也。油海之清气 出于鼻而为血。 入于腰脊,而为血海。血海者,血之所舍也,血海之血汁,清者内归于肝,浊滓外归于肉。故小肠、脐、鼻、腰脊、肉皆肝之党也。
水谷寒气,自大肠而化液,入于前阴毛际之内,为液海。液海者,液之所舍也。液海之清气,出于口而为精。入于膀胱而为精海,精海者,精之所舍也。精海之精汁,清者内归于肾,浊滓外归于骨。故大肠、前阴、口、膀胱、骨皆肾之党也
太阴、少阴两型人各论
一、太阴人
(一)基本脏局:肝大肺小
(二)识别要点:
1.中下部尤其是腰部较发达,此处为肝之所主。
2.鼻子的功能较弱,易患鼻炎。(表现为对冷空气过敏,或感冒后鼻塞流涕较为严重)
3.手指短粗型较多,且手心容易出汗,易感冒。(表现出气虚质的部分特征)
4.青春期之前皮肤较好,青春期开始之后开始容易长痘,大便不畅,易患脚湿气。
5.喜肥甘厚味,无肉不欢,中年后体型大多偏胖,胆囊负荷重而出现胆囊壁毛糙,消化性溃疡,易患三高。
(三)常用方剂:
1. 太阴调胃汤(偏于温补)
(原治:黄疸,伤寒时气,头痛,身痛无汗,食滞痞满,膝脚无力)
薏苡仁、干栗 各12克(三份)
萝卜子 8克(二份)
五味子、石菖蒲、麦冬、桔梗、麻黄 各4克(一份)
2. 清肺泻肝汤(偏于通便,内有郁热者)
(原治:虚劳梦泄,大便秘结,呕逆,热症,面色黄赤,手指焦黑,掌背浮肿,手足无力。)
葛根 16克(四份)
黄芩、藳本 各8克(二份)
萝卜子、桔梗、升麻、白芷、大黄各4克(一份)
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f6c740101kzfp.html
3.洗肝散(调节升降,肝病尤效)
( 原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
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甘草(炙)
大黄(煨)、川芎,各二两。上为末。
4.鹿茸大补汤
二、少阴人
(一)基本脏局:肾大脾小
(二)识别要点:
1.臀部发达,腰部较细,有曲线美。(女性较多)
2.手指细长,四末不温。(水盛火弱)
3.贪吃无度,思虑过多,喜欢吃水果。(脾弱)
4.易口腔溃疡,咽痛。(水寒土湿,虚火上浮)
5.梦多,且易梦见阴性物质。咳嗽多夜半开始,声声相续,咽干。
(三)常用方剂:
可参考黄煌的伤寒十大类方,以及药证
1.桂枝汤类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小建中汤,桂枝茯苓丸。
2.人参汤类方
少阴人方剂多用人参,白何首乌,附子等。
3.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姜三片,枣二枚为引
脏局总论(以下摘自《东医寿世保元》卷一·脏腑论)
谷自胃脘而入于胃,自胃而入于小肠,自小肠而入于大肠,自大肠而出于肛门者,水谷之都數。停畜於胃而薰蒸为热气,消导於小肠而平淡为凉气,热气之轻清者,上升於胃脘而为温气,凉气之质重者,下降於大肠而为寒气。
胃脘通於口鼻,故水谷之气上升也。大肠通於肛门,故水谷之气下降也。胃之体,广大而包容,故水谷之气停畜也。小肠之体,狭窄而屈曲,故水谷之气消导也。
肺以呼 肝以吸 肝肺者 呼吸气液之门户也。
脾以纳 肾以出 肾脾者 出纳水谷之府库也
水谷温气,自胃脘而化津,入于舌下,为津海。津海者,津之所舍也。津海之清气,出于耳而为神,入于头脑而为髓海,髓海者,神之所舍也。髓海之髓汁,清者内归于肺,浊滓外归于皮毛。故胃脘、舌、耳、头脑、皮毛皆肺之党也。
水谷热气,自胃而化膏,入于膻间兩乳,为膏海。膏海者,膏之所舍也。膏海之清气,出于目而为气,入于背膂而为膜海。膜海者,气之所舍也。膜海之膜汁,清者内归于脾,浊滓 外归于筋。故胃、兩乳、目、背膂、筋皆脾之党也。
水谷凉气,自小肠而化油,入于脐,为油海。油海者,油之所舍也。油海之清气 出于鼻而为血。 入于腰脊,而为血海。血海者,血之所舍也,血海之血汁,清者内归于肝,浊滓外归于肉。故小肠、脐、鼻、腰脊、肉皆肝之党也。
水谷寒气,自大肠而化液,入于前阴毛际之内,为液海。液海者,液之所舍也。液海之清气,出于口而为精。入于膀胱而为精海,精海者,精之所舍也。精海之精汁,清者内归于肾,浊滓外归于骨。故大肠、前阴、口、膀胱、骨皆肾之党也
太阴、少阴两型人各论
一、太阴人
(一)基本脏局:肝大肺小
(二)识别要点:
1.中下部尤其是腰部较发达,此处为肝之所主。
2.鼻子的功能较弱,易患鼻炎。(表现为对冷空气过敏,或感冒后鼻塞流涕较为严重)
3.手指短粗型较多,且手心容易出汗,易感冒。(表现出气虚质的部分特征)
4.青春期之前皮肤较好,青春期开始之后开始容易长痘,大便不畅,易患脚湿气。
5.喜肥甘厚味,无肉不欢,中年后体型大多偏胖,胆囊负荷重而出现胆囊壁毛糙,消化性溃疡,易患三高。
(三)常用方剂:
1. 太阴调胃汤(偏于温补)
(原治:黄疸,伤寒时气,头痛,身痛无汗,食滞痞满,膝脚无力)
薏苡仁、干栗 各12克(三份)
萝卜子 8克(二份)
五味子、石菖蒲、麦冬、桔梗、麻黄 各4克(一份)
2. 清肺泻肝汤(偏于通便,内有郁热者)
(原治:虚劳梦泄,大便秘结,呕逆,热症,面色黄赤,手指焦黑,掌背浮肿,手足无力。)
葛根 16克(四份)
黄芩、藳本 各8克(二份)
萝卜子、桔梗、升麻、白芷、大黄各4克(一份)
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2f6c740101kzfp.html
3.洗肝散(调节升降,肝病尤效)
( 原治风毒上攻,暴作赤目,肿痛难开,隐涩眵泪,昏暗羞明,或生翳膜。)
当归(去芦)、薄荷(去梗)、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山栀子仁、甘草(炙)
大黄(煨)、川芎,各二两。上为末。
4.鹿茸大补汤
二、少阴人
(一)基本脏局:肾大脾小
(二)识别要点:
1.臀部发达,腰部较细,有曲线美。(女性较多)
2.手指细长,四末不温。(水盛火弱)
3.贪吃无度,思虑过多,喜欢吃水果。(脾弱)
4.易口腔溃疡,咽痛。(水寒土湿,虚火上浮)
5.梦多,且易梦见阴性物质。咳嗽多夜半开始,声声相续,咽干。
(三)常用方剂:
可参考黄煌的伤寒十大类方,以及药证
1.桂枝汤类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小建中汤,桂枝茯苓丸。
2.人参汤类方
少阴人方剂多用人参,白何首乌,附子等。
3.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加黄芪肉桂,姜三片,枣二枚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