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原创首发 【宗源闲话】(30)伤寒花边儿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34
声望
113
俺的新年第一帖,先给诸位拜年了 ,祝大家新年大顺,心想事成

去年,看过大家不少关于“伤寒”的讨论,俺都看了。很高兴越来越多的师友们潜心于经典、都为中医在努力啊。真好。

这里俺也聊一下自己的观点,与大家讨论一二:
 
1、伤寒,是伤寒。

2、伤寒,不只是伤寒。

————————————————————————————————————————

伤寒,是伤寒。这个都懂。
所谓的“伤寒”,一般来说就是被“寒邪”所伤。
仲景说:“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一作“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
这个是大家常说、常见的“伤寒”。

————————————————————————————————————

伤寒,不只是伤寒。
啥意思?

《素问•热论》篇中所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啥意思?

《难经•五十八难》中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啥意思?
 
《难经》说了,“伤寒”有五类。这里我们先看看第一类:中风。

中风,为什么是“伤寒”?
很多人会疑问了,这是不是胡说啊?——“伤寒”,是被寒邪所伤,这个不用解释了。但是,“伤寒”怎么会可能是被“风邪”所伤呢?
这是因为大家对“风”的理解和认识,在基础理论上是存在漏洞的。
如果我说:“风主疏泄”,相信大家都没有意见的。
为什么?
因为明清以后到现在,大家都是这么教、这么学的。在读伤寒论“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的时候,很多人被灌输的理论就是——“风性疏泄,所以中风者恶风,腠理开泄而自汗出……”。从此之后,大家都以为“中风”,就是“发热、汗出、恶风”的症状。除了这个,似乎就不是“中风”了。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发热、汗出、恶风”的确是“太阳病中风”的症状。但是,这也只是“太阳病中风”的症状而已。并不是“中風”的所有症状。

那么,“中风”的症状还有什么?还是看看汉唐时期的经典吧:
《素问•风论》篇中:“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诸病源候论》中也说:“中风者,风气中于人也。……。其为病者,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
这是什么意思?
是说“风”的“封闭”的属性。——能使“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这就是“封闭”。所以,在汉唐的时候,还有一种说法,叫做“风者封也”。可惜明清以来,学者对这些基本理论的研究就忽视了。

风,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与众所周知的“疏泄”完全相反的属性呢?
其实很简单。但却很容易忽视。
我们知道,中医理论的最基础的核心,就是两个字——阴、阳。这就是所谓的“两仪”。
“两仪”再分,就是“四象”。
所谓的“四象”,就是把“阴阳”再分成“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情况。
在一年之中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在四季中,从阴阳两方面来看:
春、夏属阳;
秋、冬属阴。
春、夏再次细分,则春为少阳、夏为老阳。
秋、冬再次细分,则秋为少阴、冬为老阴。
所谓的“老阳”,就是阳之极也,是阳极多而阴极少的意思。所以夏天极热。
所谓的“老阴”,就是阴之极也,是阴极多而阳极少的意思。所以冬天极冷。
所谓的“少阳”,就是阴极之后,阳渐生渐多、阴渐减渐少的意思。
所谓的“少阴”,就是阳极之后,阴渐生渐多、阳渐减渐少的意思。
我们学习“阴阳理论”,自然应当知道——任何物质都同时具有有“阴阳”的两方面。
风,应春,故也属“少阳”。所以,风,自身也同时具有阴阳两种属性。
当风中“阳”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阳的表现、温的表现、疏泄的表现;
当风中“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阴的表现、寒的表现、封闭的表现。
所以,風性至少有两个:
一个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疏泄”;
另一个,却恰恰与“疏泄”相反,——是“封闭”。这是“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能认识到“风之寒”的意思,对“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这句话的意思自然就明了了。可惜明清至今,中医理论在对这一块儿的认识却消失了,其结果,就是导致中医理论出现大块的缺陷。
所以,关于“风寒”两个字,是至少有两种意思的:
1、风与寒。这是风邪和寒邪两者的合邪。
2、风之寒。这是风的阴寒之气。

所以,这里所谓的“寒邪”致病,也至少有两种可能:
1、就是“寒之邪”致病;
2、就是“风之寒”致病。
其实,在仲景的《伤寒论》中讨论“伤寒”的时候,虽然尽量在分离“XX中风”、“XX伤寒”,希望把“风”和“寒”区分开来;但大多数时候,往往还是“风寒杂论”,是没有办法绝对分开的。
 
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实在真正认识“寒”与“热”之间的关系后,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说,明清发展起来的“温病学”,只是“伤寒”体系中温热病方面临床的丰富,根本谈不上是理论上的拓展。
 
很好的新年礼物!宗源老师辛苦了!
 
很好的新年礼物!宗源老师辛苦了!

呵呵,老哥新年好。

新年里,随便扯扯“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中的区别于联系
 
醫道宗源; 说:
醫道宗源 发表于 2015-2-25 10:06
呵呵,老哥新年好。

新年里,随便扯扯“狭义伤寒”和“广义伤寒”中的区别于联系

宗源老师的文章,文采优雅,语言流畅,引人深思,很喜欢!
 
宗源老师新年好,脉相上有什么各自的特点吗?
 
好贴,有理论深度,学习中..
 
宗源老师新年好,经典的深究,学习。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似乎我也明白一丁点
 
阴风瑟瑟兮阳风习习
宗源开讲兮条分缕析
古文深奥兮糊涂难记
白话易懂兮莫如俚语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用白话是否就是:现在发热的这些病呀,多数都是受凉感冒这类~~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风感冒这类病呢,由于个体因素,感受邪气的不同,绝大部分可以归为这五类:这样的叫中风,那样的叫伤寒,那那这样的叫湿温..还有少部分的会有夹杂,不好归类的,可以看具体情况处理
 
伤寒论,论伤寒。
寒为阴,应冬,一年之终,人生之老。病死之兆。
以寒指代,风湿温涵在其中。
 
阴风瑟瑟兮阳风习习
宗源开讲兮条分缕析
古文深奥兮糊涂难记

老哥呀,您比下面古今子老兄,在很多核心基础上的理解和认识在深度上,还有些差距哦,
 
宗源老师新年好,脉相上有什么各自的特点吗?

新年好。
两者在初始阶段,脉象很相似。但也有不同,就像怀孕中男孩、女孩的脉象不同一样。如果脉法精细,可以查知。如果脉法不够,则可以在随后的发病、变化、以及传经等方面区别。都在仲景的伤寒论中。
简单来说,“风之寒”比纯粹的“寒之邪”要偏阳一些。所以更容易热化、发热以及热势会更多、更重一些。
此外“风之寒”在传经中更容易走手三阳三阴经,这点上与“温病”有比较复杂的联系;而“寒之邪”则更多走足三阴三阳。呵呵,说多了,
 
老哥呀,您比下面古今子老兄,在很多核心基础上的理解和认识在深度上,还有些差距哦, {:so

是今古子,不是古今子 别乱给别人换名字
 
前汉《天文志》风者,阳中之阴。
风为阴中之阳者也。---《风科集验名方》
 
先给宗源老师拜年!
明白了,风的意义。风动与风痹,这下好理解了。
 
是今古子,不是古今子 别乱给别人换名字

噢,卖糕的,谢谢老哥指正

抱歉抱歉,今古子老哥俺错了,俺 俺俺给你拜年了,记得给红包哦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