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真正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医依靠什么给人治病?中医为什么很神奇?请随我一起进入解读中医的殿堂。
中医一直不能得到很多西医乃至全世界的普遍认可,原因之一就是中医原理是无人可以彻底破译的。实事求是的说,对中医的实践我属于白痴级别,而对中医的原理我却是神的使者,或许因为对宇宙和生命的本体认识超越前人,所以不知不觉中一通百通。了解中医还是去年的事,当第一次拿起中医书籍时,答案似乎心中就有。挺纳闷的,几乎是一夜之间,我就对中医很多的说法有独到的认识,且都是任何医书不会解释的道理。这是一篇治病救人的文章,可以解剖黄帝,岐伯,张仲景,华佗的治病原理,可以让任何一个读者领略中医的精髓,可以让任何一个中医大师另辟蹊径的认识中医奥妙,因为一切都是天意!
强调一点:尊敬的读者,特别是中医大家,本篇文章有很多的地方会颠覆传统医书的思维,甚至是古圣的思路。所以如果您要是一个坚持传统的医生,劝你不要往下看,眼里只有古圣权威的人是不会从这里得到上天灵感的。看我的书,需要气势与胆魄,才能还原中医最根本的规律。客观的说,任何一个中医只要看懂这篇文章,就会知道药性如何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找到更多的办法治病救人。
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所有一切必须回到宇宙的本体里去认识中医,离开宇宙的本体,就不可能彻底通晓一切,天和人具有一样的特性,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状态。“中医之道,虚静为宝”,一切的存在都是趋于虚无!无论是做人、做事最高的境界都是虚静为宝,甚至连军事也是如此,故孙子说“古之善战者,无智名,无远功”。这个虚静也可以理解为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就会归零。中医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种平衡来决定,这是阴阳学说的根本。中医的秘门就在这里。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中医在实践中很难找到对应点;而真正的中医大师只能用感觉去治病。阴阳平衡这个理论在医书上总是很模糊的。我在看中医古籍时,很多时候被医书里泛滥的阴阳之说闹的头昏脑胀,这里需要甄别一点,阴阳只是相对的两种状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功用,如果死守一理,是无法理解其中奥妙的。
五行之说和【黄帝内经】:
中医的五行只是一种说法,我认为五行的意义在中医里只是个代名词而已,这和传统的五行之说差别很多。古文化里的五行是五种状态,中医的五行是一种循序。很多中医名家都用五行之说解释人体的机能,包括【黄帝内经】也是如此,说实话这是中医理论难懂的根本原因。五行有几种意思,除去五种状态,还有一种意思是五种物质的循序。【黄帝内经】里实际上是借用五行的循序,而不是五行的状态,这才是理解中医五行的根本。很多名医无法冲破这个框架,依靠五行之说来解释五脏的特性,特别是生克关系,永远只会让自己和后人云山雾罩。要想办法破掉五行的生克概念,这才是后人理解中医的真正内涵。中医用五行是一种理论,是依据的一种说法,有时候甚至是蛇足。平心而论,哪一个中医名家可以用五行之术来清清楚楚的解释中医的奥秘呢?五行之说和实践是有点牵强的。任何一种理论必须简简单单,直指人心,理论的高深莫测只能是发明者自己的不清晰。
【黄帝内经】还有一个容易让后人误导的地方:很多中药方依据内经的说法而开药,其实这里是值得商榷的,“商榷”力度不够,要重新审视。譬如【黄帝内经】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之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等等,内经以气脉为主探究身体的状态,善用针灸来调理病症,或者说【内经】治疗从气脉里考虑问题。而中药是从血脉里走,这是不同的两个思路,有共性,但是不能相提并论。
气之中医:
中医所有理论都是围绕着气脉而变化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个基础,中医只能是望文生义。【灵枢•根结第五】说“上工平气,中工乱经,下工绝气危生”,这个气才是中医最主要的地方。
这个气是什么东西?几乎把中医所有的机密都捅开了。气在古文是“炁”,这里有三个含义。第一、是无;第二、是水;第三、是在无和水之间加一点。(可以这么说,发明这个“气”字的人太伟大了,这个人是通晓宇宙一切奥秘的人,估计穿越到现代社会,也是可以破解现代物理学奥秘的)。这个气就是和水一样的存在,只不过比水多一点变化。什么功夫最厉害,是气功!气功如何厉害呢?瞬间把对手的气脉打乱,人气脉一乱,一切就完蛋。核武器为什么是人类最大的武器,绝不是看得见的物质,而是引起气压的聚变。
气在有形的世界是最难把握的,可是却又是最微妙的。气比物质难把握在于无形,气比物质好利用在于气随时可以变化。中医的伟大就是利用气脉的通畅来解决一切问题。
很多人说气在哪里?气在体内无处不在,我们的肌体为什么有弹性,就是因为有气存在;物质只要不是真空,都有气的存在,这个气可以理解为气压。气压是西方的词语,为什么古人不能很好的解释气的动态,这和历史条件有关。没有西方物理学中气压的概念,很难说清楚也很难解释气的运动特征,这就是西方文明的功用,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权,也是时代赋予人类的信息,利用气压的概念可以让中医得到真正的解放。
什么是病?
中医的医书几乎不说人有病,只说气滞血瘀,阴阳不调。这一点,我深以为然。癌症可以理解为癌细胞的扩散,更可以理解为癌细胞无法在全身运行,不能让身体系统的自然免疫力来抗击癌细胞。中医理论的宗旨是让身体自己的能量来保护自己,因此治愈一切疾病。这才是医治身体疾病的根本。
何来病呢?病只是肌体某种运行的不和谐,只要让血液通畅,一切就OK了。但是有人说,病人血液都是通畅的,有时候病人甚至比普通人的血液循环更快。血液的通畅指的是:
第一 、血液流通是身体的正常值,无论过快过慢,都是不正常的状态。
第二、血液的流速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速度,所以西医没办法在这个方面研究,就是无法确定这种恒定值。
我们体内任何一个器官必须依靠血液的给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状态,病也是外部带来的,更需要循环出去。血液在某个器官内流速太快,致使这个器官的营养不够;流速太慢,垃圾无法带走,当然这只是个比方,不必在这个细节和我较真。这里指的是任何一个器官打破常态就会出现病的症状。理解这一点,就知道疾病的来源,才可以彻底找到治疗的方法。估计在西方医学界,将是一个新的思路。血液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曾经看过有关资料,有些外国的治疗办法是放血来治病,也是同样道理。
利用血液的变化治病还只是中医的外层。“血为气之母”,推动血的却是气,气才是根本的动力,血是养分。这个具体后面再详细论证。
中医依靠什么治病?
前面说过,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其实都是一种防御系统,一种过度而过时的防御。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内出现不和谐的身体状态,气和血液的淤积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受,就是告诉病人,需要重新调整。这才是治病的原理。就如很多中医都在说阴阳和谐,可是遇到问题时,这个阴阳平衡是不好把握的。一切都是阴阳的和谐,一切也都不是阴阳的和谐,这主要看范围和时空在哪里。
疾病是身体不适应外环境而做出的自我调整,这里引出一个大大关键的问题,身体依靠什么来自我调整?中医和西医研究药物,研究医理,研究气血,却总是忽略这个源头。那就是抵抗力或生命力。中医治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只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忘记这个根本。记住!这是总参照系,中医治病的目的不是针对药物的特性,而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药物,如何打破过时的防御系统,如何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来治理身体。
思维侧重点不同,治疗思路就会不同。譬如说,用阿司匹林,西医以为这种药能消炎,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减少血小板的聚集;而破去五行的中医却可以认为阿司匹林刺激血液的循环速度,这种速度刚好可以带走病症。西医总是在策略上找到治疗方案,重视药物的疗效,重视处理肌体的病症,攻击的是病症的组织;中医讲究整体治疗,辩证施治,调整的是全身区域。从这点上看,中医比西医重视格局,但实际上中医在治病时,会很容易忘记这个总原则,总在药性里找对应办法,这样是很难全面和灵活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我有一个思路,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需要认识有关宇宙本体以及人体的奥秘。只有如此,才可能会找到很多破解药性的思路。道理就是对病和药性要有根源上的认识,只是需要找到和谐的关系。而量子力学的微观视觉将是突破点)
元气/元阳:
中医里有“元气/元阳”之说,这个元气才是治病的关键。元气是什么?这必须回到生命结构里认识。前面说过人的意识是元意识、感知觉、思维等组成的。而躯体呢?是元阳和肌体构成人的躯体。也就是说,元意识在意识层面支配大脑,元阳在躯体层面支配身体的健康。中国古文化里也早有这样的区分,这就是大家似懂非懂的魂和魄。魂,指的就是元意识或者是灵魂;魄,就是元阳也叫元精或者真阳。古人是很伟大的,他们的感觉到位,魂和魄确有其事,只是被小说神话了而忽略它的真实存在。说实话,不用管它是不是真理,这种说法很符合逻辑且可以为人民服务就好。
心理疾病是依靠元意识,也就是灵魂的和谐张力来治疗我们意识层面的;生理疾病则是依靠元阳,也是我们的魄来治疗身体。魄是什么?魄是我们肉身活着的支柱,也就是元阳。譬如说,植物人就是魄还存在,可是魂却屏蔽了。
元阳是什么特点?如何补元阳?
这个元阳一旦彻底明白,就可以通晓一切医理。很多名医都想认识这个东西,可是没有一本中医著作进行解释。能解释这一切的人,要么是神经病要么就是历史的代言人。
元阳的特点就是和谐的张力。元意识是母,元阳是子,元阳是元意识分布在肌体上的总动力。这个元阳是可以独立分布的,和元意识可以分开一样,通过植物人或者被催眠的人中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有些中医总是争论元阳的位置在哪里?有的说在心脏,有的说在肾脏,有的说在下丹田、、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说明有的医生对元阳是有心理感觉的,只是胆子不够大,想象力还不够远,天人合一的感觉没有到位。大多数医生说元阳在肾,从理论上看很容易让人信服,但这个说法肯定有问题,现代人肾脏都可以切除一个,那意思就是元阳去掉一半了,这样的人还能不死吗?
元阳在哪里呢?在全身。元阳是一种和谐的张力,不是某种有形的物质,它如气压一般,在全身分布。很多名医说,元阳在腹部的下丹田,下丹田的关元穴只是气道集聚的地方,是气压感受力最强的位置。更多的中医说在肾脏,也只能说有点道理,元阳是一种和谐的张力,犹如一种稳定的压强,肾脏在五脏六腑里属于最深的器官,是体内养分循环最远离初始位置的地方,无论是心脏的血液,呼吸的气体,胃部的营养最难到达的位置。内经上说肾主骨,是因为骨髓的生长也是最缓慢的,才能看出肾脏的功能。肾功能好,代表元阳的力量很足,可以深入到体内的任何一处,肾只代表元阳能量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志,但是不可以说元阳在肾脏里。也有人说元阳在心脏里,这也是一种下意识的理解,元阳和血液一样需要充足的动力,但心脏的血液动力是无法做到让血液流通到身体任何一处的。譬如血液是到不了指甲的。这就是说明一个问题,血液只能供到有形的地方,而气却可以供给身体的任何一处,这就是中医利用气来治理身体的原理。元阳和元意识一样,在身体内部无所不在,只有无所不在,才可以全方位的为人体服务。
元阳弄明白,还要明白元阴。元阳有时候也叫真阳,元阴有时候也称真阴,真阳真阴合起来就是元精。元阴的说法在医书里不是常常出现,但是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元阳是一种向外的张力,元阴可以理解为向内的收缩力。元气充足,元阳和元阴就会正常,元气可以理解为一种气压,就如一个充气膨胀的气球在一个核定的区间内,如果往外扩展力量超过正常值,就是阴虚阳盛;如果收缩的力量偏大,就是阳虚阴盛;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混杂在一起,不能简单的一言蔽之。“真阴生于真阳”,只要元气充沛身体健康,元阳和元阴只是相对的变化,区分开元阳和元阴只是便于理解和运用。这里要提醒一点,所谓的扶正祛邪,这个正气就是元阳或是元阴,这个邪气还是元阳和元阴,只是力量偏离正常值就变为邪气了。
中医常常说元气大伤,就要补元阳。这里有两个大问题:
第一、元阳为什么会受伤呢?其实元阳的力量一直是不变的,元阳是永恒的存在,就如灵魂一样是永恒的不变,元气大伤是元阳的能量注入到肌体受伤的地方,而身体其它的部位就会元气不足。看明白这些奇异的原理才知道如何补元阳和利用药性的作用。
第二、很多中医会争论如何吃药补元阳,其实吃药是无法补元阳的,身体的元阳是身体本有的自然生活状态,人的肌体生病了,元阳就会注入到病体中而耗去元阳。吃补药是刺激身体的恢复,给予一种加持的能量;实际上元阳的恢复就是休息,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简单的饮食,才是顺应天地,合乎自然之道。吃补药只是暂时的助推之力,五谷杂粮才是真正滋养元阳的根本。元阳的恢复和每个人的习性地缘有关,有些民族是以狩猎为传统习惯,那吃五谷杂粮就没有太大意义,如爱斯基摩人,他们恢复元阳就是回到冰天雪地里吃野兽。元阳是为了适应和生存的需要,而进化成与外环境和谐统一的生命力。这些道理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样的,生命体的进化和活着都是依靠元阳的工作。
断食疗法的原理:
知道断食疗法的原理吗?在某些瑜伽或者道家修行术中都有辟谷的说法。辟谷就是通过节食而保养或者调整自己的身体。人们对辟谷有许多认识,但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打破体内的原有均衡,让元阳重新调整身体循环,这是直接利用元阳延年益寿的好办法。无论是胖的变瘦,还是瘦的变胖,都可以通过断食疗法来重新平衡自己的身体机能,这就是依靠元阳的和谐之力。
人为什么容易感冒呢?受寒以后,肌体防御打开,部分位置收缩,元阳为了保护自己,就会出现感冒的症状,体内的发烧等,这是元阳在自我保护时驱动肌体加大血液的流速,打破防御恢复正常。感冒时人容易感到疲乏,这是元阳将力量集中在病症处,而其她部位就会失去体能,所以感冒需要充分的休息。发烧在理论上是非常好的事情,说明元阳的能量很充足可以充分的刺激血液加速,小孩子身体比较健康,才可以发烧,而大人的肌体寒气较重,发烧就很不容易了。
感冒是有很多好处的:其一、说明身体敏感;一般的身体异常可以通过感冒的形式将病毒排出体外。其二、中医有带病延年的说法,人体需要积蓄对抗弊病的能力,常常感冒的人一般不会得大病。当然太多感冒也不是很好,说明元阳的力量不足,需要适当的调养身体来补充体能。
看到这里不知道您有什么感受,不过又提出一个医学鉴定方法: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确定无可救药?特别是某些慢性病和癌症的后期,什么时候可以宣布无计可施呢?
道理忒简单!看是否还有疼痛感。一个人只要身体还有疼痛感,就说明还能救治。为什么?因为他的元阳还在工作,还在和疾病作斗争,还在提醒你,要注意调整。人还能感觉到疼,身体的保护机制还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说,只要找到相应的办法,还是有希望救活的,起码我们的神——元意识还没有停止工作。如果躯体没有疼痛感,元阳已经放弃工作了,虽然还有机会救治,可是救治也只能迅速恢复元阳的能力,而且时间是很短的,就如心脏停止跳动得不到及时抢救类似,一旦脱阳,就回天乏术了。
病不是都可以治愈的,特别是仅仅通过药物的作用。人体的疾病是很多的能量交织在一起,如果能量系不能调和,或者说我们的精神世界无法将其认同或圆融,身体接受不了这样的冲突,无法承载而会自我消融导致死亡,也是没有办法的。这告诉我们:第一、很多病是心理上或者生活状态引起的,要从心理环境找到突破口。不要以为吃点药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果循环、善恶有报是时时刻刻存在的。第二、有些病正是反映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这种冲突能量太强太多,没有多方面或者有效的治疗方案,死亡是最好的解脱。
有些病因为能量系的冲突到达一定的层次而无法调和,除非找到相对应的方式,否则很难治愈。就如人类的某些战争是无法消除的一样,需要牺牲某些人的生命来做代价,这也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物质或能量的运动不会随意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病越大,不和谐的能量越大,一般也是越难以治疗。
人的心理疾病是如何转化成生理疾病的?
再次破译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人的心理疾病是如何转化成生理疾病的?癌症是如何来的呢?
首先说一说如何真正的理解阴阳。人体内最大的阴阳变化就是身病和心病的互化。彻底治疗疾病,离不开这个最大的阴阳。病怎么来的?病就是生活中的不和谐在人体上的对应,情绪上的纠结在生理上的呈现。有些病很难治愈就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劣,这里生活环境指的的是精神上的压抑,也就是说久病不愈是心理的问题。古医书里常常提到健康的心理才是彻底治愈疾病的根源,而在现实中只有很少的医生会真正应用这一点。
内经上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这些都说明人的心理发生变化,情绪也会跟着变化,气也在变化。可是情绪和疾病到底是如何转变的呢?很多心理学专家都在研究这个课题,似乎专家们都是有感觉的,也在不断探索这方面的线索,可就是无法彻底找到原因。即使【黄帝内经】也只是说出现象,而没有把具体的根源仔细的表达出来。很想大声疾呼一下,知道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突破。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人们才有理由会更加重视心理健康,对付疾病也有更全面的认识。实际上答案我已经给出了,只是一下子还没有链接起来。
在我们有偏激的情绪时,不知不觉中,呼吸是不稳定的,时间一长,就会伤害到内脏器官,且这种伤害是致命的,很多都会转化为癌症。简单的说,情绪的不稳定会导致呼吸的不稳定,而呼吸的不稳定是让元气受影响的最大因素。病是长时间气血不调的淤积状态,情绪会影响呼吸的节奏,呼吸不彻底元气就会不足。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呼吸节奏,这些偏离正常状态的呼吸节奏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癌症。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的急性病只是肌体内外部的损伤,很难形成癌症的(个人理解癌症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癌症是内脏器官长时间的气血不畅导致的,情绪低落或偏激造成的原因才是在不知不觉中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往往是致命的。一般的身体疾病会有一段时间的疼痛,痛本身就是自我治疗的过程,是不会形成不治之症的;而情绪却是长时期不知不觉的积累,呼吸也是不知不觉随着改变,人的防御系统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破坏,当意识到的时候,甚至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说,心理健康的人是很难患上癌症的。
相关的文章可以搜索——宇宙的裂缝 本书内容被某些有识之士人誉为天书 至于是否有那么神奇 读者看过只有论断!
中医一直不能得到很多西医乃至全世界的普遍认可,原因之一就是中医原理是无人可以彻底破译的。实事求是的说,对中医的实践我属于白痴级别,而对中医的原理我却是神的使者,或许因为对宇宙和生命的本体认识超越前人,所以不知不觉中一通百通。了解中医还是去年的事,当第一次拿起中医书籍时,答案似乎心中就有。挺纳闷的,几乎是一夜之间,我就对中医很多的说法有独到的认识,且都是任何医书不会解释的道理。这是一篇治病救人的文章,可以解剖黄帝,岐伯,张仲景,华佗的治病原理,可以让任何一个读者领略中医的精髓,可以让任何一个中医大师另辟蹊径的认识中医奥妙,因为一切都是天意!
强调一点:尊敬的读者,特别是中医大家,本篇文章有很多的地方会颠覆传统医书的思维,甚至是古圣的思路。所以如果您要是一个坚持传统的医生,劝你不要往下看,眼里只有古圣权威的人是不会从这里得到上天灵感的。看我的书,需要气势与胆魄,才能还原中医最根本的规律。客观的说,任何一个中医只要看懂这篇文章,就会知道药性如何变化,并利用这种变化找到更多的办法治病救人。
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天人合一。所有一切必须回到宇宙的本体里去认识中医,离开宇宙的本体,就不可能彻底通晓一切,天和人具有一样的特性,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的状态。“中医之道,虚静为宝”,一切的存在都是趋于虚无!无论是做人、做事最高的境界都是虚静为宝,甚至连军事也是如此,故孙子说“古之善战者,无智名,无远功”。这个虚静也可以理解为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就会归零。中医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种平衡来决定,这是阴阳学说的根本。中医的秘门就在这里。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中医在实践中很难找到对应点;而真正的中医大师只能用感觉去治病。阴阳平衡这个理论在医书上总是很模糊的。我在看中医古籍时,很多时候被医书里泛滥的阴阳之说闹的头昏脑胀,这里需要甄别一点,阴阳只是相对的两种状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功用,如果死守一理,是无法理解其中奥妙的。
五行之说和【黄帝内经】:
中医的五行只是一种说法,我认为五行的意义在中医里只是个代名词而已,这和传统的五行之说差别很多。古文化里的五行是五种状态,中医的五行是一种循序。很多中医名家都用五行之说解释人体的机能,包括【黄帝内经】也是如此,说实话这是中医理论难懂的根本原因。五行有几种意思,除去五种状态,还有一种意思是五种物质的循序。【黄帝内经】里实际上是借用五行的循序,而不是五行的状态,这才是理解中医五行的根本。很多名医无法冲破这个框架,依靠五行之说来解释五脏的特性,特别是生克关系,永远只会让自己和后人云山雾罩。要想办法破掉五行的生克概念,这才是后人理解中医的真正内涵。中医用五行是一种理论,是依据的一种说法,有时候甚至是蛇足。平心而论,哪一个中医名家可以用五行之术来清清楚楚的解释中医的奥秘呢?五行之说和实践是有点牵强的。任何一种理论必须简简单单,直指人心,理论的高深莫测只能是发明者自己的不清晰。
【黄帝内经】还有一个容易让后人误导的地方:很多中药方依据内经的说法而开药,其实这里是值得商榷的,“商榷”力度不够,要重新审视。譬如【黄帝内经】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之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等等,内经以气脉为主探究身体的状态,善用针灸来调理病症,或者说【内经】治疗从气脉里考虑问题。而中药是从血脉里走,这是不同的两个思路,有共性,但是不能相提并论。
气之中医:
中医所有理论都是围绕着气脉而变化的,如果不能理解这个基础,中医只能是望文生义。【灵枢•根结第五】说“上工平气,中工乱经,下工绝气危生”,这个气才是中医最主要的地方。
这个气是什么东西?几乎把中医所有的机密都捅开了。气在古文是“炁”,这里有三个含义。第一、是无;第二、是水;第三、是在无和水之间加一点。(可以这么说,发明这个“气”字的人太伟大了,这个人是通晓宇宙一切奥秘的人,估计穿越到现代社会,也是可以破解现代物理学奥秘的)。这个气就是和水一样的存在,只不过比水多一点变化。什么功夫最厉害,是气功!气功如何厉害呢?瞬间把对手的气脉打乱,人气脉一乱,一切就完蛋。核武器为什么是人类最大的武器,绝不是看得见的物质,而是引起气压的聚变。
气在有形的世界是最难把握的,可是却又是最微妙的。气比物质难把握在于无形,气比物质好利用在于气随时可以变化。中医的伟大就是利用气脉的通畅来解决一切问题。
很多人说气在哪里?气在体内无处不在,我们的肌体为什么有弹性,就是因为有气存在;物质只要不是真空,都有气的存在,这个气可以理解为气压。气压是西方的词语,为什么古人不能很好的解释气的动态,这和历史条件有关。没有西方物理学中气压的概念,很难说清楚也很难解释气的运动特征,这就是西方文明的功用,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权,也是时代赋予人类的信息,利用气压的概念可以让中医得到真正的解放。
什么是病?
中医的医书几乎不说人有病,只说气滞血瘀,阴阳不调。这一点,我深以为然。癌症可以理解为癌细胞的扩散,更可以理解为癌细胞无法在全身运行,不能让身体系统的自然免疫力来抗击癌细胞。中医理论的宗旨是让身体自己的能量来保护自己,因此治愈一切疾病。这才是医治身体疾病的根本。
何来病呢?病只是肌体某种运行的不和谐,只要让血液通畅,一切就OK了。但是有人说,病人血液都是通畅的,有时候病人甚至比普通人的血液循环更快。血液的通畅指的是:
第一 、血液流通是身体的正常值,无论过快过慢,都是不正常的状态。
第二、血液的流速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速度,所以西医没办法在这个方面研究,就是无法确定这种恒定值。
我们体内任何一个器官必须依靠血液的给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状态,病也是外部带来的,更需要循环出去。血液在某个器官内流速太快,致使这个器官的营养不够;流速太慢,垃圾无法带走,当然这只是个比方,不必在这个细节和我较真。这里指的是任何一个器官打破常态就会出现病的症状。理解这一点,就知道疾病的来源,才可以彻底找到治疗的方法。估计在西方医学界,将是一个新的思路。血液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曾经看过有关资料,有些外国的治疗办法是放血来治病,也是同样道理。
利用血液的变化治病还只是中医的外层。“血为气之母”,推动血的却是气,气才是根本的动力,血是养分。这个具体后面再详细论证。
中医依靠什么治病?
前面说过,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其实都是一种防御系统,一种过度而过时的防御。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内出现不和谐的身体状态,气和血液的淤积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受,就是告诉病人,需要重新调整。这才是治病的原理。就如很多中医都在说阴阳和谐,可是遇到问题时,这个阴阳平衡是不好把握的。一切都是阴阳的和谐,一切也都不是阴阳的和谐,这主要看范围和时空在哪里。
疾病是身体不适应外环境而做出的自我调整,这里引出一个大大关键的问题,身体依靠什么来自我调整?中医和西医研究药物,研究医理,研究气血,却总是忽略这个源头。那就是抵抗力或生命力。中医治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只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忘记这个根本。记住!这是总参照系,中医治病的目的不是针对药物的特性,而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药物,如何打破过时的防御系统,如何充分利用身体的力量来治理身体。
思维侧重点不同,治疗思路就会不同。譬如说,用阿司匹林,西医以为这种药能消炎,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减少血小板的聚集;而破去五行的中医却可以认为阿司匹林刺激血液的循环速度,这种速度刚好可以带走病症。西医总是在策略上找到治疗方案,重视药物的疗效,重视处理肌体的病症,攻击的是病症的组织;中医讲究整体治疗,辩证施治,调整的是全身区域。从这点上看,中医比西医重视格局,但实际上中医在治病时,会很容易忘记这个总原则,总在药性里找对应办法,这样是很难全面和灵活地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我有一个思路,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需要认识有关宇宙本体以及人体的奥秘。只有如此,才可能会找到很多破解药性的思路。道理就是对病和药性要有根源上的认识,只是需要找到和谐的关系。而量子力学的微观视觉将是突破点)
元气/元阳:
中医里有“元气/元阳”之说,这个元气才是治病的关键。元气是什么?这必须回到生命结构里认识。前面说过人的意识是元意识、感知觉、思维等组成的。而躯体呢?是元阳和肌体构成人的躯体。也就是说,元意识在意识层面支配大脑,元阳在躯体层面支配身体的健康。中国古文化里也早有这样的区分,这就是大家似懂非懂的魂和魄。魂,指的就是元意识或者是灵魂;魄,就是元阳也叫元精或者真阳。古人是很伟大的,他们的感觉到位,魂和魄确有其事,只是被小说神话了而忽略它的真实存在。说实话,不用管它是不是真理,这种说法很符合逻辑且可以为人民服务就好。
心理疾病是依靠元意识,也就是灵魂的和谐张力来治疗我们意识层面的;生理疾病则是依靠元阳,也是我们的魄来治疗身体。魄是什么?魄是我们肉身活着的支柱,也就是元阳。譬如说,植物人就是魄还存在,可是魂却屏蔽了。
元阳是什么特点?如何补元阳?
这个元阳一旦彻底明白,就可以通晓一切医理。很多名医都想认识这个东西,可是没有一本中医著作进行解释。能解释这一切的人,要么是神经病要么就是历史的代言人。
元阳的特点就是和谐的张力。元意识是母,元阳是子,元阳是元意识分布在肌体上的总动力。这个元阳是可以独立分布的,和元意识可以分开一样,通过植物人或者被催眠的人中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有些中医总是争论元阳的位置在哪里?有的说在心脏,有的说在肾脏,有的说在下丹田、、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说明有的医生对元阳是有心理感觉的,只是胆子不够大,想象力还不够远,天人合一的感觉没有到位。大多数医生说元阳在肾,从理论上看很容易让人信服,但这个说法肯定有问题,现代人肾脏都可以切除一个,那意思就是元阳去掉一半了,这样的人还能不死吗?
元阳在哪里呢?在全身。元阳是一种和谐的张力,不是某种有形的物质,它如气压一般,在全身分布。很多名医说,元阳在腹部的下丹田,下丹田的关元穴只是气道集聚的地方,是气压感受力最强的位置。更多的中医说在肾脏,也只能说有点道理,元阳是一种和谐的张力,犹如一种稳定的压强,肾脏在五脏六腑里属于最深的器官,是体内养分循环最远离初始位置的地方,无论是心脏的血液,呼吸的气体,胃部的营养最难到达的位置。内经上说肾主骨,是因为骨髓的生长也是最缓慢的,才能看出肾脏的功能。肾功能好,代表元阳的力量很足,可以深入到体内的任何一处,肾只代表元阳能量是否到位的一个标志,但是不可以说元阳在肾脏里。也有人说元阳在心脏里,这也是一种下意识的理解,元阳和血液一样需要充足的动力,但心脏的血液动力是无法做到让血液流通到身体任何一处的。譬如血液是到不了指甲的。这就是说明一个问题,血液只能供到有形的地方,而气却可以供给身体的任何一处,这就是中医利用气来治理身体的原理。元阳和元意识一样,在身体内部无所不在,只有无所不在,才可以全方位的为人体服务。
元阳弄明白,还要明白元阴。元阳有时候也叫真阳,元阴有时候也称真阴,真阳真阴合起来就是元精。元阴的说法在医书里不是常常出现,但是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元阳是一种向外的张力,元阴可以理解为向内的收缩力。元气充足,元阳和元阴就会正常,元气可以理解为一种气压,就如一个充气膨胀的气球在一个核定的区间内,如果往外扩展力量超过正常值,就是阴虚阳盛;如果收缩的力量偏大,就是阳虚阴盛;当然更多的时候是混杂在一起,不能简单的一言蔽之。“真阴生于真阳”,只要元气充沛身体健康,元阳和元阴只是相对的变化,区分开元阳和元阴只是便于理解和运用。这里要提醒一点,所谓的扶正祛邪,这个正气就是元阳或是元阴,这个邪气还是元阳和元阴,只是力量偏离正常值就变为邪气了。
中医常常说元气大伤,就要补元阳。这里有两个大问题:
第一、元阳为什么会受伤呢?其实元阳的力量一直是不变的,元阳是永恒的存在,就如灵魂一样是永恒的不变,元气大伤是元阳的能量注入到肌体受伤的地方,而身体其它的部位就会元气不足。看明白这些奇异的原理才知道如何补元阳和利用药性的作用。
第二、很多中医会争论如何吃药补元阳,其实吃药是无法补元阳的,身体的元阳是身体本有的自然生活状态,人的肌体生病了,元阳就会注入到病体中而耗去元阳。吃补药是刺激身体的恢复,给予一种加持的能量;实际上元阳的恢复就是休息,适度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简单的饮食,才是顺应天地,合乎自然之道。吃补药只是暂时的助推之力,五谷杂粮才是真正滋养元阳的根本。元阳的恢复和每个人的习性地缘有关,有些民族是以狩猎为传统习惯,那吃五谷杂粮就没有太大意义,如爱斯基摩人,他们恢复元阳就是回到冰天雪地里吃野兽。元阳是为了适应和生存的需要,而进化成与外环境和谐统一的生命力。这些道理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样的,生命体的进化和活着都是依靠元阳的工作。
断食疗法的原理:
知道断食疗法的原理吗?在某些瑜伽或者道家修行术中都有辟谷的说法。辟谷就是通过节食而保养或者调整自己的身体。人们对辟谷有许多认识,但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打破体内的原有均衡,让元阳重新调整身体循环,这是直接利用元阳延年益寿的好办法。无论是胖的变瘦,还是瘦的变胖,都可以通过断食疗法来重新平衡自己的身体机能,这就是依靠元阳的和谐之力。
人为什么容易感冒呢?受寒以后,肌体防御打开,部分位置收缩,元阳为了保护自己,就会出现感冒的症状,体内的发烧等,这是元阳在自我保护时驱动肌体加大血液的流速,打破防御恢复正常。感冒时人容易感到疲乏,这是元阳将力量集中在病症处,而其她部位就会失去体能,所以感冒需要充分的休息。发烧在理论上是非常好的事情,说明元阳的能量很充足可以充分的刺激血液加速,小孩子身体比较健康,才可以发烧,而大人的肌体寒气较重,发烧就很不容易了。
感冒是有很多好处的:其一、说明身体敏感;一般的身体异常可以通过感冒的形式将病毒排出体外。其二、中医有带病延年的说法,人体需要积蓄对抗弊病的能力,常常感冒的人一般不会得大病。当然太多感冒也不是很好,说明元阳的力量不足,需要适当的调养身体来补充体能。
看到这里不知道您有什么感受,不过又提出一个医学鉴定方法: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确定无可救药?特别是某些慢性病和癌症的后期,什么时候可以宣布无计可施呢?
道理忒简单!看是否还有疼痛感。一个人只要身体还有疼痛感,就说明还能救治。为什么?因为他的元阳还在工作,还在和疾病作斗争,还在提醒你,要注意调整。人还能感觉到疼,身体的保护机制还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说,只要找到相应的办法,还是有希望救活的,起码我们的神——元意识还没有停止工作。如果躯体没有疼痛感,元阳已经放弃工作了,虽然还有机会救治,可是救治也只能迅速恢复元阳的能力,而且时间是很短的,就如心脏停止跳动得不到及时抢救类似,一旦脱阳,就回天乏术了。
病不是都可以治愈的,特别是仅仅通过药物的作用。人体的疾病是很多的能量交织在一起,如果能量系不能调和,或者说我们的精神世界无法将其认同或圆融,身体接受不了这样的冲突,无法承载而会自我消融导致死亡,也是没有办法的。这告诉我们:第一、很多病是心理上或者生活状态引起的,要从心理环境找到突破口。不要以为吃点药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果循环、善恶有报是时时刻刻存在的。第二、有些病正是反映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这种冲突能量太强太多,没有多方面或者有效的治疗方案,死亡是最好的解脱。
有些病因为能量系的冲突到达一定的层次而无法调和,除非找到相对应的方式,否则很难治愈。就如人类的某些战争是无法消除的一样,需要牺牲某些人的生命来做代价,这也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物质或能量的运动不会随意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病越大,不和谐的能量越大,一般也是越难以治疗。
人的心理疾病是如何转化成生理疾病的?
再次破译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人的心理疾病是如何转化成生理疾病的?癌症是如何来的呢?
首先说一说如何真正的理解阴阳。人体内最大的阴阳变化就是身病和心病的互化。彻底治疗疾病,离不开这个最大的阴阳。病怎么来的?病就是生活中的不和谐在人体上的对应,情绪上的纠结在生理上的呈现。有些病很难治愈就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劣,这里生活环境指的的是精神上的压抑,也就是说久病不愈是心理的问题。古医书里常常提到健康的心理才是彻底治愈疾病的根源,而在现实中只有很少的医生会真正应用这一点。
内经上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这些都说明人的心理发生变化,情绪也会跟着变化,气也在变化。可是情绪和疾病到底是如何转变的呢?很多心理学专家都在研究这个课题,似乎专家们都是有感觉的,也在不断探索这方面的线索,可就是无法彻底找到原因。即使【黄帝内经】也只是说出现象,而没有把具体的根源仔细的表达出来。很想大声疾呼一下,知道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突破。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人们才有理由会更加重视心理健康,对付疾病也有更全面的认识。实际上答案我已经给出了,只是一下子还没有链接起来。
在我们有偏激的情绪时,不知不觉中,呼吸是不稳定的,时间一长,就会伤害到内脏器官,且这种伤害是致命的,很多都会转化为癌症。简单的说,情绪的不稳定会导致呼吸的不稳定,而呼吸的不稳定是让元气受影响的最大因素。病是长时间气血不调的淤积状态,情绪会影响呼吸的节奏,呼吸不彻底元气就会不足。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呼吸节奏,这些偏离正常状态的呼吸节奏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疾病。特别是癌症。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的急性病只是肌体内外部的损伤,很难形成癌症的(个人理解癌症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癌症是内脏器官长时间的气血不畅导致的,情绪低落或偏激造成的原因才是在不知不觉中的损伤,而这种损伤往往是致命的。一般的身体疾病会有一段时间的疼痛,痛本身就是自我治疗的过程,是不会形成不治之症的;而情绪却是长时期不知不觉的积累,呼吸也是不知不觉随着改变,人的防御系统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破坏,当意识到的时候,甚至已经病入膏肓了。所以说,心理健康的人是很难患上癌症的。
相关的文章可以搜索——宇宙的裂缝 本书内容被某些有识之士人誉为天书 至于是否有那么神奇 读者看过只有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