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以《汤液经法》看葛根芩连汤之妙

226291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07
帖子
687
获得点赞
48
声望
28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此方用治实热性泻泄,痢疾功效卓著,已得到公认。但对“喘而汗出者”一句议论纷纷,有认为是衍文者,有认为是原文者。

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楚此方的作用部位,也就是五脏六腑中的哪一脏,哪一腑。就此问题试探讨如下:

黄芩 黄连 葛根 甘草

我们看到:第一组黄芩 黄连味苦性寒,为泻,第二组葛根 甘草味甘性凉(这里很可能是生甘草)为泻。

我们探讨方剂作用时往往采用后世单味药的主治来分析,黄连的作用是什么,葛根是治什么的归哪一经,综合是治什么的这种分析方法似乎不适宜用来分析经方,那么分析经方用什么方法呢?小可认为还应从经方来源《汤液经法》入手。

黄芩 黄连味苦寒,为泻,葛根 甘草味甘性凉为泻。

根据《汤液经法》的组方原理“苦甘”化“咸”。

那么所化的“咸”亦为泻,泻什么呢?由经法可知:

“咸泻”之味当然泻的是“肺”。

由此可知“泻肺”所主的是:肺热。

肺热则“喘而汗出”,肺热下移大肠则“利遂不止”。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直接采用清肺热的方法治疗呢?我们来看《汤液经法》泻肺法的代表药:厚朴 大黄 葶苈子,芒硝,泻肺法的代表方剂:芒硝 厚朴 大黄 枳实(咸 咸 咸 酸),他们对“喘而汗出”有利,而对“利遂不止”不利。如果我们再看看《伤寒论》多处提示承气汤治“喘”,对承气汤主治在肺就不难理解了。

不能直接用“咸寒泻肺”,而采用“合化泻肺”法,正是葛根芩连汤的组方之妙。擅古今未有之奇也!
 
由版主最后编辑:
非常开拓思维,谢谢。希望论坛多一些象这样的帖子。
 
我认为此方可以跟泻心汤一起看。葛根亦有辛之性
 
谢谢老师! 本来正想请教您味合化的问题,没想您这就有一个贴子解答了这个问题。 最近发现栀子粥竟然和葶苈的功效有点类似(当然还是有区别)
 
由版主最后编辑:
谢谢老师! 本来正想请教您味合化的问题,没想您这就有一个贴子解答了这个问题。 最近发现栀子

老师不敢当,互相学习。
 
陶弘景这一支脉终于开始展现光辉了。赞!
 
支持!五化五除应是组方的一个大体思路应无误。
我更有兴趣的是五行各有五味,汤液为何使用葛根黄连黄芩甘草的这四味药而非其他呢?
 
支持!五化五除应是组方的一个大体思路应无误。
我更有兴趣的是五行各有五味,汤液为何使用葛根黄连黄芩甘

这是《汤液经法》选药原则,谜中之谜。

我们来看25味药精的苦味药:黄连 黄芩 术 竹叶 地黄。这5味药,黄连黄芩为泻,地黄竹叶为补,白术为平。

甘味药:茯苓(石膏 葛根)生甘草 人参 炙甘草 大枣(薯蓣)。这5味药,茯苓(石膏 葛根)生甘草为泻,人参 炙甘草为补,大枣为平。
(至于如何判断药物的补,泻,平。另文说明。其实我在本坛回复他人的帖子中已有披露)

既然要合化“咸泻”,那么选药当然要选“泻味”。苦味中,只有黄连 黄芩,甘味中只有茯苓(石膏 葛根)生甘草。

所以组方:黄连 黄芩 茯苓(石膏 葛根)生甘草。

茯苓 石膏 葛根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草木药不足 ,当选金石。水泻重者,选茯苓,喘者选石膏,喘而兼泻者选葛根。
 
黄连味苦性寒,为泻,葛根 甘草味甘性凉为泻。泻火可以理解。另文有说明,很想学习一下,烦楼主告知。谢谢!

药物归经一说个人也有同感,解释比较牵强,把中医更复杂化。

化味咸,咸为泻,按照楼主的理解,泻肺自然没错,咸亦可为土之母,当可理解补母,虚则补其母?,子母补泻何为主?可能就是“补泻”含义没搞清的原因??如何定义五脏该补该泻?

一头雾水,楼主见笑了!
 
的确,后世把药物归径搞得越来越复杂,凌乱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