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2/07
- 帖子
- 687
- 获得点赞
- 48
- 声望
- 28
宋本《伤寒论》第66条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十余年前遇一妇,腹胀,余无所苦,屡治不愈,查其所带之方,有用逍遥散者,有用柴胡疏肝散者,有用四逆散者,有用厚朴温中汤者,皆加入多品理气消胀之药,若陈皮 槟榔 厚朴 小茴香之属,初服似乎有效,继服则腹胀如初。寻方于余,寻思从实治不效,当从虚治,处以:
补中益气汤加厚朴
暗思当可取效。不料也是初服二剂有小效,继服二剂则腹胀如初。
至此实以骑驴技穷,无术可施矣!妇再求施治,以香砂六君二剂敷衍之。妇去,乃检视伤寒大论,得“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然此汤与补中益气汤加厚朴,香砂六君想若,补中益气前以施之无效,若香砂六君再不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亦未必有效。
妇至,果言香砂六君也无效。愚曰:查得一方,若此方无效,吾术已尽,当另请高明!随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依稀记得:
厚朴20g 生姜20g 半夏15g 甘草6g 党参6g
不料此方三剂后腹胀既大减,又服五剂竟然痊愈。
经方之神妙,真不可思议矣。
自习《辅行诀》以来偶有所得。一日看“救误五泄汤”之组方法则:
泻肝汤: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 旋复花 竹叶
泻心汤: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 干姜
泻脾汤:。
附子 干姜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泻肺汤:
葶苈子(厚朴) 大黄 生地黄 竹叶 甘草
泻肾汤: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五味子
悟出:此五方,乃“泻本脏,补子脏”之法。有此推想,若用“泻本脏,补母脏”之法,会是怎样的方呢?
肝:枳实熬 芍药 地黄 竹叶 甘草
心:黄连 黄芩 桂枝 生姜 五味子
脾:附子 生姜 代赭石烧 旋复花 竹叶
肺:葶苈子(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 干姜
肾:茯苓 甘草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还是用白话吧,文言打字费劲)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治肺之方 葶苈子(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 干姜。似乎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有关:
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 干姜。
大黄 半夏在《辅行诀》中是处以同位的,生姜 干姜则游移不定,有时以经法当用生姜,而方中却是干姜,反之亦然,甘草与炙甘草也有同样的问题。似乎辅行诀的作者也没有吃准,倒是张大昌的弟子对此领会的比较透彻。
半夏 大黄同位的问题,见我另一个帖子。https://www.tcmbe.com/threads/374898
这样我们会得出两张方剂 厚朴 半夏 人参 甘草(炙甘草) 生姜(干姜) 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炙甘草) 生姜(干姜) 组方法则都是泻肺补脾法。用药都是 咸 咸 甘 甘 辛。只有咸味大黄 半夏之不同。当看其腹胀轻重虚 实而选用。 至于剂量问题,目前还未知晓仲景的推算方法,有点眉目,似乎与河图有关。 第一方就是伤寒论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至此,真想大白,伤寒论的大多数方剂都来源于《 汤液经法》。“博采众方”之说是实事求是的。 至于两方的所主之证,依《辅行诀》推得:辛咸除滞,甘咸除燥。就是“滞”与“燥”两证,大家意会可也。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十余年前遇一妇,腹胀,余无所苦,屡治不愈,查其所带之方,有用逍遥散者,有用柴胡疏肝散者,有用四逆散者,有用厚朴温中汤者,皆加入多品理气消胀之药,若陈皮 槟榔 厚朴 小茴香之属,初服似乎有效,继服则腹胀如初。寻方于余,寻思从实治不效,当从虚治,处以:
补中益气汤加厚朴
暗思当可取效。不料也是初服二剂有小效,继服二剂则腹胀如初。
至此实以骑驴技穷,无术可施矣!妇再求施治,以香砂六君二剂敷衍之。妇去,乃检视伤寒大论,得“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然此汤与补中益气汤加厚朴,香砂六君想若,补中益气前以施之无效,若香砂六君再不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亦未必有效。
妇至,果言香砂六君也无效。愚曰:查得一方,若此方无效,吾术已尽,当另请高明!随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依稀记得:
厚朴20g 生姜20g 半夏15g 甘草6g 党参6g
不料此方三剂后腹胀既大减,又服五剂竟然痊愈。
经方之神妙,真不可思议矣。
自习《辅行诀》以来偶有所得。一日看“救误五泄汤”之组方法则:
泻肝汤: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 旋复花 竹叶
泻心汤: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 干姜
泻脾汤:。
附子 干姜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泻肺汤:
葶苈子(厚朴) 大黄 生地黄 竹叶 甘草
泻肾汤: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五味子
悟出:此五方,乃“泻本脏,补子脏”之法。有此推想,若用“泻本脏,补母脏”之法,会是怎样的方呢?
肝:枳实熬 芍药 地黄 竹叶 甘草
心:黄连 黄芩 桂枝 生姜 五味子
脾:附子 生姜 代赭石烧 旋复花 竹叶
肺:葶苈子(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 干姜
肾:茯苓 甘草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
(还是用白话吧,文言打字费劲)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治肺之方 葶苈子(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 干姜。似乎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有关:
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 干姜。
大黄 半夏在《辅行诀》中是处以同位的,生姜 干姜则游移不定,有时以经法当用生姜,而方中却是干姜,反之亦然,甘草与炙甘草也有同样的问题。似乎辅行诀的作者也没有吃准,倒是张大昌的弟子对此领会的比较透彻。
半夏 大黄同位的问题,见我另一个帖子。https://www.tcmbe.com/threads/374898
这样我们会得出两张方剂 厚朴 半夏 人参 甘草(炙甘草) 生姜(干姜) 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炙甘草) 生姜(干姜) 组方法则都是泻肺补脾法。用药都是 咸 咸 甘 甘 辛。只有咸味大黄 半夏之不同。当看其腹胀轻重虚 实而选用。 至于剂量问题,目前还未知晓仲景的推算方法,有点眉目,似乎与河图有关。 第一方就是伤寒论的“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至此,真想大白,伤寒论的大多数方剂都来源于《 汤液经法》。“博采众方”之说是实事求是的。 至于两方的所主之证,依《辅行诀》推得:辛咸除滞,甘咸除燥。就是“滞”与“燥”两证,大家意会可也。
由版主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