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太岁,是指四码中的年码、月码、日码、时码有刑、冲、克、害太岁的情况发生,灾难难免。这些状态是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轨道状态、轨道位置的描述。
一个人的四码与太岁发生刑、冲、克、害的情况有轻有重:
一种情况是太岁克我,此为上克下,帝王统领臣民,父亲管教儿子,上级命令下级,是顺理成章的,有灾也轻,太岁克我,升灾轻。
第二种情况是我克太岁,是为以下犯上,有如儿打老子,民抗皇帝,必犯不孝,不忠之罪,轻者受伤、疾病、破财……重则牢狱、杀头、丧命之祸。因此,我克、我冲、我刑、我害太岁。我就大灾大难临头了。
1、天克地冲——这是轨道状态、所处轨道位置的计算法则。
在流年与四码的生克中,不管是太岁克我,还是我克太岁,如以日码为例,岁支克日支为单克。若是流年的天干地支同时克日码的天干地支,或日码的天干地支流年的天干地支,叫天克地冲。天克地冲的灾害要比单克的灾大。如日码是甲子克戊午流年,为我天克地冲太岁,我灾害大,如庚午流年克甲子日码,这叫太岁天克地冲我。我天克地冲太岁,好比蚍蜉撼树,谈何容易!大难临头,冒犯有死亡之灾的危险,这是由于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反侮的关系。天克地冲我,易如反掌!我灾是必然死亡的危险,一定要判断好。这是由于天地的力量很大,人类没有办法控制,这是万有引力决定的吗?不是,又是为什么?
2、冲克岁运——这是轨道状态、所处轨道位置的计算法则
日码冲克太岁,灾重。我在预测时,一般只看日码与太岁,大运的生克情况。因为日元是一个人的命官。
若日码的天干地支冲克太岁,又冲克大运,这样的病人往往病重病危,甚至死亡。若四码中其他三柱更有冲克,则危上加危,必死无疑。
3、四码冲克太岁——这是轨道状态、所处轨道位置的计算法则:
如日码为酉金我、年、月码也是酉金我,或日码酉金、月码、时码也是酉金我,而流年太岁是卯,此为三酉冲克一卯,一卯冲克三酉,必有生命之危。
4、四码、大小运构成刑、冲、克、害太岁:
如日码、月码、大运都是酉金,或日码,大运、大运、小运都是酉金、太岁为卯木,这就构成三酉冲克一卯,或一卯克三酉,同样灾大无比。
5)、四码冲克终有灾锅:
四码有年码、月码、日码、时码之分。
四码相同的人,世上是绝无的,如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生人,即使有出生的,也是不久会夭亡的,因为五行偏衰偏旺,奇缺、那是肯定的,因此,照理论上讲,这种人是绝对没有或是出生后不久就会偏盛偏衰而死亡。这就好比人的器官有缺如一样,心脏缺如,肝脏缺如,肾脏缺如或肺脏缺如,人能存活吗?而且这里的编码重点是轨道编码,是人体的轨道运动状态。
当然,年码、月码、日码、时码分别去与太岁发生天克、地冲而冒犯。
年码为父母;月码为兄妹;日码为自己和妻室;时码为儿女。
若年码天克地冲太岁,不仅自己有灾厄,父母或家中其他人有灾害。
年码天干地支冲克流年太岁一生只遇一次,在周岁五十四岁时相遇,如甲子年生人,五十四岁戊午年。
月码天克地冲流年太岁,一生中可遇一次至两次,如庚子月生,遇甲午流年。
日码天克地冲太岁,一生中可遇一次至两次,因六十年一花甲子,六十岁以上的人,月码或日码,时码处在上一个花甲子的稍后一些干支排列位置,其人就可遇两次。如日码为庚申日,见甲寅流年为天克地冲流年,庚申处在上一个花甲子的最后倒数第四位,便有机会在1914年和1974年各遇一次寅流年太岁。此时隔时间须六十年。
时码也是同样道理。
年月日时各支冲太岁则为十二年遇一次。年月日时中,不管是天克地冲犯太岁,还是某支冲克太岁,不是本人有灾或不顺,就是依本人年月日时的六亲位置,刑、冲、克、害的关系和程度进行转移,转移到其他亲人的身上而出现有灾或不顺。
如果年月日中或大小迹中有救,方可大灾化小,小灾化无,甚至化凶为吉。
6)坏事克害之灾:
年月日时与流年、大运不仅干支相克相冲有灾,而且身弱及年月日时是、流年中,大小运中有劫杀、伤害、枭神等凶杀克害日元或用神,同样有灾。其灾之大小一看害克之程度,二看有没有其他干支、岁、运来救。
人之一生,不管是何人,灾厄、坏事是难免的,如果没有官灾,即有病灾:没有病灾,便有伤灾、或者婚灾或儿女、父母等其他方面的灾难,包括近亲。
假如一个人在五十岁前总的来说,较顺或没有任何灾凶,那么,他在五十到六十,或五十九至六十九岁这段时间中,不管是人还是家中亲人必有灾凶之事,这是任何人难免的,有的人甚至魂往丰都,因为人在这段运程中行的大运,其天干地支与本人生月干支是天克地冲。这正是古人所谓:“月令提纲不可冲,冲者十有九凶。”人生最大之凶,莫过于死亡。
7)岁运并临主坏:
岁运并临,就是大运和流年相同,干支相同。如大运辛未,流年也是辛未。
古人云:“岁运并临,不死自己,也死他人”。
岁运并临之灾,是人生之大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
《三命通会》也有:“岁运并临,独羊刃亡杀为坏,财官印绶亦吉”说明需综合判断,并非绝对是坏事。
8)相生相合有喜庆
流年、太岁生四码中的日码和用神,就如帝王有恩于我,我有喜庆之事。
对于日码或用神合太岁,是相好相亲,与帝王合亲,好事自然来,求之不遇之事。
举一肝硬化腹水病例。
病人李× 1939年 5月 29日 寅时
侮 偏生日元 生
己卯 辛未 癸丑 甲寅
(空亡)墓(空亡)
2 12 22 32425262 72
大运:庚午己已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此病例年支卯与时支寅落空亡,有即无、寅卯肝木,故肝脏落空亡,有如没有,疾病重重,患肝硬化腹水。
时支丑与月支未相冲,终身不利不吉,丑为肝气旺之时,被冲,故、肝病缠身。丑为妻宫,被冲,故1981年5月,42岁时才有婚配。
大运己已与癸丑天克,伤害见侮必受伤残,故60年(庚子年)12月中旬受伤,右脚伤残、截肢,实乃非死即残也。
大运甲子年,癸亥年都不利,尤以癸亥羊刃煞,物极必反,有性命之忧,死亡之险。
再举一例癫痫为证:
病人封×,2005年 6月 8日 午时
侮 克 同
乙酉 癸未 戊戌 戊午
(死)(衰) (墓) (羊刃)
此女生于戊戌日,十恶大败日,终身不利,年月日时中的音乙酉为火,癸未为木,戊戌为木,戊午为火,木火相旺相生,重重为害,故易动风,其酉处死地,未处衰月,日在戍墓,实乃终身不吉之兆。于丁亥月发病,亥在绝地。辛卯月冲酉,受伤而被手术。
病人熊× 1972年5月 初5 午时
侮 耗耗
壬子 丙午丁丑 丙午
此女丙午两重、火重,易患火热之症,子午相冲,终身不利。
在临床实践中,多总结,多推算,尤其是特殊病例,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十分重大。
我认为,这样,才把五运(天干)六气(地支)与病人的生、老、病、死结合在一起了,为指导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导意见,这就实现了历代医学的愿望: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实践,将五运六气与临床有机地结合,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才是研究五运六气的真谛听在、精髓所在,价值所在,意义所在!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认真研究,以造福病人,为解除病人病痛苦而服务。这是由于人体的寿命是以时间为计算单位以及本质上是地球轨道质点的运动。
原文:“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弦),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这段原文在天为玄的玄是通假字弦的含义,这里运用二进制的法则,把木-——风、火——热、土——湿、金——燥、水——寒进行了匹配。注意这里的神在天为风,是说风的三种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于古人不知道这些力,就称谓神、神力。玄——弦——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描述。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这段话中天地上下就是确定地球仪和地图册的上下,这样就确定了地球轨迹、轨道的上下位——南北位;左右位——就是为了确定地球仪、地图册的东西位——可以确定地球轨道轨迹的运动的东西位和顺逆方向——也可以计算太阳、月亮的运动方向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就是说的自转轴与公转轴可以通过自然界的水火来标示,水位为冬季,火位为夏季,水位为北方,火位为南方。这是规定公转阴阳的标志,也是规定自转轴的标志。子午为标志,时间、太阳高度角等等。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这里就是说生数与成数的关系。二者代表东西方向,实际上是圆周轨道上的180度的线及其线圈。中国古人以此来标定地球仪、地图册的四方,也以此来标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轨道的运动方向。这是《周易》生成数的本质。由于在《周易》中并没有对生成数进行解释,在《内经》中进行了解释,我有理由认为,这2本书在古代可能是一个人写的,在后世传承的时候分开了,这样2者分离的太久,就不知道要合二为一才能打开2本书的密码。
原文:“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
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史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肈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这里明确提出了“五运主时”的概念,也提出了“五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这里的计算法则,就是73日/运/行的时间法则,同时也是角速度的法则,也是位移的法则。5x73=365度=365日
“九星悬朗”这是9x40=360度的法则。“七曜周旋”则是计算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法则。4x7=28天=28日;360/28≈13度。这是月球每天公转运行的角速度大约为13度。“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这里读者古文基础好的话去读一读《周易》,这里有很多《周易》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原文:“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住(应该是“往”之误),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这里是指自转阴阳——昼夜长短的计算法则,与公转阴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都可以运用三阴等于180度,三阳等于180度来计算。
“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这里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太过与不及,本质上是划分地球的日照面和非日照面,有太阳照射的一面称谓太过,没有太阳照射的一面为不及。这种划分法则是以阳光的照射为依据的,本质上是光学原理,也是0度~360度的线圈的含义。同时要注意这里的经纬度、经纬网的含义,五行时、五行之治、五气之运行、五行、五运等等含义,在《内经》中有5等分经纬网、等分经纬度的含义。具体的记载在后面是有的,要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看待和理解。“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这三句话理解争论也是很大的,我个人认为“应天为天符”是指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速度、角度、角速度、位移、时间与天干化分为5等分的状况相吻合;“承岁为岁直”是说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速度、位移、时间与地支12等分或者6等分相吻合的情况。
原文:“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朞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这里的原文是用我国的公转气候6种气候类型寒暑燥湿风火来划分地球公转轨道上的6个时间段、本质上是公转的6个位移状态与6个时间段上的角速度的计算法则。6x60=360度,用三阴等于180度,三阳等于180度来计算。木火土金水火,这里的火有二,现代人类社会称为热带、亚热带了——中国古人又称为君火与相火。
“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朞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这段话是说地球的自转的同时在公转,公转的同时在自转,地球的自传与公转运动是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60甲子的顺序进行的。
原文:“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朞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太过不及,斯皆见矣。”
这里就是对60甲子的轨道运动的计算作了进一步的计算和说明。这是对10天干与12地支的联合编码来计算地球公转60年的周期性节律的方法的介绍。天体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是周期性运动,是360度与365.25度的圆周或者椭圆的运动,这在董仲舒记载的椭圆的概念。西方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采用的?大家去查阅一下历史,好吗?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用12时辰——12地支等分来来计算,每时辰等于2小时,12个时辰可以用三阴与三阳来计算,白昼为6个时辰,夜晚为6个时辰,这就是“天以六为节”的含义。公转运动可以用12月来计算,上下半年各6个月,正好以冬至与夏至作为分界标志。当然包括了时间、位移、速度、角速度、经纬度、经纬网皆以6来等分。
地球的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以及经纬网、经纬度同样可以用10天干等分为5来计算,也包括了时间、位移、速度、角速度等分为5。这样5x6=30年,1年=24节气,1节气=15天=15度=3候,这是公转的角速度、时间、位移。24x30=720气/节;720x2=1440气/节=60年。地球自转的计算法则也可以用此法则,只是单位不同。经纬度的等份法则就很简单了,主要是必需有这一概念。《内经》和 《淮南子》《史记》都有“东西为 经,南北为纬”的记载和运用,这就说明中国古人在这时已经认识到了天体的立体属性是球的属性——至今说明天球与地球仍然是这一法则。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里历代医学家争论不休,这是我国地处北半球的气候类型决定的,就是现代地理学术语,翻译过来是:君火为热带气候、相火为亚热带气候,这是我国的南方区域地理气候特征——这是北回归线以南的气候类型。
原文:“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鬼臾区曰:-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火运统之。”
这里的原文“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的“至数”的“至”有“最好”“最高”的含义,也有动词“到”的含义。这里我认为是指中国古老的“二至”——冬至、夏至——这是我国古人3000年来用以计算地球公转的时间标志、位移标志、角速度标志。夏至在阳历6月21日前后--——阴历的五月初五——我国的端午节前后;冬至在阳历12月23日前后,阴历为十一月(子月)上旬至中旬的时间段,这些是可以计算的,过去的时间与未来的时间段、时间点都是可以精确计算的因此“其来可见,其往可追”也是可以“ 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正是由于有黄道、赤道的概念,产生了天赤道、天黄道的概念,本质上就是轨道运动的思想,轨道运动的概念,这样在轨道上规定初始状态,就可以计算终结的状态。可以由近知远,也可以由远知近。
这里的“纲纪”也有经纬网的概念。
这里的“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是把一个圆周360度、回归椭圆圆周365.25度用10天干等分为10等分,然后把圆周上的10个点连接起来,每两个点的连线——本质上是轨道上的360度线圈,这样进行计算就是:甲点与己的的连线为180度数字轴,把360度轨道等分为二;
乙庚两点的连线、丙辛两点的连线、丁壬两点的连线、戊癸两点的连线也是把轨道等分为二,这样10个点连接起来,就把轨道等分为10个扇面,这样来计算就是圆心角为36度/干、角速度为36度/干
这就是10天干化为五客运的含义,这是为了计算公转轨道和自转轨道的需要而把轨道10等分的法则。这里也涉及“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经纬度的计算。把纬度高度等分五,则为90/5=18度。
我通过准确预测战争状态下的卡扎菲之死亡、验证美国公布的拉登的死亡日期,由此,我联想到世界上只有一种力量就是万有引力是目前人类不可控制的自然力量,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决定的,这就是我发现《内经》中原文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本质规律的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由此我追本溯源,写成了此书。希望读者喜欢它,并为中医科学的继承与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原文:“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戍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里就是运用12地支计算180度法则,把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等份为12个时间段、位移段、等速度、等角速度状态,把地球的公转自转运动等份为6个时间段、6个等角速度段、6个位移的弧线段。同样涉及经度纬度的计算法则。
这样与三阴三阳各180度进行相应的计算。这里运用了二进制法则。
这里12地支“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戍、巳亥”为180度数字轴,把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等分为6个时间段来计算。这里的10天干、12地支也是用的二进制来计算的。用现在的时钟是很好理解的。经纬网、经纬度也是很好理解很好计算的。
这里“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是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轨道轨迹的上下左右和运动方向做了规定。少阴为标,就是少阴在上,为南方位,下则为北方位,左为东,右为西,这样来规定和计算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厥阴所谓终也,这是说厥阴为公转的开始与结束,就是0度与365度的关系。自转则为360度与0度的关系。这样厥阴、少阴、太阴各60度,3x60=180度,公转则有余数,太阳、少阳、阳明各60度,3x60=180度 ,这样,把自转和公转的初始状态进行固定规定,就可以进行相应的科学的计算。这里的上下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指我国的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气候,以冬至和夏至为分界点,就是上为司天,下为在泉的含义。这里原文中特别进行了我国公转气候6个类型的匹配,就是厥阴——风;少阴——热(今天的热带气候);太阴——湿;少阳——相火(今天的亚热带气候);阳明——燥;太阳——寒。按今天的5带气候,也是可以匹配的。
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人体经络的气血旺衰与地球自转公转规律肯定有关联?为什么?如果有关联,人体内是那几组基因在控制和影响着机体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相适应?而且中医的经络学说主要强调的是地球自转的节律的气血旺衰规律,这与地球自转运动规律没有必然联系吗?为什么?
一个人的四码与太岁发生刑、冲、克、害的情况有轻有重:
一种情况是太岁克我,此为上克下,帝王统领臣民,父亲管教儿子,上级命令下级,是顺理成章的,有灾也轻,太岁克我,升灾轻。
第二种情况是我克太岁,是为以下犯上,有如儿打老子,民抗皇帝,必犯不孝,不忠之罪,轻者受伤、疾病、破财……重则牢狱、杀头、丧命之祸。因此,我克、我冲、我刑、我害太岁。我就大灾大难临头了。
1、天克地冲——这是轨道状态、所处轨道位置的计算法则。
在流年与四码的生克中,不管是太岁克我,还是我克太岁,如以日码为例,岁支克日支为单克。若是流年的天干地支同时克日码的天干地支,或日码的天干地支流年的天干地支,叫天克地冲。天克地冲的灾害要比单克的灾大。如日码是甲子克戊午流年,为我天克地冲太岁,我灾害大,如庚午流年克甲子日码,这叫太岁天克地冲我。我天克地冲太岁,好比蚍蜉撼树,谈何容易!大难临头,冒犯有死亡之灾的危险,这是由于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反侮的关系。天克地冲我,易如反掌!我灾是必然死亡的危险,一定要判断好。这是由于天地的力量很大,人类没有办法控制,这是万有引力决定的吗?不是,又是为什么?
2、冲克岁运——这是轨道状态、所处轨道位置的计算法则
日码冲克太岁,灾重。我在预测时,一般只看日码与太岁,大运的生克情况。因为日元是一个人的命官。
若日码的天干地支冲克太岁,又冲克大运,这样的病人往往病重病危,甚至死亡。若四码中其他三柱更有冲克,则危上加危,必死无疑。
3、四码冲克太岁——这是轨道状态、所处轨道位置的计算法则:
如日码为酉金我、年、月码也是酉金我,或日码酉金、月码、时码也是酉金我,而流年太岁是卯,此为三酉冲克一卯,一卯冲克三酉,必有生命之危。
4、四码、大小运构成刑、冲、克、害太岁:
如日码、月码、大运都是酉金,或日码,大运、大运、小运都是酉金、太岁为卯木,这就构成三酉冲克一卯,或一卯克三酉,同样灾大无比。
5)、四码冲克终有灾锅:
四码有年码、月码、日码、时码之分。
四码相同的人,世上是绝无的,如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生人,即使有出生的,也是不久会夭亡的,因为五行偏衰偏旺,奇缺、那是肯定的,因此,照理论上讲,这种人是绝对没有或是出生后不久就会偏盛偏衰而死亡。这就好比人的器官有缺如一样,心脏缺如,肝脏缺如,肾脏缺如或肺脏缺如,人能存活吗?而且这里的编码重点是轨道编码,是人体的轨道运动状态。
当然,年码、月码、日码、时码分别去与太岁发生天克、地冲而冒犯。
年码为父母;月码为兄妹;日码为自己和妻室;时码为儿女。
若年码天克地冲太岁,不仅自己有灾厄,父母或家中其他人有灾害。
年码天干地支冲克流年太岁一生只遇一次,在周岁五十四岁时相遇,如甲子年生人,五十四岁戊午年。
月码天克地冲流年太岁,一生中可遇一次至两次,如庚子月生,遇甲午流年。
日码天克地冲太岁,一生中可遇一次至两次,因六十年一花甲子,六十岁以上的人,月码或日码,时码处在上一个花甲子的稍后一些干支排列位置,其人就可遇两次。如日码为庚申日,见甲寅流年为天克地冲流年,庚申处在上一个花甲子的最后倒数第四位,便有机会在1914年和1974年各遇一次寅流年太岁。此时隔时间须六十年。
时码也是同样道理。
年月日时各支冲太岁则为十二年遇一次。年月日时中,不管是天克地冲犯太岁,还是某支冲克太岁,不是本人有灾或不顺,就是依本人年月日时的六亲位置,刑、冲、克、害的关系和程度进行转移,转移到其他亲人的身上而出现有灾或不顺。
如果年月日中或大小迹中有救,方可大灾化小,小灾化无,甚至化凶为吉。
6)坏事克害之灾:
年月日时与流年、大运不仅干支相克相冲有灾,而且身弱及年月日时是、流年中,大小运中有劫杀、伤害、枭神等凶杀克害日元或用神,同样有灾。其灾之大小一看害克之程度,二看有没有其他干支、岁、运来救。
人之一生,不管是何人,灾厄、坏事是难免的,如果没有官灾,即有病灾:没有病灾,便有伤灾、或者婚灾或儿女、父母等其他方面的灾难,包括近亲。
假如一个人在五十岁前总的来说,较顺或没有任何灾凶,那么,他在五十到六十,或五十九至六十九岁这段时间中,不管是人还是家中亲人必有灾凶之事,这是任何人难免的,有的人甚至魂往丰都,因为人在这段运程中行的大运,其天干地支与本人生月干支是天克地冲。这正是古人所谓:“月令提纲不可冲,冲者十有九凶。”人生最大之凶,莫过于死亡。
7)岁运并临主坏:
岁运并临,就是大运和流年相同,干支相同。如大运辛未,流年也是辛未。
古人云:“岁运并临,不死自己,也死他人”。
岁运并临之灾,是人生之大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
《三命通会》也有:“岁运并临,独羊刃亡杀为坏,财官印绶亦吉”说明需综合判断,并非绝对是坏事。
8)相生相合有喜庆
流年、太岁生四码中的日码和用神,就如帝王有恩于我,我有喜庆之事。
对于日码或用神合太岁,是相好相亲,与帝王合亲,好事自然来,求之不遇之事。
举一肝硬化腹水病例。
病人李× 1939年 5月 29日 寅时
侮 偏生日元 生
己卯 辛未 癸丑 甲寅
(空亡)墓(空亡)
2 12 22 32425262 72
大运:庚午己已戊辰 丁卯 丙寅 乙丑 甲子 癸亥
此病例年支卯与时支寅落空亡,有即无、寅卯肝木,故肝脏落空亡,有如没有,疾病重重,患肝硬化腹水。
时支丑与月支未相冲,终身不利不吉,丑为肝气旺之时,被冲,故、肝病缠身。丑为妻宫,被冲,故1981年5月,42岁时才有婚配。
大运己已与癸丑天克,伤害见侮必受伤残,故60年(庚子年)12月中旬受伤,右脚伤残、截肢,实乃非死即残也。
大运甲子年,癸亥年都不利,尤以癸亥羊刃煞,物极必反,有性命之忧,死亡之险。
再举一例癫痫为证:
病人封×,2005年 6月 8日 午时
侮 克 同
乙酉 癸未 戊戌 戊午
(死)(衰) (墓) (羊刃)
此女生于戊戌日,十恶大败日,终身不利,年月日时中的音乙酉为火,癸未为木,戊戌为木,戊午为火,木火相旺相生,重重为害,故易动风,其酉处死地,未处衰月,日在戍墓,实乃终身不吉之兆。于丁亥月发病,亥在绝地。辛卯月冲酉,受伤而被手术。
病人熊× 1972年5月 初5 午时
侮 耗耗
壬子 丙午丁丑 丙午
此女丙午两重、火重,易患火热之症,子午相冲,终身不利。
在临床实践中,多总结,多推算,尤其是特殊病例,其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十分重大。
我认为,这样,才把五运(天干)六气(地支)与病人的生、老、病、死结合在一起了,为指导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导意见,这就实现了历代医学的愿望:运用五运六气指导临床实践,将五运六气与临床有机地结合,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才是研究五运六气的真谛听在、精髓所在,价值所在,意义所在!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认真研究,以造福病人,为解除病人病痛苦而服务。这是由于人体的寿命是以时间为计算单位以及本质上是地球轨道质点的运动。
原文:“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弦),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这段原文在天为玄的玄是通假字弦的含义,这里运用二进制的法则,把木-——风、火——热、土——湿、金——燥、水——寒进行了匹配。注意这里的神在天为风,是说风的三种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于古人不知道这些力,就称谓神、神力。玄——弦——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描述。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这段话中天地上下就是确定地球仪和地图册的上下,这样就确定了地球轨迹、轨道的上下位——南北位;左右位——就是为了确定地球仪、地图册的东西位——可以确定地球轨道轨迹的运动的东西位和顺逆方向——也可以计算太阳、月亮的运动方向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就是说的自转轴与公转轴可以通过自然界的水火来标示,水位为冬季,火位为夏季,水位为北方,火位为南方。这是规定公转阴阳的标志,也是规定自转轴的标志。子午为标志,时间、太阳高度角等等。
“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这里就是说生数与成数的关系。二者代表东西方向,实际上是圆周轨道上的180度的线及其线圈。中国古人以此来标定地球仪、地图册的四方,也以此来标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轨道的运动方向。这是《周易》生成数的本质。由于在《周易》中并没有对生成数进行解释,在《内经》中进行了解释,我有理由认为,这2本书在古代可能是一个人写的,在后世传承的时候分开了,这样2者分离的太久,就不知道要合二为一才能打开2本书的密码。
原文:“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
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史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肈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这里明确提出了“五运主时”的概念,也提出了“五气运行,各终朞日,非独主时也”这里的计算法则,就是73日/运/行的时间法则,同时也是角速度的法则,也是位移的法则。5x73=365度=365日
“九星悬朗”这是9x40=360度的法则。“七曜周旋”则是计算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法则。4x7=28天=28日;360/28≈13度。这是月球每天公转运行的角速度大约为13度。“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这里读者古文基础好的话去读一读《周易》,这里有很多《周易》的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原文:“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住(应该是“往”之误),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这里是指自转阴阳——昼夜长短的计算法则,与公转阴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都可以运用三阴等于180度,三阳等于180度来计算。
“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这里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太过与不及,本质上是划分地球的日照面和非日照面,有太阳照射的一面称谓太过,没有太阳照射的一面为不及。这种划分法则是以阳光的照射为依据的,本质上是光学原理,也是0度~360度的线圈的含义。同时要注意这里的经纬度、经纬网的含义,五行时、五行之治、五气之运行、五行、五运等等含义,在《内经》中有5等分经纬网、等分经纬度的含义。具体的记载在后面是有的,要联系起来,不能孤立地看待和理解。“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这三句话理解争论也是很大的,我个人认为“应天为天符”是指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速度、角度、角速度、位移、时间与天干化分为5等分的状况相吻合;“承岁为岁直”是说地球自转与公转的速度、位移、时间与地支12等分或者6等分相吻合的情况。
原文:“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朞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这里的原文是用我国的公转气候6种气候类型寒暑燥湿风火来划分地球公转轨道上的6个时间段、本质上是公转的6个位移状态与6个时间段上的角速度的计算法则。6x60=360度,用三阴等于180度,三阳等于180度来计算。木火土金水火,这里的火有二,现代人类社会称为热带、亚热带了——中国古人又称为君火与相火。
“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朞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这段话是说地球的自转的同时在公转,公转的同时在自转,地球的自传与公转运动是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60甲子的顺序进行的。
原文:“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朞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太过不及,斯皆见矣。”
这里就是对60甲子的轨道运动的计算作了进一步的计算和说明。这是对10天干与12地支的联合编码来计算地球公转60年的周期性节律的方法的介绍。天体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是周期性运动,是360度与365.25度的圆周或者椭圆的运动,这在董仲舒记载的椭圆的概念。西方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采用的?大家去查阅一下历史,好吗?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可以用12时辰——12地支等分来来计算,每时辰等于2小时,12个时辰可以用三阴与三阳来计算,白昼为6个时辰,夜晚为6个时辰,这就是“天以六为节”的含义。公转运动可以用12月来计算,上下半年各6个月,正好以冬至与夏至作为分界标志。当然包括了时间、位移、速度、角速度、经纬度、经纬网皆以6来等分。
地球的自转运动与公转运动以及经纬网、经纬度同样可以用10天干等分为5来计算,也包括了时间、位移、速度、角速度等分为5。这样5x6=30年,1年=24节气,1节气=15天=15度=3候,这是公转的角速度、时间、位移。24x30=720气/节;720x2=1440气/节=60年。地球自转的计算法则也可以用此法则,只是单位不同。经纬度的等份法则就很简单了,主要是必需有这一概念。《内经》和 《淮南子》《史记》都有“东西为 经,南北为纬”的记载和运用,这就说明中国古人在这时已经认识到了天体的立体属性是球的属性——至今说明天球与地球仍然是这一法则。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里历代医学家争论不休,这是我国地处北半球的气候类型决定的,就是现代地理学术语,翻译过来是:君火为热带气候、相火为亚热带气候,这是我国的南方区域地理气候特征——这是北回归线以南的气候类型。
原文:“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鬼臾区曰:-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火运统之。”
这里的原文“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的“至数”的“至”有“最好”“最高”的含义,也有动词“到”的含义。这里我认为是指中国古老的“二至”——冬至、夏至——这是我国古人3000年来用以计算地球公转的时间标志、位移标志、角速度标志。夏至在阳历6月21日前后--——阴历的五月初五——我国的端午节前后;冬至在阳历12月23日前后,阴历为十一月(子月)上旬至中旬的时间段,这些是可以计算的,过去的时间与未来的时间段、时间点都是可以精确计算的因此“其来可见,其往可追”也是可以“ 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正是由于有黄道、赤道的概念,产生了天赤道、天黄道的概念,本质上就是轨道运动的思想,轨道运动的概念,这样在轨道上规定初始状态,就可以计算终结的状态。可以由近知远,也可以由远知近。
这里的“纲纪”也有经纬网的概念。
这里的“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是把一个圆周360度、回归椭圆圆周365.25度用10天干等分为10等分,然后把圆周上的10个点连接起来,每两个点的连线——本质上是轨道上的360度线圈,这样进行计算就是:甲点与己的的连线为180度数字轴,把360度轨道等分为二;
乙庚两点的连线、丙辛两点的连线、丁壬两点的连线、戊癸两点的连线也是把轨道等分为二,这样10个点连接起来,就把轨道等分为10个扇面,这样来计算就是圆心角为36度/干、角速度为36度/干
这就是10天干化为五客运的含义,这是为了计算公转轨道和自转轨道的需要而把轨道10等分的法则。这里也涉及“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经纬度的计算。把纬度高度等分五,则为90/5=18度。
我通过准确预测战争状态下的卡扎菲之死亡、验证美国公布的拉登的死亡日期,由此,我联想到世界上只有一种力量就是万有引力是目前人类不可控制的自然力量,这是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决定的,这就是我发现《内经》中原文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本质规律的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由此我追本溯源,写成了此书。希望读者喜欢它,并为中医科学的继承与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原文:“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戍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里就是运用12地支计算180度法则,把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等份为12个时间段、位移段、等速度、等角速度状态,把地球的公转自转运动等份为6个时间段、6个等角速度段、6个位移的弧线段。同样涉及经度纬度的计算法则。
这样与三阴三阳各180度进行相应的计算。这里运用了二进制法则。
这里12地支“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戍、巳亥”为180度数字轴,把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等分为6个时间段来计算。这里的10天干、12地支也是用的二进制来计算的。用现在的时钟是很好理解的。经纬网、经纬度也是很好理解很好计算的。
这里“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是对地球自转公转的轨道轨迹的上下左右和运动方向做了规定。少阴为标,就是少阴在上,为南方位,下则为北方位,左为东,右为西,这样来规定和计算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厥阴所谓终也,这是说厥阴为公转的开始与结束,就是0度与365度的关系。自转则为360度与0度的关系。这样厥阴、少阴、太阴各60度,3x60=180度,公转则有余数,太阳、少阳、阳明各60度,3x60=180度 ,这样,把自转和公转的初始状态进行固定规定,就可以进行相应的科学的计算。这里的上下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指我国的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气候,以冬至和夏至为分界点,就是上为司天,下为在泉的含义。这里原文中特别进行了我国公转气候6个类型的匹配,就是厥阴——风;少阴——热(今天的热带气候);太阴——湿;少阳——相火(今天的亚热带气候);阳明——燥;太阳——寒。按今天的5带气候,也是可以匹配的。
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人体经络的气血旺衰与地球自转公转规律肯定有关联?为什么?如果有关联,人体内是那几组基因在控制和影响着机体与地球自转公转周期相适应?而且中医的经络学说主要强调的是地球自转的节律的气血旺衰规律,这与地球自转运动规律没有必然联系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