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30《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黄帝内经预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0/02
帖子
541
获得点赞
4
声望
18
所在地
重庆、北京丰台中康医院
“中部”指三部中之“人部”,“人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左右各一,共六脉。当然,基结合寸口脉之寸关尺之六脉,更有价值和诊断意义,“全凭公意用功夫”。套用少林寺祖真谛之话说:“法传心外,全部脉学是初元”。全靠医生手感与心悟,以致心手如一,心手病如一,全部吻合,方为上上脉学,这必须靠医生:“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集神于心,以知往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移精变气”“法于往古,验于来今”方能做到。
“察其腑脏”,实际上包括五脏的各种情况。如正常情况,反常情况;正气强弱盛衰情况,邪气强弱深浅情况;邪正交争胜负情况,病变部位等等情况,还包括逆从阴阳五行、四时等等情况,这样,才能够预测疾病的生存与死亡情况。
“经脉”这里不仅仅指“正常脉象”我认为,应该是指《内经》中所有“经脉”之内容。正如《灵枢•经脉篇》所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胜死”,前面已经作了很多说明,但并没有引申开去。“我胜”则他死我活;他胜我,则我死他活。这就是:“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已死,是谓真脏见皆死”。借代修辞手法。借代法在数学上被西方人称谓“二进制”,这样中国人自己糊涂了。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人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
“我所胜”则他死我活;我所不胜,则我死他活。这是二者力量的 对比以及力量对比的结果。
《灵枢•经脉篇》载曰:
“手太阴气绝……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主笃癸死,水胜火也”
“足太阴气绝……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足少阴气绝……戊笃已死,土胜水也”
“足厥阴气绝……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同样是讲“胜死”。本质是地球自转公转的五行法则,也就是五行时法则,就是速度、时间、位移的五步法则的高度统一。因此,我在译文中加入了“地点、人物、事物、动物。”是通过“取类比象”,加以更广范围的推知。《梅花易数》万物类象就涉及更广。在实际运用中确实用有预测价值,值得探讨、研究、运用。很多老师都没有讲清楚这一问题。“胜”是克的意义。说的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规律传变并且发生死亡的情况。这实际上就是地球自转公转结合规律,用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是点元运动与汇源运动的结果。这是中国古人长期观察和计算得出的科学结论。
这里仅仅说到“足太阳气绝者”,实际上马上就会联想到《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所记载的“十二经脉之终”。这也是我所认为前一条中,“必先知经脉”中“经脉”不仅仅指“正常脉象”的又一个证据。
原文:“帝曰:冬阴夏阳奈何?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
这是典型的地球自转公转结合规律的运用:若病人九候的脉象,都是沉脉、细脉、悬脉、绝脉的情况,为病邪属阴邪侵袭阴脏,当为冬季所主宰,死于夜半子时阴盛之时。
若病人九候之脉象出现盛大,躁动、湍急,快数的情况,为阴邪太盛,当为夏季所主宰,因此病人会在一日中、午时阳气旺盛之时死亡。
若病人患寒热往来之病(如疟疾),将在平旦寅卯之时死亡。这是地球自转节律
若病人患内热和热(温)病,将会在日中午时死亡。这是地球自转节律
若患者病于肝风内动、中风之疾,将会在日夕申酉之时死亡。这是地球自转节律
若病人患水肿病,将会在子夜水旺之时死亡。这是地球自转节律

若病人脉象出现乍疏、乍数、乍迟、乍疾等情况,死亡的时期是:、一日之中属土的四个时辰即:辰、戍、丑、未。这是地球自转节律对人体的影响和控制。


地球自转节律与人体五脏三态十二相生物钟表如下:
慧 甚 静
心 平旦 下晡 夜半
肝 日中 夜半 平旦
脾 日昳
日出 下晡
肺 下晡 日中 夜半
肾 夜半 四季 下晡
其实这里涉及把地球自转一天的今天的24小时制与中国古人十二时辰制、100刻制的古今换算法则:
白昼分为上午日出(寅、卯时)与平旦(巳时),日中(午时),
下午分为日昳、下晡,黑夜又以日出和下晡为分界线,这就是“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工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揆度者,切度之也”说的是医生的脉诊与四时之间的关系。切脉的主体是医生;“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必须是医生“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才能办到的,讲的是医生的行为。四时在《内经》中很多时候是专用名词指北半球我国地理气候公转四季春夏秋冬,1年公转周期的四个时间段;这里显然是地球自转周期的24小时的5个时间段的分段法则。100年前,中国人普遍采用的滴水漏时法100刻制,今天有机械时钟、电子时钟、原子时钟了,古今计算时间的24小时单位制度发生了变化,客观上,我们理解不了、计算不了。主观上,我们没有必要去知道这些知识,然后,自欺欺人地认为是“伪科学”《内经》中也有把自转1天24小时分为4个时间段的。注意这些区别。
“平旦死”,“日中死”、“日夕死”、“夜半死”、“日乘四季死”说的是:“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这是地球自转赤道五行的节律,这是地球自转节律的五行法则,五步法则,按中国古人的100刻制,就是每一行为20刻,等于今天的4小时48分钟,也等于自转转过72度每一行:“平旦”——相当于寅、卯木旺之时;日中——相当于巳、午火旺之时;“日夕”—相当于申、酉金旺之时,“夜半”——相当于亥子水旺之时;日乘四季——指辰、戍、丑、未四时,属土,故称四季。借代法。这有时间的标志,有经纬度的标志,有经纬网的标志。不做这些规定,面对太阳,只有前后,没有东西,也没有南北,这是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之后规定的面对太阳的一方为东方、后面为西方,左面为北、右面为南,实际上地球上是不存在这些方位的,是针对指南针和面对太阳而言的,这是为了描述地区地理固定位置相对于太阳而言东方,后来在规定全世界的定位上采用了这一方法进行固定,不然没有办法描述,这是人为规定的标志线。也就是说: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等等实际上都是人为规定的,就是中国古人的10天干、12地支等经纬网、经纬度来规定之后不断细化,不断具体化,西方人把地图册、地球仪颠倒180度,以此戏弄中国的“天子”与“天朝”,可是,后来中国现代智慧人自己却搞不清楚了。还无知和狂妄地叫嚣取消《内经》废除《内经》不是可耻可悲吗?不让国人伤透心吗?!
“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冬为公转气候,夜半子时属水旺,为阴,这是地球自转公转节律。重阴者死。自转之阴与公转之阴重合、重叠,病人就会死亡。
“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日中巳午之时,属火旺,为阳,这是自转之阳,自转之节律看,这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间和标志;夏,为公转之阳,我国北半球所在地的夏季,南半球则为冬季,注意这些区别。重阳者死。同样是自转公转结合律。地球自转赤道之阳与公转黄道之阳重合、重叠,病人就会死亡。这些情况是要具体计算的,要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计算。
“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平旦寅卯之时木旺,寒热往来之疾病位在肝胆,肝胆属木、木太过亦会导致死亡。当然,我更偏向于认为“寒热病”指“恶寒、发热”症状的温热病、病变部位在肺、属金。肺金虚弱受旺水反侮,故死于平旦寅卯之时。到底是日地引力的作用?还是日地月三者引力的作用?请各位去研究。这是中国古人的轨道关系律,与人体的基因是何联系律?
“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热中及热病属阳,属火;日中属阳,属火;二者是火上加火,重阳者死”。 到底是日地引力的作用?还是日地月三者引力的作用?请各位去研究。这是中国古人的轨道关系律,与人体的基因是何联系律?可以肯定的是与太阳在中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肯定有关系。


“病风者,以日夕死——风,可以是春季之风,属木,可以是肝风内动,可以是中风,不管怎样,五行属木,日夕属申酉,五行属金,木所不胜者金,金克木,故木死。”到底是日地引力的作用?还是日地月三者引力的作用?请各位去研究。这是中国古人的轨道关系律,与人体的基因是何联系律?可以肯定的是与地球自转180度之后有关系


“病水者,以夜半死”——水,可以是水肿,五脏六腑皆可以水肿,属阴,五行属水。夜半子亥属水,为阴,重阴必死。到底是日地引力的作用?还是日地月三者引力的作用?请各位去研究。这是中国古人的轨道关系律,与人体的基因是何联系律?这是与当地处在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一条直线上而言的,可以肯定的是是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相差180度的自转轨道状态,昼夜温差可能是处在最大状态。


“日乘四季死”可以是脾土虚弱而死,也可以是肝木太旺所乘所冲克而死。其具体的推算方法,又要依据人体十二相生物钟表去查寻。到底是日地引力的作用?还是日地月三者引力的作用?请各位去研究。这是中国古人的轨道关系律,与人体的基因是何联系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