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17《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黄帝内经预测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10/02
帖子
541
获得点赞
4
声望
18
所在地
重庆、北京丰台中康医院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生化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余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这是最明显的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法则“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计算的方法是60度X6=360度=360日=1岁=1年。“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生化之用也”这里是《内经》中明确的解释和定义“天度”“气数”就是轨道的角速度大小的概念,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这里是十分科学地计算了地球公转一天为一度“日行一度”是说的地球每一天公转一度,这里的“日” 可以理解为“太阳”,但这种理解却是错误的。是省略了主语地球。“行有分纪,周有道理”,就是说天体的运行是可以计算的,可以是五行、可以是八正、可以是四时【季节】等等,但都是圆周的轨道的运动法则。月球每1天绕地球运行13度有余,故大小月365日而等于1周年。所以“日行1度”只能理解为地球绕日公转每日1度,而不能理解为太阳每天运行1度,因为这样理解与“月行十三度有奇”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也与“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不相符合。也与“积气余而盈闰”不相符合。因为中国古人在这时已经精确到四分之一度了。中国古人测量月球绕地球公转是每天运行13度多,这与现代测量的、实际运行也是相符合的。中国古人用阴历的月份是用朔望月——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来计算的,实际上是29.5天,把365,25天用12月来平均,则每月运行30.4375日,节气以地球绕日15度=15日来计算的,实际上是15.21875°(日、天)。每个节气平均得15日左右,每月相当于2个节气.因此,月份常不足,节气有余,计每月余1日弱,积累3年则余1月强,故每3年必需有一个闰月——就是增加一月——本质上是月球并没有绕地球实运动这一周,而是为了计算地球公转周期的比较需要,人为地增加一周——计算为一个月——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不固定的计算在一个固定的月份?比如固定在4月——也许这是为了计算我国的五季的需要——长夏季节的需要而不固定——希望读者去寻找正确的答案。这样,约19年之间有7个闰月,则节气与月份复归一致——这是“闰月”技术,还有“闰日”的技术——这是每4年增加1日在阴历的2月的最后1天的技术,这样中国古人运用“置闰”技术,解决了地球绕日公转每天1度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速度每天13度有余的速度差,至今都是很科学的,与地球和月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误差很小。现代测量得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为1度,实际上是冬季在近日点时为61分/天/日,误差为1/60;夏季在远日点为57分/日/天,误差为3/60=0.05′,可见中国的自然科学技术在3000年前的辉煌成就!也与“立端余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的不相符合。因为这个圭表就是中国古人测量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角大小的仪器,实际上就是测量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科学技术。就是圆周或者后来的椭圆法则的轨道法则的开始0度,90度,180度,270度,360度的法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清朝以前对现代的量角器——称之为量天尺,所以中国古代的量天地的工具实际上就是现在的量角器,实际上就是今天的角速度,这是中国人用了3000年都十分精确的法则,至今在历法中保存在。这里实际上也是交代了地球每日公转1度与月球每日公转13度有余的一个比例尺。这是一个数字比例尺,也是一个速度比例尺,是以角速度为依据的比例尺。又了这些概念,完整的地图册和地球仪才是成立的。
这里的理解,到了清代张志聪等人的理解是这样的:“言六六之节,所以正天之度。盖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天有三百六十五度也。”这里就是科尔学的、正确的,这就是地球公转周期用椭圆轨道是365.25°的含义,用时间【地球自转一周计算为一天、一度】来比较,则为365.25天。就是同样的人,在理解下面的问题的时候,又错误了,读书是多么的困苦呀!张志聪接着说“制,度也。天度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日行一度,一岁而一周天,月日行十三度,一月而一周天,盖以天之度数以纪日月之行也。”这里错误在【日日行一度】,错误地理解为太阳的运动——这时离西方提出【日心说】之后也有300年了吧?张志聪等人实际上也是不学无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错误地臆断,这是中国后世学者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后面张志聪等这样说:“行有分纪者,谓日月之行有分野纪度。”这实际上是轨道的分野、轨道的度数。接着说“周有道理者,谓日月之周天有南道北道之理路也”——这说的就是公转轨道的南北方向——当以地球不动时,则是太阳、月球在地球南北两极的中线——赤道轨道平面上下升降——中国古人又把这个中线称为【地平线】。后面张志聪等人接着说“按历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左旋于地,一昼一夜,则其行一周而又过一度。日月皆右行于天,则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曰有奇也。”这里张志聪等人没有搞清楚的是这里的【左旋于地】与【右旋于天】的本质,这是中国古人以北斗七星、指南针作为参照物,顺时针计算为【左旋于地】,这是计算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这是以北半球我国区域地理气候作为参照物的。这样地球公转回归周期为365.25°=365.25天/日,这就是中国历法的科学本质,可是3000年来,都在运用中国的历法,却回避历法的科学本质是计算地球自转公转周期的科学事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里的“一昼一夜,则其行一周而又过一度”是地球自转一周,计算为360°与计算为公转轨道1°——中国古人称为【黄道轨道】1°的换算法则。这里就明白地告诉读者,地球是【右旋于天】的,也就是与公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自转。——这与今天规定的【地球自转公转同向】——逆时针自转公转本质是一回事情。因为在国际日期变更线是用的【顺时针为加、逆时针为减】来完成的,这样,实际上仍然是中国古人的法则——黄道左旋于地;赤道右旋于天。对于这个问题,在《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中有进一步的计算。同样的错误出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注评》一书,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1月第1次印刷版本的第67页,在【注释】“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中这样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度)要365天,平均每天运行近似一度,古人认为地不动而日行,故曰日行一度。月亮绕地球一周,要27.32天,平均每日运行13度有余(360°/27.32=13.18),故曰月行十三度而有奇。”这里明明是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错误地理解为【古人认为地不动而日行】,就是不清楚这里的【日行】,说的是【地球公转轨道黄道1日约等于1°的含义】。这里的【左旋、右旋】涉及定向圆、矢量、向量等数学、物理学法则。具体体现在中国古人的【日晷】的运用上。
原文:“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五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这里对公转周期365日=365度又一次进行了计算。用的就是60甲子法则,是以10天干和12地支的排列进行计算的,排列是有序的,而不是无序的组合法则,这是由于计算天体的运动方向必需分顺序,否则是不能计算的。天体的运行是有序的,中国古人通过甲子的有序的规定才能作到正确的科学的计算。后面的九野——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早期的地图册的概念。人体是立体的属性,用人体的立体属性来说明地球的立体属性与地图册的平面对应法则。60甲子这时也是轨迹的运动和运动方向。“九九制会”的九九,就是90度的法则,在《周易》中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这些就是四方的平面直角法则,平面90度法则,实际上也涉及球坐标法则,要〈〈内经〉〉〈〈周易〉〉结合才能明白这些含义。正是运用圭表的平面圆周与直立的直角三角形,运用三角函数法则,测定了地球公转周期【四期、四时】为91.3125°,这是《淮南子》中的数据,我用小数点法则标示而已。
关于【九野】,很多教材中没有讲解。我在这里把《淮南子•天文训》中的记载转录下来,原文是说,用28宿作为【经纬网】把地球仪、地图册分成九个部分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把地球月球运动的轨道分为9个部分的定向圆、矢量、向量法则。具体是这样记载的:“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变天,其星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须女、虚、危、营室;西北方曰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方曰朱天,其星觜巂、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與鬼、柳、七星;东南方曰阳天,其星张、翼、轸。”这就是完整的28宿作为【经纬网】法则,标示地球仪、地图册上的9个方位的法则,同样也可以标示地球自转公转、月球公转自转的轨道运动以及轨道运动的方向。由于5000年来,中国古人古人用28宿来作为计算轨道运动以及经纬网的双重任务,传到其他国家之后,就发生了改变,以致面目全非。
与下图的平面直角坐标法比较,就会发现,确定方向的重要性,这是为了计算定向圆的需要而建立的。所以,中国古人用不同组数字的奇妙组合,标定了地球自转公转前进后退的方向【顺逆方向、顺逆时针方向】,标定了地球仪、地图册经纬网。因此,对【九野】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平面图上的九个方位,而是球坐标上的9个方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