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10/23
- 帖子
- 50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6
降压治疗,从清晨开始
血压在24小时之内是不断变化的,清晨通常是一天之中血压水平最高时段。研究显示,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在清晨时段的发生率最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指出,“清晨血压是进入血压管理时代的标记,以清晨血压为管理抓手,有助于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逆转中国心脑血管事件持续高发的趋势。”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学组发起、全国29位高血压专家制订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10月2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在《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解读会上,全面介绍了清晨血压管理的临床意义和重要性。
什么是“清晨血压”?
清晨血压是指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00-10:00间血压。“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清晨血压是管控全天24小时血压的风向标。通过监测清晨服药前血压,可以很好地判断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案是否能够真正控制24小时血压。”霍勇教授指出,“清晨血压管理首先要从清晨血压的监测评估入手,通过监测清晨血压来了解清晨血压控制情况,评估降压治疗效果。”
家庭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以及诊室血压测量是三种可用于清晨血压的监测评估的方法。而由于家庭血压监测可以经常甚至每天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获得了此次《建议》的优先推荐,成为观察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的最佳方法。
《建议》还明确了家庭血压的测量方法:(1)应在起床后0.5~1.0小时内进行,通常在6:00~10:00之间;(2)应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3)测压前应排空膀胱,并尽可能取坐位。
霍勇教授指出,《建议》明确了清晨血压的正常值,当家庭血压监测或动态血压监测清晨血压≥135/85mmHg和(或)诊室血压≥140mmHg即为清晨高血压。
为什么要监测“清晨血压”?
据了解,《建议》明确指出,清晨血压与靶器官损害有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肥厚有关、同时与肾脏损害也密切相关。同时,本次建议明确指出清晨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清晨血压对事件有预测价值。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清晨血压密切相关,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都于清晨高发。管理清晨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意义重大。
《建议》同时指出,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控制情况仍不容乐观,应通过有效评估和管理清晨血压,提高整体血压管理水平,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如何运用“清晨血压”治疗方案?
血压在24小时之内是不断变化的,清晨通常是一天之中血压水平最高时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介绍说,由于清晨时段血压的增高会导致脑血管病变,会导致血凝状态的异常和肾脏的改变,以及微血管和大血管的异常,而这些都会引起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清晨时段迅速升高血压会伴随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遗憾的是,临床上有很多推荐一天一次服药的降压药物,但事实上有些药物其实难以达到“一天一次就可持续24小时控制血压”。本次《建议》指出清晨血压治疗方案的选择应遵循四项原则:(1)使用半衰期24小时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使用并能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对于单纯清晨高血压患者,也可调整服药时间;(4)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孙宁玲教授特别强调指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必须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选择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物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更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血压在24小时之内是不断变化的,清晨通常是一天之中血压水平最高时段。研究显示,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在清晨时段的发生率最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指出,“清晨血压是进入血压管理时代的标记,以清晨血压为管理抓手,有助于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逆转中国心脑血管事件持续高发的趋势。”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学组发起、全国29位高血压专家制订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正式发布。10月2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在《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解读会上,全面介绍了清晨血压管理的临床意义和重要性。
什么是“清晨血压”?
清晨血压是指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00-10:00间血压。“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清晨血压是管控全天24小时血压的风向标。通过监测清晨服药前血压,可以很好地判断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案是否能够真正控制24小时血压。”霍勇教授指出,“清晨血压管理首先要从清晨血压的监测评估入手,通过监测清晨血压来了解清晨血压控制情况,评估降压治疗效果。”
家庭血压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以及诊室血压测量是三种可用于清晨血压的监测评估的方法。而由于家庭血压监测可以经常甚至每天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获得了此次《建议》的优先推荐,成为观察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的最佳方法。
《建议》还明确了家庭血压的测量方法:(1)应在起床后0.5~1.0小时内进行,通常在6:00~10:00之间;(2)应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3)测压前应排空膀胱,并尽可能取坐位。
霍勇教授指出,《建议》明确了清晨血压的正常值,当家庭血压监测或动态血压监测清晨血压≥135/85mmHg和(或)诊室血压≥140mmHg即为清晨高血压。
为什么要监测“清晨血压”?
据了解,《建议》明确指出,清晨血压与靶器官损害有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肥厚有关、同时与肾脏损害也密切相关。同时,本次建议明确指出清晨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清晨血压对事件有预测价值。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清晨血压密切相关,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都于清晨高发。管理清晨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意义重大。
《建议》同时指出,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控制情况仍不容乐观,应通过有效评估和管理清晨血压,提高整体血压管理水平,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如何运用“清晨血压”治疗方案?
血压在24小时之内是不断变化的,清晨通常是一天之中血压水平最高时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介绍说,由于清晨时段血压的增高会导致脑血管病变,会导致血凝状态的异常和肾脏的改变,以及微血管和大血管的异常,而这些都会引起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清晨时段迅速升高血压会伴随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遗憾的是,临床上有很多推荐一天一次服药的降压药物,但事实上有些药物其实难以达到“一天一次就可持续24小时控制血压”。本次《建议》指出清晨血压治疗方案的选择应遵循四项原则:(1)使用半衰期24小时及以上、真正长效每日1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使用并能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对于单纯清晨高血压患者,也可调整服药时间;(4)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孙宁玲教授特别强调指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必须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选择真正分子长效的降压药物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更有效控制清晨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